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低年级数学CAI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谈低年级数学CAI课件的运用
小学低段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抽象逻辑思维十分差,这使得低段学生在学习一些理性的概念和较为抽象的知识时难以接受。
使用多媒体CAI课件,利用其直观、形象的优点,配以一定的声音、动画,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把抽象、复杂的理性知识转化成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
笔者在这一方面通过实践和多方观摩优质课,有一点心得,现抛出以供同行商榷。
一、几何知识方面的应用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小学低年级数学就安排了一部分几何初步知识。
在这部分内容中需要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其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但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其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学习十分吃力。
在这时多媒体CAI课件便可大显身手。
例在一年级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时,由于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出现的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因而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这些平面图形,对于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更是想不通了。
这时,我们运用CAI课件,在大屏幕上
显示出几个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并动态演示出平面图形沿着一个路径慢慢形成立体图形,如长方形沿着一条高放样成一个长方体,通过这样的演示,学生便能十分容易地看到,长方形就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许多个长方形沿着一条直线就会形成一个长方体,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就十分容易地建立起来了。
二、应用题方面的运用
大纲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低段设了一些较为简单的一步或两步应用题,这些应用题都含有一定数量关系,数量关系都带有一定抽象性,再加上数学语言与生活用语不尽相同,对于生活经验还不丰富的小学生来说,语言障碍也成了学生理解应用题的一大障碍。
因此,对应用题的分析理解和对数量关系的提取都成为低段学生的难点。
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一般采用直观教具或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用实物或看图数一数、摆一摆,找小朋友表演一下,或者教师为他们描述情境,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行操作等方法。
但是这些方法一是不够新颖,多次使用,学生难以激发兴趣;二是有些应用题找不到教具或挂图,或者说教具的制作与作用比较麻烦。
这时若借助电脑制作动画,通过虚拟的实物来表达题意,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扔掉复杂而枯燥的文字理解,而变成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获取知识的养料。
例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三册的一道乘法应用题:小明参加植树活动,植了6行树,每行5棵,小明一共种了多少棵?时,应用一个二维动画软件Animator制作了一个动画:在一个山坡上,小明一个人正在植树,他先植了一行,有5棵,接着再依次一行一行地植,每行都是5棵,共植了6行。
最后电脑屏幕上定格为6行树,每行5棵。
通过这样的动画演示,学生清楚地看到:6个5棵,即5×6=30(棵)。
以上两点,不成熟之处,还望同行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