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欧姆定律检测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发现通过电阻a、b的电流随电压变化情况如图17-15所示,则下列结论与图象相符的是()
图 17-15
A.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B.电压相同时,阻值大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大
C.电流相同时,阻值小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大
D.两电阻阻值的关系是R a>R b
2.(2014·兰州模拟)下列几组电阻并联后,等效阻值最小的一组是()
A.30 Ω和15 Ω
B.20 Ω和25 Ω
C.10 Ω和35 Ω
D.5 Ω和40 Ω
3.从欧姆定律可以导出公式R=,对电阻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A.当电压增大时,电阻也增大
B.当电流增大时,电阻减小
C.当电压为零时,电阻也为零
D.电阻由导体本身性质决定,与电流、电压无关
图 17-16
4.图17-16表示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由图中信息可知()
A.导体的电阻为6 Ω
B.导体的电阻为1.5 Ω
C.导体的电阻随导体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D.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也为0
图 17-17
5.如图17-17所示,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B.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C.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6.如图17-18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表①②③是电流表或电压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在中点,闭合开关S,三只电表均有示数。
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17-18
A.若电阻串联,①③是电压表,则表②示数变大
B.若电阻串联,①③是电压表,则表②示数变小
C.若电阻串联,①③是电流表,则表②示数变小
D.若电阻串联,①③是电流表,则表②示数变大
图 17-19
7.如图17-19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由断开变为闭合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小
B.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大
C.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D.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不变
8.在如图17-2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1、S2,两灯都发光,当把开关S2断开时,灯泡L1的亮度及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图 17-20
A.L1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B.L1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
C.L1变亮,电流表示数不变
D.L1变亮,电流表示数变小
图 17-21
9.如图17-21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V1的示数为9 V,电压表V2的示数为3 V,那么,R1与R2的阻值之比为()
A.2∶1
B.1∶2
C.3∶1
D.1∶3
10.如图17-2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为6 V,电流表示数为1.5 A,则虚线框内的电阻连接情况可能是()
图 17-22
A.4 Ω和3 Ω的电阻串联
B.6 Ω和8 Ω的电阻并联
C.10 Ω和5 Ω的电阻串联
D.12 Ω和6 Ω的电阻并联
图 17-23
11.兰兰设计了一种测定风力的装置,其原理如图17-23所示,金属迎风板与绝缘轻弹簧的N端相接,一起套在有一定电阻的光滑金属杆上。
电路中左端导线与金属杆的M端相连,右端导线接在迎风板的N点,并可随迎风板在金属杆上滑动,导线与金属杆接触良好。
电源两端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当风力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将()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12.某同学在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利用电压表和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测量未知电阻R x的阻值,图17-24中测量R x阻值的电路图不正确的是()
A B
C D
图 17-24
二、填空题
13.在某段导体两端加9 V的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3 A,那么,该导体的电阻
是;如果在该电阻两端加12 V的电压,则通过它的电流是,它的电阻
是。
14.利用如图17-25所示电路,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要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不变。
实验中,不断改变R x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得到了I与R的关系图象,如图17-26所示。
由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此次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保持V不变。
图 17-25
图 17-26
15.在图17-2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1 A,电阻R= Ω。
图 17-27
图 17-28
16.如图17-28所示,电源电压为12 V,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读数为3 V,它测量的是灯的电压。
如果灯L1的电阻为60 Ω,则电流表的读数为A。
17.有R1=8 Ω和R2=12 Ω的两只灯泡,若把它们并联接在电源上,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 ,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U1∶U2= ;若把它们串联接在电源上,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 ,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 。
三、实验题
18.如图17-29所示的是小明“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时所连接的实验图。
图 17-29
(1)①将图17-30中的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试触开关时,会看到的现象是电压表,电流表;
②图17-30中有两根导线接错,请在错误处画“×”,并在图上改正。
(2)改正错误后,
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3)由这个电路还可以测小灯泡的电阻,将定值电阻换成一只标有“2.5 V”字样的小灯泡,闭合开关后,当电压表示数为2.5 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17-30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是Ω(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值),图17-31是小灯泡的I-U图象,请你说明为什么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
图 17-30
图 17-31
(4)小明又发现了一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的方法,他设计的电路如图
17-32所示,其中“”表示标准电阻箱(阻值变化范围是0~9 999.9 Ω)。
图 17-32
(提示:图中的选择开关,可掷向A、B、C、D四挡,当选择开关掷向A挡时,1、2两支路同时接通)请你帮他写出必要的实验步骤。
19.(2014·潍坊模拟)要测量某电阻的阻值,实验桌上有下列器材:电流表A(0~0.6 A),电压表V(0~3 V),电源4.5 V,滑动变阻器R,开关,导线,待测电阻R x(约6 Ω左右)。
实验要求:多测几组数据且两电表都不能超过其量程。
(1)根据电路图17-33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17-34电路连接好。
图 17-33
图 17-34
(2)实验时,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A。
(3)在连接电路时,有R1(12 Ω,1 A)和R2(3 Ω,2 A)两种滑动变阻器,要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应选(选填“R1”或“R2”)。
四、计算题
20.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种测量体重的电子秤,其测量部分的原理如图17-35中的虚线框所示,它主要由压力传感器R(电阻值会随所受压力的大小而发生变化的可变电阻)和显示体重大小的仪表A(实质上是电流表)组成。
压力传感器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1×107 Pa。
且已知压力传感器R的电阻值与所受压力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设踏板和压杆的质量忽略不计,接通电源后,压力传感器两端的电压恒为4.8 V,取g=10 N/kg。
请通过计算回答:
(1)当压力为0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2)如果某人站在该秤的踏板上,电流表的示数为0.02 A。
这个人的体重是多少?
(3)若压杆与压力传感器之间的接触面积是2 cm2,则该秤的仪表(电流表)量程是多少?
图 17-36
21.如图17-36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B点时,电压表示数为9 V,电流表示数为0.15 A;滑片P在中点C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 V。
求:
(1)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
(2)电源的电压和R2的阻值。
参考答案
1.D分析:此图象表明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电流取一定值时, U a>U b,根据欧姆定律R=,则R a>R b。
2. D分析:根据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总电阻)总是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5 Ω和40 Ω的电阻并联后的等效电阻一定小于5 Ω,其他三项的等效电阻均大于5 Ω,故D选项正确。
3.D分析: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无关。
4. A分析: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无关,故选项C、D错误;从图象可以看出当U=3.0 V时,I=0.5 A,故导体的电阻R===6 Ω。
5.A分析:从图可以看出,电流表测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总电阻变小,故总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定值电
阻两端电压变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示数变小。
6.A分析:根据电流表、电压表的特点和题意可判断与电阻串联的②为电流表,与电阻并联的①③为电压表。
当P向左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判断,电流表②的示数变大。
R1的电流变大,故R1两端的电压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可得,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变小,而电压表③测量的是电源电压即总电压,故③的示数不变;当②为电压表,①③为电流表时,R1与R2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
可判断,①③电流表示数变大,电源电压不变,故答案为A。
7.D分析:当开关S断开时,电路中只有R2,电压表的示数为0,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开关S闭合时,R1和R2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故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不变。
8.A分析:通过电路图可以看出,两灯泡并联,S1控制整个电路,S2只控制L2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总电流。
当把开关S2断开时,L2灯灭,由于并联电路,L2对L1无影响,故L1亮度不变;由于L2断开,干路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示数变小,正确的答案为A。
9.A分析:电压表V1测量电源电压U=9 V,电压表V2测量R2两端的电压U2=3 V,则R1两端的电压U1=U-U2=9 V-3 V=6 V,所以===。
10.D分析:根据欧姆定律可求出图中虚线框中电阻大小为4 Ω,故应用12 Ω和6 Ω的电阻并联。
11.A分析:根据图示可知,风越大时,金属杆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欧姆定律
U=IR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由于电源电压不变,由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可判断,金属杆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因此答案为A。
12.B分析:要测出未知电阻R x的阻值,必须直接或间接测出R x两端的电压和通过R x的电流。
选项B中,当S闭合时,R x被短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当S断开时,电压表也是测电源电压,不能测出R x的阻值。
13.30 Ω0.4 A30 Ω分析:R===30 Ω,由于电阻不随电压和电流变化,因此I2===0.4 A。
14.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5分析:从图象可以看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电压表的示数始终是U=IR=0.1 A×25 Ω=2.5 V。
15.60分析:当开关S闭合后,灯L与电阻R并联,灯泡的电压和电流都不变,所以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1 A,实际上就是电阻R中的电流是0.1 A,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60 Ω。
16.L20.15分析:电压表测灯L2两端的电压U2=3 V,则U1=U-U2=12 V-3=9 V,电路中电流I===0.15 A。
17.3∶21∶11∶12∶3分析:把R1和R2并联接在电源上时,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故U1∶U2=1∶1;电流之比I1∶I2=R2∶R1=12 Ω∶8 Ω=3∶2;把R1和R2串联接在电源上时,各处的电流相等,即I1'∶I2'=1∶1,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R1∶R2=8 Ω∶12 Ω=2∶3。
18.(1)①指针偏转到表盘右侧无刻度线处指针不偏转②如图D17-1所示。
图D17-1
(2)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10.4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随灯丝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实验步骤:①选择开关掷向A,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 V。
②将选择开关掷向B,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动,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示数为2.5 V,记下电阻箱连入电路的电阻R0,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就为R0。
分析:(1)电路中的错误之处是把电压表串联在了电路中,而把电流表并联在了电阻两端,这时由于电压表电阻很大,所以电流表示数约为0,而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电压,所以示数会超过其量程。
(2)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小灯泡的电阻R===10.4 Ω,由于小灯泡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电流与电压不再成正比,画出的图象不再是直线。
(4)设计实验步骤时,考虑等效替代法的应用,即用电阻箱在电路中的效果与小灯泡相同,则小灯泡的电阻就与电阻箱的电阻相等。
19.(1)如图D17-2所示。
图D17-2
(2)0.5(3)R1分析:电流表应与待测电阻串联,电压表应与待测电阻并联,电流均需正进负出,变阻
器接线要一上一下;由题中提供的器材规格可知,待测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约为0.5 A<0.6 A,所以电路中的电阻值应以定值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电路的最大电流;电源电压为4.5 V,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并且要求进行多次测量,所以滑动变阻器分的电压应稍大,且变化范围相应要大,同时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可判断,若使用R2变阻器,则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约为3 V,这样不满足多次测量,所以变阻器应选R1。
20.(1)I===0.016 A。
(2)R===240 Ω,查表可知,F=500 N,则G=500 N。
(3)F=pS=1×107 Pa×2×10-4 m2=2×103 N,查表得电阻为60 Ω,I'===0.08 A,由(1)(3)可知,该秤的仪表量程是0.016 A~0.08 A。
21.(1)P在B端时,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R1===60 Ω。
(2)P在C点时,电路中的电流I2===0.2 A。
电源电压U=I2(R2+)=0.2 A×(30 Ω+R2),又因为P在B点时电源电压U=I1(R1+R2)=0.15 A×(60 Ω+R2),可解得:R2=60 Ω,U=18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