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七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航班防疫风险分级应根据疫情发展实时动态调整。 二、国内航班常态化防控措施 (一)机组人员执勤期间防控措施 1. 国内航班机组人员的防护标准见附表 5。 2. 佩戴口罩注意事项 (1)佩戴口罩紧贴面部,完全罩住口鼻。佩戴期间和摘口 罩时,手不能触摸口罩外面,避免手部污染。 (2)口罩被分泌物浸湿或其他污染时,应立即更换,更换
附件 1
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术指南 (第七版)
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外防输入、内防
反弹”各项防控措施,强化“人物同防”,有效预防新冠病毒经
航空运输途径传播,特对本指南进行修订,下发运输航空公司疫
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七版。
一、航班防控风险评估及分级化管理
(一)国内航班防控风险评估
1. 国内航班原则上不再分级,执行常态化防控管理措施。
(四)航空器日常清洁与预防性消毒 1. 航空器经停时应采用湿式法进行航空器清洁,航后做一 次彻底清洁,并至少每月做一次预防性消毒。 2. 航空器清洁人员、消毒人员个人防护用品,见附表 5,消 毒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或经培训后上岗。 3. 航空器具体清洁方式参考附表 6,如条件有限,应优先考 虑盥洗室和厨房的清洁。 4. 预防性消毒操作规范和消毒剂选择,参考附录 1。 5. 如需对航空器环境的清洁效果开展评价,可采用荧光标 记法,对高频接触物表的清洁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具体方法参考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中相关内容。 三、国际/地区客运航班分级化防控措施
(3)机组人员打喷嚏或咳嗽时,尽量低头或转头避开周围 旅客及机组人员,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4)条件允许时设立机组人员专用盥洗室,如不能满足上 述要求,应在机组人员使用盥洗室前后做到“一人一消毒”。
4. 机组人员应随时关注个人健康状况,异常状况及时上报。 (二)旅客航空出行防控措施 1. 登机前准备 (1)航班始发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有现存本 土病例时,自该始发地出发的旅客应配合查验健康码。如有必要 应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检测结果的有效时限依据当地有关部 门的管理规定执行。 (2)旅客登机前应做好手部清洁消毒。 2. 飞行中防控措施
- 10 -
专用的机上用品套装。 6. 盥洗室使用 (1)安排旅客按序使用盥洗室,避免盥洗室外聚集,等候
时保持适当距离。 (2)按不同航班防疫风险等级,对盥洗室按不同频次进行
消毒,低、中风险航班每 2 小时进行一次清洁消毒(或每 10 人 次使用后);高风险航班每 1 小时进行一次清洁消毒(或每 5 人 次使用后)。消毒完成后乘务员及时做好手部清洁消毒。
3. 国际/地区客运航班风险评估指标中,始发地疫情形势和 航班航程均以实际情况评分计算;使用客座率评分时,将根据始 发地疫情程度对部分航班客座率进行限制,上述航班以限制后的 预设客座率进行评分计算,具体预设方法参照附表 3。
4. 国际/地区货运航班的防控风险分级,根据承载货物类型、 始发地疫情形势、始发/到达地气温指标综合评分,具体评分方 法参照附表 4。
2. 国内客运航班始发地若再次出现局部疫情反弹,根据始
发地当地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响应级别或有关要求,按照
不同航班防疫风险等级的要求采取防控措施。具体如下:
(1)始发地当地有关部门发布 I 级响应后,按照国际/地区
高风险航班的防控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2)始发地当地有关部门发布 II 级响应后,按照国际/地区
-6-
(2)高风险航班仅提供必要机上服务,飞行机组人员工作 区、旅客乘坐区、机上隔离区应由不同乘务员提供机上服务。
(3)乘务员接触旅客前、后应加强手部清洁消毒,使用含 醇类消毒湿巾或非醇类免洗手消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 手接触口鼻和眼部。
(4)机组人员打喷嚏或咳嗽时,尽量低头或转头避开周围 旅客及机组人员,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7. 其他事项 (1)高风险航班,航空器空调系统应在飞行期间调至最大 新风量,确保舱内空气高效循环。 (2)机上所有废弃一次性防护用品均置于防护用品专用垃 圾袋中,按照航班目的地机场要求封装,并与地面做好交接。其 中高风险航班废弃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应置于黄色医疗垃圾废物 袋中按照医疗垃圾进行处理。 (四)航空器日常清洁与预防性消毒 1. 航空器日常清洁 (1)航空器经停时应采用湿式法进行航空器清洁,航后应 进行一次彻底清洁。 (2)航空器具体清洁方式参考附表 6,如条件有限,应优
3. 飞行中防控措施 (1)旅客飞行中全程佩戴口罩,口罩类型应选取非呼吸阀 型,非必要情况下不摘口罩。 (2)旅客应减少舱内不必要的走动,非特殊情况下禁止换 座。 (3)旅客应按照机上乘务员的指引有序使用盥洗室,使用 时注意先关闭马桶盖再冲水,避免潜在传染性颗粒的吸入风险, 使用后及时做好手部的清洁消毒。 (4)旅客用餐前或接触舱内物体表面,尤其座椅扶手、盥 洗室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表后,应及时做好手部的清洁消毒,未 经消毒时避免接触自己口鼻和眼部。 (5)旅客飞行中若自觉发热、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应
-2-
前后均需进行手部清洁消毒。 (3)废弃口罩置于防护用品专用垃圾袋中,航后集中处理。 3. 机上服务注意事项: (1)乘务员应避免在无有效防护下与旅客近距离接触。 (2)机组人员在用餐前、使用盥洗室后、接触旅客前后应
加强手部清洁消毒,使用含醇类消毒湿巾或非醇类免洗手消液。 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和眼部。
并根据始发地疫情严重程度决定预留座位方案,参考附表 3。 (2)机上隔离区的预留座位仅供需隔离人员使用。 (3)条件允许时,应尽量安排旅客分散就坐。 (4)机组人员休息区应与旅客就坐区采取适当的物理隔离。 (5)机舱前部应设立机组人员专用盥洗室,如条件不能满
足要求,应对机组人员使用盥洗室前后做到“一人一消毒”。 (6)如条件允许,高风险航班应设立两个机组人员专用盥
(5)旅客飞行中若自觉发热、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应 立即向乘务员寻求帮助。
(6)旅客个人废弃的防护用品(如口罩、一次性手套等) 不得随意丢弃,应置于防护用品专用垃圾袋。
(三)机上服务防控措施 1. 起飞前和飞行中由机组人员广播机上防控注意事项,内 容至少包括本章第(二)款“旅客航空出行防控措施”中第 2 项 “飞行中防控措施”的相关内容。 2. 简化服务流程:除生食动物类及海产品外,可提供正常 餐食。乘务员配餐前、后做好手部清洁消毒。
-8-
立即向乘一次性手套等)
不得随意丢弃,应置于防护用品专用垃圾袋。 (三)机上服务防控措施 1. 客座率控制 根据始发地疫情严重程度,对部分航班限制客座率,并以预
设客座率参与航班风险评分进行分级化管理,参考附表 3。 2. 区域设置 (1)机上应预留座位,作为机上应急事件处理隔离区使用,
-3-
(1)旅客飞行中全程佩戴口罩,口罩类型应选取非呼吸阀 型,非必要情况下不摘口罩。
(2)旅客应减少舱内不必要的走动,非特殊情况下禁止换 座。
(3)旅客应按照机上乘务员的指引有序使用盥洗室,使用 时注意先关闭马桶盖再冲水,避免潜在传染性颗粒的吸入风险, 使用后及时做好手部的清洁消毒。
(4)旅客用餐前或接触舱内物体表面,尤其座椅扶手、盥 洗室门把手等高频物表后,应及时做好手部的清洁消毒,未经消 毒时避免接触自己口鼻和眼部。
(5)乘务员在接触或处理垃圾后,应先用肥皂或洗手液在 流动水下洗手,再进行手部清洁消毒。
(6)飞行机组人员应减少出入驾驶舱,尽量使用内话系统 交流,避免近距离接触。
(7)机组人员应避免两人邻座同时就餐,餐前应进行手部 清洁消毒。
(8)机组人员使用单独盥洗室,并减少盥洗室的使用频率。 (二)旅客航空出行防控措施 1. 登机前准备 (1)根据有关部门要求,做好健康码查验工作。 (2)旅客登机前应做好手部清洁消毒。 2. 体温检测 (1)使用校准后的非接触式体温检测设备对旅客进行体温
洗室,飞行和客舱机组人员区分使用。 (7)机舱后部右侧盥洗室为隔离人员专用。 3. 防控信息宣讲 起飞前和飞行中由机组人员广播机上防控注意事项,内容应
-9-
至少包括本章第(二)款“旅客航空出行防控措施”中第 2 项“飞 行中防控措施”的相关内容。
4. 餐食服务 (1)低风险航班:提供正常餐食服务,可提供热食,不提 供冷菜、冷荤及食用冰块,客舱机组人员配餐前后均应做好手部 清洁消毒。 (2)中风险航班:简化配餐流程,不提供冷菜、冷荤及食 用冰块,可提供预包装食品。 (3)高风险航班:建议在旅客登机时(前)提供预包装食 品及瓶装饮用水。除特殊需求外,机上不再提供餐食服务。鼓励 旅客按单双列分批次用餐。 5. 防护及相关用品供应 (1)机上应为有症状的旅客提供口罩、消毒湿巾、一次性 医用橡胶手套。 (2)为安置在隔离区的有症状旅客提供必要的医用防护用 品。 (3)高风险航班取消报刊杂志供应,除特殊需求外不再提 供毛毯、靠枕等用品。 (4)高风险航班应在座位口袋中增配防护用品专用垃圾袋。 (5)航程>8 小时的高风险航班,为每位机组人员提供专人
-4-
3. 机上应为有症状的旅客提供口罩、消毒湿巾、一次性医 用橡胶手套。
4. 安排旅客有序使用盥洗室,避免盥洗室外聚集,等候时 保持适当距离。盥洗室每 2 小时清洁消毒一次(或每 10 人次使 用后)。
5. 航班始发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有现存本土 病例时,机上应预留右后三排座位,作为机上应急事件处理隔离 区使用。
可采用荧光标记法,具体方法参考《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 毒管理规范》中相关内容。
-7-
检测,同时做好症状观察。如发现有发热(≥37.3℃)、乏力、 干咳等症状的可疑旅客,应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并配合做好可 疑旅客的交接工作。
(2)对于航程>4 小时的高风险航班,飞行期间应进行一次 机上体温检测。如发现有发热(≥37.3℃)、乏力、干咳等症状 的可疑旅客,应按照本指南机上紧急医学事件应急处理办法实施 处置,并及时通知目的地机场,落地后配合做好可疑旅客的交接 工作。
中风险航班的防控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3)其他情况按照国内常态化防控管理措施执行。
(4)始发地按照地级市(区)及以上行政级别界定。
(二)国际/地区航班防控风险评估
-1-
1. 国际/地区航班实施分级差异化管理,在机组人员个体防 护、机上服务和航空器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实施差异化防控。
2. 国际/地区客运航班的防控风险分级,根据始发地疫情形 势、航班航程、客座率等指标综合评分,具体评分方法参照附表 1、2。
-5-
(一)机组人员执勤期间防控措施 1. 个人防护用品 根据航班风险分级,机组人员采取不同防护用品,具体见附 表 5。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如下: (1)口罩紧贴面部,完全罩住口鼻。佩戴期间和摘口罩时, 手不能触摸口罩外面,避免手部污染。 (2)口罩被分泌物浸湿或其他污染时,应立即更换,更换 前后均需进行手部清洁消毒。 (3)飞行机组在驾驶舱及机组休息区时应戴口罩。高风险 航班机组人员至少每 4 小时更换一次口罩(或视需随时更换)。 (4)对于可重复使用的护目镜,每次使用后应消毒干燥处 理,如果护目镜带有防雾膜,应避免使用消毒剂擦拭,建议先清 水冲洗,在室内无人条件下,使用紫外灯消毒,保持近距离直接 暴露照射 30 分钟以上。 (5)所有一次性防护用品使用后均放置于防护用品专用垃 圾袋中,按照航班目的地机场要求封装,并与地面做好交接。 2. 机上服务时防控措施 (1)乘务员尽量分区域服务,分区管理,非必要时(履行 安全管理职责和处置突发安全事件除外)避免人员交叉,同时乘 务员与旅客、乘务员之间应避免在无有效防护下的近距离接触。
- 11 -
先考虑盥洗室和厨房的清洁。 (3)航空器清洁人员个人防护标准,参考附表 5。 2. 航空器预防性消毒 (1)航空器航后应进行预防性消毒,低、中风险航班至少
每周消毒一次,高风险航班在每次航后均进行预防性消毒。 (2)消毒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或经培训后上岗,消毒人员
个人防护标准,参考附表 5。 (3)预防性消毒操作规范和消毒剂选择,参考附录 1。 (4)如有条件,航班可定期开展预防性消毒的效果评价,
附表6航空器清洁方式经停时间区域清洁内容60min60min清洁小桌板杯托如需擦拭驾驶员座椅如需清洁地板吸尘地毯如需如需清洁风挡玻璃如需如需清洁舱门壁板如需如需驾驶舱清空烟灰缸如安装清洁小桌板如需如需清洁乘务小桌板如需如需清洁内话麦克如需织布座椅吸尘如需擦拭皮革座椅如需客舱清洁行李架外部手柄如需如需清除舱顶行李箱垃圾如需清洁pvc地板地毯吸尘如需清洁座椅扶手如需如需清洁座椅导轨出风口顶板侧壁板储物柜隔板书报夹清洁隔板餐车止档块顶板换气格栅空调出风口如需如需清洁水龙头水槽工作台面如需清洁可推拉台面如需清洁烤箱内外表面如需如需清洁厨房餐车如需厨房清洁pvc地板如需如需盥洗室清洁婴儿整理台清洁pvc地板填满洗手液如需填满卫生用品如需清洁控制面板阅读灯空调及机组内话麦克地毯吸尘如需清洁乘务员座椅机组休息区清洁客舱内层玻璃表面附录1航空器预防性消毒操作规范一客舱预防性消毒操作流程对通道区盥洗室及厨房等区域应做到抹布和拖把专区专用并以不同颜色加以标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