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版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沪教版化学初三上学期期末自测试卷(答案在
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以下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是:
A、CaCO₃
B、NaCl
C、KMnO₄
D、H₂SO₄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化学反应都会放出热量
B、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的分拆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C、化学反应的速度不受浓度、温度等因素影响
D、化学反应只能发生在物质状态改变时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
B、氧气
C、空气
D、盐酸
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Zn + 2HCl = ZnCl2 + H2↑
B、Cu + 2AgNO3 = Cu(NO3)2 + 2Ag
C、2H2O2 = 2H2O + O2↑
D、Fe2O3 + 3CO = 2Fe + 3CO2
5、下列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稳定存在的是()。

A、铁
B、锂
C、磷
D、硫
6、使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时,若不慎将药品直接放在右盘上,会导致称量结果()。

A、比实际值大
B、比实际值小
C、与实际值相等
D、无法确定
7、下列关于物质的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元素的周期数。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最外层电子决定。

C、所有金属元素的原子核都带正电荷。

D、电子云模型可以形象地表示某原子的能级跃迁。

8、下列实验操作中,能够证明生成物含有二氧化碳的是:
A、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生成物中的气体的分子构成中存在二氧化碳。

B、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碱指示剂中,如果指示剂由蓝色变绿色,则说明生成物中的气体的分子构成中存在二氧化碳。

C、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生成物中的气体的分子构成中存在二氧化碳。

D、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如果气泡消失,则说明生成物中的气体的分子构成中存在二氧化碳。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纯净水
C. 沙糖溶液
D. 稀盐酸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用镊子取用固体药品时,直接用手拿取
B. 在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应朝向自己或他人
C. 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D. 使用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灭
1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B、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形成离子
D、所有的离子都能导电
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的弯曲
B、水的蒸发
C、汽油的挥发
D、镁带的燃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以下说法中,属于系统命名的是:
A)甲醇
B)二乙醚
C)二氯甲烷
D)甲烷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
B)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
C)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D)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增强
3、以下物质中,哪些属于纯净物?()
A. 纯净的水
B. 食盐
C. 矿泉水
D. 空气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在化学反应H2 + Cl2 → 2HCl中,1分子氯气(Cl2)完全反应时,需要______ 分子氢气(H2)。

(2)
2、在25℃时,纯水的pH值约为 ______ 。

(2)
3、(1)化学式为NO2的气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 价。

4、(1)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______ 。

A. C(s)+O2(g)→CO2(g)
B. Cu(s)+2H2SO4(浓)(g)→CuSO4(aq)+SO2(g)+2H2O(l)
C. 2Al(s)+6H2O(l)→2Al(OH)3(s)+3H2(g)
D. N2(g)+3H2(g)→2NH3(g)
5、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四、计算题(5分)
题目:某化学实验小组在一次学习活动中配制了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

他们称取了32克的无水硫酸铜完全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配制的总溶液质量为160克。

请计算所得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析:
1.根据题目描述,需要首先明确计算溶液质量分数的公式:
[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体积(g)
×100%]
2.已知溶质的质量(硫酸铜)为32克,而溶液体积即溶液的总质量为160克。

3.将给定的数值代入以上公式:
[质量分数=32
160
×100%]
4.进行计算:
[=0.2×100%]
[=20%]
因此,所得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

五、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一题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转化:
甲 + 乙→ 丙
丙 + 丁→ 声明
丁 + 甲→ 乙 + 丙
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请给出丙的化学式。

(2)请说明甲、乙、丙、丁所代表的物质类别。

(3)请写出反应式甲 + 乙→ 丙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题
题目:某化工厂生产一种新型肥料,其主要成分是含有氮、磷、钾的复合盐。

为了分析该肥料的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1.取一定质量的肥料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2.向滤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稀盐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3.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CuSO4溶液,滤渣溶解,生成蓝色沉淀。

4.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实验步骤2,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什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实验步骤3,生成的蓝色沉淀的化学式是什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实验步骤4,生成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什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推测该肥料的可能成分,并写出其化学式。

2024年沪教版化学初三上学期期末自测试卷及答案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以下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是:
A、CaCO₃
B、NaCl
C、KMnO₄
D、H₂SO₄
答案:A
解析:选项A中的CaCO₃是碳酸钙,由钙(Ca,金属元素)、碳(C,非金属元素)和氧(O,非金属元素)组成。

选项B中的NaCl是氯化钠,由钠(Na,金属元素)和氯(Cl,非金属元素)组成。

选项C中的KMnO₄是高锰酸钾,由钾(K,金属元素)、锰(Mn,金属元素)和氧(O,非金属元素)组成。

选项D中的H₂SO₄是硫酸,由氢(H,非金属
元素)、硫(S,非金属元素)和氧(O,非金属元素)组成。

因此,只有选项A同时含有碳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化学反应都会放出热量
B、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的分拆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C、化学反应的速度不受浓度、温度等因素影响
D、化学反应只能发生在物质状态改变时
答案:B
解析:选项A错误,因为并非所有化学反应都会放出热量,有些反应会吸收热量。

选项B正确,化学反应的本质确实是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选项C错误,化学反应的速度通常受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选项D错误,化学反应可以发生在物质状态不改变的情况下,例如固体之间的反应。

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B。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
B、氧气
C、空气
D、盐酸
答案:C
解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选项的蒸馏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纯净物;B选项的氧气是由氧分子组成的纯净物;C选项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不是纯净物;D选项的盐酸是由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也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

因此,正确答案是C。

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Zn + 2HCl = ZnCl2 + H2↑
B、Cu + 2AgNO3 = Cu(NO3)2 + 2Ag
C、2H2O2 = 2H2O + O2↑
D、Fe2O3 + 3CO = 2Fe + 3CO2
答案:C
解析: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A选项中锌置换了盐酸中的氢,生成氯化锌和氢气;B选项中铜置换了硝酸银中的银,生成硝酸铜和银;D选项中一氧化碳置换了氧化铁中的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这三个选项都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

C选项中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这是一个分解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因此,正确答案是C。

5、下列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稳定存在的是()。

A、铁
B、锂
C、磷
D、硫
答案:D、硫
解析:硫在空气中可以存在一段时间而不迅速氧化或反应,而其他选项中的物质如铁、锂、磷在空气中会迅速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

硫主要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但不会迅速反应,因此可以稳定存在。

6、使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时,若不慎将药品直接放在右盘上,会导致称量结果()。

A、比实际值大
B、比实际值小
C、与实际值相等
D、无法确定
答案:B、比实际值小
解析: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正确的操作是将砝码放在右盘,称量物放在左盘。

若将药品直接放在右盘上,相当于把药品作为砝码,而所加的砝码作为药品的重量,这样称出的值会比实际药品的重量小,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7、下列关于物质的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元素的周期数。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最外层电子决定。

C、所有金属元素的原子核都带正电荷。

D、电子云模型可以形象地表示某原子的能级跃迁。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因为原子核电荷数等于其元素的质子数,而不是电子层数。

B 选项正确,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决定,这是因为元素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最外层电子是最活跃的。

C选项错误,不是所有金属元素的原子核都带正电荷,例如氢原子核就只有一个质子(正电荷)。

D选项错误,电子云模型主要表示的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分布概率,并不能形象地表示能级跃迁。

8、下列实验操作中,能够证明生成物含有二氧化碳的是:
A、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生成物中的气体的分子构成中存在二氧化碳。

B、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碱指示剂中,如果指示剂由蓝色变绿色,则说明生成物中
的气体的分子构成中存在二氧化碳。

C、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生成物中的气体的分子构成中存在二氧化碳。

D、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如果气泡消失,则说明生成物中的气体的分子构成中存在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A选项正确,因为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能够生成白色沉淀的碳酸钙,因此当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表明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B选项错误,二氧化碳和酸碱指示剂无直接反应,不能通过颜色变化判断二氧化碳的存在。

C 选项错误,硝酸银溶液通常用于检验氯离子,而非二氧化碳。

D选项错误,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钠,但不能仅凭气泡消失来判定二氧化碳的存在。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纯净水
C. 沙糖溶液
D. 稀盐酸
答案:B
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空气是混合物,含有多种气体;沙糖溶液是沙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稀盐酸是盐酸和水的混合物。

只有纯净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单一物质,因此属于纯净物。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用镊子取用固体药品时,直接用手拿取
B. 在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应朝向自己或他人
C. 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D. 使用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灭
答案:C
解析:A选项错误,用镊子取用固体药品时,应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以防污染或腐蚀;B选项错误,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应朝向无人或安全方向,以防液体喷溅伤人;D选项错误,使用酒精灯时,应使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以防引起火灾。

C选项正确,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以确保读数的准确性。

1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B、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形成离子
D、所有的离子都能导电
答案:D
解析:虽然大多数离子可以导电,但并非所有离子都能导电。

例如,固态的离子化合物(如NaCl晶体)虽然主要是由离子构成的,但在固态时不导电。

只有当它们处于熔融态或在溶液中时,离子才能够自由移动并导电。

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的弯曲
B、水的蒸发
C、汽油的挥发
D、镁带的燃烧
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

A选项属于物理变化(形状改变),B和C选项也都属于物理变化(状态改变)。

而D选项中的镁带燃烧,会生成氧化镁,属于氧化反应,因此属于化学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以下说法中,属于系统命名的是:
A)甲醇
B)二乙醚
C)二氯甲烷
D)甲烷
答案:A、C
解析: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属于一元醇,系统命名为甲醇,故A项正确。

二氯甲烷的化学式为CH2Cl2,属于卤代烃,系统命名为二氯甲烷,故C项正确。

甲烷的系统名为甲基烷,不属于系统命名,故B、D项错误。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
B)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
C)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D)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增强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同一周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

B项正确,同一族,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

C项错误,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D项错误,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因此,正确答案是B。

3、以下物质中,哪些属于纯净物?( )
A. 纯净的水
B. 食盐
C. 矿泉水
D. 空气
答案:A
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A选项中的纯净的水只含有水分子,是纯净物。

B选项的食盐是氯化钠,通常含有其他杂质,不是纯净物。

C选项的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是纯净物。

D选项的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也不是纯净物。

因此,只有A选项属于纯净物。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在化学反应H2 + Cl2 → 2HCl中,1分子氯气(Cl2)完全反应时,需要______ 分子氢气(H2)。

(2)
答案:1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1分子氯气与2分子氢气完全反应生成2分子氯化氢。

因此,1分子氯气需要1分子氢气来完全反应。

2、在25℃时,纯水的pH值约为 ______ 。

(2)
答案:7
解析:在25℃条件下,纯水是中性的,其氢离子浓度[H+]和氢氧根离子浓度[OH-]都为1×10^-7 mol/L,对数[-log(1×10^-7)]等于7。

因此,纯水的pH值为7。

3、(1)化学式为NO2的气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 价。

答案:+4价
解析:NO2分子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氮元素在NO2中的化合价为+4。

(2)在原子结构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电子的质量比质子大
C.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D. 原子的电子层排列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答案:A
解析:A选项正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它们的质量远大于电子,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选项错误,电子的质量比质子小。

C选项错误,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e和H2。

D选项错误,原子的电子层排列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而非元素的化学性质。

4、(1)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______ 。

A. C(s)+O2(g)→CO2(g)
B. Cu(s)+2H2SO4(浓)(g)→CuSO4(aq)+SO2(g)+2H2O(l)
C. 2Al(s)+6H2O(l)→2Al(OH)3(s)+3H2(g)
D. N2(g)+3H2(g)→2NH3(g)
答案:A、D
解析:A选项中,C和O2反应生成CO2,放出大量热量,属于放热反应。

D选项中,N2和H2反应生成NH3,放出大量热量,也是放热反应。

B选项和C选项的化学反应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

5、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CH4
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等。

而CH4(甲烷)是一种非电解质,它在水中不电离,不能导电。

因此,CH4不属于电解质。

四、计算题(5分)
题目:某化学实验小组在一次学习活动中配制了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

他们称取了32克的无水硫酸铜完全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配制的总溶液质量为160克。

请计算所得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析:
1.根据题目描述,需要首先明确计算溶液质量分数的公式:
[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体积(g)
×100%]
2.已知溶质的质量(硫酸铜)为32克,而溶液体积即溶液的总质量为160克。

3.将给定的数值代入以上公式:
[质量分数=32
160
×100%]
4.进行计算:
[=0.2×100%]
[=20%]
因此,所得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

答案:所得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

五、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一题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转化:
甲 + 乙→ 丙
丙 + 丁→ 声明
丁 + 甲→ 乙 + 丙
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请给出丙的化学式。

(2)请说明甲、乙、丙、丁所代表的物质类别。

(3)请写出反应式甲 + 乙→ 丙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丙的化学式为HNO3。

(2)甲、乙、丙、丁所代表的物质类别分别为:甲是酸,乙是饱和碱或碱,丙是酸,丁是盐。

(3)甲 + 乙→ 丙的化学方程式为:HNO3 + NaOH → NaNO3 + H2O。

解析:
根据第一个反应式甲 + 乙→ 丙,我们可以判断甲和乙是酸和碱的反应,由此可以推断出丙是生成的盐。

根据第二个反应式丙 + 丁→ 生成物,我们知道生成的产物是声明的电解质,由此推断出丁是一种能与盐反应生成电解质的物质,这也意味着丁是盐。

结合第一个反应式,我们可以看出甲是酸,乙是碱,因此丙生成的盐是NaNO3。

因为丁是盐,与甲反应可以生成乙和丙,所以丁可以推测为BaCl2,反应式为:HNO3 + BaCl2 → Ba(NO3)2 + HCl
结合以上推导,甲为HNO3,乙为NaOH,丙为NaNO3,丁为BaCl2。

所以甲 + 乙→ 丙的化学方程式为:HNO3 + NaOH → NaNO3 + H2O。

第二题
题目:某化工厂生产一种新型肥料,其主要成分是含有氮、磷、钾的复合盐。

为了分析该肥料的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1.取一定质量的肥料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2.向滤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稀盐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3.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CuSO4溶液,滤渣溶解,生成蓝色沉淀。

4.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实验步骤2,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什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实验步骤3,生成的蓝色沉淀的化学式是什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实验步骤4,生成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什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推测该肥料的可能成分,并写出其化学式。

答案:
(1)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BaSO4。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Na2SO4→BaSO4↓+2NaCl]
(2)蓝色沉淀的化学式是Cu(OH)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Cu(OH)2↓+Na2SO4]
(3)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BaCO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Na2CO3→BaCO3↓+2NaOH]
(4)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推测该肥料的可能成分含有硫酸根(SO42-)、铜离子(Cu2+)、碳酸根(CO3^2-)和钾离子(K+)。

其化学式可能是K2SO4、CuSO4、K2CO3等。

由于实验中没有单独检测出氮、磷成分,但肥料通常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因此该肥料的化学式可能是K2SO4、CuSO4、K2CO3的混合物。

具体成分比例需要根据实际含量进行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