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草虫的村落》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a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生记忆。
相机评价:这几个同学读得都很流利。古诗 文
有一个特点,即具有韵律美,我们可以通过停顿和 声调把它表现出来。 该怎么在诗句中标出停顿呢?谁 来说说?
5.
根据诗文的声调和 节奏朗读,使学生切实感 受古诗的韵 律美、节奏 美。
(展示课件第八屏)标好节奏,读。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 师
设计说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解词:村落
1.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 想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了 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三、自主研读,品味语言 (一)抓住感叹号,品味“游侠归来” 。 1. 这节课, 同学们需要学习一种新的读书 从三个标点符号入手,让 作者在草虫的村落游历时看到了哪些 场
图画变成文 字描绘的内
容,理解古诗,而且可以
(二)揭示课题。 让学生把隐 形的思维活 1. 这是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宋代诗人苏 轼 动用诗文的形式外显。 为这幅画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惠崇春江晓景》。(展示课件第四屏)板书 课题。
2. 齐读课题。
三、熟读古诗,触摸美景 (一)了解作者,读懂课题。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 谁能结
3
(能画画的可以画图,不能画的可以用景物名称代 替),构图布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 天吗?能向大家说说你 眼 中 的 春 天 吗 ? 2.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 季节。正因为春天的美 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对它赞不绝口,写了许多 优美的诗篇。听说你们能背许多描写春天的古诗,是 真的吗?敢不敢让老师来考考你们?老师出示图画, 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 色。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一)观察图画。 1.(展示课件第三屏) 你们觉得这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 2.学生自由发言。 这个环节的设计不 仅有利于学 生把形象的 这个环节的设计在 于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 激发其学习兴趣。 设计说明
五屏)
如果你就是这个村的“村民” ,你会和“
游 侠”寒暄些什么呢?老师来扮演“村民” ,学 生 扮演“游侠” , 进行对话。 读好“游侠” 。 此时,你能肯定这是一个“游侠”了吗?
5
那就肯定地读一读吧! 当你看到这位“游侠”归来时,你的心情 怎样?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 5.齐读 2、3 自然段。 (二)抓住感叹号,品味“和谐生活” “ 音 乐演奏会” 。 1.默读 4、5 自然段,用“ 些什么? 2.同桌交流。 ”画出带 抓住重点,放手让学生自 主地、自由地阅读,运用阅读 技能,享受阅读乐趣。体现略 有感叹号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看你能读懂 将朗读指导与品词品句有 机联系起来,在品词品句的基 础上进行朗读,让朗读促进语 言文字的理解。
称为“游侠” 。 我们通过读书去读懂这个词语吧。 3 默读 2、3 自然段,你是从哪些语句 中读
懂了他是个游侠的?用“ 子。
4
”画出找到的 句
生汇报,相机品味“寒暄” 。 ( 展示 课件第 读词语两遍。 根据字形猜猜看“暄”字是什么意思? 观察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还能说说这样由反义词组成的词语吗? 体会汉字的精妙,感受汉 字的魅力,积累语言。
3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0*草虫的村落
联系上下文,理解“勤勉” 。 你觉得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 朗读指导。
句子二:我还看见许多许多…… 运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学生闭眼想象:你
还看见些什么?(展示课件第七屏) (四)学习 9、10 自然段。 1.齐读 9、10 自然段。 2.作者得意的是什么? 四、小结全文,赏读全文
教学重点: 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再现诗句描写的画面,进入意境源自产生情感共鸣,借助想象进行诗 配画。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表现春天情调的乐曲磁带; 3. 搜集赞美春天的词语、诗句。
1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 古诗二首
教学课时:
3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景?
方法, 去特别关注一些特殊的标点符号, 比如: ! 标点符号的教学贯穿全文,使 ? ……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游侠 学生学习从标点符号中去品味 归来? 语言和情感信息。
3.
小声读 2、3 自然段,用“
”画出
带有感叹号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看你能读 懂些什么? 4.学生汇报,重点指导: 句子: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 展示课件 第四屏)
中有精、 自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3.全班交流。 (三)抓住问号、省略号,品味“勤勉劳 1.自由读 6、7、8 自然段,用“ ”画 动” 。 出带有问号、省略号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 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句子一: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如此勤勉的奔 忙呢?是它们对于家庭的责任吗?(展示课件 第六屏)
3.
探索一条古诗教学的全新思路,追求“以诗化人、以诗寓趣、以诗育人 、
以诗增智”的理想效果。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 借助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景。 3. 背诵古诗,对古诗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4. 学习诗配画,培养积累美文佳句的习惯。
重难点分析: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0*草虫的村落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课 板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 文:10 草虫的村落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 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这 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 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学习本篇课文,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 如何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 使用精美的动画效果,极有感染力的音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 学生对昆虫世界充满探索的向往。 2. 从三个标点符号入手,让标点符号的教学贯穿全文,使学生学习从标点 符号中去品味语言和情感信息 3. 抓住重点,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 乐趣。体现略中有精、自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想象和表达自
己的感受的;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感。
2. 指导学生学会“暄、熙、攘、穴、宅、鸠” 6 个会认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层次,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合查阅的资料谈谈对苏轼、惠崇的了解?
△(展示课件第五屏)简介苏轼。 △(展示课件第六屏)简介惠崇。 (二)初读诗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诗文,读准字音。 提示读诗的要求。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 生对苏轼和 惠崇有 进 一 步的了解,并产生浓 厚的 学习兴趣。
2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 古诗二首
1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0*草虫的村落
课前准备:
1. 美国动画片《虫虫特工》片段。 2.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虫虫特工》片段,激趣导入 1. 播放《虫虫特工》片段。 ( 展示课件第 三 屏) 精美的动画效果,极有感 染力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的 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心中对 昆虫世界充满探索的向往。
生轮读。
四、 ( 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一、步骤二)思考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诗文,拥抱美景 (一)寻找美景。 (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一)练习。
1. 自由读诗, 边读边想, 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2.
让学生了解景物是诗
这些景物哪些属于地面景?哪些属于江上 景 歌的基本构成元素,明白 景物作为抒 情的依托物 ?哪些属于岸边景?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 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中年级识字教学仍然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③借助多种方法落实生字教学任务, 结合上下文 是重点,对难记的字,教 理解字、词。如:惠、崇、蒌、蒿、豚等。 ( 学生互 师必须加于指导,帮助学 动,教师点拨。 ) (三)熟读诗文,读出节奏。 1.咱们班同学的朗读能力都很出色,谁来读 给 大家听? 2.指名读。 ( 学生评价) 3.(展示课件第七屏) 师大声范读, 生小声跟读。 去掉拼音,再读课文。
1.
小结:今天,同学们抓住标点符号, 不
仅读出了作者的感受、疑问,也读出了自己
的
感受与疑问。老师希望你们把这么多的!?变 成一连串的……,因为对草虫世界,对大自然 的探索是永无止尽的。
2. 配乐赏读全文。 ( 展示课件第八屏)
4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 古诗二首
语文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三年级下册 课 文:1 古诗二首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3. 再读课文,思考:诗中除了写了以上画面中
在诗歌中的首要地位。作
画先选景 , 写 诗 先 定景 有的景物外,还写了什么? 4. 苏轼这样安排太妙了。谁是苏轼的知音?请 你 物 , 读诗也 先从找景入 说说这样安排妙在何处。
5. 准备绘画用的白纸,将各景物安置在白纸上
手。 这一步是将诗变画 的开始,是变平面文字为
设计思路:
1.
引导学生重走诗歌作者从构思到成型的创作思路,在探究思路的过程中 了
解诗人的特定心意,感受诗句意境,从而在“知识与能力”上有所获得,“过 程与方法”上有所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得到熏陶。
2. 再现诗句所创设的景物场景、事物场景、虚拟场景过程中,理解诗句意
思, 进入诗句意境, 感受诗人的情感脉搏, 在此基础上探求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 、 文化的博大精深、价值的核心体系。
1
教给学生方法:理解词语 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从字面 上理解,可以联系生活实际, 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品味“游侠” : 什么叫游侠呢?这种人你在什么地 方见 那种专门行侠仗义、 好打抱不平的人 ,我
过?
2
们称为“侠” , 经常游历四方的大侠,我们 就
2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0*草虫的村落
生记忆。
相机评价:这几个同学读得都很流利。古诗 文
有一个特点,即具有韵律美,我们可以通过停顿和 声调把它表现出来。 该怎么在诗句中标出停顿呢?谁 来说说?
5.
根据诗文的声调和 节奏朗读,使学生切实感 受古诗的韵 律美、节奏 美。
(展示课件第八屏)标好节奏,读。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 师
设计说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解词:村落
1.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 想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了 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三、自主研读,品味语言 (一)抓住感叹号,品味“游侠归来” 。 1. 这节课, 同学们需要学习一种新的读书 从三个标点符号入手,让 作者在草虫的村落游历时看到了哪些 场
图画变成文 字描绘的内
容,理解古诗,而且可以
(二)揭示课题。 让学生把隐 形的思维活 1. 这是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宋代诗人苏 轼 动用诗文的形式外显。 为这幅画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惠崇春江晓景》。(展示课件第四屏)板书 课题。
2. 齐读课题。
三、熟读古诗,触摸美景 (一)了解作者,读懂课题。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 谁能结
3
(能画画的可以画图,不能画的可以用景物名称代 替),构图布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 天吗?能向大家说说你 眼 中 的 春 天 吗 ? 2.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 季节。正因为春天的美 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对它赞不绝口,写了许多 优美的诗篇。听说你们能背许多描写春天的古诗,是 真的吗?敢不敢让老师来考考你们?老师出示图画, 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 色。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一)观察图画。 1.(展示课件第三屏) 你们觉得这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 2.学生自由发言。 这个环节的设计不 仅有利于学 生把形象的 这个环节的设计在 于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 激发其学习兴趣。 设计说明
五屏)
如果你就是这个村的“村民” ,你会和“
游 侠”寒暄些什么呢?老师来扮演“村民” ,学 生 扮演“游侠” , 进行对话。 读好“游侠” 。 此时,你能肯定这是一个“游侠”了吗?
5
那就肯定地读一读吧! 当你看到这位“游侠”归来时,你的心情 怎样?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 5.齐读 2、3 自然段。 (二)抓住感叹号,品味“和谐生活” “ 音 乐演奏会” 。 1.默读 4、5 自然段,用“ 些什么? 2.同桌交流。 ”画出带 抓住重点,放手让学生自 主地、自由地阅读,运用阅读 技能,享受阅读乐趣。体现略 有感叹号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看你能读懂 将朗读指导与品词品句有 机联系起来,在品词品句的基 础上进行朗读,让朗读促进语 言文字的理解。
称为“游侠” 。 我们通过读书去读懂这个词语吧。 3 默读 2、3 自然段,你是从哪些语句 中读
懂了他是个游侠的?用“ 子。
4
”画出找到的 句
生汇报,相机品味“寒暄” 。 ( 展示 课件第 读词语两遍。 根据字形猜猜看“暄”字是什么意思? 观察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还能说说这样由反义词组成的词语吗? 体会汉字的精妙,感受汉 字的魅力,积累语言。
3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0*草虫的村落
联系上下文,理解“勤勉” 。 你觉得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 朗读指导。
句子二:我还看见许多许多…… 运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学生闭眼想象:你
还看见些什么?(展示课件第七屏) (四)学习 9、10 自然段。 1.齐读 9、10 自然段。 2.作者得意的是什么? 四、小结全文,赏读全文
教学重点: 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再现诗句描写的画面,进入意境源自产生情感共鸣,借助想象进行诗 配画。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表现春天情调的乐曲磁带; 3. 搜集赞美春天的词语、诗句。
1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 古诗二首
教学课时:
3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景?
方法, 去特别关注一些特殊的标点符号, 比如: ! 标点符号的教学贯穿全文,使 ? ……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游侠 学生学习从标点符号中去品味 归来? 语言和情感信息。
3.
小声读 2、3 自然段,用“
”画出
带有感叹号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看你能读 懂些什么? 4.学生汇报,重点指导: 句子: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 展示课件 第四屏)
中有精、 自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3.全班交流。 (三)抓住问号、省略号,品味“勤勉劳 1.自由读 6、7、8 自然段,用“ ”画 动” 。 出带有问号、省略号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 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句子一: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如此勤勉的奔 忙呢?是它们对于家庭的责任吗?(展示课件 第六屏)
3.
探索一条古诗教学的全新思路,追求“以诗化人、以诗寓趣、以诗育人 、
以诗增智”的理想效果。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 借助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景。 3. 背诵古诗,对古诗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4. 学习诗配画,培养积累美文佳句的习惯。
重难点分析: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0*草虫的村落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课 板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 文:10 草虫的村落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 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这 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 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学习本篇课文,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 如何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 使用精美的动画效果,极有感染力的音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 学生对昆虫世界充满探索的向往。 2. 从三个标点符号入手,让标点符号的教学贯穿全文,使学生学习从标点 符号中去品味语言和情感信息 3. 抓住重点,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 乐趣。体现略中有精、自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想象和表达自
己的感受的;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感。
2. 指导学生学会“暄、熙、攘、穴、宅、鸠” 6 个会认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层次,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合查阅的资料谈谈对苏轼、惠崇的了解?
△(展示课件第五屏)简介苏轼。 △(展示课件第六屏)简介惠崇。 (二)初读诗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诗文,读准字音。 提示读诗的要求。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 生对苏轼和 惠崇有 进 一 步的了解,并产生浓 厚的 学习兴趣。
2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 古诗二首
1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0*草虫的村落
课前准备:
1. 美国动画片《虫虫特工》片段。 2.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虫虫特工》片段,激趣导入 1. 播放《虫虫特工》片段。 ( 展示课件第 三 屏) 精美的动画效果,极有感 染力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的 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心中对 昆虫世界充满探索的向往。
生轮读。
四、 ( 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一、步骤二)思考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诗文,拥抱美景 (一)寻找美景。 (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一)练习。
1. 自由读诗, 边读边想, 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2.
让学生了解景物是诗
这些景物哪些属于地面景?哪些属于江上 景 歌的基本构成元素,明白 景物作为抒 情的依托物 ?哪些属于岸边景?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 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中年级识字教学仍然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③借助多种方法落实生字教学任务, 结合上下文 是重点,对难记的字,教 理解字、词。如:惠、崇、蒌、蒿、豚等。 ( 学生互 师必须加于指导,帮助学 动,教师点拨。 ) (三)熟读诗文,读出节奏。 1.咱们班同学的朗读能力都很出色,谁来读 给 大家听? 2.指名读。 ( 学生评价) 3.(展示课件第七屏) 师大声范读, 生小声跟读。 去掉拼音,再读课文。
1.
小结:今天,同学们抓住标点符号, 不
仅读出了作者的感受、疑问,也读出了自己
的
感受与疑问。老师希望你们把这么多的!?变 成一连串的……,因为对草虫世界,对大自然 的探索是永无止尽的。
2. 配乐赏读全文。 ( 展示课件第八屏)
4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 古诗二首
语文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三年级下册 课 文:1 古诗二首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3. 再读课文,思考:诗中除了写了以上画面中
在诗歌中的首要地位。作
画先选景 , 写 诗 先 定景 有的景物外,还写了什么? 4. 苏轼这样安排太妙了。谁是苏轼的知音?请 你 物 , 读诗也 先从找景入 说说这样安排妙在何处。
5. 准备绘画用的白纸,将各景物安置在白纸上
手。 这一步是将诗变画 的开始,是变平面文字为
设计思路:
1.
引导学生重走诗歌作者从构思到成型的创作思路,在探究思路的过程中 了
解诗人的特定心意,感受诗句意境,从而在“知识与能力”上有所获得,“过 程与方法”上有所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得到熏陶。
2. 再现诗句所创设的景物场景、事物场景、虚拟场景过程中,理解诗句意
思, 进入诗句意境, 感受诗人的情感脉搏, 在此基础上探求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 、 文化的博大精深、价值的核心体系。
1
教给学生方法:理解词语 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从字面 上理解,可以联系生活实际, 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品味“游侠” : 什么叫游侠呢?这种人你在什么地 方见 那种专门行侠仗义、 好打抱不平的人 ,我
过?
2
们称为“侠” , 经常游历四方的大侠,我们 就
2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0*草虫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