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版)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第三章投影与三视图》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投影与三视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系统掌握本章知识,
2、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

3、提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投影和三视图
教学难点:画三视图
教学过程:
一、以提问形式小结本章知识
1、本章知识结构框架:
2、填空:
(1)人在观察目标时,从眼睛到目标的叫做视线。

所在的位置叫做视点,有公共的两条所成的角叫做视角。

视线不能到达的区域叫做。

(2)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在某个内形成的影子叫做,这时光线叫做,投影所在的叫做投影面。

由的投射线所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由的投射线所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3)在平行投影中,如果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那么这种投影就称为正投影。

(4)物体的三视图是物体在三个不同方向的。

上的正投影就是主视图,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就是,上的正投影就是左视图。

二、例题讲解
俯视图
左视图
主视图
张丽C 王明
李杰
钱勇A
B
例1、(1)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长,那么在同一路灯下( ) A 、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长 B 、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短 C 、小明和小强的影子一样长 D 、无法判断谁的影子长
分析:阳光是平行光线,出现平行投影。

路灯是点光源,是中心投影,形成的影子是不一样的
例2、如图所示图形是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请根据视图说出该多面体的具体名称。

分析:从俯视图上看,该立体图形是个对称图形,从主视图、左视图上看,正面和左面都是等腰三角形,因此我们可以想象,该立体图形是正四棱锥。

例3、A 、B 表示教室门口,张丽在教室内,王明、钱勇、李杰三同学在教室外,位置如图所示,张丽能看得见三位同学吗?请说明理由。

分析:画出最大视野也就是最大视角,就能确定盲区。

例4、如图,小王、小李及一根电线杆在灯光下的影子。

(1)确定光源的位置;
(2)在图中画出表示电线杆高度的线段。

电线杆
小李


俯视图
主视图
分析:由条件易知,本题属于中心投影问题,根据中心投影的特点,物体与影子对应点的连线必须经过光源,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两线的交点来求光源的位置。

例5、如图,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1)请你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一种左视图; (2)若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块数为n,请你写出n的所有可能值。

分析:左视图为侧视图,由于几何体只知道主视图和俯视图,那么左视图就不是唯一的,而主视图表示几何体共有三层,所以侧视图有多种可能,俯视图只看见5个小正方体,这5个正方体可分布在1、2、3层。

三、课外作业:见课本第86页的目标与评定。

第2课时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熟练的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重点)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的过程,体验探索归纳的数学方法.
一、情境导入
宋国有个非常喜欢猴子的老人.他养了一群猴子,整天与猴子在一起,因此能够懂得猴子们的心意.因为粮食缺乏,老人想限制口粮.那天,他故意先对猴子们说:“以后给你们吃桃子,早晨三颗晚上四颗,好不好?”众猴子听了都很愤怒.老人马上改口说:“那就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吧,够了吗?”众猴子非常高兴,大蹦大跳起来.
大家听完故事,请说说你的看法.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加法运算律
计算:(1)31+(-28)+28+69; (2)16+(-25)+24+(-35);
(3)⎝ ⎛⎭⎪⎫+635+⎝ ⎛⎭⎪⎫-523+⎝ ⎛⎭⎪⎫425+⎝
⎛⎭⎪⎫1+123. 解析:(1)把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2)可把符号相同的数相加;(3)可把相加得到整
数的数相加.
解:(1)31+(-28)+28+69=31+[(-28)+28]+69=31+0+69=100;
(2)16+(-25)+24+(-35)=16+24+(-25)+(-35)=(16+24)+[(-25)+(-35)]=40+(-60)=-20;
(3)⎝ ⎛⎭⎪⎫+635+⎝ ⎛⎭⎪⎫-523+⎝ ⎛⎭⎪⎫425+⎝ ⎛⎭⎪⎫1+123=⎝ ⎛⎭⎪⎫635+425+⎝ ⎛⎭⎪⎫-523+223=11+(-3)=8. 方法总结:合理地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化.在进行多个有理数相加时,
在下列情况下一般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简化运算:①有些加数相加后可以得到整数时,可以先行相加;②有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可以互相消去,和为0,可以先行相加;③有许多正数和负数相加时,可以先把符号相同的数相加,即正数和正数相加,负数和负数相加,再把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
探究点二: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某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南北方向巡视维修,某天早晨他们从A 地出发,晚上最后
到达B 地,约定向北为正方向,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 )
+18,-9,+7,-14,+13,-6,-8. 求B 地在A 地何方,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首先把题目的已知数据相加,然后根据结果的正负即可确定B 地在A 何方,相距多少千米.
解:(+18)+(-9)+(+7)+(-14)+(+13)+(-6)+(-8)=[(+18)+(+7)+(+13)]+[(-9)+(-14)+(-6)+(-8)]=38+(-37)=1(km ).
故B 地在A 地正北,相距1千米. 方法总结: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明确什么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其次是要正确理解题目意图,选择正确的方式解答.
三、板书设计
有理数加法运的算律⎩
⎪⎨⎪⎧交换律:a +b =b +a
结合律:(a +b )+c =a +(b +c )
本节课教学以故事引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建构新知,主动探索有理数加法交换
律和结合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课堂中学生通过自主互助交流,不断地总结规律、方法和解题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