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张庆红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授课班级:高二年(4)
授课人:张庆宏
授课时间:2019.5.13星期一第六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把握诗歌中常见的几类人物形象。
(2).通过练习,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及答题技巧。
(3).掌握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2.过程与方法:教师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由熟悉到陌生,自主探究自主总结把握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系统的讲练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等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类题目的步骤及方
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解读考纲,明确学习目标。
1.解读考纲:
《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 |
2
①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
3、鉴赏其表达技巧。
2.知识回顾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形象的类别:①?? 人物形象②?? 景物形象③?? 事物形象
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出示学习目标。
二.分类别,把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一)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1. 主观形象(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我形象):在抒情诗中,诗人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自我形象的塑造。
2. 客观形象(作品塑造的他人形象):在叙事诗中,诗人是
通|
3
过笔下的人物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性格、志气、情感或思想观念。
(二)区分下列诗句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还是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客观人物形象
2、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琵琶女客观人物形象
3、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抒情主人公形象 4、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抒情主人公形象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中的诸葛亮
客观人物形象
(三).结合练习,把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1.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2.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3.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4.孤傲高洁、坚持操守、蔑视权贵的形象
5.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6.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7.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三.合作学习,探究解题方法。
1.
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
题葡萄图
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
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1)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讨论并明确。
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讨论并明确。
3.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讨论并明确。
|
5
4.借助环境描写,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小贴士:茶圣陆羽。
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吴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教师点拨】
分析诗歌形象还可以从人物所处的环境、喜好、行踪入手,以小见大地窥察人物的内在品性及精神境界留意环境描写。
首联陆鸿渐居住在外城桑麻掩映之处,可见环境之幽僻。
颔联“篱边菊”象征着隐逸之情高雅脱俗。
颈联“扣门无犬吠”更是衬托了环境的寂静。
尾联通过对人物行踪的叙述,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自在。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讨论并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