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大战遗址寻访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儿庄大战遗址寻访记
引言
说起台儿庄战役,这是抗日战争中一场胜仗,给了当时气焰嚣张的日本侵略者迎头一击,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简介
台儿庄大战,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

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

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

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

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战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王铭章等抗日将领指挥。

战役期间,中国抗战最高统帅蒋介石曾三次赴徐州视察、督导、调配兵力,其中第一次,蒋介石在台儿庄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亲赴台儿庄南站观战,并亲自勉励池峰城,前线将士因而士气大振,大大增强了前线将士的战斗力.
台儿庄战役要图
历史照片
台儿庄大战国军重机枪阵地
赶往台儿庄参战的中国军队
台儿庄大战遗址由当时大战最为激烈的几处战斗场所组成,包括残存的建筑物及在遗址上复建的原建筑物,如清真古寺、中正门、火车站、新关帝庙及新建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

主要以人文景观为主,参观遗址使游客深刻体会到当时激战时的场景,激发游客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清真古寺当时战斗最为激烈,墙壁上残留的弹孔及寺内的苍柏、衡树令游客称奇.
小时候经常听外公说起台儿庄大战的事迹,根据查阅众多的史料,
本人先后多次寻访台儿庄昔日的战场遗址,
具体如下
台儿庄火车站遗址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台儿庄大战无名英雄纪念墓台儿庄大战运河浮桥旧址颜省吾营长挽肠血战处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台儿庄大战月河街巷战旧址关帝庙台儿庄大战池峰城指挥部旧址台儿庄大战太平巷巷战旧址台儿庄大战街垒巷战区遗址清真古寺中正门
首先台儿庄大战时期首先提到的一个地方那就是台儿庄火车站,
来到台儿庄首先来到了这里
1938年的台儿庄火车站
台儿庄大战胜利后,李宗仁将军在台儿庄火车站留影
如今的台儿庄火车站遗址,现已改为李宗仁史料馆
台儿庄火车站遗址
根据李宗仁将军在台儿庄火车站留影老照片同一位置拍摄的台儿庄火车站站牌
老火车和保留的铁轨
一九三八年中日台儿庄大战时北站是中国军队后勤物资的主要装卸站,成为日军攻击的目标,当时战争场景异常惨烈。

胜利后,李宗仁将军到此留影,成为台儿庄大捷永恒的纪念。

1995年在原火车站遗址上复建的站房楼,仍为哥特式建筑风格,外型新颖别致。

内设史料、文物、图片、影视等展厅,向世人再现当时的珍贵史料以及李宗仁先生的生平史料和李宗仁回归祖国时珍贵的史料镜头。

在台儿庄火车站遗址隔河有一个烈士墓
那就是台儿庄大战无名英雄纪念墓
台儿庄大战无名英雄纪念墓
这里埋葬着台儿庄大战中牺牲的无名英雄的遗骸沿着台儿庄运河一路走来到的是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城西南郊,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初期著名的台儿庄战役而修建,于1992年由台儿庄区人民政府筹资建成,1993年4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3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融展览馆、影视馆、全景画馆于一体。

2004年8月24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台儿庄大战纪念碑
坐画舫来到的是台儿庄古城
台儿庄古城
台儿庄古城,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坐落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和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

古城肇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有“天下第一庄”之称(清乾隆赐)。

古城占地2平方公里,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是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古城。

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有“中国最美水乡”之誉。

台儿庄古城,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古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

台儿庄古城内有古河道、古码头、中华古水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与波兰首都华沙同属世界上仅有的两座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

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下了船在台儿庄运河码头旁看到一处遗址那就是台儿庄运河浮桥旧址
台儿庄运河浮桥旧址
位于山东枣庄的台儿庄,素有“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美誉,更因抗日战争在这里发生的台儿庄大战而驰名中外。

这里水连成线、桥接如网,众多的桥构成了台儿庄这一运河古城独特的风景。

这里的桥有跨京杭运河的大桥,有运河古道上的老石桥,还有环城河上的平桥、吊桥,台儿庄城内的拱桥、步行桥……这些桥一座连着一座,造型优美,各具特色。

在众多的桥中,有一座桥至今让人们永远怀念,那就是运河浮桥。

这座桥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只能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里看到它的图片、听讲解员讲它的故事。

运河浮桥其实是一座简易的桥,建在台儿庄运河古道,是把一排排汽油桶捆扎在一起用来浮水,再在上面铺上木板做桥面,这样桥就建成了。

桥建得快,消失得也快。

但它不是一座平常的桥,这座桥记载了中国军队与日军英勇抗战的壮举,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1938年,台儿庄大战打响,由于战争需要,中国军队临时在运河古道上架起了浮桥,这座桥为中国守城军队的进出、运输军用物资打开了方便之门。

战争是残酷的,为守住台儿庄,中国军队宁死不屈,立下了与城共存亡、城在人在的誓言。

“台儿庄是我们的坟墓,台儿庄是我们的光荣之地。

”中国守军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苦战了16个日日夜夜,军队将士伤亡惨重。

关键时刻,抗日名将池峰城命令炸掉运河浮桥,切断守军退路,与日军背水一战。

随着“轰隆”一声响,运河浮桥短暂的生命瞬间在古运河水面上消失了。

最终,英雄们守住了台儿庄。

如今,台儿庄又新建了许许多多的桥,虽然运河古道上的浮桥没有恢复重建,但当年的台儿庄大战人们不会忘却,作为台儿庄人心中的桥,台儿庄运河浮桥的故事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进入古城的城门是台儿庄古城的西门
台儿庄古城的西门(曾经这里的西门争夺战是非常惨烈)
进入古城西门在西北角在当年战斗比较激烈的地方,
曾经挖出2具国军将士的遗骸.
台儿庄大战遗骸发掘遗址
台儿庄战役中57把大刀定乾坤
1938年3月27日清晨,日军矶谷部63联队攻破台儿庄东北角,
我第31师守城官兵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搏杀。

双方推进推出,形成拉锯战,我军虽多次奋战,但都没有将日军赶出庄外。

全师经过与日军几天的激战,4个团长伤亡了3人;12个营长只活下2人,一线战士亦所剩无几,但他们仍据守庄内一隅,死拼不退。

日本电台宣称已将台儿庄全部占领。

当天上午,驻守在台儿庄外黄林村的黄樵松师长命令158团3营副营长时尚彬带领7连、8连增援庄内池峰城守城部队。

当7连冲进台儿庄时,先打进庄的8连官兵在日军重机枪狂扫之下已全部阵亡。

守城指挥部命令7连承担正面阻击任务。

双方每巷必争,每屋必夺,敌进我退,我进敌死,打得十分惨烈。

敌我双方交战在一起,敌人的飞机、大炮已无用武之地,战士们以手里的大刀对付日军的刺刀,大显神威。

至31日,7连130余人只幸存下来57人,3个排长全部牺牲,阵地前留下了日军200多具尸体。

战局最危急时,日军已占领台儿庄的4/5。

此时,双方兵员伤亡惨重,身心疲惫已到了极限。

双方的指挥官都清楚,谁能挺到最后,谁就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赢得最后的胜利。

池峰城当机立断,命令7连连长王范堂将仅存的57名战士集中起来,组成敢死队,对日军展开最后搏杀。

敢死队员们手持长枪,斜挎大刀,腰里挂满手榴弹,人人一副慷慨悲歌的英雄气概。

当宣布敢死队员每人赏大洋30块时,队员个个拒收,一致表示:我们连命都不要了,要钱干什么!
当晚,敢死队分成6个战斗小组,摸出西门,在炮火的掩护下,靠近仅一墙之隔的日军阵地。

在一阵急促的炮火准备后,王范堂一声令下,敢死队员们一跃而起,跳入墙内与日军厮杀在一起。

据王范堂回忆:“此时,容不得敢死队员半点思考,见敌人举刀就砍,听到动静,抬枪就打。

不管前面有多大险阻,队员们以必死的信念,只知道一个劲地向前杀,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跟上去。


经过约1个小时的战斗,日军丢下60多具尸体,狼狈退逃。

我敢死队员以44人牺牲,仅13人幸存的代价,一举将日军赶出台儿庄,
赢得了整个战局的主动权,奠定了台儿庄会战的胜利基础。

进入古城走到一座古桥下看到一块碑--颜省吾营长挽肠血战处
颜省吾营长挽肠血战处
1938年3月27日,战斗最激烈的时刻,突然一颗子弹击中颜省
吾腹部,顿时鲜血滴流,肠子也顺伤口流出一截。

颜营长怒目圆睁,左手将肠子挽住不使其流淌,右手持刀继续指挥,直到击退日军进攻。

在前五天的战斗中,该营连长以下官兵有380余人为国捐躯……。

一路走在河对岸看到一幢古建筑那就是文昌阁,
曾经在这里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文昌阁
文昌阁的战斗经过
1938年3月27日,日军再度增派援兵,攻占了台儿庄要地文昌阁,代理团长王冠五组织72人的敢死队,效法辛亥革命黄花岗72烈士,突袭日军,与敌展开惨烈肉搏战巷战,夺回文昌阁,72名壮士生还58名,营长王祖献等14人牺牲。

在一路走下去来到的是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
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
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保存了53处二战遗迹,昭示战争与和平的见证,不仅成为文物、而且上升为符号的人类文化遗产。

正是这些遗迹的存在,重建的台儿庄古城才具有历史根基。

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分为若干区域:在大战遗址区,将完好保存弹孔墙和部分断垣残壁,再现当年战争场景;在雕塑区,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集中再现当年的悲壮场面;同时,建立台儿庄大战日记纪念馆,搜集中日参战军人在大战期间写的日记,表现我军将士视死如归的英勇精神和侵略战争制造的灾难。

纪念馆采取最先进的展示手段,让游客亲身体验战争的残酷。

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建成之后,将成为全世界唯一一座以战争遗迹为依托的二战纪念公园。

以下是台儿庄大战保留下来的的部分遗存
台儿庄大战遗存--王氏故宅遗址
台儿庄大战遗存--和顺干果行遗址
台儿庄大战遗存--“义丰恒商号”遗址(现为台儿庄大战遗物陈列馆)
台儿庄大战遗存--“义丰恒商号”南楼遗址(现为台儿庄大战故事馆)
台儿庄大战遗存--仁和堂药店遗址
台儿庄大战战迹---袁家巷巷战弹孔墙
台儿庄大战遗存--汝南堂(袁家大院)遗址(台儿庄大战时这里成了“停尸房”)
(现为台儿庄大战台儿庄大战战地报道史料馆)
台儿庄大战遗存--中正堂遗址(现为罗伯特·卡帕--台儿庄大战影像史料馆)
台儿庄大战遗存--和顺糕点店遗址
台儿庄大战遗存--李氏故宅遗址
在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里最能体现战斗惨烈的就是袁家巷巷战弹孔墙
近距离拍摄的袁家巷巷战弹孔墙照片
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雕像(在台儿庄期间他拍摄了不少战争的影像)
从李氏故宅遗址出来又有一处遗址--台儿庄古城关帝庙
台儿庄古城关帝庙
台儿庄古城关帝庙,座落在古城南部古运河东岸,这座古庙曾承载着一段不寻常的历史:明清台儿庄鼎盛时期,它曾兼作山西会馆,聚集着几十家晋商、富商、富户,影响着商家的诚信商德,为“天下第一庄”的繁盛作出过重要贡献;1938年台儿庄大战期间,它又是守城部队王冠武团和池峰成31师作战指挥部,由于官兵英勇善战,组成敢死队,炸断浮桥,破釜沉舟,挽回了战局,为夺取台儿庄战役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扬威不屈之地。

走进关帝庙可以看到一处遗址
那就是台儿庄大战池峰城指挥部旧址
池峰城(国民革命军30军31师师长)
台儿庄大战池峰城指挥部旧址
在台儿庄大战中,池峰城的指挥部最初设在台儿庄以南铁道下的两个桥墩之间。

他指挥31师各团阻击、肉搏、巷战、拉锯战,苦战数日,多次击退精锐武器装备的日本军队,4月3日,面对日军占领台儿庄城内三分之二街区的危急时刻,他毅然倾师而出将指挥部移驻于关帝庙东配殿,借关帝威名激励将士,并下令炸毁运河浮桥,誓与台儿庄共存亡,他组织敢死队,夜袭日军,竟在一夜之间收复失地的3/4,以必死的决心夺取台儿庄大战的最后胜利。

在台儿庄大战中守城的国军将士和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巷战
2张守城的国军将士和日军展开巷战历史老照片台儿庄最悲壮的巷战发生在月河街,
沿着运河一直走来到这处激烈的战斗遗址
台儿庄大战月河街巷战旧址
当时台儿庄大战时守卫月河街2位国军将士雕像
月河街,因位于台儿庄月河北岸而得名,它是台儿庄最繁荣的古街之一,全长280米,从明朝末年到民国初期,一直是古城的文化商贸中心。

月河街建筑以二层为主,局部三层,抱柱出厦,店面临街,住宅临水,北雄南秀的两种风格,在这里实现了统一。

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月河街是战斗最激烈、双方伤亡最为惨重的古街古巷。

台儿庄大战后,历经了几百年的古朴建筑,十有八九被战火摧毁,在重建这些古商铺、古民居的时候,有着历史依据,使得重建的台儿庄古城几乎是历史的重现,为我们保留了珍贵的二战遗迹,同时也展示了台儿庄商业的兴盛和商户的富足.
月河街南侧遗存下来的建筑,均傍河而建,前有临街店铺,后有运河码头,建筑风格“顺天然、亲人和”,既体现了北方建筑的壮观沉实,又体现了南方建筑的灵巧秀美。

这些古街巷、古民居顺河而建,布局灵巧而不失庄严,参差蜿蜒,错落有致,体现了台儿庄古城“南北文化交融之地,杂而有序的建筑风格”
除此之外一路走还找到了多处巷战遗址
太平巷巷战旧址
台儿庄大战街垒巷战区遗址
如今的血战台儿庄军事体验馆也是当年巷战的旧址之一往古城北面一直走来到的当年战斗激烈的清真古寺
台儿庄清真古寺
1938年,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爆发,因清真寺距离台儿庄北门——中正门最近,坚固的寺院建筑便成了军事屏障。

大战一开始,日军以猛烈的炮火和惨重的伤亡为代价占领了清真古寺,并以此为进入城内的基地。

敌我双方拼死争夺,中国军队血拼七昼夜,全歼龟缩在清真寺里的敌人,“清真古寺无半掌之壁不饮弹,无方寸之地不沃血”,台儿庄战局由此扭转。

国民革命军30军31师93旅186团指挥所旧址
王震(国民革命军30军31师93旅186团团长)在台儿庄北门的战斗中受伤
王冠五(国民革命军30军31师93旅186团代理团长)
1938年春,日军侵犯鲁南,台儿庄清真古寺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当时,中国军队第二集团军31师186团指挥部就设在清真寺内。

由于清真古寺离北大门较近,又是日军向城内进犯的必经之路,因而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是战斗最激烈的地点之一。

七天七夜的拉锯战,有五千人在这里战死。

战后的清真寺,残垣断壁,尸体成堆。

寺中的4株古柏,有两株化为灰烬。

西侧小讲堂的墙壁上弹痕累累,密集处的80平方厘米砖墙,于1988年10月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移去陈列。

如今清真古寺的保留的当年激战留下的多处弹孔墙
近距离拍摄的台儿庄清真古寺弹孔墙照片
沿着清真古寺周围的一座桥过去来到的是台儿庄中正门
台儿庄中正门
中正门为台儿庄大战遗址的组成部分,中正门始建于清顺治四年,当时台儿庄四周城墙有六个门,即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小南门、小北门,中正门是北门的门号,也称大门。

台儿庄战役时,日军进攻的首先就是中正门,1938年3月24日,日军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对中正门狂轰乱炸,守门官兵186团在团长王震的带领下,以牺牲三百多人的代价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并用日军的尸体堵住城墙的缺口。

随后几日,日军又多次进攻北门,均被我军击溃。

27日,日军二千多人在飞机、大炮和八辆坦克的配合下对中正门轮番进攻,当时守城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日军冲进城内,中正门陷入敌手。

4月6日,师长池峰城指挥官兵全面围剿城内日军,一举歼灭入侵北门之敌,军旗升上中正门城头。

电影血战台儿庄中的场景
在影视当中各有一部和台儿庄大战有关的电影和纪录片
1985年拍摄的电影--血战台儿庄
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五集文献纪录片--台儿庄1938
作者感想
台儿庄大战遗址的处处战迹可以看出这场战斗的惨烈程度,英雄的台儿庄见证了抗战中一场伟大的胜利,守卫台儿庄的国军将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值得敬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