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特点
古钱币发展特点:
1.夏代是有货币的。
我国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了贝币等,说明夏朝先民已经使用天然海贝作为货币使用了。
2.商代时,使用的货币是贝类。
铜贝的出现说明商代已经有了金属铸造的货币。
3.周代时,出现了铲形钱币,是最早的金属硬币。
但是周代钱币是圆币多,铲币少。
钱币上的字体有大篆体、小篆体。
周景王时,开始铸造大型钱币和刀形钱币,也称为“宝货”,每个刀头上有一个小环。
4,春秋战国货币,从形状和分布上有布币(铲币)、刀币、圜钱(环钱)和蚁鼻钱(江淮流域楚国流通的货币)四种。
这一时期货币种类繁多,币制比较混乱。
布币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
按照布币形状可以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
战国的环形钱币,有圆孔,便于清点和携带,被普遍采用。
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
秦代结束了货币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秦代把民间的铜收集起来改造成重钱,但文字改成了
“半两”,俗称为秦半两。
而且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货币,秦代统一货币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代规定:全国的钱币都由朝廷统一集中地铸造,民间不允许私铸。
秦王朝为了保证统一货币政策的实行,不仅铸造了半两钱还铸造了少量的秦权钱。
6.西汉成立后,汉武帝确立了五铢钱制度。
五铢钱在两汉直到唐高祖时才罢废,期间盛行了700余年。
是我国古代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
7,三国时期的曹魏实行的实物货币政策,魏明帝时恢复铸造五铢钱,与东汉
时期的五铢比较相似。
8.两晋是我国货币史上没有铸造货币的朝代。
西晋继承的是曹魏,所以用的是魏国的五铢钱。
东晋,一名叫沈充的参军所铸的五铢钱称为“沈郎五铢”。
从中可以看出东晋时期对货币的管理是放松的状态。
9.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局势不稳定,币制管理十分混乱。
南朝宋国铸造了一种大钱。
称为“当两五铢钱”。
南朝齐国一直实行货币紧缩的政策,很少铸钱。
南朝梁国不仅制造铜钱,而且还制造铁钱,币制相当混乱。
南朝陈国铸币不是很多,仅有陈五铢和太货六铢两种货币形式。
北朝北魏铸有太和五铢。
北周曾经三次铸钱,布泉、五行大布和永通万国。
三种钱币,形制精美,素有“三大美泉”之称。
是六朝钱币之冠。
10.我国历上最后一次铸造五铢钱是隋朝,称之为随五铢。
隋朝禁止旧钱流通。
11.唐朝建立后,迅速出台了铸币政策,废除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五铢钱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12.北宋时期发行了纸币,称之为交子。
交子是代表铁钱价值的一种符号。
交子是我国最早由朝廷正式发行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
交子易携带,可以代替铁钱,利于商品流通。
13.南宋时期发行量大的货币称之为会子。
即汇票、支票。
14.南宋时期,中原北部被辽、金占据多年,因此辽、金流入中原的很
多。
这些钱币非常精美,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铸天显钱、天赞钱。
金海陵王所铸的正隆钱和金世宗所铸大定钱。
15.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纸币是“至元通行宝钞”。
元代入主中原后,改铸大钱,但是元代末期,国家经费不足,创造了“权钞”。
16.明、清两代,币制大体效仿前朝,并没有创造性发展。
明代只发行一种纸币,称之为“大明宝钞”。
明代一个皇帝铸一种年号钱,因避讳朱元璋的“元”字,明代所有钱币通称为“通宝”。
17.清代,白银和铜钱同时流通。
一般情况下,国家财政和官员、商人大宗交易时用白银,民间零星交易时使用铜钱。
清代铸币分为两大类:朝廷铸币厂铸造和地方造币厂铸造。
清代主要的通宝钱有顺治通宝、康熙通宝和嘉庆通宝。
清代货币、纸钞、铜币同时存在,至嘉庆年间发行新式银元,光绪年间铸金、银币更多。
洋务运动也影响到铸币业的发展,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钱局首铸机制银元和铜元。
清代末期由于出现了机制货币,结束了流通了2000多年的圆形方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