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4唐诗五首课件粤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 《山居秋暝》 全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俗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作者理 想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表现了诗 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生活的情趣。 《从军行(之四)》 本诗描写了边塞的旷远风光,语言精练,境界阔大,表现了将士御敌报国 的壮志。
[文脉·梳理] 《山居秋暝》 环境:初秋傍晚、山雨初霁——清幽 美诗景情:景人眷物情恋美美山月石浣渔林下上女船,青清归归向松泉声行往————归————稳婆流惊划—娑淌动破—山月恬隐林色静逸优①美
《从军行(之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②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表现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伴着袅袅的炊烟,春的气息向我靠近。朝霞羞涩地张开了小脸蛋儿,静静 地等待着太阳的出生;柳树刚刚睡醒,垂下染成碧绿色的长发,随风飘扬,飘 走了一身的疲倦和懒散,尽情地享受着春天赠送的甘露。在阳光的照耀下,一 片片叶子闪亮闪亮的,泛着金光,像一个个美丽的姑娘在展示自己的风采……
随着丝丝细雨,我独自漫步在夏日热情的眼眸里。垂柳温柔地编织着飘逸 的长辫子。不知哪个顽皮的小孩子还在上面垂下一朵小花,于是浓浓的情趣便 溢出来,缓缓地流淌着,奏出了缠绵的小曲。晶莹的水珠泻在翡翠似的叶子上, 滚来滚去,风儿拂过,枝摇叶摆,活脱一幅传神的水墨画,好一个怡人的盛夏!
[知识·梳理]
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浣.女(huàn) 山居秋暝.(mínɡ) 渚.清沙白(zhǔ)
萧萧.(xiāo) 潦.倒(liáo) 锦瑟.(sè)
猿啸.哀(xiào) 繁霜.鬓(shuānɡ) 惘.然(wǎnɡ)
第 2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还不夜破深楼还.兰过终女不墙还来.((动副词词,,回还家要))
万里悲秋.常作客(名词,秋季、秋天) (2)秋四十余帝三百秋.(名词,年)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名词,时期、时候)
不破.楼兰终不还(动词,攻克、打败) (3)破吾秦庐王独恐破其.受破.冻璧死(亦动足词(,动打词破,)损坏)
国破.山河在(动词,沦陷) 此情可.待成追忆(副词,难道、哪能) (4)可虽欲言,无可.进者(动词,可以、能够)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洛阳)人,唐代 文学家、哲学家。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 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现湖南常德)司马。元和十 年(815),被召至京,游玄都观,写诗讽刺新权贵,复出为连州 (现广东连县一带)刺史。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 为和州(现安徽和县)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路经金陵时, 写下组诗《金陵五题》,《石头城》是其中的第一首。
草堂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迁居 巩县(今河南巩义市),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 甫出生于“奉儒首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 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着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 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体会和同情 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 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被后世称为“诗史”。在 诗歌艺术上,他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 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从军行(之四)》 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 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 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登高》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作者寄寓夔州(现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 乱”已结束 4 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 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 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 自比为舜的辅助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被放还, 从此郁郁不得志。
[巧识文] 近体诗
唐代以前的诗歌一般称古体诗,在形式上是比较自由的。在平仄换韵、字 数多少、句式长短等方面,都没有固定的限制。初唐以后,严格按照律诗的格 律要求写作,就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格律尽管对人的思想有较大的束缚,但因 其句式的整齐和音律的和谐已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而为历代诗人所乐意遵守。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俳律(十句 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近体诗和古体诗不同的地方,主要有四点: (1)句数固定;(2)押韵严格;(3)讲究平仄;(4)要求对仗。
美其实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会,美就在你的身边!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李白《关山月》 ——白居易《忆江南》 ——王维《使至塞上》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第 4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空.山.新雨后 古义:幽静的山。 今义:空旷的山。 (2)百.年.多病独登台 古义:指一生。 今义:一百年。
(3)山围故.国.周遭在 古义:旧都。 今义: ①历史悠久的国家;②祖国;③故乡。 (4)一弦一柱思华.年. 古义:青春年华。 今义:青少年时代。 (5)望帝春.心.托杜鹃 古义:伤春之心。 今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怀。
阶 段 一
阶 段 四
阶 段 二
14 唐诗五首
阶 段 五
学
阶
业
段
分
三
层
测
评
本课话题 ——自然之美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 动下渔舟。
阳春三月,春风和畅是美;炎炎夏日,浓浓绿荫是美;秋高气爽,天高云 淡是美;隆冬时分,皑皑白雪是美。清晨,美是一缕明媚的阳光;黄昏,美是 一抹斜斜的夕阳;傍晚,美是一勾弯弯的新月;深夜,美是一曲蛙鸣虫唱。如 果凝神细视,风花雪月、山川风物均可入画;如果凝神谛听,斗转星移、一草 一木均可入诗。自然是人类的朋友,走进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有如天籁; 置身自然,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蔚蓝的海水,肥沃的土壤,青山绿水…… 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走近自然,我们感受到了祥和之美,人类应 该保护自然,让自然绽放独特的光彩。
情诗圣人——李商隐 李商隐(约 813-约 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 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 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
[探背景] 《山居秋暝》
胸怀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做出一番大事业的王维,在 40 多岁的时候由于政 治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了下来,他特地在蓝田(今属陕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 亦官亦隐的生活,弹琴赋诗,吟咏终日。《山居秋暝》就是他这个时候的作品。
《登高》 通过描绘诗人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作者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 情,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壮志难酬的苦痛。
《石头城》 全诗句句写景,以沉寂的群山、悲凉的涛声、朦胧的月色,烘托和渲染出 石头城的没落荒芜,暗示六朝一去不返,寄寓了诗人对山川萧条、人生凄凉的 伤感和对历史兴亡的思考。
《锦瑟》 这首诗歌通过吟咏“锦瑟”这个物象的古今变化,暗示世事的沧桑,委婉 地倾诉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伤痛、自身遭遇的悲哀之情,以及对美好往事的追 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渴望。锦瑟多弦,暗示作者思绪的纷繁、情感的复杂。 诗歌寄托很深,意蕴也很丰富。
【答案】 ①以动衬静 ②描绘边塞景色、渲染气氛 ③无边落木,不尽长江 ④人世变化 ⑤借用典故委婉朦胧
[文本·层析] 一、阅读《山居秋暝》,回答下面的问题。 1.颈联如果改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 改了不如原来的好:一是因为押韵的需要;二是原句符合生活 的实际,因为浣女是隐在竹林中,渔舟被莲叶遮蔽,听到竹林内的喧闹声才知 道是浣女,看到莲动才看到渔舟,这样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三是可产生“未 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增添情趣,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
《石头城》 作者写这首诗时,唐王朝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 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他写 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 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锦瑟》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 858 年),这年诗人 46 岁,罢盐铁推官 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格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 度,给人迷惘的感觉。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 二字为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动词,磨穿) (7)穿穿乱.泰石山穿.西空北,谷惊,涛越拍长岸城(之动限词(,动直词指,,穿冲过向),越过)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动词,串连)
第 3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莲动下.渔舟(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 (2)青海长云暗.雪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昏暗,遮蔽 (3)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 (4)庄生晓梦.迷蝴蝶(名词作动词)做梦
清泉石上流.(动词,流动) (5)流又安虽有能放清屈流.流豪,.激杰眷湍之顾,流楚.映,国带扼,左腕系右墓心(道怀名(王词数(量,动词溪词流,,)辈流)放)
而用流.俗人之言(动词,流传、传布)
(6)孤孤祖.城母遥刘望悯玉臣门孤.关弱((形名容词词,,幼孤而单无的父)的人) 南面称》
《锦瑟》
起锦哀瑟音繁怨弦曲
悲感开门见山 追怀起兴之笔
承晓杜梦宇蝴啼蝶春 转鲛良人玉泣生珠烟
虚缈 哀怨 迷离 恍惚
⑤
合追不忆堪往回事首
感叹照应开头 惘然感叹作结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告别夏的最后一缕热情,我也随之步入了秋的纯净、嫣然。我看到了悠悠 落下的秋叶那份静美之后,又恍然大悟,夕阳,落了明天还会升起;鲜花,凋 零了还会怒放。美,也是一样,她永远不会消失,即使在一个地方失去了,在 另一个地方又会找到。
走出秋的低吟,我惊诧冰川女皇把冬不知不觉地带到人间,连声招呼也不 打。你千万不要以为北风咆哮、怒号,严冬的叱咤、肆虐那才是冬,其实她不 缺少柔情,每当雪花飘落的时候,一朵朵,一片片,像翩翩起舞的白蝴蝶,似 漫天翻舞的柳絮,它们追逐着,雀跃着,我似乎听到了欢声笑语,也跟着一同 兴奋起来,其实,冬也是火辣辣的!
七绝圣手——王昌龄
王昌龄(约 690-约 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 又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 龙标尉。安史之乱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 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识作者]
[常识·速览]
(教师用书独具) 诗家之佛——王维
王维(约 701-761),字摩诘,山西太原人。王维的思想,以 40 岁左右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年的王维曾有过积极的政 治抱负,21 岁举进士,做大乐丞,后由于张九龄罢相等原因,意 志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
王维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和诗人孟浩然,继承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 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风,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 和音乐,更甚者,他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苏轼评价王维诗画时说:“味摩 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