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焦虑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来访者是大学生,现在学习动机和策略存在认知偏差,因而影响了学习成绩,导致焦虑,影响到生理机制紊乱。

本人采用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和放松训练,对来访者进行干预,使来访者建立对考试及考试成绩的正确认知,改善了学习策略,对学习动机重新认知,又通过放松技术,使之正确面对考试焦虑,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考试焦虑改变认知学习策略放松训练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张某,女,20岁,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2、心理测验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总粗分:54,标准分68分,超过SAS 标准分分界值18分。

抑郁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总粗分48,标准分60分,超过SDS标准分分界值7分。

艾森克人格问卷测验结果:E:38;N:60;P:41;L:32。

二、主诉
自述学习十分刻苦成绩却不十分理想。

称每次阶段考试前都有明显的焦虑紧张,胃口很差,吃不下东西,但一直坚持去课室复习迎接考试。

且因过分看重考试成绩经常在考试复习中熬夜学习,而考试
后又常因成绩不好而懊悔不已。

这次期末考试,她紧缩眉头,不安地叙述道:“昨天考第一科,我考的很糟,心里非常失望。

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复习,没想到还是考不好。

晚自习时,我开始复习下一科,可老是走神。

昨晚一夜没有睡好,总在想白天的考试,越想越自责,觉得自己在考试中如果能够发挥的好一些不至于考的这么糟。

今早很早就醒了,我不敢多睡,匆匆去课室看书;可是越看越觉得很多内容都没记住,心慌的厉害,脑子也不听使唤了。

午饭我一点什么都不想吃,不过想到要继续考试复习还是强迫自己吃点,没有吃下多少就忍不住全吐了出来。

晚饭也是如此。

我很害怕,我可能读不下去了。


三、观察
心理咨询师观察印象:该求助者面色苍白、身体瘦小、言语少,多数时间沉默,不主动说话,低头,很少看人,情绪低落,两只手在一起撮来撮去,显出焦虑的神情。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个性稍偏内向和不稳定,基本属于中间型人格。

其情绪低落,主要为学习和考试而焦虑,为自己的前途焦虑,为达不到自己的期望焦虑,造成生理机制一定紊乱,身体虚弱。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出现的时间程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试结果和躯体疾病史,精神病家族史以及典型心理与异常的表现排除了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

诊断: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是非病理性的情绪反应属于心理问题范畴,是考试焦虑。

问题主要表现:
1、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存在认知偏差,如过分看重考试成绩经常在考试复习中熬夜学习,而考试后又常因成绩不好而懊悔不已等;
2、生理机制紊乱,如生物钟紊乱、胃口很差、吃不下东西、身体虚弱等。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①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积极面对考试;
②保证正常的饮食、睡眠,改善身体虚弱状况。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①改变求助者在学习方法、方式上的不良认知;
②改变求助者的学习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治疗和行为治疗。

(1)转变观念。

正确对待考试及考试焦虑,首先我们要明白临考前出现紧张是很正常的,适度的紧张可调动人的积极性,激起比平常更大的力量和更多的智慧,所以对待考前出现的轻度的紧张心理不必过分担心,那种“对紧张的紧张,对焦虑的焦虑”才是最有害的。

焦虑是人们的一种情绪体验,它来自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当主观认识对客观事物赋予了超过心理承受能力的过高意义后,在重新审视自己时,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较大,又不具备良好的客观条件去应对,因而感受到压力,进而产生焦虑。

这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体验到的一种心理感觉。

而来访者产生考前焦虑的原因正是赋予考试成绩过高意义,使自己承受超范围的压力而导致生理机能的紊乱。

压力过大时,就需要进行适度的调整。

调整预期目标或是调整心态。

调整的原则是将现实与期望尽量靠近,确定可行的目标。

对于每一场考试要合理地设定目标,过高的期望只能会引起对失败的过分担心而产生不必要的紧张。

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有“英雄一去不复返”的悲壮。

接纳现实中的自己,分析自己的强项和弱点,抛弃幻想,制定合情合理的奋斗目标,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计划,在复习中体验每一细微的收获,这种体验可以帮助来访者逐步稳定情绪,建立信心,促使来访者进入良好的考前心理状态。

(2)放松训练:包括肌肉放松法以及深呼吸训练等。

如深呼吸缓解法的具体做法是:保持坐姿,身体向后靠并挺直,松开束腰的皮带或衣物,将双掌轻轻放在肚脐上,要求五指并拢,掌心向下。

先用鼻子慢慢地吸足一口气,大约数四个节拍,然后慢慢吐气,也用四个节拍,每次连续做4~10分钟即可。

也可以闭上眼睛做,边做深呼吸边想象一些美好的情景,效果会更好。

除了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深呼吸外,也可以在看电视、走路、临考前去做。

放松训练能有效改善来访者躯体上的焦虑症状,使生理机制保持正常,从而帮助来访者能够在复习时
提高效率和考试时正常发挥。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⑴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⑵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⑶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⑴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⑵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⑶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⑴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
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⑵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⑶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⑷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
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⑸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

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⑹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⑺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共约定6次。

咨询收费:每次100元人民币
心量测验收费:艾森克人格问卷测查:50元
焦虑自评量表测验:(SAS)50元
抑郁自评量表测验:(SDS)5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