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励志文化体系构建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励志文化体系构建措施
(一)塑造励志文化教育形式系统
建立励志系统,即通过课堂教育、专题讲座与报告、社会实践励志活动,对学生进行提高认识、发现自我、确立志向、激发潜能的教育。
高校教师不仅要担负起传授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重任,而且还要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生成功从励志开始的道理。
成功的励志文化系统塑造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身潜力,明确个人志向,从而使之有计划、有步骤地为美好的人生而奋斗。
1.课堂励志
课堂教学是开展励志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教师要把励志教育纳入学科课程教学计划之中,要善于发现,并深入挖掘各科教材中与励志相关的素材。
励志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
教师要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将励志教育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正确的引导能使学生积极地思考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其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学会调节自己的感情、情绪、思想和行为习惯,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制定有《本科生班导师制实施办法》,该办法以咨询、指导为核心,兼具管理职能,致力于对学生在校全面帮扶和精神指导,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2.专题励志
专题讲座、报告励志。
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的高职生心理
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励志教育资源,如优秀在校生、毕业生、创业团队等优秀的事迹,或者有计划地定期邀请校外励志教育专家、对励志教育有研究的教师、杰出的青年企业家和知名的成功人士等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或报告。
通过专题讲座、报告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对一些成功者的事迹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形成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而激发其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3.社会实践励志
社会实践是开展励志教育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可结合学生个性特长,利用班团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励志活动,使学生从中得到鼓励,进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发掘自己的潜能;另一方面,可组织学生深入村镇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譬如,通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对残疾学生、留守儿童、心理困惑学生等需关注的特殊群体, 开展爱心关爱活动,在活动中引导青少年学生感受励志精神,
践行励志文化等,使他们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时,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自觉地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
(二)建立校园文化励志体系
1.重塑高校励志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文化和思想的交流日益频繁,思想的多元化态势日益明显,处身于这种复杂而多变的思想语境中,高校师生不停地被各种思想和文化影响着。
以至于出现了思想人格有意无意的无根性与价值游牧状态。
许多大学生当下面临的最大思想问题就是没有形成核心的价值观体系与人生观,仅有一些简单的思想框架,思维方式等,但是由于缺乏针对性、主导性的主流思想观念的支撑,故不能形成符合时代特点的主流价值观。
究其原因,主要因为缺乏一种具有强烈介入并具有塑形功能的价值观指导以及在此种价值观指导下的社会实践。
因此,高校励志文化构建必须从根本上入手,旗帜宣明地宣传主导价值观,并详细解释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以引导广大师生从情感意志上自觉地认同核心价值观并用其指导自己的行为。
在当前,励志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方面,我们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另一方面,要以正面宣传为主,使高校励志文化的建设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
2.榜样励志
2006年,我校开始“自强之星”的评比、推荐和示范作用,到目前为止,已有150余名励志典型获得此项殊荣。
其代表冯
同学多次在各类各级座谈会中分享自己的励志故事与成长经历,为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传递榜样的力量。
2016年,学校推荐学生刘同学在四川省第二届“国家资助助我飞翔”励志
成长成才评比中喜获优秀学生称号。
3.团队平台励志
①学校资助管理部门指导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团“6++”协会工作拓展与实践,为该社团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推荐社会就业机会,有效的培养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6++”协会是由学校一批具有爱心、愿意给有困难者
以帮扶支持的同学组成。
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搭建起学生工作处助学中心与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之间的桥梁。
该平台在助学中心的指导下收集、公布各种助学信息,协调、监控助学活动的开展,组织丰富的教育宣传活动,在经济资助、励志教育、社会实践、勤工助学、诚信教育、知识拓展、增强就业竞争力等方面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学提供更多的机会。
②学校在附属校区试点大学生自己创建和管理的学生实验
超市,该超市由学生处指导,商学院各科教研室主要负责实践教学,旨在通过该项目将锻炼学生能力与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精神脱困结合,采用学生自主管理运行模式。
大学生实验超市每个环节的运作均聘用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
不但给在超市工作的学生发放勤工助学工资,还将所产生的部分收益存入“启航助学基金”。
(三)建立励志文化综合评价系统的导航灯
评价是导航灯,是指挥棒。
过去传统的评价体系侧重于单一、单向、否定性的“区分性评价”,不利于高职生的健康成长。
高校在励志文化建设时,还应建立富有指向引导作用和激励作用的“激励性评价”体系。
即设计励志文化评价体系时,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坚持正向的引导,肯定学生的优势和特长,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注意评价角度、主体、内容、标准与方式的多元化,注重单项与综合、过程与终端、统一与个性化、集体与个人评价的结合,构建多方位的评价系统,鼓励学生发展特长,从而引起更多学生心理上的积极感应,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