宁夏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知识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生物中考总复习要点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萄糖液。
奶、蛋、鱼、瘦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保证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更新。
脂肪通常作为备用物质。
糖类作为重要供能物质。
1、食物中主要含六类营养物质。
其中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也
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需要被消化成简单成分才能吸收。
糖类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供能物
质,因此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点滴葡用能源物质。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三类结构简单,不需消化即能吸收,不能提供能量。
2、骨质疏松症、儿童佝偻病主要缺乏含钙的无机盐,维生素D能促进其吸收。
缺乏含铁的无机盐,容易导致营养性贫血。
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症因为饮食中缺碘,可多食海带等含
碘丰富的食物等。
夜盲症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可多食肝脏等。
粗粮糙M中含较多维生素
B1,用于防治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等。
坏血病与缺乏维生素C有关,可多食蔬菜、
瓜果。
多食肝脏,对补充维生素A和D均有良好效果。
3、口腔: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初步消化淀粉
咽、食道
胃:①暂时贮存食物②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初步消化蛋
白质
消化道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①通过蠕动使食物与多种消化液混
合,将淀粉、蛋白质、脂肪彻底分解成可吸收的物质;②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
肪酸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消化系统丿W肛门
| j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胃腺:分泌胃液,含盐酸和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消化腺肝脏:分泌胆汁,不含酶,储于胆囊,经导管流入小肠,能乳化脂肪
< ] 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经导管流入
小肠
I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多种酶,能彻底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4、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因为:① 长:5〜6M;
②大:内表面的皱襞和其表面的小肠绒毛,大大增加小肠内表面积;
③多:有肠液、胰液和胆汁多种消化液,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
脂肪的多种消化酶;
④薄:小肠绒毛中有丰富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
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其中①②③是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①②④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
5、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淀粉唾液麦芽糖肠液、胰液葡萄糖-- •
口腔小肠
胃液肠液、胰液 ---------- >
蛋白质■* 多肽氨基酸小肠►
胃
脂肪胆汁乳化作用
脂肪微粒肠液、胰液广甘油+脂肪酸
h
小肠小肠
实验结果仅仅由实验变量决定。
如取的馒头块大小要相同,同时放于 等。
②
设置对照实验:因口腔内馒头的变化涉及到唾液、牙、舌多个变量,所以对照组的
设置至 少需要两组以上,在两两比较中,保证变量唯一。
另外,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功能相近,均 不能改变馒头的本质特点,只是使馒头与唾液混合得更加充分,因而在实验中作为一个变量 来看待。
③ 温度控制:酶的催化反应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反应。
对于 唾液
淀粉酶,其消化淀粉反应的最佳温度就是37C ,因而要放于37C 的温水中水浴。
④ 时间控制:水浴 10分钟是因为 唾液淀粉酶和馒头反应需要一段时
间。
7、合理营养是人们通过均衡的膳食,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营养物质 的需求,避免营养不良
和营养过剩。
“平衡膳食宝塔”:粮食类应吃最 多,果蔬类要多吃,鱼肉禽蛋类与奶类、豆制品类要吃适量,少量的油 脂、盐、糖等作为调味品少吃。
如果每天只吃含蛋白质高的食物,不吃或少吃含糖类的食物,会造成糖
类提供的能量不够,从而通过分解蛋白质来提供能量,造成蛋白质的不合理利用。
例1 花生,民间又称“长生果”,其营养价值很高。
花生红衣能促进血小板新生,对多种 出血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但是患了下列哪种病的人不适于多吃花生?(
A. 冠心病 B .胆囊炎 C
.糖尿病
D .白血病
例2在小烧杯中倒入 10毫升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并置于 37 C 的温水
中。
1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
请分析所配制的消化液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
A .唾液、胆汁、胃液
B.胆汁、肠液、胰液
C.胃液、肠液、唾
D.胰液、肠液、唾液
例3 图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消化的程度,字母代表组成消 化道的各器官及排列顺序。
请根据该图回答问题:
(1) 曲线乙代表的是 淀粉的消化过程,其最终被消化为 葡萄糖。
(2) 曲线丙代表的是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3)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小肠,胰腺分泌的胰液从 小肠 处进入消化道。
(4)
若从某部为抽取内容物化验,发现送检物中含有淀粉、蛋白质、
脂肪、麦芽糖和开始消化的蛋白质,则送检物可能抽取于
胃。
6、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
模拟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的试管是
AB ,
模拟了唾液消化的是 AC ,模拟了牙齿、舌、 唾液的是A 。
结果现象:A 试管馒头不变兰,因为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 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而遇碘不变兰
;B 试管馒头变兰,
原因是没有唾液, 不分解淀粉,因而淀粉遇碘变兰
;
C 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馒头 部分变兰,原因是唾液淀粉酶 未与淀粉充分混
合,未反应的淀粉遇碘变兰。
结论:馒头变甜与 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 搅拌都有关系。
关注几个关键点:①控制单一变量:为了更好地说明
充分搅拌
滴碘液
37 C 的水浴10分钟等
B C
充分搅拌 水浴
不搅拌
A B C D E F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1、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 肺组成。
呼吸道作用:
① C 形软骨保证气体通畅;
② 使进入的气体 温暖(鼻腔毛细血管)、湿润(粘液)、清洁(鼻毛、纤毛、粘液) ③ 但呼吸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2、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辨析: 吸气和呼气时膈肌的状态
膈肌位于胸腔底部,自然状态是向上凸的拱形。
膈肌 收缩时,肌肉会缩
短变粗,因而膈肌顶部是稍下降(而不 是更上凸),使胸廓容积增大;膈肌舒张时,顶部回升, 恢复原状,胸廓容积缩小。
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人体通过呼吸运动使外界 气体进出肺。
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 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 同特征。
3、肺内的气体交换
(1)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由支气管不断分支形成的大
量肺泡组成。
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① 多:肺泡数目很多,外包绕着丰富的
毛细血管,大
大增加了与气体接触的表面积。
② 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
1层扁平的上皮细胞,便于
气体通过。
(2 )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的
扩散作用:与一滴蓝墨水滴入清水中扩散开来的现象有些 相似,一种气体总是由含量多的地方向含量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气体在肺泡与血 液间的交换,即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发生在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原理亦是如此。
(3)实验验证: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现象显示,澄清的石灰水变
混浊,说明人呼
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二氧化碳。
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 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 的含 量增加。
原因是细胞每时每刻都在利用氧,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因此组织处的氧含量是最 总体上呼出(4)气的氧的含量还是远远多于二氧化碳。
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血液 氧气 * (5)气体交换的意义:进入血液中的
' 一氧化碳 * 氧,通过 血液循环 输送到全
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处,透过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同时,细胞里的二氧化碳也透过
是通过吸气和呼气完成的。
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肋骨间的 肋骨上提, 胸廓的前后径、 肌肉收缩 向上向外运动
左右径增大
膈肌收缩
T 膈顶部下降
T 胸廓上下径增大
肋骨间的 肋骨下降, 胸廓的前后径、
肌肉舒张 -> 向下向内运动 左右径缩小
膈肌舒张- 膈顶部回升
T 胸廓上下径缩小
胸廓容积缩小、
肺随着回缩
肺内气压 减
肺内气压 增 大
吸气
呼气
呼 吸 运 动 低的。
但 A 胸廓容积扩大、 肺
随着扩张 n
舒张一- n •收缩一
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氧气在细胞的 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释放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能量,这就是呼吸的意义。
有机物+氧T 二氧化碳+水+能量,即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由消化系统消化食物获 得,氧由呼吸系统呼吸空气获得,经循环系统运输到人体各组织细胞处发生反应,产生能量 和废物,二氧化碳通过呼吸
排出,多余的水通过尿液或汗液排出。
4、 煤气中毒的原因: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氧气大,同时还不易分离。
因此进入到 肺泡
周围毛细血管的氧得不到运输,组织细胞不能得到足够的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引
起全身缺氧,发生呼吸障碍。
因此关键问题是氧得不到运输,呼吸肌的收缩舒张能使气体进 入肺,浓度的差异也能使气体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
5、 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
交换对象
交换原理
血液变化
气体的去向
O2
CO
组织里的 气体交换
细胞
浓度低
浓度咼
动脉血变静脉 血 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迅速 分离,
C2扩散到细胞被利 用,细胞中 CC
扩散到血液 被运到肺部
(组织液)
]扩散 J 扩
散 动脉血液
浓度高 浓度低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B.
肺适于气体交换的原因是因为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
人体内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是:静脉血T
组织细胞T 肺
⑶[6]与[7]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 肺泡与血液 的气体交
换,它是通过
气体的扩散作用 实现的。
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图中的 58之间。
⑷ 二氧化碳从图中的8场所产生,请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 示氧气 在人体内出现并经过的途径:
7T 6宀4T B ~ D T 3T 5T
&
(5)图中[8]内的气体同[5]内血液的气体交换后,结果使 血液由动脉血
泡
D.
只有深呼吸时,才能把肺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 例2右图是某人在 1个标准大气压
下的一nJ .11
AB 收缩
变成了静脉血。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血液是由 —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1)血浆:由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组成。
主要作用:运载 血细胞,运
输养料和废
-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 状,数量最 多。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 化碳。
,因而 能被染色;比红细胞大,数量 少。
吞噬病菌,防御保护。
血小板:无细胞核,最小,显微镜下不易看到。
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的肌肉壁比心房壁厚,壁最厚的是
〔左心房(肺循环终点)一一 连通肺静脉 四个腔左心室(体循环起点)—连通主动脉
j <
物。
(2)血细胞: 白细胞:有细
「功能 心脏y
结构
左心室
连通上、下腔静脉
连通肺动脉
保证了血液能按一定的方向流 动:心房T 心室T 动脉,而 不能 倒流
爼织细胞
肺泡
6、识记要点:① 记心脏肌肉壁的厚度,区分循环的起止点:起点都是心室,终点都是心房;
② 记心壁最厚的腔一一左心室,区分两条循环: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 ③ 记血管的功能,整合两条循环途径的规律:心室T 动脉T 毛细血管T 静脉T 心房。
以肺循环为记忆突破口: 右心室T 肺动脉T 肺部毛细血管网T 肺静脉T 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T 主动脉T
各级动脉T 全身毛细血管网T 各级静脉T 上、下腔静脉T 右心 房。
④ 记血液成份的变化,理解两条循环的意义:体循环过程中在
组织处发生了物质交换
(包括
气体交换)使细胞得到氧气和养料,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血液由 动脉血变成静
脉血;肺循环过程中在 肺部毛细血管网发生气体交换 ,将全身运回的含
氧较少的血液转换成
含氧多的血液,血液由 静脉血 变成动脉血。
(动脉血和静脉血比较 少。
)
7、输血的原则一一 同型血。
如果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不合,会使 集反应。
一次献血 200~300ml 不会影响健康。
例1某人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是(
A.
血小板、血浆 B.血小板、白细胞 C.
红细胞、血浆
D.白细胞、血浆
2 •在显微镜下观察金鱼尾鳍的毛细血管时,最好的方法是寻找(
)。
A.血液流向头部 的血管
B.
血液流向尾部的血管 C .有波动的微小血管
D •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缓慢的血
瓣膜
右心房(体循环终点)- 右心室(肺循环起点) 房室瓣(只
能向心室开) 动脉瓣(只能5、血液循环的途径
体
「備: 血
威环 犢环2
途轻
疔: 「•:
左心室
4动脉血
左心房
氣、弹养物质[二戦化碳等废物 ;
匕下
备级动腸—全身毛细血饋一梓级静臊腔赫酥一右心房
静脉血
肺静脉
动脉血
:二挺化篠
V
只看血
液中含
红细胞凝集成团,发生凝 )。
3.下列有关血红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血红蛋白是一种染成红色的蛋白质 准
C.
红蛋白与氧容易结合,而不易分离
)。
B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是鉴别贫血的唯一标 D.
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力强且不易分离
4•关于白细胞主要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人体起防御、保护作用
B.
运输养料和氧气 C .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D .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
5.
红细胞呈红色是因为( )。
B .红细胞中的氧合血红
蛋白是红色
的
A .染色所致 C
.红细胞无细胞核
D
.红细胞运输二氧化碳
6.
医院妇产科产房内有一产妇急需输血,她本人的血型的 AB 型,从血库中取血时首选的血
液是(
)。
A. A 型
B . B 型
C . O 型
D . AB 型
7.
下列器官里始终流动着动脉血的是( )。
A .右心房 B
.肺动脉
C .左心房 D
.毛细血管
&心脏内的瓣膜以及心脏和动脉之间的瓣膜使血液的流动方向只能是(
)。
A .右心房T 右心室T 肺动脉
B .左心室T 左心房T 主动脉
C.
肺动脉T 右心房T 右心室
D
.主动脉T 左心房T 左心室
9.护士在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常用橡胶管扎紧上臂,此时,扎结处的静脉就会积血膨 大、突起。
这种积血膨胀现象主要表明(
)。
A.静脉内的血液从近心端流向远心端 B .静脉位置较浅 C .静脉管腔大,管壁弹性大
D. 静脉内有瓣膜
10 .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在心脏中首先发现这种药的部位是(
)。
A .左心房
B .右心房
C .左心室
D .右心室 11.右图为人体内毛细血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如果此图为肌肉内的毛细血管,则A 是
动脉血管,其
内流的是 动脉血;C 处血液流回 右心房。
(2)如果此图为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则A 是
入球小动脉,
其内流的是 动脉血;E 处发生 过滤作用。
C 是 出球小动脉,其内 流的是动脉血
(3)如果此图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则A 是 肺动脉,其内 流的是静脉血;。
是肺静脉,其内流的是 动脉
血,c 处血液流会 左心房。
12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要输全血(含 全部血液成分)。
现代医学
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
分,请分析下列患者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 细胞;(3)血流不止者 血小板。
13. 左心室的壁最厚,其正确解释是 ()
A 左心室接受全身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最强
B 左心室接受全肺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最强
1 )大面积烧伤患者 血浆;(2)贫血患者红
C 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肺部,收缩力
D 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全身,收缩力
14. 图中曲线表示的是人体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16 .如果一个人的右臂动脉断裂,你怎样紧急抢救? )A.包扎近手端的已断静脉图含义的正确组合为()。
①a曲线代表氧气在血液中的变化
②b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变化
③b曲线代表氧在血液中的变化
④I表示上肢静脉⑤J表示上肢毛细血管
⑥I 表示上肢毛细血管
A .③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⑥
D .①②④⑤
15. 李老师从青岛赴西藏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
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
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
C.血小板 D .血浆
C. 包扎近手端的已断动脉)。
D. 包扎近心端的已断动脉
B. 包扎近心端的已断静脉
17 .贫血主要导致血液(
A 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
B 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
C 运输无机盐的能力降低
D 运输含氮废物
的能力降低
18•小明患了急性肠炎,医生在他的上臂静脉注射消炎药物进行治疗,请问药物到达患病部 位需要经过心脏的次数是 () 。
A. 1次 B • 2次C. 3次 D. 4次
19、下图为人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看图回答: (1 )视野中数目最多的血细胞是图 [A ] ; ( 2)当人体患急 性炎症时,图中[ B ]的数量将显著增加。
(3)具有运输养 料和废物作用的是图中的[D ]。
( 4)有细胞
核的血细胞是图中
(5)某人A 的数目明显比正常人少,则他可能患有
贫血病。
(6)当图中[C ]数目明显下 降时,会引起人
体皮下出血。
20. 人因创伤引起出血时,有时缓慢流出暗红色的血液,有时喷射出鲜红色的血液,血液
颜色不同与()。
A .血浆是否与氧气结合有关 B .红细胞是否与氧结合有关 C.血小板是否与氧气结合有关 D .白细胞是否与氧气结合有关 21. 解读数据: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含量为 (4〜5)X1012/L 左右,白细胞含量为(5〜10)X
10 9个/ L 左右,血小板(100〜300)X10 9个/ L 左右,血红蛋白含量为 (120〜160)克/ L 。
下表是某男子的血常
规化验单:
(1) 该男子白细胞数目显著增多,说明他被细菌 感染,可能有炎症; (2) 该男子 红细胞数值低,可能有 贫血症。
患此病的人由于血液输送氧
的能力低,所以 乏力。
(3) 该男子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些什么 ? 多吃含铁和蛋白质比较多的食物。
22. 右图是心脏灌流实验,下腔静脉已被扎住,
将肺静脉留一条,其余的不做处理,据图分析回 答问题:(1)若将水从上腔静脉 A 灌入,
则水从
C 流出,C
二
是肺动脉。
(2)
若水从肺静脉灌入,水一定从
B 流出,B 是主动脉。
(3) 若水从主动脉或肺动脉灌入,则水必从
原处流出。
(4) 上述实验证明了血液流过心脏时,流动方向的规律 是:静脉T 心房T 心室T 动脉。
这是由于心脏内 房室瓣和 动脉瓣的作用。
23.
患
冠心病的人,猛然起立或坐下,有时会引起心脏跳动暂停而导致“死亡”。
此时, 若有人急捶其身体某部位可能会使心脏恢复跳动。
急捶的部位应该是前胸中部
()
A .偏左下方
B .偏左上方
C .偏右上方
24. 右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 题:
(1) 图中6血管的名称是肺静脉。
(2) 血液由2射出,流经5、6至U 3的循环途径叫 肺循 环。
(3) 由A 到处,血液由 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4)
氧与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
线粒体 中,
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 要。
(5) 若在臀部注射青霉素治疗急性咽喉炎,则药物到达 患病部位所流经的路线是:臀部毛细血管T 下腔静脉T 右心房T 右心室T 肺动脉T 肺部毛细血管网T 肺静脉T 左心房T 左心室T 主动脉T 各级动脉T 咽。
WH C
IL. Hb
127讥 PLT
目胡
日
建名张*性則畀年龄4」病星总摘
詐床号 绘轮目的
财间
Off __ Oft
[B ]白细胞。
幣绘笫杲
a 普通检号 ,项且
淋定d
25. 有一呼吸微弱、不能进食的重症病人,靠吸氧及静脉点滴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维持生命。
据图分析:
(1) 他吸入的氧气通过 肺泡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最终进入] 11]组织细胞。
(2) 静脉点滴的葡萄糖通过 1 T 2T Z B T 6T 47M R 11 (填序号)最终进入组 织细胞内。
(3)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分别是] 4]左心室、[2 :右心室。
(4)
1与2 ( 3与4)之间的瓣膜叫 房室瓣,其作用是 防止血液倒流。
(5)
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部位是 肺部毛细血管网 和组织细胞出毛细血管网
A.
二氧化碳和水由呼吸系统排出
B .粪便的排出C.
蛋白质代谢终产物的排出 D.汗液的排
出
例2.当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时,说明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A.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 体内废物的排出方式: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了
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无机盐),分
别通过泌尿、呼吸和汗液 的形式排出体外,叫排泄。
粪便是食物被消化后的残渣,未进入血 液循环,不是细胞代谢产生
的废物,它的排出不叫排泄,被称作
排遗。
2、 泌尿系统组成:
肾脏(形成尿的器官,基本结构是肾单位)T 输尿管 T 尿道
3、 肾单位结构与适应性特点:
「功能:形成尿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肾小球
I 组成:
膀胱(暂时贮存)
-毛细血管球,两端均为小动脉,血管壁很薄
肾小囊一一象“漏斗”,内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肾小管一一外面缠绕毛细血管网 -----------------------------------
»过滤作用 重
吸收作用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重吸收:
4、 尿的形成过程:
血液
原尿
过滤:血浆中一部分水 无
机盐 葡萄糖 尿素等
全部葡萄糖
1 大部分水
送回血液 部分无机盐
尿液
过滤到 肾小囊中
血细胞
-滤不过
大分子蛋白质了随血液运输
*辨析血尿、蛋白尿和糖尿
血尿和蛋白尿:尿检显示有血细胞、蛋白质。
原 因:过滤膜的过滤作用发生改变,即肾小球病变而通透 性增大,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和蛋白质也被滤过了。
糖尿:尿检显示含有葡萄糖。
原因:肾小管发炎 时,重吸收作用减弱,不能将葡萄糖全部回收,葡萄糖 随尿排出,形成糖尿。
5、 尿的排出与意义
尿的排出:(肾脏的)肾盂T 输尿管T 膀胱T 尿道 排尿的意义:①排出 废物:②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 的平衡;③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例1在下列人体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一项是
(
成分: 少量水 无机盐 尿素等
)。
D.
)。
收集管
例3肾动脉与肾静脉内的血液成分相比,肾动脉的血液里(
C.尿素、尿酸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
例4如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
(1) 请指出A.D.E.G 中属于血液的是 A 、 属于尿液的是G,属于原尿的是
(2) 为什么G 处的葡萄糖含量比 C 处的葡萄糖含量高? C 处的部分葡萄糖被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重新 吸收送
回血液,因而减少
(3 )一个成年人一昼夜可产生原尿 150升,而一昼夜
实际排尿量只有1.5升,
为什么? •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
(4)如果在E 出发现有蛋白质和红细胞,这说明了什么? 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
5•患尿毒症的人要定期去医院做肾透析,目的是为了排出 ()。
A.二氧化碳 B •尿素 C •水 D •无机盐
6•我们每日应喝适量的水,这有利于 ( A.对葡萄糖的吸收 B •对无机盐的吸收 7•原尿同血浆的最大区别在于,原尿中( 8 •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还经常口
渴饮水,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 ・肾小球
B •肾小体
C •肾小管
D •肾小囊 9•下列血管中,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的是( )° A ・入球小动脉 B ・出球小动脉 C.肺动 脉D.肺静脉
10•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由于( )°
A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肾小管的分泌作用 D.膀胱的暂时储
存作用
11.人粪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和禽畜的健康
带来危害。
下列各项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措施中,不科学的是 ()° A .兴建生态厕所 B .高
温堆肥C.建沼气池D.加水稀释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A 99 0 0.1 0.3 0.9 B
93 8 0.1 0.3 0.9 C
96
2
0.9
(1)
3种液体中的2种按生理活动顺序是由另一种产生而来的,那么三者的顺序是
A T
C ° (2)
B 液体是血浆,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⑶B 液体与A 液体相比较,A 液体的蛋白质为0。
分隔两种液体的生理结构是
肾小球和肾小
囊。
(4) C 液体与A 液体相比
较,C 的葡萄糖含量为0°使a 的葡萄糖含量变为 0的生理活动是—肾小 管的重吸收作用。
如果一个人的尿中有了蛋白质或血细胞,则发生病变的是
肾小球°
⑸C 液体的尿素含量高于
A 液体和
B 液体,原因是 一部分水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送回血
液,尿素被浓缩°
A.尿素、尿酸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
B.
各种代谢产物均少
尿素、尿酸含量高,二氧化碳含量多
)° C •废物及时随尿排出 )°
D •肾小管的重吸收 A.不含葡萄糖 B.含代谢终产物
C.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D.含较多的无机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