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初中数学课标变化及教材内容变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材内容的变化
(4)无论是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内容,都 首先突出从总体上进行认识,然后再到具 体概念及性质、方法。 (5)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何时获得最大利 润”一节和“最大面积是多少”一节调换 顺序。 (6)为避免内容重复,去掉原七年级上册一 元一次方程中“日历中的方程”一节。
二、教材内容的变化
4.难度方面的变化 (1)难度降低的有:不再求有效数字,不要求解一元 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题。 (2)按照多数实验区的要求,有理数运算、根式化简 的运算量有所增加。 (3)由于增加了对|a|的一般性讨论,因此对绝对 值认识的要求有所提高。 (4)对于增加的选学内容,如“三元一次方程组”、 “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等,在复杂性 上并没有做过多的文章,而且仅仅针对部分学生, 也不一定增加学习难度。
三、教材内容的变化
5.其他方面的变化 (1)进一步优化一些原有问题情境,如七年级上册有 理数的引入,由竞赛一题得分为10分改为1分,便 于学生理解和情境的进一步延续、展开。情境延续 展开的例子还有代数式内容中“摆火柴棒”的活动 等。 (2)加强代数抽象性与几何直观的结合。除继续保留 对乘法公式的几何表示外,还在因式分解的内容中 增加图形直观与因式分解的联系的内容,突出几何 直观的作用。 (3)更加清晰展示数学思想方法。一些常用的思想方 法,如类比、归纳、化归、逻辑推理等,在概念、 性质、算法、应用的学习中,教材都力争做到有渗 透、概括和提升。
二、教材内容的变化
3.内容编排上的变化 (1)整合原七年级上册“合并同类项”、 “去括号”以及原七年级下册“整式的加 减”的内容,整体安排在七年级上册。 (2)原七年级“认识100万”、“认识百 万分之一”等相关内容,不再单独成节, 而是将相关内容渗透在有关数的运算内容 之中。 (3)探索与表达规律的内容有所加强。
二、教材内容的变化
增加: (1)对|a|(表示有理数)的一般性讨论。 (2)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化简。 (3)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4)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表达式化 为顶点式的形式。 (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三 元一次方程组”、“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 函数的表达式”作为选学内容。 (6)“二分法”作为“读一读”的内容
二、教材内容的变化
(4)关注学生在“数感”、“符号意识”、“模 型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对于“大数”、“小数” 的感受和认识虽不再单独成节,但都渗透在数的 运算过程中,如在正整数指数幂运算中感受“大 数”、在负整数指数幂运算中感受“小数”。 (5)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及应用能力的 提高,数学活动(问题)的设计,开放性有所加 强。如计算某种饮料罐的容积,并将计算结果与 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等。 (6)增强内容表述和例题书写的规范性。如实验 几何阶段说理的表达形式等。
1.删减的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 理的解释与推断;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能够根据 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决简单的问题。 图形与几何领域:关于梯形、等腰梯形的相关要 求;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关于影子、视 点、视角、盲区等内容,以及对雪花曲线和莫比 乌斯带等图形的欣赏等;关于镜面对称的要求;等 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统计与概率领域:会计算极差;会画频数折线图。
2011版初中数学课标变化 及教材内容变化
一、课标的变化
变化之一:《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 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的目标,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希 望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除 了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 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是一种隐性的东 西,但恰恰就是这种隐性的东西的变化
2.增加的内容 一个是必学内容,一个是选学内容。选修内容的 增设主要是从课程的理念出发,为学生个性的发 展提供机会和可能。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 出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 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 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 课程在规定了所有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的同时, 也应该为学有余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 的发展空间。
一、课标的变化
变化之二:《标准》提出与数与代数、图 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部 分课程内容有关的十个核心概念:数感、 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 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 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些核心概念 的提出,有助于全面理解和落实课程目标, 有助于深刻理解四部分课程内容,也有助 于合理而有效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指 导。
一、课标的变化
变化之三:数学教学,不能只让学生“做”, 更应引导学生“想”。应当指出,不是所有 的数学知识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只有那 些蕴涵了丰富数学思想的知识,才需要展开 过程并组织学生探索;“探索”的价值主要不 是获得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感 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经验。
二、教材内容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