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高中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一、选课指导的意义与原则
自主选修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赋予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建立科学的选课指导制度,能有效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个性化课程修计划,提高人生规划能力;同时,选课指导工作有助于提升教师课程建设能力,有助于学校形成办学特色。
选课指导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意愿,促进学生发展;
2.因材指导的原则,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能和
学业成绩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3.科学性原则,遵循课程设置、学生成长、社会需求的规
律来指导选课;
4.均衡性原则,引导学生每学年在所有研究领域都获得一
定学分,防止学生过早偏科。
二、组织机构
1.成立选课指导组
学校应成立由分管教学副校长负责的选课指导组。
该组由教务处主任、德育处主任、年段长、班主任和相关学科教师、教辅人员组成,负责日常的选课指导工作。
指导组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学校选课管理制度,组织选课指导教师的相关培训,编制《学生选课指导》,调研学生在选课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展选课专题辅导。
2.成立选课实施小组
学校应成立由年段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的选课实施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年级本学科学生选课的各项具体内容和要求。
三、选课指导
1.高中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研究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 研究领域
设置研究领域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研究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研究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研究领域。
2) 科目
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八个研究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
(信息、通用)等14个科目。
其中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择。
模块化是本校课程设置的重要特点。
每个科目都由若干个模块组成,这些模块相互独立,但又反映了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
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研究单元。
这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并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
模块化还有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
此外,模块化还有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计划。
学生需要在每个研究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其中必修学分为116个,包括研究性研究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选修学分要达到28分以上,其中至少获得6学分。
三年总学分达到144分方可毕业。
学校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更多选修课,获得更多学分。
通常情况下,本校学生三年内获得总学分可达到150分以上。
本校设置了14个科目的必修模块和相应的选修模块。
学
校统一安排必修模块和选修一模块的研究时间,内容则按有关上级文件的要求开设。
选修二安排在每周星期三第八节进行,学生走班上课。
综合实践活动则主要安排在第九节和其它节假日进行。
高一年段主要开设必修课,高二年段起主要开设选修课,高三年段主要安排高考总复。
学生入学时将《选课指导》发放给学生,并组织学生和家长认真研究。
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科学制定、安排自己的三年修计划,既要完成国家课程标准,又要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不断提高研究潜能。
每学期末向学生介绍下学期的开设的必修、选修一课程。
选修二(校本课程)课程则每学期的第
一周向学生介绍宣传内容,第二周组织选课,第三周正式开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德育处、团委的指导下开展。
本校注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创新选课指导制度。
学校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
同时,学校也提供专业的选课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制定个人修计划,确保学生能够在三年内全面发展,达到毕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