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教养笔记范文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幼⼉园的任务是配合家长正确引导幼⼉的学习习惯、⾃理能⼒、社会交往能⼒,促进幼⼉⼼智同步成长。
下⾯亲⼦教育频道为您搜集了⼤班幼⼉教养笔记范⽂汇总,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篇⼀】⼤班幼⼉教养笔记范⽂汇总
⾃由活动时,看到⼀群孩⼦在玩“抢椅⼦”游戏,我有点好奇,于是细细观察。
看到玩游戏的孩⼦⼿⾥都有⼀张⼩卡⽚,⼩椅⼦有序地摆放成⼀圈,跟⽼师放的⼀样整齐,不同的是中间还放着⼀张⼩椅⼦,晨晨坐在中间拍着⼿(原来是代替⾳乐),孩⼦们听着拍⼿声沿着椅⼦⼀圈⾛起来,只见晨晨把⼩⼿放在膝盖上叫停,孩⼦们⽴刻停下来抢椅⼦,没坐到椅⼦的孩⼦被淘汰,然后孩⼦们搬掉⼀张椅⼦游戏继续进⾏着。
等到晨晨再次叫停的时候,这时童童和涛涛同时坐到⼀张椅⼦上。
我想,这下孩⼦们碰到难题了,只见童童和涛涛在“⽯头剪⼦布”,结果童童赢了,涛涛被淘汰,游戏继续进⾏着……看着孩⼦们⼀轮游戏结束,最后的胜利者⾼兴地举起⼿叫起来:“我赢啦!”孩⼦们玩游戏的热情感染了我,同时也觉得他们是如此地遵守游戏规则。
我说:“⽼师也来参加你们的游戏,好吗?”孩⼦们拍⼿叫好。
这时,旁边的⼩朋友也都过来想参加游戏,于是我提议:“请⼩朋友们安静地坐好,让玩游戏的孩⼦们介绍游戏规则。
”晨晨忙说:“我来告诉你们游戏的规则。
”⼤家拍⼿表⽰同意。
晨晨说:“参加游戏的⼀共⼗个⼩朋友,每⼈发⼀张⼩卡⽚,其中⼀个⼈是指挥的,坐在中间拍⼿,九个⼩朋友抢椅⼦,指挥的⼈叫停,开始抢椅⼦,没有抢到椅⼦的,就是输了,搬掉⼀张椅⼦再开始游戏,如果有两个⼩朋友⼀起坐到椅⼦,就要‘⽯头剪⼦布’,赢的⼈继续玩游戏。
”我问⼤家:“你们同意这样的游戏规则吗?”⼤家齐声说:“同意!”于是,⼤家迫不及待地开始游戏了。
听了孩⼦们制定的游戏规则,看着孩⼦们有序地游戏,不由地想到实幼教师经验100条之84条所说的:“对于⼤班的孩⼦,有些游戏的规则、活动的常规,不妨让他们⾃⼰来商量、确定,要知道他们也是很有主见的。
⽽且,由他们⾃⼰确⽴的制度更容易被采纳和遵守,因为他们觉得⾃⼰被重视了。
”
【篇⼆】⼤班幼⼉教养笔记范⽂汇总
纸,对于⼤班的孩⼦们来说并不陌⽣,他们常常⽤纸来做⼿⼯,绘画等等,在孩⼦们的印象中纸是很容易撕破的。
⽽⽣活中到处隐含着科学,纸制的包装袋、包装袋上的⼩缺⼝、纸盒⼦、纸箱⼦等等都有教育价值。
根据《纲要》精神,科学教育的⽬标强调孩⼦能运⽤各种感官,动⼿动脑,探究问题,发展孩⼦们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
本次我设计了科学活动《纸的⼒量》,本节课⽬的是让孩⼦初步感知纸的承受⼒,通过动⼿操作、探索、感知纸的⼒量;在探索纸的承重过程中发展幼⼉的⾃主学习能⼒。
了解纸的承受⼒在⽣活中的简单应⽤。
在第⼀个环节,请孩⼦分别撕三种不同的纸,感受纸撕的不同⼒。
孩⼦们对纸的承受⼒有了初步的感知。
“知识是在孩⼦们的探究之后,在孩⼦们的讨论中形成的。
”于是,我在第⼆个环节设计了科学⼩实验《称称矿泉⽔瓶的篮⼦》的实验,操作前,我出⽰操作材料和操作三种纸,让孩⼦们先猜想三种纸哪种纸能提起装矿泉⽔瓶的篮⼦呢,先猜想,然后把猜想的记录下来,接下来⽤三种纸分别去亲⾃动⼿试提⽔筐体验结果并记录在纸上。
在探索操作时,我发现孩⼦们拿起纸就称⽔筐,个别忘了及时填写记录的这个环节。
我不时地提醒,孩⼦们⼤多数幼⼉忙于实验⼼想到底什么纸能提起装满⽔瓶⼦的筐⼦呢?操作结果后,他们发现硬硬的⽜⽪纸能提起来的结果,对整个操作实验兴趣⼗⾜。
当我问孩⼦通过这个实验发现了什么,孩⼦回答说:“⽜⽪纸的⼒量可真⼤”。
我对孩⼦的话进⾏了⼩结,提升了他们原有的经验。
接下来的环节是让幼⼉想办法怎样⽤最少的报纸提起篮⼦,幼⼉通过尝试体验到了增加报纸的张数可以提起来,通过尝试,孩⼦们知道了怎样增加纸的承重⼒量。
然后留给幼⼉的延伸活动尝试宣纸可以吗?活动来源于⽣活,⼜回归到⽣活中。
我的最后环节就是延伸,⼩结⽣活中有许多的地⽅利⽤了纸的⼒量。
科学活动⽆论过程还是结果,都具有开放性,教学过程更应该是⼀个开放的教学空间。
在这次活动中,我始终努⼒创设⼀个开放的教学间。
让孩⼦观察最普通的三种纸探索实践验证结果感觉到,抛给孩⼦⼀个似乎不可能的现象——⽤不同种纸来称装满六瓶矿泉⽔的筐⼦,在每个环节后,我请孩⼦们猜想和表达⾃⼰的发现。
由于有亲⾝的经历和体验,孩⼦们乐于表达和交流;通过观点的相互碰撞,构建科学知识与经验,形成准确的表达⽅式。
但操作中我发现,有的幼⼉对于记录不够仔细,急着去操作。
可能是我提操作要求时还不够仔细,也可能是孩⼦在平时的科学活动中不常⽤记录表的缘故。
今后在学习中会让幼⼉尝试做记录,尝试把⾃⼰的发现结果记录下来,发展幼⼉⾃主学习的能⼒。
【篇三】⼤班幼⼉教养笔记范⽂汇总
表扬是⼀种正⾯强化的⽅法,恰当使⽤能增加幼⼉⾃信,促进幼⼉进步。
然⽽,教师在利⽤表扬⼿段时,却常常⽤得不合理。
问题⼀:表扬⽅式固定夸张。
幼⼉回答问题后,很多⽼师的表扬⽆外乎“表现真好”、“你真棒”,“真聪明”、“很好”、“实在了不起”等。
⽽在有些班级,经过⽼师的指导,幼⼉会边拍⼿边说“某某某,你真棒”,但事实上却不是发⾃内⼼地认可伙伴。
这样⼀成不变的表扬没有发挥出评价的应有作⽤。
问题⼆:表扬夸张频繁。
有⼀次,⼀位幼⼉回答问题后总不坐下来,⽼师究其原因,结果是“⽼师还没有表扬我呢”。
这种⽆⽬的、浅层次、低效果的空洞表扬,会使经常接受表扬的幼⼉不以为然。
这样的表扬给幼⼉提供了⼀时的、令⼈轻松的、肤浅的满⾜感,另外也容易引起幼⼉的情绪波动,影响后续的活动正常开展。
究竟怎样才是合理的表扬呢?
1.关注学习的过程。
着眼于幼⼉的努⼒。
幼⼉年龄⼩,对⾃⼰缺乏科学的认识和评价。
因此如果将幼⼉的注意引向“学习的过程”、“作出的努⼒”,幼⼉既不会⾃傲也不容易⾃负,⽽会对⾃⼰拥有信⼼抱有希望。
因此,教育者的表扬应重点指向为取得成绩作出的努⼒。
⽐如,“你的进步真快”、“答得不错,加油”、“你动了脑筋,这个回答与别⼈不⼀样了”、“今天某某⼩朋友能坐下来听课了,再努⼒”……明确的指导不⾄于让幼⼉骄傲⾃满,也让其他同伴明⽩榜样的内涵,使幼⼉认识到是⾃⼰的努⼒得到了肯定和赞扬,幼⼉今后才会更有积极性。
2.具体有指导价值,着眼于幼⼉努⼒的⽅向。
表扬不是⽬的,促进幼⼉可持续发展才是我们的宗旨。
⽐如,“坐得好”改为“某某⼩朋友的⼩⼿⼀直没有乱摸”;“上课认
真”改为“眼睛总是看着教师”;“表现好”改为“听得认真,作业做得⼜对⼜好”;“你真棒”改为“你以前拿笔都不会,现在已经会画画了”等等。
对于幼⼉努⼒的成绩不能只笼统地概括为“聪明”、“不错”等字眼,幼⼉根本不能感受到成绩是通过努⼒才得到的,所以表扬应再有针对性⼀点。
“你能把玩具整理得这么整齐,把活动区收拾得这么⼲净,真让⽼师感到舒服。
”“今天,某某⼩朋友⾃⼰检查出⼀个⼩问题,真不简单!”“你的作业都写对了,下次速度再快⼀些就更好了。
”
⿎励的对象应具有全⾯性,既应包括那些原本好的,也应包括那些有进步的。
对较具体的⾔⾏作出肯定,旨在促进幼⼉继续努⼒。
3.传递欣赏的语⾔,着眼于价值的体现。
表扬⾸先要传递欣赏。
“你的回答很特别”、“我懂你的意思了”、“我喜欢你这样⼤胆地回答”、“你听得⽐以前细致”、“我知道你会怎样去做了”、“我们许多⼩朋友都会像你这样去做”等等,让幼⼉意识到⽼师在欣赏他们,感到⽼师的关注、理解和信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传递表扬的语⾔应该重学习内容本⾝⽽轻对形式的欣赏。
布鲁纳曾说:“学习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因此,表扬也要指向学习内容,让幼⼉进⼀步领略学习内容本⾝的价值。
4.丰富⿎励的样式。
着眼于的发展。
根据幼⼉不同的发展⽔平、家庭背景、阶段表现能演绎出各异的⿎励样式,更会收到多样的效果。
如根据胆⼦⼤⼩、声⾳⾼低、问题的难易不同给予不⼀样的欣赏和期望。
如,“你这两天没有来,还答得这么完整”、“某某已经是第三次将画画得这么⼤了”、“你的这个法⼦⽐刚才那个厉害”、“这么难的问题也没有难倒你”、“我们班年龄最⼩的某某今天也做得这么认真”……竭⼒寻找闪光点进⾏肯定表扬,哪怕是沙⾥淘⾦,哪怕是⼀点点⾦,也必须肯定⾯对,切不可⽆中⽣有或夸⼤其词,弄得幼⼉也摸不着头脑。
当然,揭短式的表扬应避免,可有可⽆的表扬可省掉,⼝是⼼⾮的表扬要杜绝,空洞的表扬、过分夸张的表扬应减少。
⼝头表扬只是⿎励的⼀种形式,充满希望的眼神、⽀持性的点头、⿎励的微笑、善意的沉默、热烈的拥抱、温柔的亲吻等都会传递出尊重、信任和激励,使幼⼉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另外,表扬时尽量将个体表扬与群体赞赏、直接表扬与间接肯定、公开表扬与私下⿎励结合起来,会使表扬产⽣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