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湖总干渠水污染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湖总干渠水污染调查报告
四湖总干渠是湖北荆州在上世纪60年代挖掘的一条人工河,源于长湖出水口,经潜江、监利、洪湖至新滩口汇入长江,全长100多公里,是潜江、监利和洪湖等地的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用水的主要干渠和水运通道。

四湖总干渠在建成后的一段时间里给沿岸群众带来的是极大的便利:流域内的48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要依靠总干渠,700多万亩耕地也靠总于渠来浇灌,四湖总干渠成为沿岸群众生产生活的保障。

由于位于长江边上的沙市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禁止直排长江,于是城市里的生活污水和一部分工业废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通过张场河进入总干渠,再加之总干渠沿岸的工业废水也源源不断排入河中,造成了四湖总干渠的污染。

特别是四湖总干渠张金段尤其严重。

一、污染带来的危害
祝华村的一些村民告诉我们,四湖总干渠的污染已经有好多年了,最近几年污染越来越严重。

现在不但河里的水草鱼虾几乎绝迹,有也不敢吃,有一口怪味,就连沿河两岸的
农田、鱼塘也不敢轻易从总干渠取水,两岸居民的生活用水也只得改用地下水。

由于污染,当地的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据了解,由于当地是水田,水牛是农民耕作的主要帮手,以往一般的水牛可以耕作十几到二十年才丧失劳动能力,而现在,这里的水牛由于长时间泡在污水里,有的两至三年就死了,最多的也就是维持七八年。

河水污染也影响了当地农作物的生长。

李家州村的村民告诉我们,种大白菜是这里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然而现在却无法再种植了,因为一浇水白菜就会烂掉;稻谷产量也大幅度下降,原来一亩稻谷可以打1000多斤,现在也就是几百斤;离何桥村不远、位于四湖总干渠下游的运粮湖农场,过去生产优质棉花,现在用河水灌溉棉田后,长出来的棉花都发黑。

“我们这里向来就是鱼米之乡,现在却连贫困山区都不如”,面对河水污染带来的种种影响,村民们有苦难言,抱怨没有人管。

进入2000年以后,下游河水污染日趋严重,水质呈褐色,河里面鱼虾都被污染水源毒死。

从2007年起,省政府便将四湖流域治理列为环境保护五个专项治理工程之一。

潜江市也积极展开了污染整治工作,先后关闭了流域内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龙虾加工甲壳素生产企业,但水质仍然很差。

二、污染的原因
四湖总干渠受到污染,根本原因在于,荆州市沙市区的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通过张场河和西干渠排入总干渠。

荆州市隆达农药厂的工业废水就是直接排入张场河里,此外,还有沙市化肥厂以及一家大型纺织厂和一家印染厂的污水也是直接排入其中。

而污水没进行处理,是因为“污水处理厂没有运转”。

根据调查了解,沙市区在1999年就投资1亿多元建起了一家日处理能力达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然而自建成之日起,由于运行经费问题,这家污水处理厂一直处于“休眠”状态。

总干渠与豉湖渠交会处的分界线泾渭分明,上游清澈碧绿,下游黑流滚滚,隐隐约约还有一丝臭味。

长达25公里的张场河从荆州市沙市区流出,在沙市区观音荡镇何桥村汇入四湖总干渠。

在张场河和四湖总干渠交汇处的桥上,映入眼帘的景象让人触目惊心:河道汊上,从张场河流下来的河水呈暗红色,而总干渠水由于下雨缘故略显浑浊,在桥下的交汇处形成了暗红和浑浊两道水流。

在四湖总干渠上负责摆渡的何桥村村民邓定贵告诉我
们,如果在平时,看到的河水是黑色的,离渠很远就能闻到臭味,“我们这里都叫干渠‘阴阳河’。


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未经有效处理,通过沟渠直接排入四湖总干渠,加之生产生活污水困绕的水体不堪重负,自净能力减弱,水质状况日趋下降,现基本已成为5县市城镇及乡村废水的纳污水体。

根据我市环境监测站表明,四湖总干渠在90年代大部分处于2~3类水质,水体清澈透明,而如今河道淤积,流量下降,有的河段水草丛生,水浮莲疯长,水体呈明显的富营养化状态,其水质下降为劣5类水质。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PH值6.32,化学需氧量111,氨氮12.06,总磷1.5,严重超标。

在枯水期、平水期,部分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超标2~3倍。

按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适用于居民生活饮用水源的水质应优于3类。

由于四湖总干渠水体污染,严重影响沿途村民饮水、农业灌溉、家禽养殖等生活用水,沿岸群众深受其害,怨声载道。

90年代以后,我市农药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年农药总施用量为1122吨,年化肥总施用量2.04万吨,由于化肥、农药广泛使用,大量的有毒有害成分通过河流沟渠、地下渗透等途径排人四湖总干渠。

四湖总干渠沿线覆盖约300万人。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不断推进,城镇人口不断增加,每年约2亿吨生活废水直接或间接排人四湖总干渠,而四湖沿线却没有一家污水处理厂。

还有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一是沿岸村民直接向水体倾倒垃圾;二是我县城区半路堤垃圾堆场的污染已渗透到排涝河,最后流入总干渠。

四湖总干渠是跨流域、跨区域的河流,沿渠县市不可单独进行治理,也不便于加强水体保护,如本县加大污染治理资金收入,上游不进行治理,那么污染治理资金就会打“水漂”。

再加上全社会重视环保“意识不浓”,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发展,盲目将污染企业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加以保护,阻碍和干预环保执法,致使一些突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解决。

由于人大和政协不断提出仪案,最近几年四湖总干渠治污也屡屡被提到当地政府的桌面上来,然而污水处理厂依然没有运转起来,总干渠污染也呈加重趋势。

如果四湖总干渠污染不能真正得到治理,不仅直接关系到沿岸人民的生存问题,也势必会对长江造成更大的威胁。

尽快解决四湖总干渠的污染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三、污染防治的措施和建议
(一)建立综合管理机构,由市政府牵头,组建工作专班,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治污规划,对四湖治污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统一协调。

(二)加大四湖流域治理力度,彻底改善水质。

对沿途的工业项目进行环保评估,整改或关停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加大四湖地区改水、改制、改造力度,减少生活污水排放量。

(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业污染源,提供科学的种养技术,创建“绿色农业基地”、“绿色养殖基地”。

(四)加大对四湖总干渠血吸虫病的综合治理,尽快启动四湖血防工程项目,硬化渠道,修建沉螺池。

(五)加大城市废水和垃圾处理力度,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

(六)建设污水处理站。

根据四湖流域村民居住点多面广的特点,建议采用生物技术治理办法进行分散治理。

(七)严格环境准入制度。

对不符合环保产业政策、不符合环保规划和生态功能要求、达不到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目标的项目,不得批准建设,不得批准用地,不得给予贷款,不得供电,严控新污染源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