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有什么经典典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秋节有什么经典典故
中秋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由来已久,每年的农历⼋⽉⼗五便是⼀年⼀度的中秋节,你知道中秋节典故吗?下⾯店铺就告诉你中秋节典故,⼀起看看吧!
中秋节典故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照亮⼤地和给⼤地带来温暖,但有⼀天,⼗个太阳却⼀起出现,⼤地上的农作物都被烤焦了。
这时,有⼀个叫后羿的神射⼿,把其中九个太阳射了下来,替万民消除了灾难。
⼈们于是把他拥⽴为王。
后羿当上皇帝后,沉迷酒⾊,随意杀⼈,成了暴君。
他希望长⽣不⽼,跑到昆仑⼭盗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药,他的妻⼦嫦娥怕他长⽣不⽼,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药偷来吃了,于是她⾃⼰就轻飘飘地飞上了⽉宫。
奔⽉后,嫦娥住的⽉宫其实是⼀个寂寞的地⽅,除了⼀棵桂树和⼀只兔⼦,就别⽆他物。
可是⼜有另⼀个说法是,在⽉宫⾥还有⼀个叫吴刚的⼈。
后来,⼀般妇⼥每逢中秋拜⽉,就是向⽉宫⾥的嫦娥遥祭。
中秋节⾷物
柚⼦
柚⼦是中秋节的必备品之⼀,因为“柚”与“佑”谐⾳,也是希望⽉亮保佑的意思。
吃了甜⽉饼,再吃点甜酸的柚⼦,既开胃,⼜解油腻,让⼝腔有清爽感。
柚⼦味道酸甜,略带苦味,含有丰富的维⽣素C及⼤量其他营养素,是医学界公认的最具⾷疗效益的⽔果,有降⾎糖、降⾎脂、减肥、美肤养容等功效,经常⾷⽤,对糖尿病、⾎管硬化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对肥胖者有健体养颜功能。
团圆馍
陕西西安⼀带,每到中秋节,当地每家做馍,全家共吃⼀馍,称“团圆馍”。
馍有顶、底两层,中间加芝⿇。
馍上层⽤⼤碗拓⼀个圆圈,象征中秋之夜,圆中刻“⽯头”⼀块,上站⼀个吃蟠桃的“⼩猴⼦”。
馍在锅⾥烙熟后,切成尖⽛状,全家每⼈⼀⽛,家⼈短期外出,则留下⼀⽛。
出嫁的姑娘,娘家则送馍上门,以⽰全家团圆不忘。
糍粑
中秋吃糍粑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们为纪念楚国⼤将军伍⼦胥⽽流传⾄今的传统习俗。
通常⼈们把过中秋看成仅次于春节的农历节⽇,素有“⼩年”之称。
中秋节这⼀天天还未亮,家⾥的妇⼥就早早地起床开始忙活了,把清洗⼲净的糯⽶倒进⽊甑⾥蒸熟。
糯⽶饭蒸好后,由家庭的男主⼈把⽊甑抬到院坝⾥,将⾹喷喷的糯⽶饭倒进⽯碓窝⾥,由两个⼈⼀组开始⽤粑捶或⽊杵捣烂它,家⾥的⼩孩们则兴⾼采烈地围着⽯碓窝观看⼤⼈们⼀拉⼀杵捣糯⽶,期待着能吃上⾹甜的糍粑。
中秋节习俗
每年农历⼋⽉⼗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年分为四季,每季⼜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中秋也称仲秋。
⼋⽉⼗五的⽉亮⽐其他⼏个⽉的满⽉更圆,更明亮,所以⼜叫做“⽉⼣”,“⼋⽉节”。
此夜,⼈们仰望天空如⽟如盘的朗朗明⽉,⾃然会期盼家⼈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也借此寄托⾃⼰对故乡和亲⼈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称“团圆节”。
我国⼈民在古代就有“秋暮⼣⽉”的习俗。
⼣⽉,即祭拜⽉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迎寒和祭⽉。
设⼤⾹案,摆上⽉饼、西⽠、苹果、红枣、李⼦、葡萄等祭品,其中⽉饼和西⽠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下,将⽉亮神像放在⽉亮的那个⽅向,红烛⾼燃,全家⼈依次拜祭⽉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饼。
切的⼈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要⼀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