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体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保健学与运动医学在历史上有着渊源的关系,学科上有着相似的体系,但它们各自研究的对象、内容与任务却又各有不同。

简言之,体育保健学是属于群众体育研究的范畴,是为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服务的,而运动医学是属于竞技体育研究的范畴是为落实奥运争光战略服务的。

当然,任何一个学科也不会绝然孤立地存在,体育保健学与运动医学以及其它相关学科也都是相互交叉、渗透的。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中等学校中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学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也自然会赋予体育保健学以更新的研究课题和内容。

学习“体育保健学”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正确树立人体结构与机能之间的辩证关系,结构与机能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结构决定功能,而功能的运用也会对结构产生影响,例如人体的肩(盂肱)关节,从解剖学结构上看,它是一个悬垂球窝关节,可以围绕三个方向轴运动;关节囊松弛;周围韧带薄弱;关节面差大。

因此,反映到功能上它是一个灵活度很大的关节,可以做大范围的转肩运动,但是它同时在解剖学结构上存在着关节不够牢固的弱点,因此,在大幅度转肩动作比较多的投掷、体操、排球、网球、羽毛球、游泳等运动项目训练中,肩部损伤的发病率就比较高,根据肩(盂肱)关节这一结构与机能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看,在专项技术训练中,就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肩部的局部负荷量,克服“单打一”的训练方法,并有意识地加强其肩部、肩袖肌肉力量练习,来加强肩(盂肱)关节的稳定,使之既灵活又牢固。

正确树立机体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人体由各器官、系统组成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各部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

体育运动就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下共同完成的身体活动,这一观点在运动性伤病与医务监督、身体机能评定等问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正确树立机体与外环境辩证关系。

“健康”这一概念的生理学解释应是人体内外环境的高度平衡与统一,哲学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物的“平衡”、“统一”都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在体育保健学研究中,我们遵循这一客观规律,积极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利用环境、改善运动环境,同时调动机体去积极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运动负荷对人体的作用,使之从事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就可以实现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水平的目的。

正确树立机体先天与后天的辩证关系。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人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

”在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个人运动能力的先天遗传优势无疑是其成材的首要条件,这在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与实践中已体现得非常充分了,但后天的科学系统训练也是运动员成材的必备条件,一个具有多么优秀的先天运动才能的人,倘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运动训练或训练不合理、不刻苦,他也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其二,首先要学习好体育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这些学科都是构成体育保健学这一“综合”学科的基础。

无论是学习医务监督,还是运动创伤,都需要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来支撑,研究运动机能评定,应熟悉生理、生化;研究运动创伤要了解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

体育保健学就是运用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对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身体机能状况进行评定,并据此科学地指导运动实践。

可以讲,体育保健学做为一门应用学科的价值在于它做为一个“桥梁”把基础理论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研究成果与体育运动实践连接起来更好地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服务,促进体质的增强,运动水平的提高。

其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做到学以致用,用以致学,不断向实践学习。

要深入到体育运动实践中去,要学习体育运动,熟悉体育运动,热爱体育运动,并身体力行。

体育保健学的学科属性就是应用学科,学科内容中很多是实践操作。

因此,要密切联系实际,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除了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有感性认识与体会,很多研究生同学毕业于医学院校、生物学专业,缺乏体育运动的实践经验,因此更要主动、自觉地去学习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学好体育保健学,才不致于把理论、知识束之高阁,成为无用的教条。

其四,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实践中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患于未然,这也是保健学的宗旨。

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在抢救伤员和危重患者时一定要树立“生命在你手中”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最后,在实践中注意不断总结经验,立志为提高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的科学水平,为增进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现代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迅速
发展,引起了人们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社会生活方式的许多方面,也使得人们的身体活动越来越少,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这一些变化,尽管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然而,相反地这些变化也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带来了许多新的矛盾,对人的健康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怎么去解决这些新的矛盾,消除这些变化带给人们的不利影响呢?
二、全民健身,势在必行上述新的矛盾及不利影响,有的可以通过进一步发展科技并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有些矛盾,如运动不足、营养过剩、精神紧张、肥胖症等带来的一系列心血管疾病,除了医疗方法外,体育疗法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体育具有强身健体、调节情感、娱悦身心、改善人体心血管功能等特殊作用,因而它是调节现化社会生活的一
个强有力的工具,也是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实践证明,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体育健身已经不仅是某个个体的需要,而是整个社会的需要;已经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需要,而是保证人体健康发展和人类正常命活动的需要。

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的社会工程,在我国体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有丰富的内涵,它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充分的科学理论依据,它要求全国人民都来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集中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的共同愿望,实现了我们体育教师为健身事业建设蓄意已久的夙愿。

全民健身,正是时候,势在必行。

三、全民健身的现状及应采取的措施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是举世瞩目的,但目前全民健身的状况还不容乐观,表现为社会成员体育意识、健康意识淡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比例小,社会和个人对体育的投入不多,体育专项经费缺口大,体育场馆设施严重不足,管理机构不健全,体育普及程度低且地区差异明显。

要改变这种局面不是一朝一夕,一个部门,一纸文件所能解决的,它必须通过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是一个宏大的跨世纪的工程,它应建立起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国家调控、依托社会、服务群众、充满活力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形成国家、社会、个人三者有机结合,单位、社区、家庭共同发展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四、终身体育,刻不容缓现代体育教学观要求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结合,要求体育教学既要促进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发展,还要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体育基础。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求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
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根据上述要求,要达到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要贯彻实施好全民健身计划,必须对学校体育教育进行改革。

笔者通过一些年来的教学实践、调查分析
及对前辈经验的总结,以为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应该是:1、在小学、初中阶段应开始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或健身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是由学生本身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2、在高中、中专、大学阶段除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体育教育外,还必须进行选修制体育的学习。

这是因为,一方面,在高中、中专、大学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无论知识、思维能力、身体、心理等方面,还是在体育实践体验及本身的愿望方面,都已具备了选修制体育的条件。

另一方面,选修制体育,可以深化体育教育,促进终身体育的实现和大批体育专项特长人才的成长。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系统学习体育专项知识和技术,不仅对这些知识和技术有更多地了解和掌握,而且能逐步理解和认识有关专项的基础理论、生物学价值及社会意义。

随着学习活动的持续,知识、技术不断地丰富提高,学生的认识就会产生新的飞跃,进而形成自觉的体育意识,良好的体育能力和习惯,与体育结下不解之缘,成为一个未来的终身体育者。

如果我们的学校能把学生培养到这个层次上,且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将来毕业走上社会,分配到各个不同层次的地方工作,他们将是一个很好的宣传者、组
织者和参与者。

有了这批具有体育专项特长的终身体育者,全民健身的活动就会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完成就用不着担扰了。

由此可见,选修体育是通往终身体育的一个桥梁,也是完成全成健身计划和终身体育教育的纽带。

五、结论
综上所述,全民健身一方面提出了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它还将促进终身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另一方面,终身体育也为全民健身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实施和完成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保证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