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难点
探讨、研究、实践句式变化、修辞的使用等语言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

背景介绍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李夫人刚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

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该篇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

湖北浠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介绍李公仆
李公朴,江苏人。

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五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

“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

1946年1月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

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上学期学的《谈骨气》中,作者的第三个例子就是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体现了中国人威武不能屈的骨气,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词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二、排除字词障碍,朗读课文。

1、字:蔑miè劣liè捶chuí赋fù诬wū
2、词: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引起纠纷,破坏团结。

赋予——给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理解分析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分析结构,理解作者的感情。

2、明确讲演稿的语言特点。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及难点:
明确讲演稿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讲演稿一般都是事先写好稿或是拟有提纲。

当然在特定的情况下,需要当即讲演,没有事先的准备,这种叫即兴讲演,闻一多先生的这次讲演虽然是一次即兴讲演,但是言出于心,因而顺理成章.
二、分析结构: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斥罪魁,颂英烈.
★针对会场的特殊情况,演说一开始,闻一多先生就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紧接着从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1、李先生只不过“说出和写出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就“竟遭此毒手”可见敌人的卑劣无耻。

2、“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是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更见敌人的卑劣无耻。

3、“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嫁祸于共产党以推其罪责,最是卑劣无耻。

★与反动派的卑劣无耻相对比的正是为了真理,为了和平而献身的李公朴先生以及昆明人民的光荣。

★正反对比更突出了敌人的凶残卑劣,与李先生及人民的光荣。

第二部分(4-5)反动派必败,人民必胜
★敌人为什么制造恐怖?因为他们自己恐怖,有力地揭露了敌人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

★接下来,信心百倍地宣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谁也违抗不了的。

第三部分(6-12)前赴后继,青史永垂。

在演说的后半部分,闻一多先生满怀深情讲述李公朴烈士及“一二一”烈士牺牲的意义,赞扬云南人民光荣的斗争史,严正地警告反动派:“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你看见一个倒下去,也看见千百个继起的!”然后号召爱国青年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完成历史赋予的任务而斗争。

★最后,豪迈地表决心:“不怕牺牲,视死如归,随时准备以身殉志”,像李公朴那样,“前脚踏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三、语言特色:
1、语言通俗,明白易懂。

2、语言感情色彩浓烈,爱憎分明。

语气上:歌功先烈,充满崇敬,语气热情。

斥责反动,不遗余地。

用语上:一系列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运用更突出了情感。

3、语句简短,句式多样。

语句简短,更加有力度,明快利落。

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要说的内容,一句话一口气讲完,讲起来省力,听起来也省力,而且深入人心。

本文除陈述句之外,还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与感叹句,
设问: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工鸣。

反问: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语势凌厉,如匕首直刺敌人。

感叹: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的无限的爱。

对敌人反动势力的无比憎恨。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根据现行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初中三年级语文课本的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拟定的,其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等都体现了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强化了“大语文”的观念,也较好体现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⒈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情绪,让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

”这一点在本节课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自制的卡片----新颖、简单;教师范读;学生的总体参与探讨、研究;自愿举手朗读、演讲等手段,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课堂形式丰富多彩。

魏书生老师说过:“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事,一定让学生自己做。

”吕淑湘老师也指出:“教学,教学,“教”学生“学”。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主线,以发展为主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把问题一一解决。

自做小卡片,把文中基础知识的障碍自行解决。

分组讨论、推举代表、学生记录比赛分数、让学生的想象空间尽情发挥、自学课文广泛交流每个问题的答案等,体现了大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

2、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在教法上辛勤探索,锐意创新,注重情绪性,唤起求知欲,在课堂上争分夺秒,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自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听、说、读、写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走出课堂,联系身边事,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注重了学法指导,真正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需教”的思想!
3、做到了课堂上师生融洽和谐,相互尊重和平等。

本节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教者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的有机统一,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统一,师生多种交往方式的有机统一。

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理想场所。

教师在向学生发问时,态度和蔼,语调亲切,并随时用真诚和信任的目光和话语去鼓励和期待学生的回答,自荐朗读和推举代表演讲时都做到了这一点。

总之,这节课学生说出了心理话,学到了应学的知识,能力得到了锻炼,真正做到了当家作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