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和最长的时间”作文导写及例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短与最长的时间”作文导写及例文
一、题目回放: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短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转瞬即逝;最长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指导:
材料有两句话,前一句强调时间的短暂易逝,是从微观和个体层面而言的;后一句强调时间的恒久漫长,是从宏观和整体而言的。
这是一则典型的组合思辨性材料。
时间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由每个不可重复的瞬间构成,永无穷尽。
时间的长与短是一种客观存在,也可以是一种主观认识。
学生可以从第一句话切入,写面对时间的短暂,我们无需感伤,而应珍惜;也可从第二句切入,写面对时间的漫长,我们不应放纵,不能虚度;也可以二者兼顾,突出重点:联系生命历程与生命价值,强调在短暂的人生历程中追求生命永恒的意义和价值;学生还可以结合具体载体如文化、艺术等表达对随着时间长短的变迁或永恒或消逝的慨叹……所以本次作文所提供的材料虽然在中心话题上有所限定,但是还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延伸和拓展,写出有内涵有思想的文章。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对前后两句话平均用力,造成观点不清、重心不明。
同时,不能仅仅证明这两句话的正确性,学生必须尽可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在新颖和独特上下功夫,在细腻中挖掘真情实感,在思辨中表达真知灼见。
三、写作素材:
(1)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东晋)陶渊明
(2)人的一生,是很短的,短暂的岁月要求我好好领会生活的进程。
——(前苏联)高尔基
(3)世界上最长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最平凡而又最珍贵的就是时间。
要热爱生命,那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前苏联)高尔基
(4)虽然人人都企求得很多,但所需要的却是微乎其微。
因为人生是短暂
的,人的命运是有限的。
——(德国)歌德
(5)生命最长久的人并不是活得时间最多的人。
——(俄罗斯)索尔仁尼琴
四、佳作示范:
握紧时光
生命的钟摆在日出与日落中摆着,在起点和终点间摇着,看见时间流逝,莫惶恐。
转瞬间,生命的质量掘出时光,无穷。
叹时光易逝,怅光阴转瞬。
的确,低头,指尖不断地在刷屏中漏下缕缕光阴,换得一缕叹息。
的确,等待,球迷用一个又一个四年,影迷用一部又一部影剧丈量时间,发现时间,微乎其微。
握不住,于是慌了,于是怨了,溜走的时光,为什么如此匆匆?赶不上的步伐,剩下的灵魂躯壳……
时间之短,短在她的易逝,更短在你的漫无,你的生活。
其实,时间可无穷,如果你用生命的质量去填充。
当拿破仑进城时,窗内,黑格尔看着他,写道:这位世界精神,骑在马背上,眼睛集中于一点,真让我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现在的我们看来,转瞬的时间中,黑格尔让“马背上的精神”作为自己的哲学符号,绝对精神的符号,存之久远。
在转瞬的时光中,黑格尔用思想扩充生命的质量,以生命的质量掘出了时光的无穷与无尽。
从浩荡历史中徜徉来,看孔子之心,观庄子之气,何不是用有限成就无限,在时光的冲刷与涤荡中,思想的星光不暗,不灭,永无穷尽;转而,看普契尼蝴蝶夫人忧伤的项圈,看莫泊桑笔下璀璨的项链,在时光中亦是熠熠,无穷无尽。
大家大师,用立言填充了生命质量,让转瞬的时间显出无穷无尽的价值,其实平凡如你我,不必立德立功立言,也可在转瞬的时光中成就无限,享受无穷无尽的时光。
因为时间之长,长在她的无穷,更长在你的所为,你的生活。
农人捂着自然的时钟,在土地上年复一年,泛着土地香的踏实,浸着汗水的收获不是转瞬,诠释着生命质量的充实,透着时间的无穷。
倘若你也用目光爱抚一朵花,闻稻香一片,望星空灿烂,以热忱的心去爱生活,便也握紧了时光。
握紧时光,用生命质量成就时光无限。
时间非流水,而是绵延不断的念珠……
生命的钟摆在摇,不停。
【简评】时间短,短在易逝,更短在漫无。
用质量去填充,时间便可无穷。
从拿破仑到黑格尔,从孔子之心到庄子之志,从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到莫泊桑小说《项链》,大家大师用立言填充了生命质量。
平凡如农人,如你我,亦可在转瞬的时光中成就无限。
该篇一气呵成,文理俱佳,首尾处借生命的钟摆、绵延不断的念珠纪念逝去的过往,憧憬看得见的未来,言有尽而意无穷。
(65分)
用短暂铸就永恒
春晚上走红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令人在感叹的同时也在思考。
有人说,奋斗不息,生命不止;有人叹,人生苦短,然而决定生命的不是时间,而是生命本身。
济慈,英国浪漫主义派著名诗人之一,他曾在疾病中忧思国难,他的墓上刻着这么一句话:把我的名字写在水上。
古欧洲有一句名言:“人生一世是写在沙上的。
”潮水一来,沙子便被水冲没,不留下一丝痕迹,而济慈更果断,用水书写,一边写一边消失。
有人说,济慈是为了忘却。
可从另一角度讲,水和时间一样经久不息,写在水上不是代表着另一种永恒?
时间长河裹挟着历史的碎片滚滚前行时,当代的人生命短暂,但在后世却历久弥新,成为永恒。
不如笑看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叹服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而人性总是在继承与反叛之间择路而生,我们一边赞美,一边诋毁;一边前进,一边后退。
但总有东西会随着时间代代传承下来,比如生命价值。
是像西敏大寺三位住持驾着破船被历史冲到彼岸,还是像庄子驾着大鹏,带着“葫芦舟”成为永恒,这一切都是我们的选择。
橡树,十年才长成参天大树,并且他们能存活很久,厚重的树纹仿佛时间刻画。
“上帝也不能在三个月中造出一株参天橡树。
”这是古欧洲的一句谚语,我们叹息树木等待成长的时间之长时,也不妨想想,或许在漫长的生命中,十年的时间也许正是我们口中的三个月。
所以,学习也是要趁早的。
写出《活着活着就老了》立誓“用文字打败时间”的文学壮士冯唐,行文时博古通今,纵横捭阖。
问起原因,他笑笑说,还是在年轻时吸收了西方的、古人的好东西。
最好的岁月,用学习打败时光的流逝,用文字雕刻光鲜的青春,怎一个精明了得?让生活活出价值,岂不可“物与我皆无尽也”?
哀须臾,叹无穷,这是第一境界;物与我皆无尽也,是第二境界,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则是第三境界。
时光何必不朽,生命何须
永恒?少年振衣,岂不可作千里风幡看;少年瞬目,亦可壮作万古清流想。
纵使只有三个月,我也要做一颗橡树,站成人生中永恒的风景。
【简评】时间经久不息,流逝亦是永恒;生命价值会随时间代代传承;时间长短是相对的;用学习打败时光;对待时光有三重境界;时光何必不朽,生命何须永恒……本文具有议论的思辨力量,充盈着激情,纵横开合,灵动自如,有相当深入的思索灌注其中,体现出优秀的控驭能力和文学素养。
(61分)
那间老屋
天空湛蓝而辽阔。
一抹炊烟从天际袅袅升起,在余晖的点缀下,曼妙朦胧。
如仙子身上轻柔的白纱。
随着那抹炊烟的愈加明晰,心也莫名的温暖。
“嘟”地一声,车停了,家到了。
奶奶早已在家门口,老屋亦不声不响地矗立在身后,在夕阳下,如一位沉默的老人,等待我们做最后的问候与告别。
是的,最后的,它明天便要离开我们,完成使命了。
时间短暂,短短数年的陪伴,竟到了分别的时刻。
不久,大伯二伯们陆续到了,大大的一家子挤满了整个屋子。
喧闹问候,笑声盈满了整个屋子。
“谁跟我去烧火?”奶奶问道。
“我!”兄妹三人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手,一窝蜂地涌到了灶台边上。
姐姐坐大凳,负责添柴增火,妹妹负责看锅,而作为最小的我便安安静静坐在一旁。
火渐渐起了,“噼里啪啦”,灶膛里发出木柴燃烧的声音,一种熟悉的柴火味道充满我的鼻腔。
锅里也溢出了层层雾气,氤氲着稻米的清香,混杂在空气,清淡温暖,仅仅闻着,胃里便不由发出温柔的叹息。
雾气渐浓,二姐忙碌的身影已只剩隐约的轮廓。
我的心从未有过如此平静,像是离家的孩子终是找到了那片港湾,那方天地。
“时间真快呀!”不知是谁发出了这样的叹息。
视线模糊,依稀记得是谁装作小大人的模样,装模作样,却差点把自己烧着?是谁搬起椅子,踮着小脚,去够那锅盖,结果却摔得人仰马翻?又是谁不甘独坐一旁,自告奋勇去抜青菜,却捧回一堆青椒?是啊,那都是我们,时光匆匆,似水流年,我们都已长大,老屋也已老去,那些美好的往日,被一片片青瓦记录的童年,也将随老屋的离去而离去了吧。
“我们去拍个照吧,作纪念。
”大姐提议,大家纷纷赞同。
推推搡搡,吵吵闹闹地奔出去,落日正好,夕阳倾洒。
“茄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
微笑。
四世同堂,于老屋前记录那段美妙时光。
也许,不必伤感,那些美好也将如照片一般,永远封存在我们的心中。
许多美好,不思量,却自难忘吧。
我想,那种莫名的心安便是抹也抹不去的家园之恋吧。
余秋雨曾在《山居笔记》中说:“时光易逝,但那些城市的风情又怎会烟消云散。
”是啊,时光对每个人,固然短暂,那些记忆也将随我们逝去而封存,可对漫漫人类长河而言,那家园落日,那家园情怀又怎会褪去。
它们将一代代,随时间,传承下去,无穷无尽,漫长温馨。
该离开了,夕阳渐落,那老屋,在夕阳里,安静而美好。
“再见了。
”我在心里轻声说。
【简评】:该文紧扣题意,由家乡的小屋展开描绘,自然生发出时光易逝,家园情怀永存的哲思。
文笔优美,描写细腻,体现了较好的语言基本功。
不足之处是结尾的议论略嫌冗长,故判为一类中65分。
定格的时光
我在老屋门前伫足,细数岁月磨不去的细碎旧影,打量流年带不走的清浅痕迹,门前的凌霄花在这里开了一季又一季,时光被悄悄凝住,定格。
我推开咯吱作响的大门,里面只是变成空荡荡的,别的一切如旧。
踏进爷爷奶奶曾居住的里屋,有一块颜色略浅的方形的方形显得尤为突兀。
是了,奶奶有一只大箱子,在这里静立了许多年。
奶奶有一只木箱,从没见过她打开过。
若是问及,她也只是笑道:“都是过去的东西了。
”
一日午后,难抑好奇的我央求了奶奶许久,她是拗不过我了,终于将木箱打开。
因多年未开,四起的尘埃在阳光下漂浮,我在箱中翻找着奶奶的秘密,终于在箱底看到。
那是一件织锦缎的中式棉袄,菊花扣全部由手工缝制,丝绵夹层,衬着暗红纯棉里子,绣着鲜红牡丹与芍药,枝叶纠缠,掩藏不住无尽繁华与热闹。
奶奶像抚摸婴孩一样摩挲着这件衣服,口中喃喃:“这还是我做姑娘的时候亲手做的。
”
我分明看见,奶奶已经花白的发丝在阳光照耀下折射出温暖的柔光,和婉的笑意掩去了岁月留下的痕迹。
我想象着奶奶年轻时的样子:穿着家常白衬衣,蓝棉布裙子,倚着窗户,细致又仔细地缝制着这件衣裳。
是谁说,是时间仍在,而我们飞逝。
现在,奶奶的这件衣服已经给了我,而全家也已搬离了这座即将拆迁的老
屋。
几度我都因光阴荏苒而埋怨,埋怨时光一直在带走,带走人们的处所,容貌、记忆、感情。
而忘了时光本身却是无穷尽的啊。
就像这件衣服,经历岁月的洗礼,多少年后依然能触动人内心的那一片柔软,它已经被定格。
也不再去埋怨,而是顺应着时间的法则,继续向前。
我走出这间老屋,街道上的路灯已经亮起,在拉蔬菜的平板车从我身旁经过,我转身离开。
定格的时光留在我的心中,时光仍在向前,我也将重新出发。
【简评】衣服承载的事奶奶美好的青春回忆,从这个意义上说,时间漫长,记忆永恒,美好永存。
切入点好,构思有新意。
(二类中59分)
时光如沙,珍惜永存
桌上的沙漏一刻不停地漏着金色的细沙,集成小小的沙丘。
那是时间的形态。
时光如沙,当你抓起,你以为你拥有了它,可以肆意享受大把的光阴;而当你一松手,它便从指缝溜走,什么也不停下。
时光的易逝,不禁让人感叹人生短暂的悲凉。
但这又如何,这短暂的人世已经足够我们用一生把握。
张爱玲是个将时间悟得透彻的女子,很爱她的一句话“你年轻吗?没关系,过两年就老了。
”时光如此短暂,短暂到红颜白发,英雄枯骨只在弹指一挥间。
时光的沙漏不会因谁而加速,它只是不急不缓地漏着,给每个人都是相同的。
它走后,留下一地时光的碎金。
但,我们难道只能在时间的沙漏前数着沙粒,诚惶诚恐地乞求着赏赐吗?
当然不!
在时间的面前,我们是平等的,但我们又何尝不可以与时间平等?这平等,便是珍惜。
珍惜还未漏下的时间,这或许是人面对短暂时光的唯一出路。
古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便是劝人珍惜时间,不过在我看来,用金来比时间,不免是对时间的亵渎。
时间的价值远远不能以金衡量。
田维,那个在半亩花田中笑着的女孩子,她的一生或许是时间残酷的玩笑。
22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对她却是一生的长度。
她没有抱怨,没有恐惧,只是以空灵的文字记述着一切,牢牢抓住残留的时间,珍惜每分每秒,以爱这名,构筑了永恒的花田半亩。
人是无法延长时间的长度的,却可以拓宽它的深度。
正如田维,她是时光沙漏前的胜利者,一株永远的龙胆花。
不必去寻求什么驻颜之术,时间很快就会吹起脸上的皱纹;不必去畏惧时光的流逝,时间短暂,千古同一。
时间的短暂,从不允许人过多奢求。
但是春有繁华秋有多,夏有凉风冬有雪,人世的一切,美与丑,善与恶,却足够我们用一生去欣赏,期许。
时光如沙,但珍惜,用心去过每一秒,便是永存。
【评语】该文从时间的转瞬即逝角度入手,提出应当珍惜时间的观点。
行文思路明晰,举例分析较为恰切。
但文章深度挖掘不够,故判为三类中,5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