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一线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专题8第4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
(1)含义:在一定温度下的水溶液中,当沉淀溶解和生成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溶解平衡。

(2)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及特征
固体溶质
溶解
沉淀溶液中的溶质⎩⎨⎧
v (溶解) >v (沉淀),固体溶解v (溶解)=v (沉淀),溶解平衡
v (溶解)<v (沉淀),析出晶体
(3)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提醒:20 ℃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溶解性存在如下关系:
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溶解 ①酸溶解法
a .如CaCO 3溶于盐酸,离子方程式为 CaCO 3+2H +===Ca 2++CO 2↑+H 2O 。

b .牙齿表面的矿物质—羟基磷灰石[Ca 5(PO 4)3(OH)]在口腔中遇到产生的有机酸造成溶解。

②盐溶液溶解法
如Mg(OH)2溶于NH 4Cl 溶液,离子方程式为
Mg(OH)2+2NH +4===Mg 2+
+2NH 3·
H 2O 。

(2)沉淀的转化
①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②举例
AgNO 3(aq)――→NaCl AgCl ――→KI AgI ――→Na 2S Ag 2S 。

则K sp (AgCl)>K sp (AgI)>K sp (Ag 2S)。

③规律:一般来说,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易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

反之转化也可以,但较难。

④应用
a .锅炉除垢:将CaSO 4转化为CaCO 3,离子方程式为
CaSO 4+CO 2-3===CaCO 3+SO 2-4。

b .BaSO 4转化为BaCO 3的离子方程式为
BaSO 4+CO 2-3
BaCO 3+SO 2-
4。

(3)沉淀的生成 ①调节pH 法
如除去CuSO 4溶液中混有的Fe 3+,可向溶液中加入Cu(OH)2或Cu 2(OH)2CO 3,调节溶液的pH 至3~4,Fe 3+会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

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CuSO 4(aq )(含Fe 3+)――――――→Cu (OH )2或Cu 2(OH )2CO 3 ―――→调节溶液pH =3~4
⎪⎪⎪→Cu 2+
→Fe (OH )3

②沉淀剂法
如用H2S沉淀Cu2+,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

提醒:(1)用沉淀法除杂不可能将杂质离子全部通过沉淀除去,一般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沉淀已经完全;(2)利用生成沉淀分离或除去某种离子,首先要使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够发生,其次沉淀生成的反应进行的越完全越好。

如除去溶液中的Mg2+,用NaOH溶液比使用Na2CO3溶液好,原因是Mg(OH)2的溶解度比MgCO3的小。

[应用体验]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常温下,向Ca(OH)2的悬浊液中加少量CaO,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常温,c(OH-)增大。

()
(2)BaSO
(s)+CO2-3(aq)BaCO3(s)+SO2-4(aq)可说明BaCO3的溶解度比BaSO4的小。

()
(3)向20 mL 0.1 mol·L-1的NaOH溶液中加10 mL 0.05 mol·L-1 MgCl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FeCl3溶液,可发现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说明Mg(OH)2可以转化为Fe(OH)3沉淀。

() 答案:(1)×(2)×(3)×
2.以AgCl为例:AgCl(s)Ag+(aq)+Cl-(aq)ΔH>0。

请填表:
答案:①不移动
③左减小不变
考法☆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应用
的饱和溶液中存在平衡Ca(OH)2(s)Ca2+(aq)+2OH-(aq)
1.(2019·江西景德镇调研)已知Ca(OH)
ΔH<0,下列有关该平衡体系的
说法正确的是()
①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②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能增大钙离子浓度③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钙离子,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④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pH升高⑤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⑥向溶液中加
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⑦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A.①⑥B.①⑥⑦
C.②③④⑥D.①②⑥⑦
A[向溶液中加Na2CO3,与Ca2+反应生成沉淀CaCO3,c(Ca2+)减小,②错;③引入OH-,③错;恒温下,Ca(OH)2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变,pH不变,④错;加热,平衡左移,c(OH-)减小,pH减小,⑤错;加NaOH,平衡左移,Ca(OH)2的质量增大,⑦错。

]
2.(2018·湖南怀化期末)向MnCl2溶液中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溶液中含有的Cu2+、Pb2+、Cd2+等金属离子转化为硫化物沉淀,从而得到纯净的MnCl2。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MnS具有吸附性
B.MnS有还原性,可将Cu2+、Pb2+、Cd2+还原后除去
C.MnS溶解度大于CuS、PbS、CdS
D.MnS与Cu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
C[MnS是难溶物,它能将溶液中的Cu2+、Pb2+、Cd2+转化为硫化物沉淀,发生的是沉淀的转化,说明生成的硫化物是更难溶的物质,即MnS溶解度大于CuS、PbS、CdS,故C项正确;A、B项错误;MnS与Cu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MnS+Cu2+CuS+Mn2+,D项错误。

]
3.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事实:
(1)Mg(OH)2可溶于NH4Cl溶液。

(2)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 mol·L-1的稀盐酸洗涤AgCl沉淀,用水洗涤造成AgCl的损失大于用稀盐酸洗涤的损失量。

答案:(1)Mg(OH)
在水中存在Mg(OH)2(s)Mg2+(aq)+2OH-(aq),加入NH4Cl溶液,OH-与NH+4
反应生成NH3·H2O,c(OH-)减小,平衡向右移动,使Mg(OH)2溶解。

(2)用水洗涤AgCl,AgCl(s)Ag+(aq)+Cl-(aq)平衡右移,AgCl的质量减少,用稀盐酸洗涤AgCl,稀释的同时HCl电离产生的Cl-会使平衡左移,AgCl减少的质量要小些。

[思维建模]用溶解平衡解释问题的模板
溶解平衡表达式→改变条件→浓度改变→平衡移动方向→问题结论。

考点二| 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
1.溶度积和离子积
B n(s)m A n+(aq)+n B m-(aq)为例:
以A
2.K sp (1)内因:难溶物质本身的性质,这是主要决定因素。

(2)外因
K sp 只与温度有关,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K sp 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深度归纳] 沉淀溶解平衡的“四个误点”
(1)把沉淀溶解平衡误认为电离平衡。

实际上如BaSO 4(s)Ba 2+(aq)+SO 2-
4(aq)是溶解平衡,因为
BaSO 4是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

(2)误认为只要K sp 越大,其溶解度就会越大。

K sp 还与难溶物化学式中的各离子配比有关,只有同类型的难溶物的K sp 大小才可用于比较其溶解度大小。

(3)一定温度下,误认为溶解度受溶液中相同离子浓度的影响而导致K sp 改变。

实际上K sp 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则K sp 不变,如Mg(OH)2在MgCl 2溶液中的溶解度要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而K sp [Mg(OH)
2]不变。

(4)误认为K sp 小的不能转化为K sp 大的,只能实现K sp 大的向K sp 小的转化。

实际上当两种难溶电解质的K sp 相差不是很大时,通过调节某种离子的浓度,可实现难溶电解质由K sp 小的向K sp 大的转化。

[应用体验]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Mg(OH)2的K sp =c (Mg 2+)·c (OH -)。

( )
(2)K sp (AB 2)小于K sp (CD),则AB 2的溶解度小于CD 的溶解度。

( ) (3)常温下,向BaCO 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 2CO 3固体,BaCO 3的K sp 减小。

( )
(4)(2014·全国卷Ⅰ)将Na 2S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AgNO 3与AgCl 的溶液中,根据现象可得出K sp (AgCl)>K sp (Ag 2S)。

( )
(5)AgCl(s)+I -(aq)
AgI(s)+Cl -(aq)的化学平衡常数K =
K sp(AgCl)
K sp(AgI)。

()
(6)两种K sp相差不大的难溶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溶解度较小的沉淀也可以转化成溶解度较大的沉淀。

()
答案:(1)×(2)×(3)×(4)×(5)√(6)√
2.室温下,向2 mol·L-1CuSO4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调节溶液的pH至多少时开始沉淀?(K sp[Cu(OH)2]=2.0×10-20写出解题步骤)
答案:K sp[Cu(OH)2]=c(Cu2+)·c2(OH-)=2×c2(OH-)=2.0×10-20,c(OH-)=10-20=10-10(mol·L-1),
c(H+)=
K w
c(OH-)

10-14
10-10
=10-4(mol·L-1),
pH=-lg c(H+)=-lg10-4=4。

考法1溶度积常数(K sp)及其应用计算
1.(2019·赣州模拟)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的BaSO4水溶液中,Ba2+和SO2-4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B.向含有BaSO4固体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沉淀溶解又达到平衡时,BaSO4的溶度积不变,其溶解度也不变
C.只有难溶电解质才存在沉淀溶解平衡过程
D.向饱和的BaSO4水溶液中加入硫酸,BaSO4的K sp变大
B[一定温度下,只有在BaSO4的饱和溶液中,Ba2+和SO2-4浓度的乘积才是一个常数,A错误;溶度积和溶解度都是温度的函数,向BaSO4固体中加入水,可使沉淀溶解平衡发生移动,但溶度积和溶解度均不变,B正确;无论难溶电解质还是易溶电解质,都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状态,如在NaCl的过饱和溶液中就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状态,C错误;向饱和BaSO4溶液中加入H2SO4溶液,只会使溶解平衡发生移动,但不会影响BaSO4的K sp的值,D错误。

]
2.(2018·林州一中月考)已知常温下K sp(AgCl)=1.8×10-10,K sp(AgBr)=5×10-1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饱和AgCl、AgBr的混合溶液中:c(Cl-)
c(Br-)
=360
B.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浓NaBr溶液会产生淡黄色沉淀C.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及K sp均比在NaCl溶液中的大
D.欲用1 L NaCl溶液将0.01 mol AgBr转化为AgCl,则c(NaCl)≥
3.61 mol·L-1
C[同一溶液中,c(Ag+)相同,溶液中同时存在如下两种关系式c(Ag+)·
c(Br-)=K sp(AgBr),c(Ag+)·c(Cl-)=K sp(AgCl),所以c(Cl-)∶c(Br-)=K sp(AgCl)∶K sp(AgBr)=360,A 项正确;由于K sp(AgCl)>K sp(AgBr),氯化银容易转化为淡黄色溴化银沉淀,B项正确;溶度积只与温
度有关,C项错误;AgBr+Cl-AgCl+Br-,平衡常数K=c(Br-)
c(Cl-)=
K sp(AgBr)
K sp(AgCl)
,当溴化银全部转化
为氯化银时,溶液中Br-的浓度为0.01 mol·L-1,将有关数据代入计算式,求得平衡时Cl-浓度为3.6 mol·L-1,溴化银转化过程中消耗了0.01 mol Cl-,故氯化钠的最低浓度为3.61 mol·L-1,D项正确。

] 3.(2013·课标全国卷Ⅰ)已知K sp(AgCl)=1.56×10-10,K sp(AgBr)=7.7×10-13,K sp(Ag2CrO4)=9.0×10-12。

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2-4,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 -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l-、Br-、CrO2-4
B.CrO2-4、Br-、Cl-
C.Br-、Cl-、CrO2-4
D.Br-、CrO2-4、Cl-
C[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当Q c>K sp时,有沉淀析出。

溶液中Cl-、Br-、CrO2-4的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溶解度小的先满足Q c>K sp,有沉淀析出。

比较K sp,AgBr、AgCl同类型,溶解度:AgBr<AgCl。

比较AgCl、Ag2CrO4的溶解度:从数量级看,AgCl中c(Ag+)=K sp(AgCl)= 1.56×10-10,Ag2CrO4中,Ag
2
CrO4(s)2Ag++CrO2-4,设c(CrO2-4)=x,则K sp(Ag2CrO4)=c2(Ag+)·c(CrO2-4)=(2x)2·x=4x3,则x=
3K sp(Ag2CrO4)
4=39.0×10-12
4。

故Ag2CrO4中c(Ag
+)=2x=2
39.0×10-12
4> 1.56×10
-10,故溶解度顺序为AgBr<AgCl<Ag2CrO4,推知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Br-、Cl-、CrO2-4。

]
4.(2015·全国卷Ⅱ节选)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42
H2O2溶解,铁变为________,加碱调节至pH为________时,铁刚好沉淀完全(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至pH为________时,锌开始沉淀(假定Zn2+浓度为0.1 mol·L-1)。

若上述过程不加H2O2后果是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

解析: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再被H2O2氧化转化为Fe2(SO4)3。

Fe(OH)3的K sp=c(Fe3+)·c3(OH
-),则有c(OH-)=3K
sp
c(Fe3+)

10-11.3mol·L-1,则溶液的pH=2.7。

Zn(OH)2的K sp=c(Zn2+)·
c2(OH-),则有c(OH-)=
K sp
c(Zn2+)
=10-8mol·L-1,则溶液的pH=6。

Fe(OH)2和Zn(OH)2的K sp相近,
不加入H2O2将Fe2+转化为Fe3+,很难将Zn2+和Fe2+分开。

答案:Fe3+ 2.76Zn2+和Fe2+分离不开Fe(OH)2和Zn(OH)2的K sp相近
考法2溶解平衡的有关图象分析
5.在T℃时,铬酸银(Ag2CrO4)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时,在Y点和Z点,Ag2CrO4的K sp相等
B.向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固体K2CrO4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
C.T℃时,Ag2CrO4的K sp为1×10-8
D.图中a=2×10-4
C[一定温度下溶度积是常数,所以T℃时,Y点和Z点Ag2CrO4的K sp相等,A正确;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固体仍为饱和溶液,点仍在曲线上,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B正确;曲线上的点都是沉淀溶解平衡点,Ag 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为Ag2CrO4(s)2Ag+(aq)+CrO2-4(aq),K sp =
c2(Ag+)·c(CrO2-4)=(1×10-3)2×1×10-5=10-11,C错误;K sp(Ag2CrO4)=
c2(Ag+)·c(CrO2-4)=1×10-11,Z点时c(CrO2-4)=5×10-4,c2(Ag+)=2×10-8,所以a=2×10-4,D正确。

]
6.某温度时,可用K2S沉淀Cu2+、Mn2+、Zn2+三种离子(M2+),所需S2-最低浓度的对数值lg c(S2-)与lg c(M2+)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离子对应的硫化物中K sp(CuS)最小,约为1×10-20
B.向MnS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c(S2-)增大
C.可用MnS除去Mn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ZnCl2
D.向浓度均为1×10-5 mol·L-1的Cu2+、Zn2+、Mn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10-4 mol·L-1的Na2S 溶液,Zn2+先沉淀
C[向横坐标作一垂线,与三条斜线相交,此时c(S2-)相同,而
c(Cu2+)<c(Zn2+)<c(Mn2+),可判断CuS的K sp最小。

取CuS线与横坐标交点,可知此时c(S2-)=10-10 mol·L -1,c(Cu2+)=10-25 mol·L-1,K sp(CuS)=10-35,A项错误;向MnS悬浊液中加水,促进溶解,溶解平衡正向移动,但依然是MnS的饱和溶液,c(S2-)不变,B项错误;因为K sp(ZnS)<K sp(MnS),加入MnS将ZnCl2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ZnS,过量的MnS固体过滤除去,C项正确;因K sp(CuS)<K sp(ZnS)<K sp(MnS),所以Cu2+先沉淀,D项错误。

]
7.(2019·唐山模拟)已知p(Ba2+)=-lg c(Ba2+)、p(X2-)=-lg c(X2-),常温下BaSO4、B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p(Ba2+)=a时,两种盐的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c(SO2-4)>c(CO2-3)
B.M点对应的溶液中Ba2+、CO2-3能形成BaCO3沉淀
C.相同条件下,SO2-4比CO2-3更易与Ba2+结合形成沉淀
D.BaSO4不可能转化为BaCO3
C[由图象信息知K sp(BaSO4)<K sp(BaCO3),当p(Ba2+)=a时,二者的饱和溶液中c(CO2-3)>c(SO2-4),A错误、C正确;M点时,Q c(BaCO3)<K sp(BaCO3),故无法形成BaCO3沉淀,B错误;因两种盐的K sp 相差不大,故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之间可能相互转化,D错误。

]
[思维建模]沉淀溶解平衡图象分析
(1)曲线上任一点均为饱和溶液,线外的点为非饱和溶液,可根据Q c与K sp的大小判断。

(2)求K sp时可找曲线上合适的一点确定离子浓度进行计算,曲线上任一点的K sp相同。

(3)当坐标表示浓度的对数时,要注意离子浓度的换算,如lg c(X)=a,则c(X)=10a。

(4)当坐标表示浓度的负对数(-lgX=pX)时,pX越大,c(X)越小,c(X)=
10-pX。

课堂反馈真题体验
1.(2018·全国卷Ⅲ,T12)用0.100 mol·L-1 AgNO3滴定50.0 mL 0.050 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 sp(AgCl)的数量级为10-10
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Ag+)·c(Cl-)=K sp(AgCl)
C.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 0 mol·L-1 Cl-,反应终点c移
到a
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 0 mol·L-1 Br-,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
C[根据滴定曲线,当加入25 mL AgNO3溶液时,Ag+与Cl-刚好完全反应,AgCl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此时溶液中c(Ag+)=c(Cl-)=10-4.75mol·L-1,K sp(AgCl)=c(Ag+)·c(Cl-)=10-9.5≈3.16×10-10,A 项正确;曲线上各点都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故符合c(Ag+)·c(Cl-)=K sp(AgCl),B项正确;根据图示,Cl-浓度为0.050 0 mol·L-1时消耗25 mL AgNO3溶液,则Cl-浓度为0.040 0 mol·L-1时消耗20 mL AgNO3溶液,a点对应AgNO3溶液体积为15 mL,所以反应终点不可能由c点移到a点,C项错误;由于AgBr 的K sp小于AgCl的K sp,初始
c(Br-)与c(Cl-)相同时,反应终点时消耗的AgNO3溶液体积相同,但Br-浓度小于Cl-浓度,即反应终点从曲线上的c点向b点方向移动,D项正确。

]
2.(2017·全国卷Ⅲ,T13)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Cl-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

可向溶液中同时加入Cu和CuSO4,生成CuCl沉淀从而除去Cl-。

根据溶液中平衡时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K sp (CuCl)的数量级为10-7
B .除Cl -反应为Cu +Cu 2++2Cl -===2CuCl
C .加入Cu 越多,Cu +浓度越高,除Cl -效果越好
D .2Cu +===Cu 2++Cu 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
C [A 项,当-lg c (Cl -)mol·L -1=0时,lg c (Cu +)mol·L
-1约为-7,即c (Cl -)=1 mol·L -1,c (Cu +)=10-7 mol·L -1,因此K sp (CuCl)的数量级为10-7,A 项正确;B 项,分析生成物CuCl 的化合价可知,Cl 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Cu 元素由0价和+2价均变为+1价,因此参加该反应的微粒为Cu 、Cu 2+和Cl -,生成物为CuCl ,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 +Cu 2++2Cl -===2CuCl ,B 项正确;C 项,铜为固体,只要满足反应用量,Cu 的量对除Cl -效果无影响,C 项错误;D 项,2Cu +===
Cu 2+
+Cu 的平衡常数K =c (Cu 2+)c 2(Cu +),可取图象中的c (Cu +)=c (Cu 2+)=1× 10-6 mol·L -1
代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计算,即为K =1×10-6 mol·L -1
(1×10-6 mol·L -1)2=1× 106 L·mol -1,因此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D 项正确。

]
3.(1)(2017·全国卷Ⅰ,节选)若“滤液”中c (Mg 2+)=0.02 mol·L -1,加入双氧水和磷酸(设溶液体积增加1倍),使Fe 3+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 (Fe 3+)=1.0×10-5 mol·L -1,此时是否有Mg 3(PO 4)2沉淀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计算)。

FePO 4、Mg 3(PO 4)2的K sp 分别为1.3×10-22、1.0×10-24。

(2)(2015·全国卷Ⅰ,节选)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该浓缩液中主要含有I -、Cl -等离子。

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 3溶液,当AgCl 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 (I -)c (Cl -)
为________。

已知K sp (AgCl)=1.8×10-10,K sp (AgI)=8.5×10-17。

解析:(1)根据K sp (FePO 4)=1.3×10-22及Fe 3+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中c (Fe 3+)=1.0×10-5 mol·L -1,
可得c (PO 3-
4)=1.3×10-22
1.0×10-5 mol·L -1=1.3×
10-17 mol·L-1。

c(Mg2+)=0.02
2mol·L
-1=0.01 mol·L-1,则c3(Mg2+)
·c2(PO3-4)=0.013×(1.3×10-17)2=1.69×10-40≈1.7×10-40<K sp[Mg3(PO4)2]=1.0×10-24,因此不会生成Mg3(PO4)2沉淀。

(2)当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I-)
c(Cl-)=
c(I-)·c(Ag+)
c(Cl-)·c(Ag+)

K sp(AgI)
K sp(AgCl)

8.5×10-17
1.8×10-10
≈4.7×10-7。

答案:(1)Fe3+恰好沉淀完全时,c(PO3-4)=1.3×10-22
1.0×10-5
mol·L-1=1.3×10-17 mol·L-1,c3(Mg2+)·c2(PO3-4)
值为0.013×(1.3×10-17)2≈1.7×10-40<K sp[Mg3(PO4)2],因此不会生成Mg3(PO4)2沉淀
(2)4.7×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