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患儿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腹膜外疝囊缝合结扎治疗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势和目标㊂通常来说,大部分外科手术均可通过腹腔镜完成,
阑尾切除术就是其中之一㊂腹腔镜中使用的内窥镜实质上是
一种纤维光源内窥镜,术者能够在显示器上直接看清患者腹
腔内的情况,因为进行了放大,使脏器的细节部分得以清晰显
示,从而增加了操作的精确度㊂通过管道,术者在直视下进行
组织探查㊁电凝㊁止血㊁分离等操作,具有更好的安全性[6]㊂从本次研究来看,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这是
因为腹腔镜操作对术者要求更为严格,因此略微延长了手术
时间㊂其余手术相关指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这是因为腹
腔镜手术避免了身体较大的损伤,所以患者术后恢复较快㊂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㊁术后24h和72h疼痛VAS评分均
低于对照组,术后服用止痛药物观察组17.50%,低于对照组
的55.00%,说明腹腔镜能够显著减少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
缩短疼痛时间,这与腹腔镜手术减少了患者机体损伤密切相
关㊂从并发症的发生上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说明腹腔镜手术明显降价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一方面因为腹腔镜手术避免了术中肠管等脏器在空气中的暴露,另一方面是由于通过放大的显示器能够更准确地进行操作,所以具有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作用㊂
综上所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相比,具有损伤小,术后疼痛轻的优点,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安全㊁可靠,值得临床推广㊂
4 参考文献
[1] 宋 辉,刘金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 (4):431-432.
[2] 王浩宇.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8): 81-82.
[3] 陈 浩.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临床疗效对比[D].兰州:兰州大学,2015.
[4] 汤 浩,孙 键,吴登峰.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在穿孔性阑尾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6,38(9):1318-1320.
[5] 甘立军.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6):3011-3012. [6] 杜亚琼,花 豹,吴巨钢,等.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23(10):1231-1235.
[收稿日期:2019-02-27 编校:王丽娜]
腹股沟斜疝患儿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腹膜外疝囊缝合结扎治疗的效果观察
陈 利,张国波,蔡志雄,吴伟东,王 健 [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小儿外科,广东 珠海 519100]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患儿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腹膜外疝囊缝合高位结扎治疗的效果㊂方法:对小儿外科收治的205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实施研究观察,对所有患儿均实施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腹膜外疝囊缝合高位结扎治疗,分析总结患儿的治疗效果㊁预后状况㊂结果:所有患儿均手术成功,未出现中途中转开腹手术状况㊂平均手术时间为(18.3±6.2)min,术后疼痛均可耐受㊂术后实施3~26个月随访,切口一期愈合,美观度良好,患儿家长满意,未出现远近期并发症,未出现复发患儿㊂结论:腹股沟斜疝患儿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腹膜外疝囊高位缝合结扎治疗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切口恢复良好,美观度高,且并发症㊁复发风险低,安全性高㊂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腹膜外缝合;效果
腹股沟斜疝是腹外疝的常见类型,是指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内环突出,斜行通过腹股沟管后,从皮下环穿出并进入阴囊的状况[1]㊂腹股沟斜疝治疗不及时可引起疝内容物缺血坏死,威胁患者生命安全㊂腹腔镜手术治疗创伤小,是目前腹股沟斜疝治疗的常用方式,其治疗效果受到实践肯定㊂目前腹腔镜下双孔及多孔治疗的操作较为熟练㊂单孔操作理论上而言操作更为简单㊁创伤更小㊂为进一步明确单孔操作的运用效果,本研究对2014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小儿外科205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实施了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腹膜外缝合高位结扎疝囊治疗,现报告如下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4年1月~2018年1月间进行病例筛选,选期间儿科205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实施研究观察,患儿年龄6个月~12岁,平均(4.8±3.4)岁;性别分布:男150例,女55例;病灶状况:单侧129例,双侧76例㊂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研究此课题㊂纳入病例:实施术前体检㊁B超检查㊁术中证实等确诊为腹股沟斜疝患儿;符合手术指征且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患儿;外环口宽度<1cm患儿;意识清晰患儿;一般资料完整患儿;患儿家长自愿配合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㊂排除病例:其他类型疝患儿;合并其他系统及组织严重病变有手术禁忌患儿;治疗配合度较差㊁精神障碍患儿㊂
1.2 方法:对所有患儿均实施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腹膜外缝合高位结扎疝囊治疗,术前禁食禁水8h,禁饮4h,排空膀胱,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仰卧位,脐缘纵切口长约5mm,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穿刺置入气腹针,设置气腹压力为6~ 9mm Hg(1mm Hg=0.1333kPa),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气腹,5mm Trocar穿刺置入腹腔并连接气腹管维持腹压,送入5mm30°镜,腹腔镜下观察寻找患侧腹股沟管开口,拍照保留资料㊂并常规探查对侧,以疝穿刺针(施爱德一次性带注水孔疝针)带7号丝线,于患侧腹股沟管内环口体表投影处穿刺进入疝囊颈处腹膜外,沿腹膜外潜行穿刺送入丝线环绕内环口一圈缝扎疝囊,于皮下收紧线头并打结㊂镜下检查缝扎可靠,并拍照保存资料,退镜并放出腹腔残留气体,缝合脐部切口,完成手术㊂
1.3 观察指标:分析总结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㊂
2 结果
所有患儿均手术成功,未出现中途中转开腹手术患儿㊂患儿手术时间为10~34min,平均(18.3±6.2)min;患儿术后疼痛
均可耐受,未出现因疼痛而哭闹不止,需实施药物辅助镇痛患
儿㊂76例双侧腹股沟斜疝患者中有35例为术中发现对侧隐匿
性斜疝,实施了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㊂术后对患儿实施3~26
个月随访,切口一期愈合,患儿中未出现伤口感染㊁皮下气肿㊁
精索血肿㊁睾丸萎缩㊁阴囊血肿等并发症㊂腹壁切口恢复良好,
美观度良好,患儿家长满意㊂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患儿㊂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系由于胎儿发育原因
导致鞘状突未闭或闭锁不全,或腹压高所致㊂其中绝大部分
患儿无明显的腹壁肌肉薄弱的表现,仅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
即可达到治疗目的㊂这一点正是小儿腹股沟斜疝各种手术方
式的治疗依据㊂以往临床多通过开放手术疝囊高位结扎治疗
腹股沟斜疝,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腹腔镜手术治
疗效果和安全性均显著提升,目前腹腔镜腹膜外缝合术在腹
股沟斜疝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该术式可达到疝囊高位
结扎的治疗目的,且无需解剖腹股沟管和精索进行疝囊剥离,
使得手术操作更为简单,且可更有效减少创伤,减少术后并发
症风险[2-3]㊂目前腹腔镜二孔法的操作较为熟练,本研究尝试实施单孔法治疗,在腹腔镜辅助下确定腹股沟管内环开口,采
取疝穿刺针带7号丝线环绕内环口,并缝扎疝囊,操作过程简
单快捷,对器械要求较低,便于在基层医院实施㊂在该术式操
作过程中,从患侧腹股沟管内环口体表投影处穿刺,沿腹膜外
潜行穿刺,穿刺针道处于内环口腹壁,无需解剖腹股沟管相关
结构,可有效避免腹股沟区相关肌肉㊁神经㊁精索血管的损伤,
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血[4-5]㊂
根据本研究结果,所有患儿均手术成功,未出现中途中转
开腹手术状况,说明该术式治疗效果良好㊂本研究中患儿平
均手术时间为(18.3±6.2)min,手术时间短,提示操作简单㊂患儿术后疼痛均可耐受,说明该术式治疗创伤小,治疗痛苦小,对患儿耐受性要求较低,适用范围较广㊂在预后方面,患儿切口均一期愈合,切口恢复良好,美观度高可有效获得家长满意㊂患儿均未出现并发症及复发状况,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良好,可行性高㊂此外,本研究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斜疝35例,实施了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说明该术式治疗中便于发现隐匿性疝,可及时实施治疗,有效避免二次手术引起的创伤及治疗经济损失㊂
综上所述,腹股沟斜疝患儿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腹膜外缝合高位结扎术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㊁复发风险低,且操作简单,对器械要求较低,美观度高,便于发现隐匿性疝,可推广运用㊂
4 参考文献
[1] 游志恒,席红卫.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在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中的手术探讨[J].中外医疗,2017,36(19):96-98. [2] 刘雪来,费 川,张永婷,等.小儿腹腔镜单部位腹内缝扎与单孔腹膜外结扎关闭腹股沟内环的疗效对比[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32(4):328-331.
[3] 赵 平.腹腔镜经脐单穿刺孔在男性小儿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 (15):55-56.
[4] 周立军,李功俊,沈 刚,等.两种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7, 22(9):696-699.
[5] 齐进春,薛文勇,李索林,等.经脐单通道腹腔镜结合改良双钩疝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6,22 (9):809-812.
[收稿日期:2019-04-23 编校:李晓飞]
后牙牙体缺损患者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的有效率评价聂廷洪,高丽荣,张永瑞,关文东,常博杰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天津 301800)
[摘 要] 目的:探讨后牙牙体缺损患者实施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的有效率㊂方法:对口腔科80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实施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全冠组(n=40)和嵌体组(n=40),全冠组实施全冠根管修复,嵌体组实施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分析两种方式治疗效果㊂结果:嵌体组总有效率㊁修复1年后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全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后牙牙体缺损患者实施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㊂[关键词] 后牙牙体缺损;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有效率
后牙牙体缺损是因多种因素导致的牙体组织外形及结构缺损的状况,牙体缺损后将导致牙体生理解剖外形及功能异常,直接影响患者的咬合功能㊁咀嚼功能,也会加重后牙磨损㊂根管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牙体缺损的常用方式,根管治疗后冠部封闭效果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㊂以往临床多通过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治疗,但该方式治疗时操作复杂,且材料具有一定缺陷㊂全瓷高嵌体修复是目前修复的新型方式,该治疗方式在美学和生物相容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且修复时牙体预备量较少㊂为明确全瓷高嵌体修复的临床运用效果,本研究对口腔科40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实施了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通过随访观察㊁评价以期为临床提供经验㊂现报告如下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口腔科行完善根管治疗的80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实施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全冠组(n=40)和嵌体组(n=40),全冠组患者年龄20~53岁,平均39.7岁(s=11.6);男21例,女19例;嵌体组患者年龄20~55岁,平均39.8岁(s=1
2.1);男22例,女18例㊂对全冠组与嵌体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㊂
纳入病例:实施常规口腔检查㊁X线检查确诊存在后牙牙体缺损者,缺损量约为牙冠的1/2~3/4[1];牙周正常者;智力㊁意识及沟通正常者;自愿配合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㊂排除病例:其他口腔疾病者;其他系统及组织严重病变者;中途退出研究者;孕期及哺乳者;治疗配合度较差㊁精神障碍者㊂1.2 方法:全冠组实施全冠修复患牙,实施牙体预备,保证预备体上牙釉质达1mm,清洁预备牙体,采用加聚型硅橡胶实施进行二次取模,保证印模清晰,根据实际状况进行技工厂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