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NGO发展的现状与问题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的问题
• 1 非政府组织(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与非营利组织(NPO,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 2 还可以称为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公 民社会组织(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CSO)、志愿组织等,但内涵不尽一致。
• 群众组织是在50年代初期建立起来的,作 为党-国家体制的一部分,起到党和某些社 会群体之间桥梁或纽带的作用。
• 它们从属于党,工作人员是国家干部,职 能是在各自领域执行官方政策,并将各自 领域的需求反馈给党。
八大“人民团体”
•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全国归国华 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 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 3 学术界对NGO的范围界定并不统一。学者对宗 教性组织、政治性组织、宗族性组织是否为NGO 一直有争议。
NGO的基本属性
• 1 非营利性 Non-profit
• 不分配约束:不得从财产及运作中获得利益;
• 非牟利控制:具备有效规避较高风险与较高回报 的自我控制机制;
• 财产保全限制:不得以捐赠以外的其它方式变更 财产及其产权结构。
• 在组织建构上几乎大同小异。
• 有的由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会长,有的由 中央编制部门核定编制、由组织部门安排 干部任免,基本上按照党政机构设置一定 的行政级别和工资级别,由财政拨款解决 经费问题,许多组织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 方的纵向层级网络体系。
一些GONGO的官方背景
1. 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 2. 共青团: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3. 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中国扶贫基金会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
• 产出的社会性,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利 他或公益导向,其受益对象或是不特定多数的社 会成员,或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或边缘群体;
• 问责的社会性,在其运作管理的过程中要受到来 自社会及公共部门的问责与监督。
国家、市场与社会
政府 企业 NGO
权力维持与政治统治 追求利润与获得财富 热心公益与服务社会
传统民间组织的消失
• 传统民间组织在1949年建国以后,就逐渐 被总体性社会组织全面统合和代替。
• 高度集中的经济和行政管理体制使中国原 来的“国家—民间组织—民众”三层结构 向“国家—民众”的二层社会结构转变。
50年代中后期,总体性基层组织在全国范 围内建立。
1. 在农村,典型的形式是人民公社;
NGO的基本作用
1. 公共服务 2. 参与社会治理 3. 政策倡导
二、背景:中国社会的变迁
1949年以前的传统中国社会
民间社会组织的广泛存在
1. 秘密社会组织
• 会党:青帮、天地会、洪门、哥老会
• 教门:白莲教、八卦教、罗教、天理教。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宫中朱批奏折” 和“军机处录副奏折”中的“农民运动类秘密 结社项”,内容起自雍正初年止于宣统年间, 包括教门和会党一共200多个名目
• 不同于其他社会团体,它们在全国政协拥 有议政席位,被国务院免除登记。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文化大革命时期
• 这一阶段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已 成立的人民团体几乎停止了活动,也没有 成立新的社团。
1978年至今的中国社会
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化
1. 农村人民公社的废除:农会? 2. 城市单位制的瓦解:社区建设 3. 草根NGO组织的大量产生。 4. GONGO的进一步发展。
2. 非秘密社会组织 • 祠堂 • 会馆 • 善堂 • 书社与文社 • 合会
传统中国民间组织与公益
1. 宗族公益组织。
2. 宗教寺院系统的公益组织。
3. 宗族、宗教之外的民间公益组织。这包括 城市中的行会、同乡会等。
1949年-1978年的中国社会
总体性(Totalitarianism)社 民委员会系统。
在这种体制中,国家力量以历史上前所未 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于基层社会生活。但 这种社会整合模式的有效性,是以摧毁社 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代价的。
将个人“原子化”,不仅是社会整合的基 本机制,也是国家实施社会控制的重要手 段。
“群众组织(人民团体)”的建 立
中国NGO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NGO的相关概念
什么是NGO?
•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各个不同社会阶层的 公民自发成立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营 利性、非政府性和社会性特征的各种组织 形式及其网络形态。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王名
• 这些组织中通常包括各种冠以“学会”、 “研究会”、“协会”、“商会”、“联 合会”等名称的会员制组织,以及包括基 金会和各种民办学校、民办医院、民办社 会福利设施等各类公益服务实体在内的非 会员制组织。
• 2 非政府性 Non-governmental
• 自主、自治和独立性,是自主决策、自治管理的 独立实体;
• 民主、公开和社会性,是民主治理、公开透明的 开放组织;
• 非垄断的市场竞争性,是追求核心竞争力、在市 场中优胜劣汰的实力组织。
• 3 社会性 Sociality
• 资源的社会性,资源主要来自社会,包括募捐、 接受捐赠、申请资助、收取会费等社会资源,以 及志愿者等人力资源;
GONGO的产生
• 政府组织的非政府组织(Government Organized NGO)。
• 为了适应精简政府的需要,将工作人员从政府 部门分流到GONGO。这些机构也成为从正规 体制中退休下来的人员发挥余热的去处,而其 原属的部委和部门则给予了它们充分的信任。 GONGO与其母体部门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 1949年后在中国建立的总体性社会体制, 以对社会资源的全面控制和垄断为基础。 社会成员要取得基本生存条件,必须从国 家那里获得。
• 而在总体性社会中,国家不但垄断着绝大 部分既有的资源,而且在新的资源出现后 ,也总是利用国家的强制性权力,将其置 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
• 对于任何潜在的控制稀缺资源的竞争对手 (社会组织),也总是利用专政的力量加 以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