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执教教师:崔寅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准字音如葸、亢、绞等字。
2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悟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2、分析、评价孔子“不如丘之好学也”、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领悟孔子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等原则和方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孔子的理念倾向,深入分析“学”的内涵。
三课时数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探索激趣
刘梦溪曾写过一篇《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对于这个问题不知大家可曾思考过?在学习《论语》的旅程中是否找寻到了答案?今天请大家与我一起走进《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看看在这里我们能否找寻到期待已久的答案。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葸、亢、绞
2夯实基础: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
3初读评测——读-译-悟
(1)孔子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
(3)子日:“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蒽,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5)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
”
(三)再读品悟,启思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孔子思想的核心礼,理想人格的核心仁化育后世。
读了本课,你能否结合两至三则,谈谈你的感触与思考?
(四)读书分享,主题探究
1“学”内涵
2“学”的方法
2学礼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五)片段赏析——陈亢见孔鲤
1理解文段内容
2赏析人物形象及创作手法
3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六)总结
司马迁在《孔子世家》的最后写到“太史公曰: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七)结语
亲近经典,就是亲近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品读经典,就是品读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当我们在诵读《论语》中逐渐理解并接近君子人格,逐渐领会并感受‘孔颜乐处’的时候,我们的人生会是多么美好!”(乔继堂)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相遇、分享。
(八)布置作业
(小练笔)读了本课,你能否结合两至三则并结合收集的资料谈谈你的感触与思考。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基于学生充分的预习之上。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巧迁移,书己见,乐分享,颇有收获。
课后学生若能结合朱熹、鲍鹏山等学者对《论语》的解读,进一步提升认知与理解,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