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动机检修工艺规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流电动机检修工艺规程
直流电动机检修工艺规程
3.1 直流电动机概述及技术标准
本规程适用于电厂直流电动机检修
3.2 直流电动机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3.2.1 定子检修
检修工艺质量要求
1定子清扫。

用干燥清洁的压缩空气进行吹扫。

2定子线圈检查,同交流电动机。

3定子铁芯检查,同交流电动机。

4机壳和机座检查。

1线圈及铁芯等部件无油垢,无灰尘,物见本色。

2定子线圈质量要求同交流电动机。

3定子铁芯检查质量要求同交流电动机。

4机壳和地脚座无破损,无裂纹。

3.2.2 转子检修
检修工艺质量要求
1吹灰清扫。

用干净的压缩空气进行吹扫,然后用四氯化碳或清洗剂清扫。

2电枢铁芯检查。

3电枢线圈检查。

4清扫检查电枢线圈与整流子焊接处或升高片处。

若有开焊或是淌锡现象进行补焊5检查处理整流子表面。

6风扇平衡块检查。

1转子表面及通风沟内无灰尘,无油垢。

2铁芯无松动,无锈蚀,无变形,无弯曲等异状。

3线圈绝缘表面光滑无破损,无局部对线圈及铁芯绝缘完好。

4补焊时不得使焊锡掉入线内。

5整流子表面应光滑发亮,无发热,变色烧灼痕迹。

整流子表面不平程度不得大于0.2mm。

换向器片绝缘应凹下
0.5~1.5mm,整流片与线圈的焊接应良好。

6风扇子应清洁完好铆钉螺丝齐全,风扇平衡块固定可靠。

3.2.3 轴承检修
3.2.3.1 滑动轴承检修
检修工艺质量要求
1拆轴瓦盖螺丝,瓦锁楔,把一对瓦的某一侧面做上相应记号。

1拆轴瓦时应测瓦的间隙。

前,后瓦不要弄混。

拆下的瓦要妥善保管尤其不得损伤钨金。

2轴瓦放油,检查油环,清扫油室。

清扫油室可先用破布再用面团清扫。

2油室内应清洁无杂质。

油面镜清洁透明。

油环无毛刺,锁钉紧固,油环无裂纹,带油槽清洁。

油环应光滑无卡涩现象。

3轴瓦钨金与处理检查轴承座3轴承座应无裂纹,夹渣,铸砂,重皮,气孔
等缺陷。

轴瓦钨金表面应光滑平整,无裂纹,
无刻划的沟道,无气孔,不夹杂物,无破损,
瓦套与钨金结合应严密,不脱胎,当钨金表面
有严重磨损应酌情研刮或重浇钨金。

4刮研轴瓦并测间隙。

4轴瓦表面和轴,用章丹着色法检查接触面,下瓦在圆弧内每平方厘米应有2点左右,上瓦
在1点左右,研刮中接触点应均匀分布于下瓦
全长。

轴瓦在轴承外壳内不得转动,一般用
0.02~0.04mm的过盈。

球面瓦的结合面用色印
检查,不得少于1点1cm%%,且接触点分布均
匀,并不得加垫;球面应灵活无卡涩现象。


瓦的两侧间隙为顶部间隙的1/2。

轴颈在装配
成的轴瓦内,配合间隙符合电机制造厂之要
求,如无资料一般就符合下表规定配合
间隙(mm)
轴径50~80 80~120 120~18
间隙0.1~0.
16 0.12~0
.20
0.16~0
.28
滑动轴承轴向窜量为轴颈的4%,过大过小都应找出原因进行调整。

5组装轴承并检查各部。

5轴承组装后应油标干净,不渗油,轴承盖挡
油毡垫应好,封盖严密,运行时不漏油,轴瓦
应不活动,各部油道畅通,迷宫轴封正常完好,
轴和迷宫间隙应尽可能小,不应超过
0.1~0.3mm甩油环螺丝紧固,甩油量正常,注
油量应在油标的1/2 ~1/3之间,检后轴承座
位应用四氯化碳清扫干净。

其中有一个瓦座对
地绝缘电阻要大于0.5M?
3.2.3.2 滚动轴承的检修
检修工艺质量要求
1轴承清洗和检查。

1用煤油或四氯化碳把轴承洗净,擦干。

检查轴
承架应无损伤,铆钉紧固,内,外滚道和滚件清
洁光滑,不应有麻点,擦伤。

纹道等现象,滚动
自如,无转动不良,卡涩咬住,轴承不脱皮,无
锈蚀,间隙不超标。

2轴承的拆装。

当轴承磨损严重或损坏时,须进行轴承更换。

较小的轴承可直接用专用的工具扒下,但紧力大或轴承较大时需加热扒下。

装轴承时须用油加热,不准用火烤。

轴承加热时要用温度计检视油温,没温不得上升太快,一般30分钟大约上升到60~70
°C,停止加热保持30分钟后再继续加热,温度保持在90~100°C 即可。

2扒轴承时不得用力敲打轴承,以免损伤轴颈。

加热扒轴承时不得使转子抽过热,对于端部线圈等也要做好防护措施。

装轴承加热时不得将轴承放在槽底,以免轴承退火而降低它的硬度。

往轴上装轴承
时不得用铁锤直接敲打轴承,应用铜棒或有铜圈的钢套敲打轴承内套。

轴承不准冷态打入。

3轴颈及轴承的检查。

安装轴承前应对轴颈进行检查及测量。

轴承安装前应做外观检查并测游隙。

3轴颈应光滑,无裂纹,无磨损。

椭圆度及锥度均不得大于0.05mm。

轴承外观应无裂纹,无重皮和锈蚀等缺陷。

游隙应符合国家标准之规定。

4轴承加润滑脂。

加润滑脂前要将陈脂彻底洗净,轴承的油室内所加润滑脂不4所加润滑脂之型号应符合电机制造厂之规定。

所加油量对于低速电机一般不超过整个轴承室
能太多或太少,以免轴承发热。

容积的2/3;对于1500转以上的电机不宜多于
1/2。

对于用润滑油润滑的滚动轴承,轴承的底
部滚子应浸入油液中1/3~1/2.
3.2.4 电刷机构的检修
检修工艺质量要求
1清扫,检查,研磨电刷。

处于检修状态的电机更换电刷时,最初用粗砂纸塞时,电刷与滑环之间,有砂一面向电刷,一只手按下电刷,另一只手沿着转子转动方向抽动砂布,待电刷圆度大体已成形时,改用00号砂纸来研磨,最后吹去碳悄砂粒。

1电刷的接触面应在滑环圆柱表面中部,电刷工作面应光滑无划痕,电刷无缺损,刷辨断股,不脱落,充过热现象。

电刷与滑环接触良好,电刷的高度不得低于原高的1/4。

刷握下与滑环的距离应为2~4mm。

电刷在刷握内上,下移动灵活,无卡涩现象。

刷簧的压力应均匀,应在0.0147~0.0245MPa之间。

刷架及举刷杆应牢固,绝缘衬管应完整无损,其绝缘电阻不应少于1M?
2检查刷握。

刷握弹簧的弹性不能调整时,应更换新弹簧。

如果刷所内表面不光滑有毛刺,烧伤或裂纹等应进行修理或更换。

3检查滑环。

如滑环表面有轻微损伤,如斑点,刷痕,轻度磨伤等。

可先用细锉,油石等研磨,磨到表面故障清除后,再用00号砂布在高速旋转下抛光,表面达到?5~?6级光洁度就可以恢复使用。

如滑环表
面的槽纹,烧伤,凹凸程度比较严重低于平面1mm以上,损伤面积占滑环面积的0~30%,并位于电刷摩擦面,3滑环表面不得有斑点,刷痕,黑带,凹凸不平,烧伤,磨损,粗糙,表面剥离等光洁度应达到?5~6级光洁度.
应该在车床上车修,车修后偏心度不许
超过0.03~0.05mm.光洁度在?6~?7之
间。

滑环有裂纹时一般应更换。

3.2.5 组装和调整
3.2.5.1 组装前用吸尘器将定.,转子吸扫干净。

用刮刀刮去止口定、转子表面
绝缘漆迹和油污积尘等. 应确保电机内清洁无遗物。

3.2.5.2 穿转子小型转子可以直接入,较大的转子可用接假轴法.穿转子时,不
得损坏定,转子线圈,和其它零部件,要注意轴伸端和出线盒的相对位置。

3.2.5.3 装端盖。

装配前先清除端盖内的灰尘,有锈蚀的地方应把它擦掉后涂
上防腐漆。

装端盖时禁用铁锤直接敲打,以免造成端盖裂纹或敲碎。

拧端盖螺丝时要对角轮流拧并用铜锤轻敲四周。

3.2.5.4 紧轴承端盖螺丝时,要对角轮流拧, 以免轴承盖发生歪斜而卡住轴端。

3.2.5.5 装第二个端盖时,用吊车把转子吊成水平,对合止口拧上螺栓。

如端
盖上无通风孔,则端盖末装好前须用长螺杆穿过端盖上的螺孔把内小盖拉住否则端盖装好,很难对正内轴承盖的丝孔。

3.2.5.6 电机前,后端盖及轴承盖装配完毕后应盘车检查电机有无卡涩现象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2.5.7 对装滑动轴承的电机,装配后需测量定、转子间隙。

测量时应将塞尺
塞在转子与定于的齿顶,上而不能放在槽楔上。

选上、下、左、右四点测量,对电机两端都应测量。

所测各点间隙值与平均气隙之比,不得大于+5%。

塞尺插人深度不得少于30mm。

同一方向铁芯两端气隙之差不应超过气阻平均值的5%一般应调整到上端气隙比下端气隙大0.05mm。

3.2.5.8 对于滑动轴承电机,应测量转子的轴向游隙,两轴瓦内侧游隙应大于外
侧的轴向游隙1.5--2mm。

2.2.8.9 电机组装后应测量线圈的绝缘电阻,检查引出线的连接是否正确。

3.2.6 试运
试运时,转动方向应正确无异音,整流子无火花,(最大不大于1极 )电刷无跳动及过热现象.
3.2.7 常见故障处理
直流电动机常见故障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故障产生原因处理方法1,换向器和电刷剧烈发热电刷下冒火花1电刷不在中性线上。

2换向器表面不平,换向
片间的云母突出。

3电刷的牌号或尺寸不
适当。

4电刷架上的各电刷臂
之间的距离不相等,或
同一电刷臂上的各刷握
不在一条直线上。

5电刷的压力太松或太
紧。

6电刷与换向的接触面
没有磨好或接触面上有
油污。

7电刷的质量不好。

8主磁极和换向极的顺
序不正确。

9电机过载
10电枢绕组有短路或接
地故障。

1可用感应法调整电刷位置。

2修理换向器
3更换合适的电刷
4调整各电刷臂或各刷握的位

5调整各电刷的压力,应求一
致。

一般电机应按150~250克/
厘米2来选择,起重电机应按
250~400克/厘米2来选择。

6磨光电刷与换向器的接触
面。

如有油污应先清洗之。

7换质量合格的电刷。

8用指南什检查各磁极极性并
排好顺序。

9应降低负载或换一台容量较
大的电机。

10在电枢绕组中通以直流电,
测量各相邻两片之间的直流电
压降来检查是否有短路用兆欧
表或试灯来检查是否接地,然
后按故障情况修理。

2直流电动机不能起动或转速达不到额定转速1电刷不在中性线上。

2电枢的电源电压低于
额定值。

3电机轴上的负载过大。

4电枢绕组或各连接线
1用感应法调整电刷位置。

2也提高电源电压到额定值。

3减少电动机的负载。

4检查电枢绕组和连接线。

5可将串激绕组的两个端并没
中有短路或接地等故障。

5复激电动机的串激线圈接反。

6换向极线圈接反。

有互相更换位置,或按照该电动机附的接线图正确接线。

6可将换向极线圈的两个端头互相更换一次,或按照该电机所的接线图正确接线。

3电机绕组和铁芯的温度过高1所加电压高于额定值。

2电机超载。

3电机绕组有短路或接
地的故障。

4电机的通风散热情况
不好
1降低电压到额定值。

2降低电机的负载或换一台容
量较大的电机。

3检查电机各线圈的发热情况
测量绝缘电阻按故障情况修
理。

4检查环境温度是否过高,风
扇是否脱落,风扇旋转方向是
否正确,电机内部通风道是否
被堵塞。

4直流电机向某一方向旋转时,电刷的下火花比反方向旋转时大。

1电刷不在中性线上。

2电刷架上各电刷臂之
间的距离不相等。

3电动机没有换向极或
换向极的安匝数不够。

1可用感应法调整电刷位置,
对于可逆旋转的直流电动机,
就将电刷严格的位于中性线上
2调整各电刷臂或各刷握的位
置。

3更换一台有换向极的电动机
或增加换向极的安匝数。

5在换向器周围上,每隔一定角度的换向片烧焦发黑,每次清刷修整以后仍是这几片发黑。

1这些发黑烧焦的换向
片与电枢绕组之间的焊
接不良。

2连接到这些换向片上
的电枢绕组有断路故
1重新焊接。

2更换断路的电枢绕组。

3重新焊接或更换断路的均压
线。

障。

3连接到这些换向片上的均压线焊接不良或有断路故障。

6电动机振荡,即电流和转速发生剧烈的变化1电刷末在中性线上。

2串激绕组或换向极绕
组接反。

3激磁电流太小或激磁
电路有断路。

4电动机的电源电压波
动。

1可用感应法调整电刷位置。

2改正接线。

3增加激磁电流和检查激磁电
路中有无断路。

4检查电枢电压。

7电动内部冒火或冒烟。

1电刷下火花过大
2电枢绕组有短路故障。

3换向器的升高片之间
及电枢绕组各元件之间
充满了电刷粉末和油垢
引起燃烧。

4电机内部各引线的连
接点不紧密或有断路状
态。

5电动机过载。

1检查电刷和换向器的工作情况。

2检查电枢绕组的发热情况或当电动机不转时,在电枢中通入低压直流电,测量各相邻两换向片之间的电压降。

3吹净粉末,清洗油垢。

4检查各引线之间的连接点,根据情况予以处理。

5减载或更换一台容量较大的电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