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临床分型方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裂症临床分型方研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方法采用中医理论,针对临床肝气郁结型,肝郁化火型,肝郁脾虚、清空失荣型,脾肾两虚、脑髓不荣以及气血凝滞、脑神失养各型等分型论治。
结果各型患者在治疗后症状好转或消失。
结论中医中药治疗精神分型症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为92%。
标签:精神分裂症;中医中药治疗
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及疗较观察,本病归属于中医郁证、癫证范畴,郁证中医分为6种,即气郁、血郁、痰郁、湿郁、热郁、食郁,由于病情时间较长,又可归属于中医的癫证之列[1-2]。
郁证与癫证的病因病机均以阴阳失调,七情内伤,痰气上扰清空,气血凝滞为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0例患者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5~55岁,平均(40.5±5.9)岁,按中医辨证可分多个类型,分别以各型的不同症状和不同的病因进行论治,其中肝气郁结和痰火内生者10例;肝郁化火内炽,灼伤神明者8例;肝郁脾虚、清空失荣者10例;脾肾两虚、脑髓不荣者10例;气血凝滞、脑神失养者2例。
1.2治疗方法
1.2.1肝气郁结、痰火内生肝气郁结,痰火内生,肝郁不达,上扰脑神至兴奋语多,情绪不稳,时易激惹,时感焦虑,妄见妄闻,多疑善虑,甚则毁物冲动伤及他人,时面红目赤,时狂乱无知,叫骂不避亲疏舌质多红绛,苔多黄腻,脉弦大滑数。
治以疏肝解郁,豁痰泻火,清脾安神。
方用逍遥丸(汤)和礞石滚痰丸加减。
药物:柴胡10 g、郁金12 g、当归12 g、白芍12 g、茯苓12 g、川军10 g、礞石25 g、栀子10 g、黄苓10 g、龙齿30 g、柏子仁10 g、枣仁10 g等。
1.2.2肝郁化火内炽、灼及神明性情多急躁易怒,兴奋语多,胸闷胁胀,口干而苦,面红目赤,言语凌乱,妄见妄闻,时冲动,时不寐或寐而不安,大便多秘结,苔黄,脉弦数。
治以清肝泻火,解郁安神。
方用丹梔逍遥散合左金丸出入,药物如下:柴胡9 g、郁金12 g、丹皮9 g、栀子10 g、当归12 g、白芍12 g、黄连5 g、吴茱萸2 g、龙胆草8 g、竹茹12 g、龙齿25g 、朱砂适量,石决明粉15 g、黄芩9g、菖蒲8 g、沉香4 g、薄荷3 g、甘草6 g等。
1.2.3肝郁脾虚、清空失荣肝郁脾土亏虚至清空失荣,临床多有精神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多肢体困乏,饮食欠佳,时情感淡漠,呆愣少语,意志减退,多凝善虑,面色不华萎黄,舌色淡,脉细无力状。
治当舒肝健脾养心,安神定志。
方以养心汤为主方合用逍遥汤加减,处方组成:人参8 g、黄
芪15 g、杜仲12 g、川芎10 g、狗脊12 g、当归12 g、茯苓12 g、炙远志10 g、炒柏子仁10 g、枣仁10 g、五味子5 g、柴胡9 g、郁金10 g、合欢花10 g、甘草6 g等。
1.2.4脾肾两虚、脑髓不荣脾肾两虚至患者多眩晕、心悸、少寐、心烦也易怒,时或遗精腰膝酸软,生活倦怠懒动,思维简单,形容憔悴,肌肤不荣,时呆愣少语,喜静少运,自语自笑,大便溏泻者多见,舌质淡薄,脉沉弦或细数相兼。
治以培土固肾,养心清脑,安神定志。
方用归脾汤合二至丸加减。
药物:焦白术12 g、女贞子10 g、旱莲草10 g、菟丝子12 g,枸杞子12 g、茯苓12 g、人参8 g、龙眼肉12 g、茯神12 g、远志10 g、枣仁10 g、木香5 g等。
1.2.5气血凝滞、脑神失养此类患者临床多见禀赋不足,受剌激或情志失常(畅)者多见,又有遇有惊骇悲恐,意志不遂,七情内伤,气短懒言,时而妄闻,体乏无力,女性月经多黯延迟,唇明显有紫淡之色,前者属实,后者属虚,临床虚虚实实者并见,方药应当区分开来,前者当以活血化瘀,安神补脑,方药以血府逐瘀汤加减,临床疗效卓著,药物:生地10 g、桃仁10 g、红花5 g、赤芍10
g、枳壳10 g、川芎12 g、桔梗10 g、丹参12 g、鸡血藤15 g、川军6 g、山茱萸
12 g、山药12 g、龙眼肉12 g、仙茅10 g、牛膝10 g等。
后者当以虚证论治,当以益气活血,调治脑神。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物:党参15 g、黄芪15 g、升麻8 g、柴胡10 g、当归12 g、川芎10 g、红花4 g、赤药10 g、怀牛膝10 g、杞果12 g、合欢花10 g、琥珀3 g、甘草6 g等。
2结果
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症状在治疗1个月后好转渐愈者28例,两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渐愈者18例,4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2%。
3典型病例
患者,女,38岁,2008年8月下旬就诊,症见:精神抑郁,情绪淡漠,少言呆滞状,询问又有多疑,语无伦次,喃喃自语,喜怒无常,时言不欲生等,今日纳食明显减少,苔白腻脉弦滑。
治当以疏肝解郁,化痰开窍,调和中药。
处方组成:柴胡8 g、白芍12 g、香附12 g、郁金12 g、胆南星10 g、菖蒲8 g、枳实10 g、竹茹15 g、远志10 g、生白术10 g、琥珀10 g冲服。
上方服10帖,复诊上述症状好转,纳食上差,以上方加神曲15 g、炒扁豆15 g、炒稻芽15 g、炒谷芽12 g,继服10帖并加服安神解郁颗粒10 g、每日3次。
三诊:上述症状明显好转但面色微黄,舌质淡,脉滑弱,于认为此症状实重于虚发当益气健脾为主,作以涤痰宣窍。
方药:党参12 g、茯苓12 g、白术12 g、半夏10 g、胆南星10 g、陈皮12 g、枳壳8 g、木香6 g、炒山药12 g、枣仁10 g、炒柏子仁8 g、炙甘草10 g。
嘱服6帖,月余随访病愈。
4讨论
本研究所述的病例是郁证和癫证中常见的几种类型,患者精神失常,邪气上
扰,气血凝滞,其病变在肝、胆、心、脾等,肝气郁结,痰火内生。
《素问·举通论》曰:“百病皆生于气”,《景岳全书·癫狂痴呆》曰:“癫病多由痰气,凡气有所逆,痰有所滞,皆能壅闭经络,格塞心窍”。
临床多以沉默痴呆,喃喃自语,静而多喜者当以疏肝理气,化痰开窍以及补养心脾等为法。
实证者多见喧闹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素问·阳明脉解篇》曰:“帝曰: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能也......”治当镇心祛痰,清肝泻火,安神定志之法[3-4]。
故经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是更好的总结。
本研究仅仅论述临床常见的几种类型,临症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处方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 田煜,庞建明.中医治疗55例精神病报告[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7):1048.
[2] 四川医学院等合编.精神病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6:1-23.
[3] 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32.
[4] 高存友,甘景梨,杨代德,等.中药调理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5):3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