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高二半期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半期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25分,1~5题各2分,6~10题各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踟.(zhí)蹰剽.(piāo)悍罗绮.(qǐ)笙.(shēng)箫
B.发酵.(xiào)迢.(tiáo)迢檄.(jí)文椽.(chuán)子
C.分外妖娆.(láo)暴殄.(tián)天物扣人心弦.(xuán)剩菜残羹.(gēng)
D.倾圮.(pǐ)佝.(gōu)偻樊.(fán)笼粗糙.(cāo)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2分)
A.瞬息万变箜篌混然天成代瑁
B.身心疲备伶俜措落有致深遂
C.峥嵘岁月怜悯天籁之美翌日
D.百舸争流温磬兴味盎然嘶哑
3.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从槐树叶底,朝东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②光了我心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

③我要用虔敬的目光我所读过的那些凸字书,不过这眼光将更加急于看到那些供有视力的人读的印刷书。

④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岸还着我优美的思想。

A.细数驱赶凝视荡漾
B.细看驱散注视漂荡
C.细数驱散凝视荡漾
D.细看驱赶注视漂荡
4.下面一段话括号内应填入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

()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

灯光,()是哪个人家的灯光,()可以给行人——()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A.然而因此无论全甚至
B.但是因为不管都甚至
C.然而因为无论都以至
D.但是因此不管全以至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
A.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作茧自缚
....的行为如不停止,将自毁自己的生存空间。

B.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放松,假货又会东山再起
....。

C.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
....,生活美满幸福。

D.中国甲A劲旅申花队与万达队之战,双方久战不下,终场握手言和,缔结城下之盟
....。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日前,天津市两学生玩“蹦极”摔裂颅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设备的质量问题正在调查中。

B.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C.太平洋保险公司主动参与社会灾难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D.“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鼓浪屿访舒婷。

我看这两张小屉桌,不禁想起弗金尼·沃尔芙的《一间自己的屋子》。

舒婷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能写出朦胧诗么?听说她的诗要变,会变成什么样子?
①看起来很舒服,但并不宽敞。

②舒婷家在一山坡上,是一座石筑的楼房。

③她住的地方,鼓浪屿,名声在外,一定时常有些省内外作家,不速而来,像我们几个,来吃她一顿菜包春卷。

④她的书房不大,满壁图书,她和爱人写字的桌子却只是两张并排放着的小三屉桌,于是经常发生彼此的稿纸越界的纠纷。

⑤她上有公婆,下有幼子,她需要料理家务,有客人来,还要下厨做饭。

A.②①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②①⑤③④
D.③④①⑤②
8.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3分)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把它们唤醒。

B.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C.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

D.怎么会有这样青青秀秀的丘壑,紧密地偎依着碧绿的流水?
9.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乐府,本是主管音乐的机关名称,后来乐府收集的民歌也被称为“乐府”。

《孔雀东南飞》《木兰辞》都是汉代乐府中的著名作品,被称为“乐府双璧”。

B.《诗经》的“国风”民歌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而《离骚》则以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为其鲜明的创作特色,代表我国诗歌创作的又一传统,故中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

C.徐志摩、闻一多、艾青是现代诗歌的代表诗人,其中闻一多在诗歌创作上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死水》便是这一主张的具体印证。

他和徐志摩又都是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

D.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

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议论文的论据要可靠、典型、新鲜。

论据要典型,就是作为论据的材料要具有代表性、普遍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同时又具有生动的个性和相当的分量。

B.辩论,要以言语战胜对方,语言要具有雄辩的力量,要有敏锐性,同时还要刚柔相济,灵活巧妙,必须避免申斥、恐吓或者任何强迫的方法。

C.写议论文,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使人信服、接受,可以对事物的某一方面过分强调,写一些“过头话”。

D.鉴赏诗歌,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

二、现当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阅读臧克家的《老马》,完成11~12题。

(4分)
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年4月
11.对这首诗的主旨,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反映旧中国生产力水平低,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

B.诉说老马受到折磨,被任意蹂躏的命运。

C.显示旧中国劳动人民与悲惨命运抗争的顽强斗志。

D.揭示旧中国劳动人民遭受苦难,承受沉重负担的悲惨状况。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的第一节写老马在生活重压下所表现出的坚韧和耐力,第二节写老马的内心感受和对未来的渺茫的希望。

B.诗的末句给正在苦难中挣扎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指出了一条争取解放的光明道路。

C.含蓄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诗人托物言志,以马喻人,真实地表现了旧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悲惨命运。

D.凝炼概括、极富表现力是这首诗语言的突出特点。

“扣”“飘”字的运用尤为形象传神,逼真有力地表现出老马受压迫的深重,“总得”“横竖”等群众口语,通俗生动,表现力强。

(二)阅读杭约赫的《题照相册》,完成13~14题。

(4分)
题照相册
我们从平静的小河里,
从反光的玻璃上,看到
多少熟悉得陌生的脸,
那是你的、我的,有时像
他的。

匆忙的闪过,闪过
这短促的一生:忧患和
安乐的交替,风雨袭来——
婴孩大了,年轻的老了……
记忆给我们带来慰藉
把捉一线光,一团朦胧
让它在这片纸上凝固。

凝固了你的笑,你的青
春。

生命的步履从这里
再现,领你来会见自己。

1949年初
13.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平静的小河”“反光的玻璃”即指相册,用的是借喻的手法;“熟悉得陌生的脸”看起来是矛盾的,实际上写出了岁月流逝使人产生的巨大变化。

B.“匆忙的闪过,闪过”是写翻看相册时的视觉感受。

“闪过”重复两次,抒写了诗人对人生岁月匆匆之感,使人感到人生的短暂,小小的一本相册就可以容纳一生。

C.“一线光”“一团朦胧”“凝固”用语非常沉重,写出了作者翻开相册时感慨青春不再的失落心境。

D.“领你来会见自己”的是“生命的步履”,这是诗人面对相册时对生命历程的再回首、再认识。

14.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人故意在“有时像”一句跨行、跨段,造成大停顿,表现了辨认时的迟疑、停顿,暗示了时间流逝所造成的陌生。

B.“婴孩大了,年轻的老了”的无限感慨隐含在照片与照片间的空白岁月里,表现出诗人在垂暮之年对往昔的留恋与人生苦短的无奈。

C.前两小节都写翻看相册,但第一节是静观实物,第二节则虚写动态。

后两节主要抒写照片带来的温馨回忆和对生命的感受。

D.全诗把照片作为诗人审视人生、自省生命的对象。

将凝固的瞬间与流动的时间,曾经经历的岁月与现时的观感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三)阅读巴金的《灯》选段,完成15~19题。

(10分)
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

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

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
再回溯
..到远古的年代去。

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

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

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这些灯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

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

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

”我
自然也是如此。

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
.....,它有一天也会永沉
....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
海底。

15.文中加点词“扫”字的表达作用是;“回溯”的意思是(2分)
16.“黑暗的海”是指;“灯光的指引”是指(2分)
17.第二段对视觉变化的描写是按、的顺序,依次写出了在黑暗中视觉逐渐清晰的过程。

(1分)
18.用一句话概括第一至第三段的大意(不超过20字)。

(2分)
19.简述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3分)
(四)阅读文辅相的《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完成20~24题。

(9分)
(1)既然是一个新的时代,那么我们的教育能否适应这个时代,能否引导这个时代呢?这就要反思我们的教育。

(2)中国教育有着精深的理论,也有着丰富的实践。

中国有这么多人口,举办了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

中国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富有牺牲精神的人才,他们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这是中国教育的成功和骄傲。

(3)但是,中国教育也存在着十分突出的缺点。

主要表现为: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今天这个迈向知识经济的时代,其不良后果尤为明显。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以其亲身体验讲到:“西南联大教会了我严谨,西方教会了我创新。

”正是这十分重要的两点,为他登上诺贝尔奖台奠定了基础。

而这基础中的第二点却不是从中国得到的。

(4)其实,对中国教育的不足,毛泽东早有告诫。

(A)他批评旧的学校“消磨个性,灭掉性灵”。

(B)他不大迷信书本,强调书本之外另有天地。

(C)邓小平也十分重视教育的改革,他强调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这三个“面向”应当成为我们教育改革的总的指导思想。

(E)新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
创造能力。

(5)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眼睛,敲碎有色眼镜,教大家看事实。

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使大家想得通。

解放双手,剪去指甲,摔掉无形的手套,使大家可以执行头脑的命令,动手向前开辟。

解放嘴巴,使大家可以享受言论自由,摆龙门阵,谈心,谈天,谈出真理来。

解放空间,把人民与小孩从文化鸟笼里解放出来,飞进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丰富的食粮。

解放时间,把人民与小孩从劳碌中解放出来,使大家有点空闲,想想问题,谈谈国事,看看书,干点于老百姓有益的事,还要有空玩玩,才算是有点做人的味道。

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


(6)在这日益逼近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无疑,陶行知所强调的六大解放和毛泽东提到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方面。

(7)然而创新并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基础,需要条件。

这里,我想就新的时代关于知识积累和增长的特点谈一点促进创造力的思路。

(8)当今世界的知识尤其是科技知识有两大特点:一是积累多,知识量大,多得叫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二是增长快,发展快,快得千变万化,日新月异。

多了怎么办?办法就是选择、比较。

选择最基本的,比较最重要的,并力求把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品质,这就是素质,这就是功底。

快了怎么办?办法就是讲究方法,要灵活多样,尽可能快地获取知识,扩大知识面。

有了素质作基础,有了方法作引导,然后确定一个专攻领域,我们就可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创造性地发展。

20.第(3)段画线处原有以下六个短语,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重教有余②启发不足③创新不足④灌输有余⑤复制有余⑥重学不足
A.①,⑥;④,②;⑤,③。

B.⑥,①;②,④;③,⑤。

C.①,⑥;⑤,②;④,③。

D.①,⑥;⑤,③;④,②。

21.第(4)段中还有一句话:“他一贯提倡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

”这句话应放在(A)~(E)处的处。

(1分)
22.第(7)段中说创新“需要基础”,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基础”的具体内容(不超过30字)(2分)
23.文章题目是“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那么,纵观全文,这里的“新的时代”指的是
的时代;“新的教育”指的是的教育。

(2分)
24.下列各句名言与陶行知“六大解放”旨趣接近的项有(不超过四项)。

(2分)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D.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E.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F.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G.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古代诗歌阅读(18分)
25.以下诗句语言节奏切分有误的一项是(1分)
A.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B.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6.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分,每小题1分)
①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②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③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27.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鸡犬相闻
..阡陌交通
B.便利此月内,六合
..
..正相应履至尊而制六合
C.可怜
..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
D.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
..!……”
..怀!……”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28.简答填空
《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

赋是;比是;兴是。

(3分)
29.默写填空(3分)
①曾记否,,?(《沁园春·长沙》)
②足下,头上。

腰若,耳著。

(《孔雀东南飞》)
③,。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归园田居》
30.下列对诗句中加点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是动词,描绘了诗人停下车来,坐在枫树边观赏红叶的情景。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江东”是指长江南岸和长江部分中游东南岸地区。

古以“东”为左,所以“江东”又称作“江左”。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
..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青春”是指青年时期,表现了诗人因喜极而顿感年青的心态。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
..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是用什么东西当作的意思,表达诗人因找不到合适的东西来装饰马笼头而焦急的心情。

31.下列全是评价唐代人的一组诗句是(2分)
①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②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

③读公赤壁词并赋,如见周郎破贼时。

④陶谢文章造化侔,篇成能使鬼神愁。

⑤孰似少陵能叹息,一身牢落识乾坤。

⑥放翁已得眉山髓,不解庄斋学谪仙。

⑦青莲才笔九州横,六代淫哇总废声。

⑧不是临川王介甫,谁知暝色赴高楼。

A.①②⑤⑧
B.②④⑤⑦
C.①②⑤⑦
D.②④⑤⑧
32.下列古诗依次吟咏的是哪种花,请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
①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②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

③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④翠盖亭亭好护持,一枝艳影照清漪。

鸳鸯家在烟波里,曾见田田最小时。

A.①梅花②菊花③荷花④桂花
B.①菊花②梅花③桂花④荷花
C.①桂花②梅花③菊花④荷花
D.①菊花②荷花③桂花④梅花
四、作文(30分)
33.请从以下两则材料中选取一则,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700字以上的议论文。

材料1 某重点中学一位由初二直接进入高中,现就读于高二的女生,今年年初获“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的殊荣,并入选国家数学“奥赛”集训队。

最近,学校给她一项奖励:由她到新华书店选购四百元图书。

这位从小酷爱数学,并一直参加“奥赛培训班”的女孩,所选购的几十本书中,尽是文学、艺术、外语之类,无一本数、理、化书。

材料 2 从前有位画家画了一幅画。

他把画拿到市场上去展出,并在画旁放了一支笔,让每位观赏者在画中欠佳处标上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划不被指责。

画家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决定换一种方式试试。

他又摹了一幅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

可这一次,他要求观众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这回,一切曾被指责的笔划,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参考答案
一、1.D 2.B 3.C 4.B 5.A 6.D 7.C 8.B 9.A 10.C
二、(一)11.D 12.B
(二)13.C 14.B
(三)15.显示出了灯光的力量回忆(回顾)
16.黑暗日子里充满的苦闷和彷徨光明与希望的支持和召唤
17.由近及远、从高到低
18.写从噩梦中惊醒,看到黑夜中的几点灯光。

(意思对即可)
19.一个人活着不仅仅依赖粮食(物质生活),还要依赖希望(精神生活),正是有了希望,人们才能奋发图强,积极向上。

(意思对即可)
(四)20.A 21.C
22.把当今世界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品质,即素质。

23.日益逼近(迈向)知识经济重视培养学生创造力
24.B C D G
三、25.C
26.①说通脱,义:摆脱(脱身)②泮通畔,义:边岸。

③泽通??,义:内衣。

27.A
28.(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29.①(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②(足下)蹑丝履,(头上)??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

③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0.B 31.C 32.B
四、33.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