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答案解析)(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学从“东外环怪坡”上骑自行车下来,他并没有蹬踏板,却发现自行车越越快,根据这一生活现象,同学们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是()
A.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是否越来越大?
B.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通过的路程是怎样变化的?
C.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D.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2.甲、乙、丙、丁为四辆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小车,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A.甲和丙B.甲和丁
C.甲、丙、丁D.乙、丙、丁
3.为了使测量长度的实验更准确些,应该()
A.在记录实验资料时小数点后多保留几位数
B.根据测量要求尽量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C.尽量使每次测量值相互相等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4.对以下物体运动的描述,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A.月亮在白云中穿行
B.地球绕太阳公转
C.坐在奔驰的火车里
D.静靠在运行中的列车座椅上的人
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一条平直公路跑步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关于甲、乙两人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0~50s内甲、乙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
C.甲的速度始终大于乙的速度
D.乙的速度始终为4m/s
6.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322路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300m/s
B.青岛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25℃
C.崂山最高峰巨峰的高度约为113.27m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7.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
C.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2倍
D.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
8.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区间测速”是指在某一段路程中进行全程测量平均速度,根据这两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A.不应超过12min B.不应短于12min
C.不应超过20min D.不应短于20min
9.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当遇到障碍物时要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时,在荧光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如果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发射和接收的尖形波如图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4s,则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最接近()
A.4.5×104m B.6×104m C.9×104m D.1.2×105m
10.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运动员在争先恐后地竞走
B.爱因斯坦在思考问题
C.列车在飞速奔驰
D.飞机在蓝天翱翔
11.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

则()
A.小张的速度最大B.小王的速度最大
C.小李的速度最大D.三人的速度一样大
12.图为滨河大道上某处区间测速的警示牌。

根据这块警示牌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A.应不少于12min B.应不超过12min C.应不少于20min D.应不超过20min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是比较速度大小的两种方法,速度定义
s
v
t
的研究方法与图中______(填
“甲”或“乙”)相同。

如果用t
s
______(填“能”或“不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与图中______(填“甲”或“乙”)研究方法相同。

1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s-t图像。

由图像信息可知,v甲:v乙=_____;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2∶3,则s甲:s乙=_______。

15.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 m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 cm/s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4 m/s的速度跑开,他______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 m的安全地区(选填“能”或“不能”).
16.在完成作业教材第1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时,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制成一个单摆(如图所示),要测出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即周期),怎样做能测得更准确?你的测量方法是_______。

完成作业时你曾经做出一个周期是1s的“秒摆”,当时测量出它的细线长约是___________。

17.某同学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即每秒钟振针上下振动50次),下图是其中的一条纸带,取O、A、B、C、D五个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3个点没有画出,如图所示CD之间的距离是______cm,CD 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秒,纸带在OA段运动比CD运动的______。

(选填快或慢)
18.完成下列单位转换:
(1)50m=______km;
(2)6min=______h;
(3)36km/h=______m/s。

19.如图所示,刻度尺的测量范围是_____cm,其分度值是_____c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

20.如图所示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

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是3 000 s,步长是0.5 m,则他总走了__________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
__________m/s.
三、解答题
21.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

如表为G1204次高铁列车从南京到北京的运行时刻表(部分)。

站名南京徐州泰安济南北京
到站时间11∶2311∶4213∶15
发车时间9∶1511∶2511∶45
路程/km3305586171024
(1)徐州和济南的距离为多少?
(2)列车由南京到北京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若列车从南京到徐州的平均速度为264km/h,则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的时间是多少?22.轿车司机早晨开轿车去往盘州站,在甲地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到盘州站坐G286高铁列车去铜仁南站,表格为G286高铁列车时刻表。

(1)司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甲地最快需要用多少时间到达盘州站?
(2)G286高铁由盘州站到铜仁南站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3)动车组列车全长约200m,若它以速度7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710m的大桥,则
需要多长时间?
车站到达时间发车时间里程/km
昆明南始发站07:170
盘州08:1808:20210
贵阳09:3909:43463
铜仁南10:20终点站730
23.从上海始发,终点站湖北武昌的D3018次动车,途中要穿过一条隧道,动车以
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穿过长度为3.3km的隧道,求:
(1)这列动车的长度是多少m?
(2)动车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s?
24.厦门高速公路实现“区间测速”全覆盖。

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

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

若监测点A、B相距15km,全程限速,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求:
(1)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2)若要确保通过AB路段区间测速不会被判超速,则通过AB路段时间最短用时多少s?
25.一列火车长200m,以36km/h速度通过一长1800m的隧道需要多长时间?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多长时间?
26.某年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要有详细的计算过程):
(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列车在济南西到南京南、南京南到上海虹桥这两个路段的运行过程中,哪个路段运行得快?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A.已知下坡过程中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大。

此问题没有探究价值,A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无论如何运动,只要在运动,路程一定是增加的,此问题没有探究价值,B不符合题意;
C.自行车下坡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压力和路况是一定的,其它影响运动速度的因素不明确。

此问题不容易探究,C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下坡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但是不是匀加速还是一般的加速运动,利用刻度尺(测绳)和秒表,测量不同路段(或时间段)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就可以得到不同路段(时间段)的速度及全程的平均速度,比较测量结果就能确定速度变化的规律。

此问题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D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解析:A
【详解】
由路程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甲的路程不变,说明甲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作用,故符合题意;
由路程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乙的路程不断增大,并且乙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断增大,说明乙车进行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乙车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由速度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说明丙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平衡力作用,故符合题意;
由速度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增大,说明丁车进行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乙车受到非平衡力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解析:B
【详解】
为了使测量长度的实验更准确些,可以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以及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故选B。

4.C
解析:C
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详解】
A.月亮在白云中穿行,月亮和白云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是以白云为参照物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的,故B 不符合题意;
C.坐在奔驰的火车里,以地面的某一点为参照物,车和人与地面的某一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故C符合题意;
D.静靠在行驶中的列车座椅上的人,以列车为参照物,人和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人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解析:B
【详解】
A.由s~t图象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s~t图象可知,在0~50s内甲、乙运动的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
s
v
t

知,它们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故B正确;
C.由s~t图象可知,在0~50s内乙的图象在甲的上面,50s后甲在乙上面,可知0~50s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50s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C错误;
D.由A已知,乙做变速直线运动,即乙的速度是变化的,不是一直保持4m/s,故D错误。

故选B。

6.B
解析:B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详解】
A .322路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40km/h ,即10m/s 左右,故A 不符合题意;
B .青岛属于沿海城市,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25℃,符合实际,故B 符合题意;
C .崂山最高峰巨峰的高度约为1132.7m ,故C 不符合题意;
D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7.B
解析:B 【详解】
A .由图像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 时两同学相遇,甲行驶的路程为
4m-1m =3m
故A 错误;
B .由图像可知,相遇时甲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3km ,乙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1km ,由s
v t
=
可知,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故B 正确; C .由图像可知,相遇前甲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3km ,相遇后甲同学5min 行驶了1km ,由s
v t
=
可知,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1.5倍,故C 错误; D .由图像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 ,总时间为15min ,甲的平均速度为
4km 4=km /min 15min 15
s v t =
=甲甲甲 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 ,总时间为15min ,乙的平均速度为
2km 2=km /min 15min 15
s v t =
=乙乙乙 显然=2v v 甲乙,故D 错误。

故选B 。

8.B
解析:B 考查速度计算问题 【详解】
由图可知,路程为18km ,最大速度为90km/h ,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至少为
18km =0.2h=12min 90km/h
s t v =
=
故选B 。

9.B
解析:B
电磁波从发射到接收,经过的距离是雷达到目标距离的两倍,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尖形波间隔为4个小格,即全程的时间就是4×10-4s ,单程的距离为2×10-4s 乘以光速就是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

【详解】
由图可知电磁波发射通过的总时间为4×10-4s ,单程的距离的时间为2×10-4s ,由速度公式
s
v t
=可知
844310m/s 210s 610m s vt -==⨯⨯⨯=⨯
故选B 。

10.B
解析:B 【详解】
A .运动员在争先恐后地竞走,运动员相对于跑道的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 不符合题意;
B .爱因斯坦在思考问题,属于思想的活动,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 符合题意;
C .列车在飞速奔驰,相对于路面的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 不符合题意;
D .飞机在蓝天翱翔,相对于天空的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11.D
解析:D 【详解】
速度转化为m/s ,小张驾驶电瓶车速度
36000m
36km/h 10m/s 3600s
v ==
=张
小李骑自行车速度
0.6km 600m
10m/s 1min 60s
v =
==李 小王以10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则由上述可知三人的速度一样大。

故选D 。

12.A
解析:A 【详解】
由警示牌可知,汽车的最大速度70km /h v =,通过的路程14km s =,由s
v t
=得,汽车在区间测速段运动的最短时间为
14km 0.2h 12min 70km /h
s t v =
=== 故选A 。

二、填空题
13.乙能甲【详解】1比较速度有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和相同路程比时间;速度定义的研究方法是相同时间比路程与图乙相同23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的实质是相同路程比时间与图甲研究方法相同
解析:乙 能 甲
【详解】
[1]比较速度有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和相同路程比时间;速度定义s v t =
的研究方法是相同时间比路程,与图乙相同。

[2][3]t s
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的实质是相同路程比时间,与图甲研究方法相同。

14.8∶316∶9【详解】1由图像可知第6秒时甲的路程为80m 乙的路程为30m 故v 甲:v 乙=8∶32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2∶3v 甲:v 乙=8∶3由s=vt 可知s 甲:s 乙=16∶9
解析:8∶3 16∶9
【详解】
[1]由图像可知,第6秒时,甲的路程为80m ,乙的路程为30m ,故v 甲:v 乙=8∶3。

[2]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2∶3,v 甲:v 乙=8∶3,由s =vt 可知s 甲:s 乙=16∶9。

15.能【详解】导火线燃烧完所用时间:人跑到安全地区需用的时间:因为 t2<t1所以能跑到安全区
解析:能
【详解】
导火线燃烧完所用时间:
111100cm =200s 0.5cm /s
s t v =
= , 人跑到安全地区需用的时间: 222600m =150s 4m /s s t v =
= , 因为 t 2<t 1,所以能跑到安全区.
16.见解析025m 【详解】1如果只测量单摆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误差太大;为减小误差可以测出摆动n 次的时间t 则摆一次的时间为2实验时使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系住一颗小螺丝帽拉离平衡位置让其自由摆动调整细线的长 解析:见解析 0.25m
【详解】
[1]如果只测量单摆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误差太大;为减小误差,可以测出摆动n次的时
间t,则摆一次的时间为t
n。

[2]实验时,使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系住一颗小螺丝帽,拉离平衡位置,让其自由摆动,调整细线的长度,用秒表测出摆一个周期的时间近似是1s,即得到一个“秒摆”,利用刻度尺测得它的细线长约是0.25m。

17.43008慢
解析:430.08慢
(1)使用刻度尺时,应该首先了解它的分度值、量程;接着将被测物体紧贴有刻度的一面,且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最后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垂直。

记录数据时应记录到分度值下一位;
(2)频率即指物体振动的快慢,振针振动一次打下一个点;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通过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大小比价。

【详解】
[1]由图可知,C点在4.80cm处,D点在7.23cm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7.23cm-4.80cm=2.43cm
[2]由题可知所用电源1s振动次数为50次,即两点之间时间间隔为
1
0.02s
50
t==
图中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3个点没有画出,则CD间的时间间隔
440.02s0.08s
t t
'==⨯=
[3]由图可知,OA段和CD段的时间间隔相同,但CD段的距离比OA段大,所以纸带在OA段运动比CD运动的慢。

18.050110【详解】(1)1因为1m=10-3km所以50m=50×10-3km=005km(2)2因为1min=h所以6min=6×h=01h(3)3因为1km/h=m/s所以36km/h=36×
解析:050.110
【详解】
(1)[1]因为1m=10-3km,所以
50m=50×10-3km=0.05km
(2)[2]因为1min=1
60
h,所以
6min=6×
1
60
h=0.1h
(3)[3]因为1km/h=
1
3.6
m/s,所以
36km/h=36×
1
3.6
m/s=10m/s
19.0~1001750【详解】123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量程为0-
1000cm 刻度尺上1cm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 即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物体左侧与刻度线100cm 对齐右侧与刻
解析:0~10 0.1 7.50
【详解】
[1][2][3]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量程为0-10.00cm ,刻度尺上1cm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1mm ,物体左侧与刻度线1.00cm 对齐,右侧与刻度线8.50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8.50cm-1.00cm=7.50cm L 。

20.1【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到小明此次步行总共走的步数是6000步步长是
05m 则他总走了2他步行的速度是
解析:1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到,小明此次步行总共走的步数是6000步,步长是0.5 m ,则他总走了
0.5m 60003000m s =⨯=
[2]他步行的速度是
3000m 1m/s 3000s
s v t === 三、解答题
21.(1)287km ;(2)256km/h ;(3)10∶30
【详解】
(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徐州和济南的距离为
1617km-330km 287km s ==
(2)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南京到北京的时间为
1315-9154h t ==∶∶
南京到北京的速度为
1024km 256km/h 4h
s v t =
== (3)南京到徐州的时间为 222330km 1n .25h 264km h /h
115mi s t v =
=== 故到达徐州站的时间为 39151h15min 1030t +==∶∶
答:(1)徐州和济南的距离为287km 。

(2)列车由南京到北京的平均速度是256km/h 。

(3)若列车从南京到徐州的平均速度为264km/h ,则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的时间是10∶30。

22.(1)0.75h ;(2)260km/h ;(3)13s
【详解】
(1)由图可知,从甲地到盘州站的路程75km s =,速度是100/h km v =,从甲地到达盘州站的时间
75km 0.75h 100km/h
s t v === (2)G286高铁由盘州站到铜仁南站的路程
1730km 210km 520km s =-=
G286高铁由盘州站到铜仁南站的时间
11020-8202h t ==∶∶
平均速度
111520km 260km/h 2h
s v t =
== (3)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 2=710m 200m 910m s l l =++=桥车
通过大桥需要的时间
222910m 13s 70m/s
s t v === 答:(1)从甲地最快需要用0.75h 到达盘州站;
(2)G286高铁由盘州站到铜仁南站的平均速度为260km/h ;
(3)列车需要13s 通过大桥。

23.(1)300;(2)100
【详解】
(1)动车的速度为108km/h ,换算为30m/s ,由速度公式s v t
=
可知,完全穿过隧道时通过的距离为 30m/s 260s 3600m s vt ==⨯⨯=
动车的长度是
3600m 3300m 300m s s s =-=-=车隧
(2)动车全部都在隧道中通过的路程为
3300m 300m 3000m s s s '=-=-=隧车
用时为
3000m 100s 30m/s
s t v ''=
== 答:(1)这列动车的长度是300m ; (2)动车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时间是100s 。

24.(1)没有超速,计算见解析;(2)450s
【详解】
解:(1)图中所示轿车在该路段所用的时间
t 1=10∶41-10∶31=10min=
16
h 所以轿车在该路段的速度 1115km 1h 6
s v t =
==90km/h 因为 90km/h <120km/h
所以没有超速。

(2)通过AB 路段时间最短用时
2215km 120km/h
s t v ===0.125h=450s 答:(1)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不会被判超速;
(2)若要确保通过AB 路段区间测速不会被焦耳判超速,则通过AB 路段时间最短用时450s 。

25.200s ,160s
火车通过隧道时通过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火车长,已知火车的速度和火车通过的路程,可以用公式v =st 解出通过隧道的时间;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路程为隧道的长度减去车长,再用公式v =st 解出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的时间。

【详解】
火车过隧道的路程
s =s 隧道+s 车=1800m+200m =2000m
车通过隧道的时间
12000m =200s 10m/s
s t v =
=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的路程 s ′=s 隧道﹣s 车=1800m ﹣200m =1600m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的时间
21600m =160s 10m/s
s t v '== 答:火车通过隧道的时间为200s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的时间为160s 。

26.(1)267km/h ;(2)济南西到南京南站运行的速度比南京南到上海虹桥段运行的速度快
【详解】
解:(1))由时刻表可知
s =1318km
55=4h55min=4h+h=4.92h 60
t 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
1318km =267km/h 4.92h
s v t =
= (2)济南西到南京南 11023km-406km=617km s =
11211:46-0934=2h+12min=2h+
h=2.2h 60
t =: 列车在这个路段运行的速度为 1617km =280.5km/h 2.2h
s v t =
= 从南京南到上海虹桥 21318km-1023km=295km s =
271255-1148=1h7min=1h+
h=1.12h 60
t =:: 列车在这个路段运行的速度为 2295km =263.4km/h 1.12h
s v t == 由以上计算可知,济南西到南京南站运行的速度比南京南到上海虹桥段运行的速度快。

答:(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67km/h ;
(2)济南西到南京南站运行的速度比南京南到上海虹桥段运行的速度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