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大米对吉林大米的营销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常大米对吉林大米的营销启示
作者:林子滢张文驰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第6期
摘要:近年来,五常大米在市场份额上持续增长,成为中国优质大米的代表。

本文从五常
大米的销售量、品牌、政府等角度出发,分析五常大米营销的成功之处,再此基础上对比吉林
大米目前的发展状况,指出吉林大米营销所存在的问题。

最后根据五常大米的成功经验与吉林
大米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为吉林大米以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五常大米吉林大米营销启示
一、五常大米营销的成功之处
(一)大米年均销售量居全国前列
五常大米作为国内优质大米品牌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与良好的口碑,品牌的优势使得五常大
米在全国拥有广阔的市场,五常稻农不必担忧大米的销路问题。

在稻农方面,五常大米每斤平
均收购价比其他品牌大米高出一倍,稻农的收入也随着大米价格的上涨而提高。

收入的提高,
确保稻农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在稻田里精耕细作,确保了五常大米的高品质,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五常大米年加工销售额达200万吨以上,其中五常的订单农业促进了水稻产业的发展。

据2017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百分之九十的水稻实现了订单农业。

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有中良美裕,2008年,中粮美裕以6 元/千克的价格收购了222户签约的“美裕一号”有机稻谷。

中粮美裕的收
购行为使五常市稻农每公顷增收超过4500 元,长期来看,合同的签订能够有效的保证水稻的
精深加工,保证五常大米生产的质量,对于五常市大米产业具有积极意义。

(二)品牌效应明显
为提高五常大米在国内的营销量,五常大米企业在天津、大连等大中城市设立了大量实体
店面,提高了五常大米在国内的品牌知名度,国际方面,五常大米还进入了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的批发市场,使五常大米成为中国优质大米的代名词。

五常市政府在五常大米的
营销中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2012 至2016 年期间,五常市政府联合五常大米企业举办了
多次五常大米营销活动,五常市政府的参与使得五常大米品牌信誉度更高。

在大米品种方面,
五常市政府也积极整改。

过度分散的大米品种必然会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于是五常市政府
将原有的70个水稻品种精简为23个。

这二十三种水稻中比较优质的代表有五优稻一号与三号,五优稻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可,在美国与日本都获得了免检资格,开辟了中国大米的国际化的
道路。

在品牌方面,五常市将148家大米品牌分类为2个品牌的优质大米,其中优质大米的品
牌名称为“五常大米”,一般大米使用“常丽风”作为品牌名称。

二、吉林大米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效应差
从吉林省品牌排行中可以看出吉林大米并不具有品牌竞争力,吉林省前十的品牌中有六个
医药企业,三个汽车企业与一个农业企业。

作为吉林省大型农业企业的代表吉粮集团,并没有
进入吉林省前十企业。

在全国范围内,大型的大米品牌包括华润五丰、福临门、金龙鱼等大米
品牌。

吉粮集团与这些品牌相比并不十分具有竞争力。

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吉林大米品牌
分散,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

在现实中有的县城中就包括数十家不同的大米企业,较低的
行业集中度使得吉林大米品牌效应较差。

品牌是识别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政府如果想要实现吉林大米的品牌建设,需要做到两点,第一政府必须足够重视吉林大米的品牌建设,在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知名
品牌的经验。

第二点是政府要提高品牌建设在大米种植户心中的地位,唯有让稻农认识到品牌
建设能够提高收入,才能保证稻农在大米生产中保证大米质量,才能有效的提高吉林大米的产
品竞争力,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这些是每个大米种植户都应当承担的责任。

从企业方面来看,无独特品牌优势的企业是不能有效的占领市场的。

建立优势品牌,不仅是政府与农户的需求,
也是企业自身的需求。

优势品牌可以保证企业自身的利润,从而实现消费者与企业的双赢。

(二)政府引导不集中
第一点是政府将扶持的重点定为大型大米企业,在政府不断的扶持过程中,大型大米企业
不断壮大,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对于大型企业的扶持也产生了一些恶果,对于
资源向大型企业的倾斜直接导致这小型大米企业失去资金支持,在后续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了与
大型大米企业竞争的机会。

第二点,政府本身也存在管理制度缺陷,集体表现在质量检测部门。

吉林省政府的质检部门存在监测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同时监管过程中无法做到使用连续统一的
标准,更严重的是吉林省政府的质量标准与国内统一标准不接轨,导致吉林大米在其他地区接
受度不高。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将严重抑制吉林大米的发展。

(三)行业协会监管不力
运动式执法及执法力度较低的工商、质量检测部门是吉林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严格的规
章制度仅仅是生产有序的前提,现实中监管执行是否有效才能真正保证吉林大米生产的质量。

虽然吉林政府尽力做到制度的严格,但是依然难以解决工商部门与质检部门办事不力的问题。

吉林大米中产品等级辨识度低,质量标准不统一,优质不优价比较明显;提升吉林大米品牌形
象是提高我省大米生产及大米加工企业效益、实现水稻生产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的迫切需要。

一套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就显得尤其必要,同时将仓储、质量标准等产品信息录
入平台,这样一套系统将有利于吉林大米的管控工作。

在这基础上,政府应当呼吁企业积极的
加入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一条完整的追溯体系不光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来源,同时消
费者也可以通过查询信息检测产品质量获得切实好处,从而建立起一套高效的行业监管体系。

三、吉林大米发展的路径建议
(一)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品牌效应
从吉林大米现有品牌中选择其中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用“龙
头企业+农户”的方式吸收闲散大米种植农户,形成企业质量监控,农户成为生产车间的局面。

严抓质量品质,吸引粮食集团来吉林进行投资,建立加工厂。

吸引外资流入吉林,促使吉林省
的经济发展。

(二)深挖吉林大米地理标识,建立优势品牌
目前吉林大米的产地多处于风景优美,低污染,原生态的地方。

例如延吉大米的生产地之一———吉林省延吉市安图县就是著名的矿泉水之乡。

恒大冰泉、泉阳泉也是从这里灌装。

因此,该地可以借助矿泉水之乡、优质水源地作为地理标识对该产地所生产的大米进行品牌营销,为该地的优质大米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以地标作为区分于吉林省大米米源的标准,以耕作方式
作为区分于吉林大米质量的因素之一。

挖掘吉林大米种植地的地理优势,并对此进行宣传,树
立原生态纯天然的吉林大米品牌文化。

(三)政府引导集中发力
引入市场自由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地位,使得吉林省各大米品牌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进行优胜劣汰。

政府通过促进高校与企业相对接的形式,使得高校的农业研究成果能够迅速的在企业中加以应用,提高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和高校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商会定期不定期的举办经验分享交流会,使吉林省大米企业相互交流,分享市场信息与管理经验,形成内部团结,外部竞争的良性发展局面。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吉林胚芽米营销方案设计及优化”。

参考文献:
[1].吉林省粮食局:品牌引领吉林大米提质增效[J].中国粮食经济,2018(02):44-45.
[2]何勇“. 五常大米”成功启示农业供给侧改革[J].中国乡村发现,2017(02):149-150.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