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车,黄河口的绝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车,黄河口的绝唱
作者:暂无
来源:《科学之友》 2010年第5期
大水车乃是兰州历史的一段缩影。
它标志着那遮掩住“往日”这一神奇事物的帷幕已自行
裂开,把昔日辉煌的余辉反射到21世纪来了。
也可以说,大水车标志着那使万物流逝的时光发生了回溯,让一个逝去的时代漂浮到现实中来了。
标志古代兰州人勤劳、聪明、智慧的结晶的,其中就有大水车。
◆文/七月图/龙山
兰州大水车貌似结构简单,也没有传统图纸,但它构思精妙、制作工艺奇巧,展现了传统
工匠高超的智慧和出色技艺。
建造兰州黄河大水车时,先用黄河石筑起两道名叫“龙墩”的石坝,坝四周打入柳木桩使
其坚固而且耐>中刷,形成水车巷。
在“龙墩”中各砌入两根名叫“马口”的木柱。
“马口”上安置“托梁”,再在“托梁”上安装一根直径1 m左右、长约3 m左右的榆木“水车头子”
(即主轴),然后在“水车头子”周边上安装16对“大辐条”,“大辐条”之间用48个“开
档桄、中桄、收头桄’!和128个“蹬弓子”、64个“穿撑”和32个“小轮子”连接,“蹬
弓子”形成一个内圆圈:在穿撑上装有96个“小辐条”,“小辐条”外端用一条条柳木木板固定,形成一个大圆圈,成为“网弦”;在“大辐条”和“小辐条”上装有64个“刮水板”,在“刮水板”上装有48个长方形的“水斗子”(又称“挽子”或者“水桶”),在丰水期可挂“满斗”,装一个“水斗子”,一个“水斗”的水可倒满一“驮筒”(解放前,兰州人用水靠
毛驴木桶驮水,把毛驴驮水用的水桶称做“驮筒”)。
“龙墩”之上为“马口架”,车轮架于“马口架”上。
靠岸边栽树干为“莺架”,其上置承接水斗倒挽河水的“掌盘”。
再栽一排顶
端分叉的树干,刮去树皮,取弯曲自然之势,水槽凌空通向岸上水渠,将河水引入农田。
整个水车除轴承钢圈外,全部为木制结构构造,不用一根铁钉,木构架全部都为活铆,活
铆便于更换损毁零件,且整个水车由72组基本零部件组合而成。
72组零部件的名称也是一个
值得商榷的事情,因为有意思的是,兰州黄河水车虽然全部用木料做成,但其每个部件的名称
却未见一个带“木”字的。
水车制作工艺流程
选料:主轴必须是坚硬密质而不怕水浸的数百至上千年榆柳上乘大树整株,现也用泰国
“红斑马”青桐木。
幅条和穿撑均须为上好的整株松树,少结疤,无裂口。
外弦须是上乘的杨
木板。
所有木楔必须顺丝,绝不能有结疤。
下料:按照“做头”(设计工匠)的设计(为保密家传特技,只有“做头”的“脑图”),分部件下料,要求绝对精准,然后做表面削、刨处理。
凿眼:拉卯、做榫楔.按工匠的放线样,精准留线印操作。
做码口:技术要求严格,尺寸同样要绝对精准。
水车材料选用
从兰州水车的创制人段续开始,建造黄河水车所需的木料就地取材,主要是兰州当地所产
的榆、槐、柳等木料。
榆木材质轻而硬,力学强度较高,纹理直,结构粗,与南方产的榉木有“北榆南榉”之称,且材幅宽大,质地温存优良,变形率小,素有木中“伟男”、“大丈夫”之誉;柳木木质结构
细密、质软,创光后光滑、易燃、防腐能力稍差;槐木这种木材通常平直,带有粗糙均匀纹理,老化程度轻微,性能变化小。
从制作兰州黄河大水车的木料——榆木、柳木和槐木的性能来看,这几种木料为当地所产。
利用当地所产木料就大大节省了制造水车的成本,而且这几种木料的特点适合制造兰州黄河大
水车。
一般用轻而坚硬的榆木做中轴,用细密质软的柳木做水桶,用性能变化小的槐木做“辐条”和“桄”,体现了各尽其用的
科学原理。
水车的主体部件构成
水车的主体部件主要由水车的中轴部位、引渡部位、拦水部位构成。
水车中轴部位可分为“水车头子”、“袖筒子”、“马口”、“仰月”、“托梁”等部件
水车头子:即水车的大轴,用一根直径l m粗、长3m左右的榆木做成。
车轴两端套上厚约7.5 cm、宽约20 crn的铁圈(即“锈筒”),支托车轴的是用生铁铸造的4瓣半月形合成的一个承托,称为“仰盂”,固定在“龙墩”之上,因其是最上一层的托架,又称为“仰盂头撞”。
水车的全部重量,都由“锈筒”与“仰盂”间的接触面,传递于托梁,所以“仰盂”的磨损非
常剧烈4瓣“仰盂”,可备一面磨损后再换另一面用,通常情况下每面可用1~2年。
车轴是一架水车的中心和主体,当一架水车的车轴需要退休时,整个水车也就随之“歇架”了。
水车头子一般经久耐用,一年四季不停地旋转,因此,当地人将废弃的水车头子称为“千
转木”,意思是轮回旋转,长生不老。
袖筒子:水车头两头的铁箍,一般用生铁铸成,每个27 cm宽、350 kg重。
箍面隆起成“轨”,成凸形。
铁箍套进圆形轴头,为防滑动,轴头外面一般制成八角形。
然后套进铁铸的
圆箍,再钉入几十个三角形的木质楔子,实际上是为了紧固袖筒。
当地人把钉入木质楔子的袖
筒又称做“八卦箍”。
马口:即架水车的墩架,分大马口和小马口,是支撑全部重量的立柱,共有4根。
把靠向
外边的叫大马口,靠向里边的叫小马口,一般用枣木、槐木制成,墩架内外用大石紧靠,形成
稳定、牢固的支架。
下端嵌砌于“龙墩”内,上部则支承“托梁”,其直径大约为35 cm~ 45 cm,高度约为直径的一半。
仰月:形状宛如倒仰起的月牙,又名“养育”,取养育众生之意。
它是镶嵌在左右两“马口”顶部“托梁”之上的大铁槽。
每个重约20 kg,用生铁铸成,成凹形。
水车架在马口之间,使袖筒子上的“轧”恰到好处地卡到仰月上的“槽”里面。
托梁:承托车轴的横梁。
一部水车的重量约为10 t左右,所以只有用2—3根长约3m的木料层叠制成复梁,方可承托住整个水车。
水车的引渡部位主要由“引架柱”、“引架垅”、“掌盘”、“渡槽”组成
引架柱:固定引架垅的木柱,起支撑渡槽的作用。
引架垅:用直木做成大筐,内装石头,起稳固作用。
引架垅的多少,由水车和岸上的渠道
确定,水车和岸上的渠道近,则引架垅少,远,则引架垅多。
引架垅的多少以急湍的河水冲不走、摇不动为标准。
掌盘:就是由木架支托着的用以承接自水斗倾出水流的木盘,在靠近水车的第一组“引架柱”顶端,装有3 m长、0.6 m宽的纳水木槽,和水车的车体平行,专门接纳水车转动时水斗
提上来的流水,其中支托“掌盘”的木架叫做“莺架”。
渡槽:又叫淌水槽,自掌盘引水到渠里的输水槽,是连接掌盘直通岸上水渠的木制水渠。
由3块木板钉制而成,其中一端口大,一端口小,连接时以小口套在大口内,并用莺架支托起。
拦水部位由“喇叭口”、“金盆卧龙之窍”组成
喇叭口:为解决黄河边河水>中力不足的困难,从架设水车的车道起,向河水上流方向垒砌两道30 m—50 m的石筑河堤,状如喇叭,一边紧贴河岸,一边直插河心。
这样,就可把河心滚滚的流水揽入水车河道,使水车河道中的流水冲击力增强。
金盆卧龙之窍:河水顺喇叭口涌
进2 m宽的河水巷道以后猛遇一道“门槛”,向上翻起越过门槛后,是一个斜坡,这样入水
1.5 m左右的水车网弦,离车道仅仅17 cm,喇叭口聚来的滚滚河水,全部猛朝水车底部冲击,“水车转,水斗满”。
此处既容急水,又容水车,所以称做“金盆卧龙”。
水车安装过程
传统为全人工拉吊安装,现在人工为主,机械吊车协助。
顺序是先架设车墩座,后安装主轴,再依次安装辐条、穿撑和网弦,然后安装刮板和水斗。
整体安装,古时需工匠10多个、小工50多人参与,现在也需30多人。
一架大水车的制作安装,约耗时3个多月。
合龙口:水车是农民的命根子,新安装水车时,先做好“马口”,然后上轴,再把按规定
做好的部件按辐条的顺序安装。
当把水车的其他部件安装完备,准备安装最后一根车辐,吻合
最后一段网弦的时候,就要停下来,等领衔的“水车头子”请阴阳先生择好黄道吉日、选好良辰。
由“水车头子”主持隆重的开车仪式,人们便在水车两边贴上红纸对联,供上猪头、羊头,焚香叩头、诵读祭文、祷告龙王河神保佑:黄河水量充沛,无旱涝之灾,水车稳如泰山,风雨
无阻。
这是因为,“修补之工无岁无之,旱则水枯而车空悬,涝则水涨而车漂没,必水势得平,车机乃能无滞”。
然后鸣放鞭炮,举行水车的“合龙口”仪式,实际上“合龙口”就是安装最
后一根车辐和连接网弦的过程。
然后再由“水车头子”开坝放水,水车在大伙的推动下,借助
河水的冲击力开始慢慢转动起来。
等水车转动起来之后,大伙便聚在一起会餐一顿,共享祭奠
水车时用的猪羊肉。
水车停转操作
让水车停转也称紧三秒,当人们需要把转动的水车停止下来,就得刹车,当地人把水车停
下来的这一过程叫做“紧三秒”。
这是一个非常紧张而且很有难度的窍门,因为车刹不好,就
会把水车别坏。
平时刹车的粗绳放在水车的旁边,看水车的房子里。
水车两旁深埋在石座里的
四根老桩都保护得很好,“引架垅”旁边放着一根3m长、碗口粗细的圆木,这根圆木就叫做“牛”。
平时,任何人都不能动“牛”。
刹车时,先把大绳用水浸湿,由刹车把式绑好绳头,
抓在手里,然后瞅准水车过绳的空当,当水车转到合适的位置时,他就会迅速的把绳头甩过去,对面站着的把式,就’立即接住绳头,只一下就套入老桩。
此刻,甩绳把式把紧绳缠在这头的
老桩上,慢慢均匀地放松,逐渐让水车停止转动,这时,再把紧绳用木棒绞紧,牢牢地套死在
老桩上面。
“紧三秒”所产生的力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当放绳时,就可看到巨大的摩擦力在老
桩上磨出几道深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