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教学反思(精品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教学反思第1篇】
一、教学中的亮点:
本篇课文是用说明的方法介绍太阳,而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接触过记叙文中的“太阳”,诗歌中的“太阳”,神话中的“太阳”,因此在学完此课内容后我又带领孩子们重温了一些细节,让学生感受一个事物怎么用不同的手法去展现在人们面前。
这也是将教材纵向联系的一种很有必要的做法。
学生很惊喜地看到以前的知识重现,再联系今天所学,会印象更深。
二、教学中的不足:
课堂容量较大,要认识四种说明方法,而有的学生当堂消化不了。
三、教学后的思考:
自打新课改以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便成了老师们的一句口头禅,成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时尚用语。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行为。
前者典型的行为特征是:把教材当成“东西”,把学生当成“容器”,教师则是“搬运工”,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把教材这个“东西”搬进学生的“容器”里的过程,因而,“灌输”是教学的主打方式。
后者则不然,是把教材当成教学的资源,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参与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而,“自主建构”是教学的主旋律。
在教学《太阳》时,我也努力做到注意这一点,不让这堂课成为地理课,也
不让训练的内容拘泥于这一篇教材,而是让课堂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
1、观察太阳。
孩子们每天迎着朝阳去上学,踏着夕阳的余辉放学回家,太阳对他们来说再熟悉不过。
课前几天让他们观察太阳的运动规律。
提前去感受它的“大”和“热”。
2、阅读有关太阳的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涉猎教材以外的文字资料,让学生自己在成为一个发现者。
我让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太阳的文章,自己阅读并探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课文中提到的“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补充知识,充分感受“密切”二字。
3、体会与“太阳”有关的几种体裁。
本篇课文是用说明的方法介绍太阳,而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接触过记叙文中的“太阳”,诗歌中的“太阳”,神话中的“太阳”,因此在学完此课内容后我又带领孩子们重温了一些细节,让学生感受一个事物怎么用不同的手法去展现在人们面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教学反思第2篇】
这是一篇长课文,如何进行长文短教,我在课前进行了思考,在课堂上进行了尝试。
我把课文重新进行整合,分成了四大板块教学,课堂教学中以点连线带面,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明明笑中的乐观,话语中的关爱。
品味“番茄太阳”的意象之美,教育学生懂得用乐观与
爱心温暖自己,温暖他人。
这篇课文出现了三次“番茄太阳”。
文中的三次“番茄太阳”的出现意思不同,一个比一个意思复杂,更加感人。
课文开始,我请学生读题,意在为下文作铺垫:让学生初步知道为什么把番茄太阳放在一起。
教学中,我重点抓住了第二次“番茄太阳”。
以一问带全面,为什么说明明的笑脸美得像“番茄太阳”,然后把课文分成了四个板块:一悟笑容纯美,重在读四句写笑的句子;二悟笑中乐观,重在明明的样子上;三悟笑中温暖,重在“我”心情变化上;四悟笑中蕴意,重在明明的语言上。
而且每一次都要让学生回到问题中来。
第二次“番茄太阳”的含义理解了,那第三次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四小节,我本想多化点时间让学生细细感受明明那颗充满爱的童心,我通过默读感知、指名读体会、换位读感悟等方式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可是由于时间把握的不够,只能草草了事。
同时,我还让学生由课内文走向生活,说说生活中的番茄太阳……最后我为了升华情感,又设计了在《爱的奉献》这首歌曲中结束全课,给明明送祝福,给自己送希望,给他人送温暖。
总之,今天的教学我一改往日的教风,以说为主改成了以读为主。
这节课在有些地方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如说得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想、去说、去读……当然课文长是一个原因,但主要在于我课前对学生的估计太高了,没有蹲下身子来看学生,对环节的设计和时间的把握不够精当。
活到老学到老,以后好好向各位学习!重点,让学生细细感受明明那颗充满爱的童心,我通过默读感知、指名读体
会。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教学反思第3篇】
11月15日上午,深圳的冬日暖意洋洋,洪湖、东昌的结对课在美丽的洪湖小学如期举行,很幸运作为东昌的执教老师,上了一堂一年级的美术课《我心中的太阳》,这是我来罗湖后在外校第一次上公开课,在罗湖教改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新人我是有点焦虑的,第一次教一年级也让我还有点担忧,生怕不能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怕自己所知道的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于是不断的查找资料,不断的完善教案,设计课堂环节,一节课下来,整体流程还是比较顺畅的。
要上好一节艺术课,我们在备课时就要拓宽思路,勇于创新,充分联系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验。
从学生对太阳的感知、认识、发展出发,设计大量充满情趣的欣赏、创造、交流、评价等活动。
如用视频故事拉近太阳和人类的关系,让学生自然的了解太阳的作用;用大量的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引导他们进行艺术体验。
教师“蹲下来”和学生一起进行艺术活动,在这样平等,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更丰富。
更愿意表露自己的心声,使得他们的艺术能力和身心获得和谐发展。
老师要善于表扬,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表扬,表扬能让学生更有自信,更加热爱这门课程,本课中我运用了很具体的肯定和表扬,如你的声音真洪亮!你回答的很完整!你观察的真仔细!
你的线条画的很好!颜色涂得真漂亮等等,这些看似普通的言语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些做得的好,也让其他同学有了明确的方向。
《我心中的太阳》以人文精神为显现,以知识技能为隐线,让学生带着对太阳的热爱和感恩之情,运用音乐、故事等艺术形式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自主学习活动,体会在集体中进行艺术创作的乐趣。
本课教学注重学生的想象力的表现,着重对太阳的拟人化的描述,让学生更有亲切感,如给太阳加上五官,变成太阳公公、太阳爸爸、太阳阿姨、太阳宝宝等,还有太阳变变变环节,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太阳变成人物角色,赋予太阳无穷的生命力,学生在这方面有比较好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比较高的热情,让学生理解万物生长要靠太阳的道理,在绘画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的作品大都能展现出预想的效果,我用开家庭聚会的形式,展现太阳家族的千变万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导评的评价方式,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让学生了解构思、构图和色彩的美好。
最后用儿歌《种太阳》结束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种下了太阳就像种下了希望,把希望赠送给自己最想送的人。
小学的艺术教学肩负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艺术课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我想,师生之间需要融洽和和谐的相处,宽容和理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需要真心付出,长久的投入,总之学生快乐,老师才快乐,教育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