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田资源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煤田资源简介
中国煤田资源简介——准格尔煤田
作者:黑龙江省煤炭工业协会发布日期:2009-9-18 18:54:07点击:228
准格尔煤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境内,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

煤田内地势总体趋势为西高东低,地表被黄土层覆盖,由于受水流风蚀等影响,沟谷纵横交错,植被极不发育,具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特征。

准格尔煤田属黄河水系,黄河流经其东缘,两岸支流很多,均为黄河的支沟,属季节性沟溪,雨季水流汇入黄河。

准格尔煤田属干旱、半沙漠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且时间长,夏季炎热且时间短,温差变化大,无霜期短,降水量小,蒸发量大,风大沙多。

1 准格尔煤田含煤岩系沉积特征
准格尔煤田地层沉积序列与华北石炭二叠纪各煤田基本相似,地层区划属于华北地层区、鄂尔多斯地层分区、准格尔地层小区。

煤田处于华北聚煤坳陷的北部,成煤古地理环境接近内蒙古陆边缘,属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1.1 石炭系(C)
1.1.1 中统本溪组(C2b):上部为灰黑色泥岩夹两层薄层泥灰岩,偶含有薄煤线及砂岩。

底部为铁锈色铁质砂泥岩,夹鸡窝状铁质结核,相当于山西式铁矿层位;其上为铝土岩,相当于华北G层铝土矿。

本组在煤田南部含有黄铁矿,含丰富的动物化石。

本组地层厚度5~50m,平均25m,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出露于煤田大沟谷沟口及南部老赵山梁一带。

1.1.2 上统太原组(C2t):该组地层为准格尔煤田最主要的含煤地层。

上岩段:由灰白色粗砂岩,粘土岩及6号煤层组成,6号煤层顶部灰白色含砾粗砂岩(K 2砂岩)为标志层。

下岩段:由灰白色砂岩、深灰色及黑色砂质泥岩和7、8、9、10号煤层组成,煤田南部夹1~2层厚1~2m的薄层灰岩。

底部为灰白色石英粗砂岩或含砾粗砂岩,层位稳定(K
1砂岩)为标志层。

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

本组地层厚度12~115m,平均65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出露于黑岱沟、龙王沟、焦稍沟等各大沟谷下游。

本组的6号、9号煤层是煤田内最重要的可采煤层。

1.2 二叠系(P)
1.2.1 下统山西组(P1s):以灰白色粗砂岩,浅灰色及灰黑色砂泥岩、泥岩、深灰色粘土岩及1~5号煤层组成。

底部为K3粗砂岩。

含丰富的植物化石。

本组地层厚度21~148m,平均为70~80m,与下伏地层太原组(C2t)整合接触。

出露于煤田东部各大沟谷的下游。

1.2.2 下统下石盒子组(P1x):由黄褐色、黄绿色及紫色砂质泥岩、粘土岩、灰白色、灰色、黄绿色、黄灰色砂岩组成(含砾)。

富含大量的植物化石。

本组地层厚度40~170m,平均80m,与下伏地层山西组(P 1s )呈假整合接触。

出露于煤田东部各大冲沟及支沟中。

1.2.3 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由暗紫色、灰黄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绿、黄绿色中粗砂岩及灰白色含砾粗砂岩组成。

本组地层厚度>290m,与下伏地层下石盒子组(P1x)整合接触。

出露于煤田中部、西部的沟谷两侧。

1.2.4 上统石千峰组(P2sh):由紫红色砂岩、泥岩与黄绿色砂岩、砾岩,灰绿色粘土岩等组成。

本组地层厚度>170m。

与下伏地层上石盒子组(P2s)整合接触。

出露于煤田的西南部。

2 准格尔煤田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分析
准格尔煤田至寒武纪末期未发生过大的地壳运动。

早、中奥陶世,地壳整体下降,海水入侵,沉积了浅海相的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到中奥陶世末,由于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形成大陆,而后长期遭受剥蚀夷平,致使晚奥陶世、志留纪、泥盆纪、早石炭世的沉积缺失,直至晚石炭世早期,地壳才有缓慢的升降运动。

造成了海水时进时退的现象,形成了晚石炭世早期海陆交互相的沉积。

根据岩层成因标志、垂向层序及各种参数的分析,晚石炭世早期煤田以泻湖沉积环境为主,其间发育有水体相对较浅的潮坪-泻湖沉积。

在煤田北部龙王沟一带发育有障壁岛-泻湖潮坪沉积。

在煤田南端磁窑沟区发育有碳酸盐台地-泻湖潮坪沉积,由于古地势为北西高[CM(22]南东低,
台地相灰岩向北尖灭于泻湖相泥岩中、向南灰岩增厚且层数增多、风暴沉积普遍发育。

上石炭统本溪组(C2b)沉积厚度20m左右,下段以铁铝质泥岩为主,向
北相变为铁质砂岩;上段由细粒砂岩、泥岩及灰岩等组成,灰岩向北变薄、向南增厚且层数增多。

到了晚石炭世后期海水逐渐退出,形成了三角洲、泻湖海湾、沼泽相与泥炭沼泽相的沉积。

由于沉积速度与地壳下降速度达到了相对的平衡,加之气候湿润,有利于成煤植物生长等因素,从而沉积了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太原组(C2t)含煤地层。

下面分岩段介绍太原组(C2t)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

下岩段沉积环境:根据煤田下岩段主砂带展布方向、含砂率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再结合古流向进行分析,古河流是由北向南进入煤田,在煤田北部分叉形成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指状砂体。

分流河道从断面上来看规模比较大,贯穿整个煤田,且下切作用强,致使三角洲前缘不发育,分流河道与下部泻湖沉积接触。

泛滥盆地在垂向上位于分流河道之上,在横向上分布于分流河道两侧。

由于泛滥盆地沉积持续时间长,在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条件下,易大面积沼泽化,从而在泛滥盆地之上、分流河道两侧,形成了太原组(C2t)7、8、9、10号煤层,其中9号煤层具有较高工业价值。

在9号煤层形成之后,海水再次侵入煤田,沉积了一套含有海相动物化石泻湖台地沉积岩,泥岩中夹有灰岩。

上岩段沉积环境:根据煤田上岩段主砂带展布方向、含砂率等值线的延伸方向结合古流向进行分析,古河流是由北向南进入煤田,进入煤田后分叉形成两个比较大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指状砂体。

分流河道位于煤田北部窑沟~龙王沟一带以及黑岱沟与房塔沟之间,在沉积过程中,分流河道侧向迁徙或改道频繁,致使6号煤层在煤田南、北方向上多次分叉,砂体呈透镜状夹于煤层中,局部对煤层有冲刷。

泛滥盆地位于分流河道两侧,分流间湾位于分流河道之间。

至下二叠世河流十分发育,因河道的不断侧迁和持续的充填沉积,砂岩大面积形成。

仅在河漫滩、牛轭湖出现过短暂的成煤环境。

故山
西组(P1S)含煤性较差。

之后,海水退出,气候变的炎热干燥,形成了一套紫红、棕红色的陆相碎屑岩沉积。

侏罗纪的气候虽然又复转为湿润,植物复生,但从海西运动晚期,煤田一直处于上升遭受剥蚀,未能接受侏罗纪的沉积,直到下白垩世,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使本区地层发生了平缓的波状褶皱和断裂,同时在煤田北部的洼地中接受了一套内陆开阔盆地河湖红色粗碎屑岩沉积,从北向南超覆于各时代地层之上。

局部伴有基性玄武岩的喷发。

燕山运动晚期,地壳再度上升,形成今日地貌的雏形。

中国煤田资源简介——伊敏煤田
伊敏煤田为中国东北聚煤区晚侏罗世呼伦贝盆地群内的一个煤盆地。

它位于内蒙古鄂温克族境内,平面呈长条状,南北长50,东西宽700,伊敏河斜穿煤田中部。

目前已开发、勘探的是煤田中部约90平方公里的区段,该区北距海拉尔市85KM,已筑有铁路专线。

1.地质构造
呼伦贝盆群是晚侏罗世后斯,发育在晚侏罗世前期兴安岭火山岩群之上的一系列北东至北北东向雁行式排列的内陆坳陷盆地,伊敏煤田是其中已确知有煤赋存的一个。

煤盆地平面总体呈北北东走向,东、西两侧都有盆缘断裂,均属正断层。

煤盆地内主要为晚侏罗世含煤地层及早垩世地层,多组成一系列北东向的宽缓向、背斜,且以短轴或倾伏向、背斜为主;含煤地层倾角平缓,一般均小于10度,中、小型断裂较少。

2.煤系
伊敏煤田的晚侏罗世含煤地层称赉诺尔群,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磨拐河组,厚1300米;上部为伊敏组,厚500~800米。

上、下两部分均由陆相砂岩、泥岩、粉砂岩及煤层组成,惟大磨拐河组下部多凝灰质砂岩。

大磨拐河组含煤层13层,其中大部分可采,煤层总厚度自东向西减薄,平均可采煤层总厚度85.29米。

伊敏组含煤层17层,其中可采煤层6层,厚度由中部向四周减薄,可采煤层总厚度在110米以上。

3.煤炭资源
伊敏煤田煤炭资源总量约17.7GT,其中探明煤炭储量5GT,已勘探区的煤种,聊区北五牧场附近有少量的气、肥、焦、贫等煤种出现外,全为褐煤。

4.开采条件
伊敏煤田煤层厚而平缓,浅部可露天开采,目前探明储量中的半数以上均可露采。

该煤田富水性强,地表水、大气水补给和地下承压水均较丰富,开采时需加强蔬干措施,煤层顶底板以泥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露天开采时,边坡稳定性差。

5.开发简况
伊敏煤田于1959年经煤田预测发现,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大规模煤田国地质勘探,接着开始露天煤矿建设。

1984年10月,一号露天一采投产,能力1.00MT/A,可年产1.30MT,规模到1995年建成年产5.00MT 的露天采区
中国煤田资源简介——乌鲁木齐煤田
1.概述
乌鲁木齐煤田:中国西北部重要的侏罗纪煤田。

它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鼽平面呈长条状,东西长约400km,乌鲁木齐市居煤田中部偏东。

下分五个煤产地,自东而西依次为水西沟、社康、乌鲁木齐、玛纳斯、四苏木。

煤田东部的乌鲁木齐煤产地为当前主要生产矿区所在.
2. 地质构造
煤田处于准噶尔中生代、新生代盆地南——西向线状挠曲及褶曲发育,褶曲轴面向南南东倾斜,局部地层直立或倒转,中、小型断裂构造中等至简单。

煤系属中、下侏罗统,下部为早侏罗世八道湾组,由陆相砂岩、泥岩夹煤层组成,厚1000m左右,含煤层10~19层,平均可采煤层总厚度10.70~16.41m;中部为早侏罗世三工河组,主要由陆相砂岩、粉砂岩组成,仅局部含煤,一般无开采价值,厚500m左右;上部为中侏罗世西山窑组,由砂岩、泥岩夹煤层的陆相岩组组成,含煤层28~39层,平均可采煤层总厚度97.88~134.70m。

煤层多为中厚一厚煤层,但普遍发育1~3层特厚煤层,厚度可达30~50m。

煤层以乌鲁木齐煤产地最发育,向东、西两侧延伸含煤性
逐渐变差。

3.煤炭资源
煤炭资源量约100Gt,已探明煤炭储量约4Gt。

大部分煤种为长焰煤,部分为弱粘煤或不粘煤,局部有少量气煤;煤一般为低灰分、低硫分,少数属中等灰分,是一种比较优良的燃料用煤。

煤田南侧晚二叠世芦草沟组内夹有5~23层油页岩,总厚度34~66m,有开发利用前景。

4.开采条件
煤田的煤炭资源丰富,含煤密度高达60Mt/km2,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煤层虽多属急倾斜至倾斜煤层,但煤层厚度大,构造尚较简单,顶板比较稳定,开发条件甚好,部分区段的浅部尚可进行露天开采。

矿井水大多属裂隙充水,且主要由地表水顺煤层走向补给,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矿井瓦斯含量不高,一般属低瓦斯矿井。

煤尘有一定的爆炸危险,九道湾矿曾发生过煤尘爆炸。

煤的自然发火现象普遍,现有生产井浅部基本上皆有火区存在。

5.开发概况
乌鲁木齐煤田所产煤炭基本上供应.地或邻区,开发程度相对较低。

区内主要有乌鲁木齐;务局,下辖五个煤矿,年产量约2Mt 地方营及乡镇煤矿1985年底的年产能力为3.54Mt。

中国煤田资源简介——六盘水煤田
六盘水煤田为中国华南聚煤区煤炭资源最丰富的晚二叠世煤田。

其分布范围以贵州省西部的六盘水市为中心,包括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以及毗邻的威宁、纳雍、普定、镇宁、关岭、晴隆、普安等县的部分地域,总面积约10000km平方米。

该煤田分六枝、盘县及水城三个煤产地,由六枝、盘江、水城三个矿务局分别开发,产出炼焦煤,已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炼焦煤供应基地。

1.地质构造
六盘水煤田总体为上古生界及三叠系组成的全形褶皱区,以梳状褶曲为主,长、短轴向斜均有,轴向有北西、南北及北东三类,长轴状背、向斜以北西向为多,短轴向斜一般为南北向。

向斜轴部地层均
为三叠系;向斜外围为早二叠世阳新统及石炭系;上二叠统下部为峨嵋山玄武岩组、上部为龙潭组含煤地层,该层赋存于向、背斜的翼部,在整个煤田中大多连续延展,仅在短轴向斜中呈孤立封闭状态。

区域性断裂以与地层走向斜交的平推断层为多,走向断层不多见;中、小型断裂构造比较发育。

火成岩于区内尚未发现。

2.煤系
六盘水煤田含煤地层为晚二叠世龙潭组,厚192~647m。

龙潭组由海陆交替相砂岩、泥岩夹煤层及石灰岩组成,自西向东,石灰岩层数及厚度不断增加,砂岩、泥岩在煤系中所占比例逐渐降低。

煤系中含煤层数十层,其中可采煤层一般7~10层,可采煤层总厚
2.74~57.85m,总趋势是由西向东减薄。

3.煤炭资源
六盘水煤田煤炭资源量约50Gt,探明煤炭储量14Gt。

煤种为炼焦煤及无烟煤。

煤的灰分较高,一般为中一高灰。

硫分在水城是煤系上部高、下部低;盘县则是煤系中、上部低,下部高;六枝煤中普遍增高,以高硫煤为主。

高硫煤经洗选后,洗矸中的硫可予以回收,煤中黄铁矿亦为共生矿产资源。

水城煤产地的部分煤层中,镓、铈、镧、铌等元素达到工业利用品位,可考虑综合利用。

4.开采地质条件
六盘水煤田中多数煤层为薄一中厚、缓倾斜一倾斜煤层。

构造条件中等或比较复杂,以小断层为主。

山区受地形切割,部分地段可用平硐开采,一般以斜井为多。

水文地质条件一般较简单,通常因山区侵蚀基准面低,下伏地层下二叠统、石炭系喀斯待溶洞发育,地下水排泄十分畅通。

煤层瓦斯含量普遍很高,大部生产矿井均属高瓦斯矿井,并有瓦斯突出危险。

煤尘亦有爆炸危险。

部分矿井在开采后有煤层自然发火现象。

5.开发简况
据记载,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六盘水煤田内已有较多小窑开采,供当地燃用,并炼土焦供冶炼用。

1964年后,该煤田开始较大规模的正规开发,现已建成六枝、盘江、水城三个矿务局,煤炭年产量逾
10Mt,加上地方煤矿,全煤田年产煤已超出20Mt,成驾勾中国南方产煤最多的一个煤田.
中国煤田资源简介——开滦煤田
1.概述
开滦煤田为中国华北聚煤区著名的石炭二叠纪煤田,盛产优质炼焦煤。

它位河北省东部,跨唐山、滦县、滦南、丰润、丰南等5市、县,平面呈北东向长条状,面积550平方公里。

京山铁路纵贯煤田,煤田由开滦矿务局负责煤炭开采。

2.地质构造
开滦煤田量一北东向斜构造,称开平向斜,其东北端仰起,向西南方向倾伏,东南翼倾角20度左右,西北翼稍陡。

向斜轴部为晚二叠世红色、杂色地层,翼部为石岩二叠纪煤系,外缘为奥陶纪石灰岩。

轴部
奥陶系顶面深度一般不足2000米。

整个向斜基本为第四系覆盖,覆盖层由北东向南西方向加厚,至煤田西南端已厚达800米以上。

向斜东南翼局部地段有中生代辉绿岩侵入煤系,呈岩墙、岩脉产出。

3.煤系
①晚石炭世期唐山组。

由海陆交替相泥岩、砂岩夹薄层石灰岩及铝土岩组成,厚73米,含3~4层薄煤层。

②晚石炭世中期唐平组。

由海陆交替相砂薄层石灰岩、煤层组成,厚65米。

③晚石炭世晚期赵各庄组。

由陆相及滨海相砂岩、粉砂岩夹煤层组成,厚79米。

④早二叠世早期大苗庄组。

由陆相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厚74米。

整个煤系共含煤层18层,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5~7层。

4.资源
开滦煤田煤炭资源量10.8Gt,探明煤炭储量约4Gt。

煤种为气煤和肥煤!为低一富灰、低一富硫煤,洗选后成为优良的炼焦用煤。

煤系及其上覆地层中有铝土矿、粘土矿多层,已开发加工陶瓷及耐火材料制品,尚有进一步开发前景。

煤系及煤层中的层状、结核状黄铁矿亦有开发前景。

5. 开采地质条件
开滦煤田的煤层以中厚煤层为主,倾角由缓倾斜至急倾斜,地质条件总体上属中等。

煤田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有五个主要含水层,水量丰富,尤以煤系下伏奥陶纪石灰岩的岩溶裂隙水对矿井威胁最大,曾多次发生突水及特大型突水灾害。

瓦斯含量以向斜西北翼各矿井为高,属高瓦斯矿井及瓦斯突出矿井;东南翼较低,一般为低瓦斯矿井。

煤层自然发火期较长,一般无自燃现象。

6.开发概况
史载开滦煤田在明代即有采煤活动。

1878年,李鸿章、唐廷枢筹办开平煤矿,1881年出煤,继台湾基隆煤矿之后开始了近代化采煤作业。

1900年,开平煤矿改由英商经营,1908年另又建立滦州煤矿,1912年开平、滦州两煤矿合并为开滦矿务总局,由英商经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国家接管。

近40年来,开滦矿务局凭借位置、交通之利,进行了高强度的开采,目前煤田内浅部煤炭资源均已动用。

开滦矿务局在煤田内有生产矿9处,年总生产能力20.80MT,年产煤近16.00MT.原有国各庄矿已采完,现有唐家庄矿所剩煤炭储量已不多,亦将采完报废.开滦矿务局已开滦煤田以西车轴山、林南仓等煤产地进行开发建设。

在煤田内,另有地方煤矿进行煤炭开发,年产能力约100余万吨。

中国煤田资源简介——鄂尔多斯煤田
1.概述
中国最大的多纪煤田,世界特大型煤田之一,地跨陕、甘、宁、内蒙古、晋五省区,东西宽400KM,南北长600KM,平面略呈矩形。

“鄂尔多斯”蒙语意为“很多的宫殿”,地质界多把黄河河套以南,渭河平原以北,吕梁山以西,贺兰山以东的区域称作鄂尔多斯地台,本煤田范围大体与之相当。

鄂尔多斯煤田成煤期有古炭二叠纪、晚三叠纪、中侏罗世。

按含煤岩分布,该煤田可划分为三个含煤带。

(1)东带。

石炭二叠纪煤产地,包括准格尔、河东、渭北等。

(2)西带。

石炭二叠纪煤产地为主,包括桌子山、贺兰山、韦洲等,另有汝箕沟等零星中侏罗世为产地。

(3)中带。

其东侧有东胜、神木等中侏罗世及子长、牛武晚三叠
世为产地;西侧有灵武、固原中侏罗世煤产地;南部有黄陵、彬县、陇县、华亭等中侏罗世煤产地。

2.地质构造
本煤田系一近南北向构造盆地,向斜轴部在宁夏盐池——甘肃环县一线,东翼平缓(<10℃)、西翼稍陡(>20℃)。

轴部由白垩纪组成,向两翼依次分布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及奥陶系。

向斜之上被新生界不整合覆盖。

晚古生代及中生代地层均形成于华北更为广阔的沉积盆状格局,并使煤系得以保存。

整个盆地构造条件简单,尤在东翼中小型褶曲断裂颇为少见。

盆地内尚未发现火成岩。

石炭二叠纪煤系包括晚石炭世本溪组(羊虎沟组)、太原组,早二叠纪世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四组含煤地层。

晚三叠纪世煤系名瓦窑堡组,属上三叠统延长群的顶部层位,由陆相砂岩、泥岩夹煤层及油页岩组成,局部夹泥岩透镜体,厚186-412M。

可采煤层仅分布于子长县及富县牛武两处煤产地。

煤层层数最多可达32层,但多为薄煤层,仅有两层可采,可采煤层总厚0.31-4.66M。

中侏罗世煤系名延安组,由陆相砂岩、页岩、粘土岩夹煤层组成,厚60-618M。

除在陕西北部大理河以南、葫芦河以北、吴旗县以东地区,该组内无可采煤层外,煤田内其它部位均含有可采煤层。

3.资源
全煤田煤炭资源量约1800GT,其中埋100M以浅的约650GT。

截止1989年底的探明储量总计346.4GT,各煤产地的探明储量为:准格尔25.3GT,河东50.3GT,渭北6.2GT,东胜73.3GT,陕北135.7GT,子长0.8GT,黄陵14.4GT,汝箕沟0.6GT,灵武25.4GT,华亭5.2GT,桌子山3.7GT,贺兰山2.5GT,韦洲横城3.0GT。

该煤田也是一个大型含油、气盆地,除在中西部华池——环县及银川——灵武一带已发现不少中、小型油田以及全盆地有不少中、小型气田分布外,近年又在靖边——横山一带探明天然气储量100GM3,成为中国陆上最大的天然气田。

4.煤质
(1)石炭二叠纪煤多属中一富灰、低一高硫煤,一般山西组以产低一中硫煤为主,太原组以高硫煤为多。

除北部准格尔为长焰煤外,其他煤产地均为烟煤。

东带煤级在平面上由北向南变质程度增高:河东煤产地北段(府谷——离石)为气煤,南段(离石——乡宁)为肥、焦、瘦煤,渭北煤田为瘦煤、贫煤(深部无烟煤)。

西带煤多属气、肥煤、焦煤。

河东煤产地南段的离石、柳林、乡宁一带是中国主要炼焦煤基地。

(2)晚三叠世煤属低——中灰、中硫煤,为气煤。

(3)中侏罗世煤属中——低灰、低硫煤,除汝箕沟为无烟煤、黄陵有部分有气煤外,其他均为不粘煤、弱粘煤或长焰煤。

煤田北部的东胜、陕北地区,煤的灰分极低,是中国著名的优质动力煤产地;而汝箕沟亦以特低灰分成为著名的优质无烟煤产地。

5.开采条件
煤田中绝大部分地区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均很简单,属中国煤矿开采条件最好之处。

但渭北、贺兰山、桌子山煤产地中小型断裂比较复杂。

渭北中深部(标高+380M以下)还有受奥陶纪灰岩水威胁问题。

在煤系埋藏浅部,煤层倾角平缓,适宜建设露天矿(准格尔、东胜、陕北、黄陵等)。

现有开采矿井尚浅,暂多属低瓦斯矿井,仅在石嘴山矿区有瓦斯突出,因煤层甲烷随深度而增加,估计今后瓦斯突出危险会增大。

煤尘爆炸在渭北、贺兰山、河东等处均已有所发生。

中侏罗世煤层普遍有自然发火现象;石炭二叠纪煤层除贺兰山矿区外,一般不自然发火。

6.开发概况
自宋代开始,渭北、河东、贺兰山等地即有采煤活动,在渭北还发现过早自战国时代的挖煤遗迹。

目前,煤田内已建成九个矿务局,年产煤超过30MT,包括各种经营体制和规模的煤矿,近年来每年煤产量已近100MT。

随着中国煤炭工业战略西移,该煤田已成为全国煤炭工业建设的重点。

正在建设的大型煤炭基地尚有:准格尔(露天)、离柳、东胜、神木和华亭等。

中国煤田资源简介——东胜煤田
全称神府-东胜煤田
中国已探明的最大煤田,世界大型煤田。

位于陕西省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在中国最大煤盆地鄂尔多斯盆地腹地,是一个连续的煤田。

面积22860平方千米,含煤地层属侏罗纪。

预测储量6690亿吨,
探明储量2300亿吨。

神府煤田分布在陕西省榆林地区的神木、府谷、榆林、横山和靖边5个县,面积约10000平方千米,有5~6个可采煤层,总厚度14.1~21.5米,倾角不到1°,埋藏很浅。

东胜煤田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境内,面积12860平方千米,有10个可采煤层,厚度2~7米,倾角1°~8°,埋藏较浅。

神府-东胜煤田的煤为世界少见的优质动力煤,尤以煤田南部为最佳。

其硫分小于0.5%,灰分小于8%,发热量达30兆焦/千克。

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

1984 年开始开发神府东胜矿区,第一、二期建设规模30兆吨,第三期(2010年)64~74兆吨,远景规模120兆吨,已建成3个年产总能力为1.2兆吨的矿井,有4个年产3兆吨的矿井正在施工。

包头至神木的172千米铁路已建成通车,神木至朔州的270千米铁路正在修建。

与神府东胜矿区邻接的榆神矿区,初期建设规模52兆吨,后期113.8兆吨。

神木至榆林的137千米铁路于1992 年5月开工修建。

神府-东胜煤田到2000年将建成60兆吨的年产能力。

中国煤田资源简介——淮南煤田
1.概述
淮南煤田(HuainanCoalheld): 中国华北聚煤区南侧的石炭二叠纪煤田。

它位于安徽省中北部,以淮南市为主体,东部伸入滁县地区,西部延展到阜阳附近,平面呈北西西向长椭圆状,长约100km,宽度20~30km,面积2500km。

煤田跨淮河两岸,因发现及开发从南岸开始,故名淮南煤田,后经勘探在淮河北岸更大范围内见煤,但乃沿用原名。

2.地质构造
淮南煤田为一轴向北西西的复向斜构造,主要由上古生界组成,下古生界位于煤田南、北两侧,煤田普遍被第四系覆盖。

煤田南、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