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枯竭的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枯竭的案例
篇一:知识拓展: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实例
知识拓展: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实例
实例一:美国匹兹堡(钢城)、休斯敦和洛杉矶(油城)美国的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采取了“再开发”战略,如匹兹堡在抵抗衰落过程中,既改造传统产业,又开辟新路,表现出强大的产业转换能力和创新意识。
匹兹堡是根据“钟摆运输”布局原理,在大型铁矿、煤矿开发基础上而兴起的城市,美国的钢铁市场曾以它为中心,实行“匹兹堡基点加价制”。
但这座实力雄厚的矿城,在20世纪70年代,因资源枯竭出现了严重的衰退,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问题丛生,市区人口大量下降,成为美国衰退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
到了80年代,市才开始采用一系列政策性措施,吸引外资投资和建厂,其产业结构逐步由重型转向轻型和服务型,才开始复苏。
美国休斯敦是油城走向持续繁荣的典型模式之一。
休斯敦原是“牛仔(牧人)”集聚的农牧区村镇。
1901年得克萨斯油田开发后,城市随之兴起和发展。
在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各大石油公司总部迁移至此,形成了美国南部最重要的城市。
在6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业开始整体下滑时.休斯敦按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加速了石油科研的开发,油气资源产业群也逐步形成并日趋完善,同时相应带动了为其服务的机械、水泥、电力、钢铁、造纸、粮食、交通运输和通讯等多种产业的发展。
美国在休斯敦布点了宇航中心,带动了为它服务的t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从而使休斯敦成为全美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城市性质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休斯敦的模式是按照“发展主导产业一带动相关产业一完善基础产业”顺序展开的。
美国另一个油城洛杉矶也是采用这一模式实现转型的。
20世纪20—
40年代为石油开采高峰期,洛杉矶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年产5000万吨以
上的生产能力。
油田开发直接促进了炼油和石化工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农
业的开发,使原本是靠近沙漠的季节性牧场变成粮、棉、蔬菜、水果生产
基地;陆、海、空运输发达;此外,飞机制造业、军械工业也迅速兴起,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现成为美国西部最大的工业中心、文化中心和太平洋
东岸著名的现代化城市,即使石油资源枯竭,该市也能依托替代产业群实
现持续发展。
实例二:法国洛林(煤钢城)
洛林位于法国东北部,是法国历史上以铁矿、煤矿资源丰富而著称的
重化工基地,类似于中国现在的辽宁。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因资源、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变化以及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洛林下决心实
施了“工业转型”战略。
首先彻底关闭了煤矿、铁矿、炼钢厂和纺织厂等成本高、消耗大、污
染重的企业。
如煤炭虽有资源,但因井深开采,吨煤成本高于世界市场煤
炭价格345法郎,而采取了逐步放弃的政策。
钢铁工业也由于成本高,吨
钢售价比进口高457法郎,尽管铁矿资源丰富,采矿、炼铁、炼钢企业也
已全部关闭。
其次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重点选择了核电、计算机、激光、电子、生物制药、环保机械和汽车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
用高新技术改造
传统产业,大力提高钢铁、机械、化工等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而
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将转型与国际接轨。
此外,洛林还把煤炭产
业转型同国土整治结合起来,并列入整个地区规划。
为此,他们专门成立
了国土整治部门,负责处理和解决衰老矿区遗留下来的土地污染、闲置场
地的重新有效利用问题。
创建企业创业园,扶持下岗职工创办小企业,由
国家资助自身非营利的“孵化器”,为新创办的小企业无偿制定起步规划,在初期或成长期为之提供各种服务,如创造厂房、车间、机器、办公室等
条件,还配备专家、顾问作具体指导。
篇二:飞蛾的痛苦经历
飞蛾的痛苦经历
他等着蛾飞起来,但那只蛾却只是跌跌撞撞地爬着,怎么也飞不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它就死了。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任何一种本领的获得都要经由艰苦的
磨练,“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任何投机取巧或妄图减少
奋斗而达到目的的做法都是见识短浅的行为,那只飞不起来的飞蛾的经历
就证明了这一切。
当太阳升起之时
在非洲,每天早晨羚羊睁开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跑
得最快的狮子跑得更快,否则,我就会被狮子吃掉。
而就在同一时刻。
狮
子从睡梦中醒来,首先闪现脑海的一个念头是:我必须能追得上跑得最慢
的羚羊,要不然我就会被饿死。
于是,几乎是同时,羚羊和狮子一跃而起,迎着朝阳跑去。
生活就是这样,不论你是羚羊还是狮子,每当太阳升起之时,就毫不
迟疑地向前奔跑。
工作固然重要,身体更重要
世界上有三种众所周知的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平均寿命不足60岁,他
们是医生,教师和建筑师~1961年,美国作家格林的小说《一个枯竭的案
例》问世,书中描写了一名建筑师因为不堪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放
弃自己的工作,逃往非洲原始丛林的故事。
很多人都很羡慕建筑师,觉得
这个行业很受人尊重,其实不然,公众们眼里的那些建筑师基本都是“大师”,大多数的青年建筑师和那些六七十了也还没成名的建筑师们的生活
状况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想的那样的,有的人说中国建筑师太少,所以不能
引起广泛关注,可即使是在米国,满地的建筑师们好像也不大遭人待见。
这群人只在客户面前可以侃侃而谈莫名其妙的“设计理念”,回到家里除
了加班熬夜、对着图版电脑马克笔发呆,就再没有任何等同于目前的中国,作为建筑师群体,他们未必能称的上有钱人,但工作强
度之大让很多人躲避不了早衰。
丧失了创新的激情和梦想,有的人活着,
其实他已经死了。
有些建筑师反映,周一早上一听到闹钟响,连死的心都
有了。
过劳导致枯竭,枯竭导致死亡,早衰导致早死。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贝
佛利曾说过:“过度疲劳的人是在追求死亡。
在大家不断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时代趋势下,工作的压力,E时代
的努力,在在显现于各种工作团体中。
每一次案件的推出,点子的出现,
真不知消耗多少人的脑细胞!这也就使人们脑力消耗过多,导致神经衰弱,睡不好,失眠!
画图,加班画图,熬夜画图,加班熬夜画图,这就是现在建筑师的处境,外界有很多人钟情这个行业,可是其中的艰苦却是外行人所体会不到的。
你知道没完没了的画图多枯燥吗?你知道为了按时交图即使熬夜到要
崩溃了也要咬牙坚持的感受吗?很多工作累了就没法工作,想不休息都不行,可是建筑师不行,就算过劳死在电脑前,所有的图纸还要出来,看起
来有着高收入的职业,其实如果抛去加班熬夜的补偿,根本就不高,如果
再考虑因此而失去的身体健康,可以说得不偿失。
建筑师实在是很特殊的职业,为改善人类所居住的城市与生活的空间
费尽心血、为保护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绞尽脑汁,任重而道远,却是
以透支自己的健康为代价。
每个人情况或许不同,这决定于建筑师自身对
本行业的态度。
我会一如既往坚持我的作风,有人说那是因为我的星座使然;但我想,不管你是什么星座,认真、负责总是建筑师的首要素质。
曾
经有人说“诅咒大学对我身体健康的摧残”,这话对于建筑系的学生来讲,或许是最贴切的。
前期松散,后期加班,似乎是建筑系的“通病”。
夜里
三四点不睡,上午九十点不起,难道这是职业习惯?
大多数建筑师的熬夜是从学生时代就开始的,不管你的方案花了多少
心思,熬夜总是少不了的。
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方案在熬夜的时候有
了实质性的进展。
作图更不用说,连续的熬夜、通宵;低年级徒手绘图累
得腰酸,高年级电脑作图疆得脖子疼;好几天睡不了几个小时,饭也不按
时吃…工作了也经常加班,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赶项目时三四天出一
个方案,不熬夜方案从哪来?没方案就没饭吃。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建筑师面对这一句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的老话时,只有无奈。
做建筑师是件又累又受气的工作,头上顶着老板,甲方,规划
局三座大山,出图时间紧得要把每天按25小时算,压力还特大,投标总
希望能一举拿下头名,甲方总希望来点没见
过的,规划局又有很多条件限制。
举个例子,上海人很精明,不爱做
建筑设计,所有的上海大小设计公司上海人都几乎没有。
建筑师必须长时
间伏案画图、用电脑等,如果再加上经常加班,日积月累之下往往会发生
腕痛、肘痛、肩痛、颈痛、颈椎骨刺、坐骨神经痛、胃痛、便秘、眼睛酸
涩、视力减退等毛病。
因为职业需要晚睡熬夜,赶出设计作品,长时间如
此常容易引起偏头痛、眩晕。
积劳成疾甚至可能导致猝死!
作为在大学里学习这个专业的同道们以及那些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奋斗
的人,这一点是不得不知道的…
我们真的在为自己的前途牺牲着最宝贵的东西,所以!好好照顾自己
的生活!多爱护自己一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生存艰难
伦敦皮卡德利大街有个小型杂技团上演了一个节目:“三十天关在玻
璃箱内绝食之男子。
”
新闻记者凯西闻说此事,前去采访绝食男子。
她隔着玻璃箱壁问道:“你为什么要演这种节目?”
那男人答道:“这也是为了混口饭吃!”
小幽默大智慧:人生有时就是这样地具有讽刺意味,在不得不低头的
时候,原来你是为了能够扬眉吐气。
天才商人的秘密
有一天,他在大街上捡到一只老鼠,便决定用它为资本做点儿买卖。
他把老鼠送给一家药店,得到一枚钱。
他用这枚小钱买了一点儿糖浆,又用一只水罐盛满一罐水。
他看见一群制作花环的花匠从树林里采花回来,便用勺子盛水给花匠们喝,每勺里搁一点儿糖浆。
花匠们喝完后,每人送给他一束鲜花。
他卖掉这些鲜花,第二天又带
着糖浆和水罐到花圃去。
这天,花匠临走时,又送给他一些鲜花。
他用这样的方法,不久便积聚了八个铜币。
有一天,御花园里满地都是被狂风吹落的枯枝败叶,园丁不知道该怎么清除它们。
他走到一群玩耍的儿童中间,分给他们糖果。
顷刻之间,儿童便帮他把所有的枯枝败叶捡拾一空,堆在御花园门口中。
这时,皇家陶工为了烧制皇家餐具,正在寻找柴火,看到御花园门口这堆枯枝败叶,就从青年手里买下运走。
这天,青年带着卖柴火得到十六个铜币和水罐等五样餐具。
在离城不远的地方,设置了一个水缸,免费供应给五百个割草工,割草工们很想报答他。
他四处游荡,结识了一个陆路商人和一个水路商人。
陆路商人告诉他:“明天有个马贩子带着五百匹马进城来。
”听了陆路商人的话,他对割草工们说:“今天请你们每人给我一捆草,而且,在我的草没有卖掉之前,你们不要卖自己的草,行吗?”他们同意道:“行!”马贩子来后,走遍了全城,也找不到饲料,只得出一千铜币买下这个青年的五百捆草。
几天后,水路商人告诉他“有条大船进港了。
”他立即雇了一辆备有侍从的车子,来到港口,用剩下的钱订下了全船的货物。
然后,他在附近搭了个帐篷,吩咐侍从道:“当商人们前来求见时,你们要通报三次。
”
大约有一百个商人前来购货,但得到的回答是:“全船货物都包给一个大商人了。
”听了这番话,商人们就到他那里去了。
侍从按照吩咐,通报三次后才让商人们进入帐篷。
一百个商人每人给他一千元,取得船上货物的分享权,然后每人又给他一千元,分别取得全部货物的所有权。
他很快就成了富翁。
篇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案例研究
教师职业倦怠的案例研究
文章摘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深入对教
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造成其压力越来越大教师群体中不同程度的职业疲
惫感、倦怠感发展迅速。
本文以一中学老师为例对其职业倦怠的形成进行
分析提出应对策略以缓解职业倦怠的发生提升教师的职业生命质量。
关键
词职业倦怠认同感一问题的提出1966年美国作家格林尼Greene出版了一
部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aburning—outcae的小说。
从此“枯竭”或“倦怠”就进入了我们视野。
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 r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
burn-out这个词语。
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
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
高发人群。
据《新浪教育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超过80的被
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
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被调查教师生
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
“100投入的教师才能有100满意的教育。
”“没有有活力的教师队
伍何谈有生机的下一代。
”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会倾向于对学生的行为做
消极解释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也会衰退这可能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下降对班级的管理也不利。
同时出现职业倦怠或者枯竭的教师往往士气低
落工作效率下降与同
事的关系容易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的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和效益。
现在我就以张家港市中学一化学教师为例介绍、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二研究1案例老师毕业于滁洲州师范大学后分配到张家港一城郊中学教初
三化学已认教十年。
在学生时代她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事情总是要力争
完美无缺总是要做得最好。
从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她都是学校的班干部一
直被认为老师的乖学生。
自从参加工作她也把对自己的要求移情到学生身
上要求学生与她做的同样完美。
但由于分配到的学校是一所城乡结合处的
学校学生素质差别很大有一小部分学生有经常逃学、打架等不良行为家长
对子女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家长迫于生活压力忙于工作没时间管教子女
而有些家长却一有空闲就在棋牌室筑“长城”读书无用论在她们头脑中还
有相当地位。
这让她感到无所适从。
为了达到完美为了达到至高她付出了
一切——时间、心血、体力。
这一切付出也有了收获她课讲得好教的学生
成绩也高获得的荣誉也多但她认为与她的付出不成比例。
偶尔如果她教的
学生成绩不是平行班最好的她就焦急夜不能寐。
感到极度疲乏、虚弱感以
及失眠、头痛、腰酸、肠胃不适等症状。
除了工作的压力职业认同感的缺
失也给她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当年报考师范学院一定程度是因为教师是
个光荣的职业但现在我却骄傲不起来。
教师队伍中可能是有个别人不负责
任但社会舆论导向似乎整个教师队伍都有问题。
”这让她很气愤也感到委屈。
职业认同感的缺失的顶峰发生在一次同学聚会之
后。
与同学相比自感能力不差、素质不低可是工资比人家少生活质量
更谈不上维持生计而已面对孩子她常会因没有人家孩子的物质条件充裕而
愧疚想到自己工作量又大于是心中充满委屈内心愤愤不平抱怨常困扰着她。
还有让她感到困扰的是同事间的关系同事特别是同学科老师存在着一定的
合作和竞争关系。
随着她在教育教学上的日益成熟她感到同事间的合作越
来越少而小动作却层出不穷。
备课组活动评课时满耳都是优点、闪光点要
她提改进措施时根本不提或提无关痛痒的口误使辛勤准备的公开课效果大
打折扣使备课组活动流于形式平时的讲义不统一有些老师还自己偷偷印发
给学生当她有些成绩时同事向她祝贺时不知她自己心理问题还是别的什么
她总觉得不是那么真诚这让她很是感到委屈同时也很无奈。
2案例分析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该老师面临的情况是许多在职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
该老师力争在教育教学中成为一名好教师经过努力她的确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在教学生涯中遇到一些烦心事遭受一些挫折这不可避免。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这就是人生。
有悲欢离合人生才因此而精彩。
在与被调查者交谈时她也意识到这一点而且也曾用这策略安慰自己减轻了一些焦虑和烦躁但效果不明显。
我们指出造成她这现状最主要原因是她太注重追求完美突破了自然的工作定律因为突破了自然定律所以她并不快乐像是被绑在追求名利的快车上不能停止收获越多越是怕失去越是怕落后所以心情总不能畅快。
同时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很重要但是被她忽视的心理需要。
当初她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喜欢学习并愿意与她人分享自己的知识。
在参加工作前她包括她周围父母亲朋好友都会认为这个工作能够激发人的智力但是工作以后情况发生了改变。
因为教师每天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备课、上课、改作业、处理学生问题、应对家长以及处理一些文书工作这些工作看上去都繁杂且琐碎不仅不能带来智力上的激发反而会使人感到枯燥。
枯燥的工作很易让人产生职业倦怠。
至于同事关系源于职场的激烈竞争这是产生同事间关系淡漠的首要原因。
同事之间容易形成利益关系如果对一些小事不能正确对待就容易形成沟壑。
当然同事关系的变化还和学校的管理有关。
很多学校每次阶段性考试后要开质量分析会每次开会都会与兄弟学校进行比较同时表扬年级平行班成绩领先的老师不点名批评成绩暂时落后的老师。
由于老师都比较注重自己在学校中的声誉学校管理层这样褒贬无形间导致了教师间相互比较甚至背后做小动作同事关系也一落千丈。
3应对策略首先正确对待压力及时调整认知心态。
我们对这位老师进行了心理疏导首先建议她学会放弃简单从教。
当有些目标经过多次努力仍然无法实现时要考虑是否到放弃的时
候了。
古人说得好“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选择就要有所取舍选择与放弃是同时并存的如果不会放弃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
当有些想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时首先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问一问自己“是不是付出了相应的努力与代价”如果没有付出相应的努力与代价
就平静地接受这一结果。
放弃是一种成本经济学上称其为机会成本。
在做出一些选择的时候实际上也是投入了这一机会成本的不懂得放弃什么都不想放弃那又何来心想事成梦想成真呢当懂得了做一名普通教师的重要性当发现简单即是生活时就能知道简单从教的快乐是无穷的。
对待工作要认真要细致无愧而中庸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就是给自己的身心松绑。
其二增强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效的一种主观体验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是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的重要基础。
增强自我效能感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要学会称赞自己、奖励自己要多关注自己成功的点点滴滴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成绩也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肯定。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是为了肯定而活着。
有外在的肯定同事、朋友、领导、社会等这种肯定是有限而短暂的因而是浅层的。
有内在的肯定即是自我肯定这是一种持久而强劲的肯定是人的生命永不枯竭的动力。
第二重新调整期望值也就是给自己确定一个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工作目标避免因目标不切合实际而导致无谓的挫败感。
第三注意从多种积极的体验中去积累和增强自我效能感。
尽管教师每天从事的都是教育教学工作然而教育教学本身是极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
在这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中每一天都不可能是单一重复的。
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新的兴奋点以此来刺激自己的精神唤起自己的情趣和热情。
从这一点来讲作为教师千万不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