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

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

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

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

”他在夹克和衬衫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他大衣里冒出。

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间的一小片公园走去。

公园里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
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

“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

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

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儿有森林。

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

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

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

树枝的形状是牙膏、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

“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
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廓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

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
带回家。

当马可瓦多带着少得可怜的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

“你们在哪里拿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

因为是胶合板,柴火烧得很快。

“森林里!”小孩说。

“什么森林?”
“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既然这么简单,何况柴火又用完了,效仿孩子们还是值得的。

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

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告诉,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

那个晚上,阿斯托弗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便骑车去巡查。

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的树木陪着他转动,大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

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

阿斯托弗刹住车:“喂!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

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

“当然,当然。

”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

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

“站住!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只脚长满了鸡眼。

“哦,对不起。

”阿斯托弗说完后就一溜烟跑掉了。

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

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

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

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

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

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

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米开尔从童话书中获得灵感,决定去森林里砍柴,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符合其儿童的身份,也推动了情节的合理发展。

B. “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这幅画面看似滑稽,但实则蕴含着作者对马可瓦多的同情,值得深思。

C. 作者写作时十分注重小说细节前后呼应,比如警察阿斯托弗是近视眼却不敢戴眼镜这一细节,对于后文
情节的展开就是至关重要的。

D. 本文为我们讲述了马可瓦多的一次‘幸运’的经历,开篇从全知视角出发,单一叙事角度贯穿始终。

2. 小说多次提到“寒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卡尔维诺的作品在荒诞中蕴藏着真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民以食为天,但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以外卖为天”。

《2017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的统计显示,基于互联网的外卖平台整体月活用户超过8000万。

外卖不仅占领了写字楼、办公楼和格子间,接下来还要占领火车。

在“铁路12306”app上,提前一小时预订高铁外卖,就不用再吃“火腿肠+方便面”了。

外卖风行,有人点赞,有人拍砖,但毫无疑问,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饮食是重中之重。

历朝历代的“大V”里面,“吃货”一点不罕见。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伊尹则列举了美食的苛刻标准,即“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在传统饮食文化中,“如何吃”的仪式和流程比“吃什么”还重要。

寻常百姓至少要做到孔子说的“食不言,寝不语”,招待客人也要严格按照主客、长幼等有序落座。

皇室就更讲究了,清朝标准御膳有120道菜,分为主食、点心、果品等。

吃个饭还这么累,白领们玩不起也玩不转这烦琐的美食套路。

外卖,把“如何吃”的繁文缛节全部去掉,直接回归到“吃什么”的本质。

从品类来说,外卖的口味相当丰富,不输堂食。

其实,有自信的店,才会用外卖宴客。

外卖解放了厨房,解救了主妇。

中国女性多年未变的标准,就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做饭这件事,成了家庭主妇们强制性的角色使命,也不管主妇们是不是真爱弹奏“锅碗瓢盆交响乐”。

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士不是更好吗?再说,从职场来看,女性的压力丝毫不比男性小。

晚上加完班回家,与其花一小时做饭、半小时洗碗,倒不如一键点个外卖,半小时内送上门,省事省力省时。

外卖还拯救了单身一族。

早在2015年,中国单身人口数量就相当于俄罗斯和英国人口的总和,超过了2亿,约占总人口的14%。

而美团点评曾在去年透露,平台65%的订单来自单身用户,尤以外卖快餐最受单身用户的欢迎。

当然,外卖有利也有弊。

中国饮食文化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聚食制长期流传,是我们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重视食材、顺序、餐具,满足了人们的审美与礼节需求。

而传统烹饪中的精华也无法在一份外卖中得到体现。

但不管如何,在追求效率的现代生活中,点外卖已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摘编自《光明日报》)材料二:
(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材料三: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已走过四十个年头,老百姓经历了从缺吃少穿到迈向小康生活的巨变。

“半夜吃一碗热气腾腾滑溜溜的粉,外面是星光点点,人间真值得。

”现身长沙就忙着“寻味”的纪录片导演陈晓卿笑说,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饿”,“只要饿了,吃什么都好吃。

只要饿,你会有特别多的朋友,也会有突然出现的很好的厨师和美食家,不饿的话,谈不上什么吃。

”从《舌尖上的中国》到《风味人间》,陈晓卿打造了一批让吃货“欲罢不能”的作品,连蔡澜都现场夸奖他纪录片拍得好,“特别肯花时间”。

谈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饮食变化,陈晓卿直言中国人从吃饱到吃得精细、吃得健康,确实变化特别大。

但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我们吃东西的礼仪和对食物的敬畏消失了。

这也是陈晓卿做《风味人间》的初心,“不能因为走得太快,就碰碎东西,我们选的角度是那些弱小的,可能会没有的东西。

我们想给农耕时代的食物留下一个背影”。

(摘编自《扬子晚报》)材料四:
《风味人间》全片共8集,历时四年精心准备。

虽然同样是讲述以美食为线索的人文故事,但与《舌尖上的中国》着眼于中国传统美食不同,《风味人间》把地域范围扩展到了全球。

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并勾勒出恢宏的中华美食地图,从美食中折射出中国人民族个性的侧面。

这样大范围的追根溯源,意在表达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异曲同工的。

除了以往常用的航拍、延时,制作团队还和中科大的“美丽科学”团队合作,在拍摄中加入了超微摄影和显微摄影。

(摘编自人民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 陈晓卿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在饮食方面有很大的改善,但也有遗憾。

B. 2013-2018年在线外卖市场增速与同时期在线外卖用户增速成正相关关系。

C. 《2017年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D. 《风味人间》的制作团队没有墨守成规,能够引进先进技术拍摄高品质纪录片。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1-2014年在线外卖用户增速上升,购买外卖人数持续增加;2014-2018年在线外卖用户增速下降,点外卖的人逐年减少。

B. 饮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希望食物做得越精细越好,伊尹则强调做美食要把握好度。

C. 陈晓卿说,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饿”,这句话与俗语“饿时吃糠甜如蜜,饱时吃蜜蜜不甜”有异曲同工之妙。

D. 《风味人间》与《舌尖》同中存异。

前者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并从中折射出中国人民族个性的侧面。

6.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外卖这种饮食方式的利与弊。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汉
曹乃谦
我把钱给了内勤,打发他到饭店买馅饼。

屋里只剩下我跟那个人犯。

我坐在办公桌前,对面有把椅子,空着,是我给人犯搬的。

可他说圪蹴惯了,便靠墙蹲下。

他的头上戴着个旧黄帽,帽顶上有个洞,一撮花白头发从洞口探出。

他那双枯瘦得如猿猴爪似的脏手,十指弓曲着捂在满是皱纹的脸上。

这脸让我想起耕过的土地。

他的下巴抵住前胸。

不时地狠狠吸一口气,然后就“唉”——地呼叹出来。

“兄弟,”他把手从脸上松开,“是不是真的就不叫我回家啦?”
他那土黄色的眼珠凝视着我。

我点点头。

“兄弟呀兄弟,可做不得呀兄弟!”他连声急急地说,说完,那惊恐悲戚的老脸又一下子显出笑意。

“兄弟你哄我呢……你……你看,我就知道兄弟你哄我呢。

”他说。

望着他那可怜巴巴又带着乞求和期盼的神色,我摇摇头。

他“唉”一声,又将原先也没离开脸有多大距离的十指,重新捂在脸上。

屋里极静,远远地传进外面街市上热闹又嘈杂的声音。

“多会儿才叫我回村?”他又抬起头把脸露出来,问。

我又摇摇头,没回答,
他是内蒙古农村的,前些时搭顺脚车来大同卖葵花籽,有几个小孩问他要不要废铜,他说要。

先后共收了四次,最后一回在废品收购站出卖时,被我们给逮住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那些被孩子们烧得焦黑烂污的铜丝,原来的价值竟有5000元。

工厂库房的损失由孩子们家长赔偿,他,我们决定逮捕法办。

根据案情,估计最少也得判他两年。

我看着他那愁苦的样子,没忍心说实话。

“三五个月内,都甭想回去了。

”我说。

“啥?!”他惊叫一声,想要站起来。

大概是由于蹲得过久,反倒一屁股跌坐在墙根,破帽子掉到地下也没去拾。

“兄弟兄弟,行行好吧,这可是要我老汉的命呢兄弟!”他一下跪起,膝盖当脚蹭蹭向前挪了几步又趴在地上,冲着我连连地磕头。

我先是一愣,后来赶忙过去一把将他揪起,又把他按在椅子上。

我又弯腰检起破黄帽,在桌腿上拍打两下后搁在他的头顶。

当我坐回到我的座位时,看见那帽子搁的有点偏斜,可他也不往正扶扶。

“这可是天塌下了!这可咋办呀!”他痴痴地盯着地板,自言自语,“女子,儿子,这下他们可咋过呀!”
我猛地想起做笔录时,知道他家只有一个19岁的闺女和一个6岁的儿子。

“村里没有亲戚?”我问。

“亲近些的就一个姑姑,可太远,好几百里。


我也不由替他犯了愁。

“兄弟,能放我回村安顿安顿行不?安顿好就来行不?”
这怎么可以呢?
“这样吧,”我想想说,“有什么好安顿的,你跟我说,我写信转告他们,或者我亲自去一趟也行。


他看我。

“信不过?”我问。

“信过,信过。


我准备好纸笔。

他却隔了老半天才张嘴:
“你告诉孩子们,就说他爹在外头做了灰事了。

不不不,这样说是不可以的。


“不知道你给不给这样写,就说你们的爹在外头找到营生了,得过个半年六个月才回去。

你……你再告诉给孩子们就说,米瓮里头往深探探有一百块钱,让前街八叔给安顿上一冬的烧的,再留上个三几十块,好好零花……明年那责任田该种莜麦,还让八叔给种,等爹回去再结算工钱。

再,再……告给小子就甭念书了,跟姐姐在家里做营生,等爹挣了大钱再,再念,……黑夜里万万千要记住把狗拴住,好,好壮个胆子……再就是,要是有个灾有个病……病,病啥的……”
他语言结巴,说不下去了。

我没催他,静静地等。

我也没抬头看,我怕他看见我眼眶里有泪花在滚动。

他拿帽子擤了几声鼻子,隔了一会儿又接着说:
“告给孩子们要好好儿躲对,万万千甭有了病……万一有个啥,泥瓮里有黑糖,化上水是下火的……”
我的鼻子发酸,实在是不能再听下去了。

我将笔搁在桌子上。

他把手伸进后腰里,摸出一个东西,颤颤巍巍地放在我的玻璃板上,说:
“这个看能不能装信里。

唉,女子要了好几回,这次才,才给买……
透过模糊的泪,我看见的是个蓝色的“维尔肤”小油盒儿。

“你再告给……”
“别说了!!”我“啪”地一拍桌子,冲他大吼。

他一惊,帽子又掉到地下,红肿的眼瞥了一下我,又赶快看别处。

“怎么回事儿?”内勤进来了。

端着个洇出油渍的报纸包。

“没,没什么。

”我把脸扭向窗外。

“吃哇,这是惯例,我们的组长请客。

”内勤哗哗地把纸包展开,说。

“不,不不。

我咽不进去。


“吃!!”我猛地转过身喝令他。

我想在喝吼声里将胸中憋得难受的气一块儿喷出。

“吃,吃。

我吃。


他把馅饼大口大口填进嘴,填得两腮鼓鼓的,同时,眼里扑愣愣地滚下两行泪蛋。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篇只写了一个现实场景,主要通过“我”和老汉的对话来交待老汉的犯罪过程以及家庭状况,如一幕话剧矛盾冲突不断,情节跌宕起伏。

B. 语言的乡土特色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如把蹲在地上说成“圪蹴”,管女儿叫“女子”,做了错事叫“做了灰事”,泪珠叫“泪蛋”等。

C.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如对老汉帽子的描写,第一次表现了老汉的经济状况,后两次写出了老汉当时难以掩饰又真实动人的心理状态,
D. 末尾写老汉被喝吼后大口吃馅饼的情状,表现了他复杂的内心,有对儿女的牵挂,有对自己行为的懊悔,也有对“我”的真心顺从。

8. 结合全文,从手法和意蕴两方面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

(1)那惊恐悲戚的老脸又一下子显出笑意。

(2)我想在喝吼声里将胸中憋得难受的气一块儿喷出。

9.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老汉,有人认为主人公是“我”。

你更认可哪种说法?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

取旗,显功名昌邑下。

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
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

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

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

”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

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

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
10.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天下无双,自负其能秦贪,负其强
B. 单于素闻广贤素与副张胜相知
C. 夜半时,引兵而去引赵使者蔺相如
D. 大军不知广所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射,古代“六艺”之一,即《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

“射”是杀敌卫国的技术,也是修身养性的活动。

B. 孝文帝,北魏拓跋宏谥号。

谥号是古代根据帝王、诸侯、大臣、后妃等人的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给予的褒贬性评价。

C. 转,古代官职调动的术语,表官职变动的词还有“迁”“徙”“调”等。

如《张衡传》“再迁为太史令”的“迁”意为升任。

D. 平旦,是古代十二时辰的称谓之一,指3时至5时。

古人根据天色把夜间分为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旦五个时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广擅长骑射。

具有一身高强的射技,从军抗击匈奴,因善于骑射而杀敌颇多;在后来的战场上,他的射箭技能也常发挥作用。

B. 李广有勇有谋。

跟随太尉攻打吴楚叛军,夺得叛军旗帜;何奴入侵上郡,他让士兵们都放开马迷惑胡骑,临危不乱,胆略超人。

C. 李广遭际不顺。

雁门关兵败,被匈奴活捉,后凭借胆识,逃脱归汉;因军队损失惨重,被处以死刑,后经他人帮助被贬为庶民。

D. 李广仁爱士卒。

他廉洁爱人,得到赏赐总是分给部属;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2)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人日寄杜二拾遗①
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②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③,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注]①人日:农历正月初七。

杜二:杜甫。

此诗写于高适晚年任蜀州刺史期间。

②南藩:指蜀地。

③东晋时期,贤人谢安坚决辞去官职到会稽附近的东山隐居,后人常用“高卧东山”来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14.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起句直入点题,三、四两句承接“思故乡”的具体内容,“不忍见”“空断肠”透露出了本诗的情感基调。

B.九、十两句用谢安的典故,称赞杜甫像谢安一样有隐逸情怀,只不过这样也会心路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蹉跎了岁月。

C.全诗每四句一段,共分三段,每段换韵,音调抑扬交换,与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相协调,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D.诗歌把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过浑朴自然的语言,传递出了发自肺腑的真情,颇有“汉魏风骨”。

15.从第二句的“怜”到第六句的“忧”和“虑”,再到末句的“愧”,分别反映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内容?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成了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鲜明的对比。

(2)孟子早就有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示,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庭坚《登快阁》中表明作者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束缚,追求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描写女主人公精巧的女红却编织出寂寞和调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红楼梦》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出了薛家的豪富奢侈之气。

《阿房宫赋》中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请一定别忘记诗歌!诗是会飞的,会把你带向神秘、自由和解放的语境,带向语言乌托邦。

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纯粹区域,其追求与音乐很像。

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

这时候的你,内心清澈、葱茏、轻盈,没有磬重的世故,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的禁忌;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能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心甘情愿地跟她走。

(节选自王开岭《读书:最美好的生命举止》)为什么“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语言阐述。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根据文字筛选信息,准确概括内容填写在方框内,每个短语不超过6个字。

太平猴魁,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

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活,云雾笼罩。

此茶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特征。

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

太平猴魁精工细制,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

太平猴魁茶叶有利尿、减肥、防龋齿、美容护肤等多种功效。

四、写作(6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