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语块教学实际效果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语块教学实际效果调查研究
作者:刘莺倩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年第02期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如何培养语言能力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

几年来,“语块”这一概念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

研究发现语块有助于流利的语言表达,并具有能够帮助第二语言的习得等优点。

“语块”一词最早来源于认知心理学,它一出现便很快为语言学家所利用。

国外语言教学很早便开始研究语块的价值。

鲁川、钱旭菁、陆俭明、吴勇毅等学者都对“语块”这一概念进行过讨论。

今年来,随着“语块”意识的不断增温,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块教学。

笔者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角度,通过翻阅教材和观察课堂,发现教学实践中的“语块”具有以下特征:1、跨越多个语言要素层面:语块下接词汇,上达篇章,可以是词语、词组、完整的句子、句子的框架,以及篇章衔接和架构的零件。

2、语表形式很简单,多使用常用字,结构简单。

3、在口语中,句子的语气也可以是语块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4、许多语块的真正价值并不是其字面义,而是其内在的语用意义,以及在生成语言时起到的协调功能。

从这些特征中可以看出,语块集形式、意义、语用于一体。

若在口语教学中突出语块的作用,兼顾语言教学的其它方面,使整个口语教学融为一体,既能促进二语习得,又便于教师教学。

现今的语言教学越来越重视语用教学的作用。

语用功能显著的语块不得不被人们所重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中级汉语口语的教材以及教学目的都格外强调语法项目功能,重视语用的教学。

翻阅多本口语教材可以发现,大多数教材都有单独的语法项目的教学,尤其突出这些语法项目的语用功能。

这些特殊的语法项目与我们所说的“语块”有较大的重合。

可以说,语块教学虽然没有以“语块”的形式明文出现在教学大纲上,但是在中级汉语口语教学中语块教学也早已成为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从理论上说,语块应该能促进口语的发展。

但是实际情况表明,进入中级阶段之后,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口语水平都会遇到“瓶颈”。

一边是教师用尽一切办法,却无法使学生完全正确的理解和使用语句。

另一边是学生的口语水平出现“僵化”现象。

“语块”教学似乎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笔者从教材、学生、教师的教学实践三个方面进行调查,通过分析教材、随堂听课、问卷调查来找寻语块教学失效的原因。

以语块的基本特征为基础,充分考虑中级口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特征,分析教材,笔者认为中级汉语口语教学中的语块选择有三个主要标准:首先,应从汉字难度和语块使用频率这两方面来考虑的常用性。

这要求语块在形式上必须容易记识,且应有较高的使用频率,能贯穿于日常的交际之中。

其次,应注意语块结构的固定化程度。

凝固性较高的语块往往容易被人识别,相比之下,凝固性较低的语块,如一些习惯搭配,究竟算不算语块,许多学者看法不同。

笔者认为,在中级汉语口语教学中,这类习惯搭配是应该被重视的。

虽然它们出现的频率比习惯用语略低,但习惯搭配的出现总是伴随着某个特定的场景出现,是表达某一意义时最常用的语言形式。

它们代表着汉族人说话的习惯,是汉语口语是否地
道的细节特征。

再次,语块在结构上具有连续和不连续之分。

连续语块主要有:熟语、习惯搭配和一部分常用语。

不连续语块主要有:框架语、框架句型和句子连接词等。

笔者认为那些不连续但却前后呼应的结构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相对于熟语,这类结构使用频率更高;相对于习惯搭配,这类结构的固定性更强。

这类不连续的结构使用度很高,而且经常参与语法结构的配对,常是偏误的高发地。

有一部分不连续的框架句型,功能单一,但可使用的场合很多;但却因信息量不大,容易被忽视;这些结构可能是学习者在初级阶段学过,但由于时间限制并未好好吸收的知识。

根据以上标准,笔者从某本现行使用较为广泛的中级汉语口语教材中选出260多条项目,并从结构和功能上对其进行分类。

从结构形式上可以分为:习惯搭配、熟语或常用语、框架结构、句子连接成分等固定结构。

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功能上将语块分为:社交互动功能、必要话题、话语连接。

并在这三大类上进行了次类归纳。

笔者选择了四个班进行随堂听课和问卷调查,而在调查中这些被挑选出来的项目是考察的重点。

通过调查问卷和随堂听课,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于出现在课本中固定结构的理解能力没有太大偏差,但使用的意识并不明显。

相对于连续结构,更倾向于使用不连续结构。

影响语块学习效率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来概括:
1.教材中语块的展示方式是影响语块教学的重要原因。

现有的中级汉语口语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情景为纲,另一类是以言语行为所具有的功能为纲。

由于教材编者们对于固定结构的梳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上还是会有一些不同与不足。

1、现有的语块教学关注的是语块在意义和功能方面的特征。

而语调和语气作为语块表达语用的主要手段却受到了忽视。

鲜有教材对不同语块的语调和语气特征做特殊的要求。

2、忽略了日常口语中大量的习惯搭配。

对于口语来说,习惯搭配是十分重要的,它们是口语得体和地道的关键因素。

而教材中习惯搭配的数量十分有限。

3、语块标识不明显。

只有专门的语法项目的教学,才会注重固定结构在课文中的出现形式,会对课文中出现的类似语块的固定结构做着重标记。

而非专题教材,如《中级汉语口语》并没有在课文中对具有语块特征的固定结构做明显标识。

4、只注重新知识的灌输,忽略了旧知识的回顾。

很多语块复现率不高,并不能对学生的目的语系统产生影响。

5、练习忽略了学生在语篇中使用语块的能力。

建议:
(1)教材应以言语行为功能为纲,辅以情景导入。

以言语行为功能为纲,能够控制情景和话题,能够保证学习者对语块的理解,和不同语块的不同使用方法。

(2)必须加大可供输入的材料,提高语块的复现率。

提高已学语块的复现率。

(3)语块练习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兼顾记忆与理解。

2.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以及回避策略。

学习者倾向于使用已经纳入他中介语体系的、更简单的语法形式去表达意义。

第二语言学习者比较容易接受新的词汇,但是对于新的语法形式,往往容易采取比较排斥的态度,采取回避的策略。

交谈中话题范围过窄,内容重复。

并且学习者对于不同结构形式的语块注意程度不同。

被试者对框架结构的关注程度远远大于其它语块。

受注意程度越高,输入的有效性就越大;对语义表达影响越大,受注意的程度越高。

人们习惯优先处理比较有意义的项目。

学习者会愿意学习对他们汉语表达有实际意义的语言项目。

在交际中,能够加工和处理语言形式的时间非常少,所以他们一般急于表达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

出于这个原因,他们更愿意使用早已掌握的结构,例如一部分框架句型。

相对而言,常用语不与句子结构成分产生联系,虽然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但基本上不影响语义的表达,也不对目的语交际产生影响,因此使用较少。

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是教学过程中最难控制的一个部分。

学习的效果会受到学习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个体性特征太复杂,因此这方面的原因较难控制。

3.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意识、课堂语言是否涵盖学过的知识。

在随堂听课中我们发现,老师作为课堂的指挥者,常忽略学生的自主理解能力和自我发现错误的能力。

在教材的指引下,老师都会对教材中重要语句进行讲解,而忽视隐藏在课文中和练习中的一些内容,忽略语篇练习。

语块练习只在老师所能控制的范围内进行,势必会带来一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假象。

学生的水平越高,老师越容易忽略语块的教学。

同时,老师并不注意在课堂语言中使用已教过的语言项目,也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教学建议:
(1)对于“语块教学”不要盲从,教师必须有语块系统意识和自主的教学规划。

(2)应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动者。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培养敢说、爱说的习惯,同时要根据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动自发地注意语言当中有特殊功能的固定结构。

(3)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尽可能的使用已学过的语言项目。

参考文献:
[1]丁洁.汉语口语常用语语块的特性及其重要意义[J].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丁洁.口语常用语作为预制语块的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语文学刊版),2005,(6).
[3]钱旭菁.汉语语块研究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2008,45(5).
[4]刘德联,刘晓雨.汉语口语常用句式例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刘德联,刘晓雨.中级汉语口语(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吴勇毅,何所思,吴卸耀.汉语语块的分类、语块化程度及其教学思考[A],见第九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第二册语言分析(2).台北:世界华文出版社,2009.
[7]王慧.二语习得中的汉语语块研究[D].暨南大学,2007.
[8]丁洁.留学生汉语口语常用语块习得研究[D].暨南大学,2006.
[9]宋文杰.语块与句子加工——以框架语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9.
[10]周倞.对外汉语语块[D].华东师范大学,2009.
[11]粟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常用语理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12]国家汉办.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S],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2.
刘莺倩,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中文系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