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测试八年级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观察右图,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座四周,镶嵌着八块汉白玉的历史浮雕。
你知道这一幅展示的壮观场面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武昌起义
D.渡江战役
2.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
“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诗中所说的“两劫”,其中“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则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
3.下列诗句中,颂扬左宗棠收复新疆业绩的是
A.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B.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D.英帅朱彭筹此役,意扶危局定神州
4.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
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5.“自鸦片战争发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民主制度的梦想”?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6.2010年5月23日,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
孙中山先生以其丰功伟绩备受世人敬仰,其中有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③成立中华民国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1916年,酷爱文学、思想进步的李昭想在右图杂志上发表文章。
你若是当时杂志的编辑,会建议他选择下列哪一方面的内容?
A.坚守儒家,批判激进
B.倡导立宪,学习西方
C.提倡民主,宣传科学
D.立足国情,反对西化
8.某班同学举办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下列选项与此主题相符的是
①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②邓世昌浴血黄海海战
③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④革命党领导武昌起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1919年,学者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
下列与其观点一致的选项是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C.要彻底地不妥协地进行反帝反封建 D.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秩序
10.影片《西安事变》中,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这源于他们曾共
事于
A.北京大学B.工农革命学校 C.京师大学堂D.黄埔军校
11.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
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井冈山的是A.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B.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C.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D.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12.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要实地考察红军长征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
①遵义②吴起镇③武汉④会宁
A.①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3.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国共北伐 B.中共一大C.遵义会议 D.解放战争
14.1937年4月,国共两党都派代表恭祭黄帝陵。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祭文,写道:“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该文中倡导的“民族阵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B.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C.七七事变爆发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5.“学校师生要向日本天皇及当时在位的满洲皇帝遥拜,唱国歌,背诵溥仪的诏书,且学生须学习日语,并被灌输‘日满一体’的思想。
”上述情况最可能发生于下列何时何地? A.1920年的台湾 B.1939年的香港 C.1940年的沈阳 D.1943年的北京16.1938年,田汉为庆祝某一战役的胜利写了一首歌词。
词中写道:“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
”这一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汀泗桥战役
17.每年的8月15日,全中国都要举行或大或小的纪念活动,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的胜利B.长征的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D.解放战争的胜利
18.右图所示是某市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的一本历史文献资料的封面。
当时(民国三十四年),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的主题应该是
A.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B.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争取国内和平民主D.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19.1947年夏中共某报刊要用下列诗句作为时事评论文章的标题,
你觉得哪一个最合适?
A.打倒列强,除军阀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20.江苏某旅行社准备开通“南京—徐州—天津—锦州”的红色旅游路线,导游要介绍发生在这些地区的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
这些战役应该分别是
A.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沣战役
C.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D.渡江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二、判断题: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给英国。
22.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3.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24.1919年6月,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
“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了完全胜利。
25.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26.1945年8月,毛泽东、刘少奇等与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国共双方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8.▲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9.▲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1948年,人民解放军发动▲战役,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四、材料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895年,(某战争结束后)李鸿章对自己的作为曾作出总结:“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
——维基百科·李鸿章
请回答:
(1)看着材料一的图片,你能想起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哪一场运动?(1分)
(2)材料二中李鸿章为何认为自己“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能否全盘否定李鸿章办的这“一辈子事”?为什么?(3分)31.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辛亥)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
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时搜集到的几张图片,请按其历史上山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填写图片下面的序号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不得照抄原文)。
(2分)
(3)根据材料三,你对教材中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的理解会产生怎样的变化?(2分)
32.某校八年级学生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
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
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27年,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后,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
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含义是什么?(1分)
(2)材料一中“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3)在材料二所述“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1945年和1949年,中国共产党分别取得了怎样的里程碑式的重大胜利?(2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