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物理 第17章 波粒二象性 第1、2节 能量量子化 光的粒子性练习(含解析)-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量子化光的粒子性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5题为单选题,6、7题为多选题)
1.(2019·北京市昌平区高二下学期期末)以下宏观概念中,属于“量子化”的是( D )
A.物体的长度B.物体所受的重力
C.物体的动能D.人的个数
解析:人数的数值只能取正整数,不能取分数或小数,因而是不连续的,是量子化的。

其它三个物理量的数值都可以取小数或分数,甚至取无理数也可以,因而是连续的,非量子化的。

故只有D 正确.
2.近年来军事行动中,士兵都配带“红外夜视仪”,在夜间也能清楚地看清目标,主要是因为( B )
A.“红外夜视仪”发射出强大的红外线,照射被视物体
B.一切物体均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C.一切高温物体均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D.“红外夜视仪”发射出X射线,被照射物体受到激发而发
出红外线
解析: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不同物体辐射出来的红外线不同,采用“红外夜视仪”可以清楚地分辨出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不受白天和夜晚的影响,即可确认出目标从而采取有效的行动。

故只有B项正确。

3.(2019·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二下学期期中)某光源发出的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不同波长的光的强度如图所示。

表中给出了一些材料的极限波长,用该光源发出的光照射表中材料( D )
材料钠铜铂
极限波长(nm)54
1
26
8
19
6
A.仅钠能产生光电子 B.仅钠、铜能产生光电子
C.仅铜、铂能产生光电子D.都能产生光电子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光源发出的光的波长大约在25 nm到440 nm之间,而三种材料中,极限波长最小的铂的极限波长是196 nm,
大于25 nm,所以该光源能使三种材料都产生光电效应.故选D.
4.白天的天空各处都是亮的,是大气分子对太阳光散射的结果。

假设一个运动的光子和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碰撞以后,电子向某一个方向运动,光子沿另一方向散射出去,则这个散射光子跟原来的光子相比( D )
A.频率变大B.频率不变
C.光子能量变大D.波长变长
解析:运动的光子和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碰撞时,既遵守能量守恒,又遵守动量守恒。

碰撞中光子将能量hν的一部分传递给了电子,光子的能量减少,波长变长,频率减小,D选项正确。

5.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D )
A.逸出功与ν有关
B.E km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C.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
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
解析:金属的逸出功是由金属自身决定的,与入射光频率无关,其大小W=hν0,故A错误;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但入射光越强,光电流越大,只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故B错误;要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0,即只有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即ν>ν0时才会有光电子逸出。

故C错误;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可知错误!=h,故D正确.
6.在实验室或工厂的高温炉子上开一个小孔,小孔可看做黑体,由小孔的热辐射特征,就可以确定炉内的温度,如图所示,这是黑体的辐射强度与其辐射光波波长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
A.T1>T2
B.T1<T2
C.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所降低
D.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解析: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能的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T)、辐射波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发射的面积,而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的物体,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实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所增加,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从题图中可看出,λ1<λ2,则T1〉T2。

本题正确选项为A、D。

7.(2018·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B板间电压恒为U,一束波长为λ的入射光射到金属板B上,使B板发生了光电效应,已知该金属板的逸出功为W,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光速为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 )
A.入射光子的能量为h错误!
B.到达A板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h错误!-W+eU
C.若增大两板间电压,B板没有光电子逸出
D.若减小入射光的波长一定会有光电子逸出
解析:根据E=hν,而ν=错误!,则光子的能量为h错误!,故A正确;光电子的逸出最大动能E km=h错误!-W,根据动能定理,E km′-E km =eU,则到达A板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h错误!-W+eU,故B正确;若减小入射光的波长,那么频率增大,一定会有光电子逸出,故D 正确;金属板的逸出功与极限频率有关,与板间电压无关,故C错误。

二、非选择题
8.有一个成语叫做“炉火纯青”,原意说的是道士炼丹时候的温度控制,温度高低主要是靠看火焰的颜色,温度低的时候,是偏红的,温度最高的时候,才呈现青色,所以炉火纯青表示温度已经足够高了。

怎样用热辐射来解释温度与颜色的关系?
解析:黑体辐射与温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热辐射的光谱是连续光谱,辐射光谱的性质与温度有关,在室温下,大多数物体辐射不可见的红外光.但当物体被加热到500 ℃左右时,开始发出暗红色的可见光,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辉光逐渐亮起来,而且波长较短的辐射越来越多,大约在1 500 ℃时就会变成明亮的白炽光。

这说明
同一物体在一定温度下所辐射的能量,在不同光谱区域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而且温度越高,光谱中与能量最大的辐射相对应的频率也越高。

因此,火焰颜色也随之而改变。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1.(2019·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2017年年初,我国研制的“大连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发出了波长在100 nm(1 nm=10-9m)附近连续可调的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激光脉冲.大连光源因其光子的能量大、密度高,可在能源利用、光刻技术、雾霾治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电离一个分子,但又不会把分子打碎。

据此判断,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约为(取普朗克常量h=6.6×10-34J·s,真空光速c=3×108 m/s)( B )
A.10-21 J B.10-18 J
C.10-15 J D.10-12 J
解析: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的能量约为E=hc
λ=2×10-18
J,由题意可知,光子的能量应比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稍大,因此数量
级应相同,故选B。

2.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蛇与老鼠和其他生物通过营养关系构成食物链,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蛇是老鼠的天敌,它是通过接收热辐射来发现老鼠的。

假设老鼠的体温约37 ℃,它发出的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λm。

根据热辐射理论,λm与辐射源的绝对温度T的关系近似为Tλm=2。

90×10-3m·K。

(1)老鼠发出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 B )
A.7。

8×10-5 m B.9.4×10-6 m
C.1。

16×10-4 m D.9.7×10-8 m
(2)老鼠发生的最强的热辐射属于( C )
A.可见光波段B.紫外波段
C.红外波段D.X射线波段
解析:(1)老鼠的体温T=(273+37)K=310 K
由题设条件λm与T的近似关系式:λm T=2。

90×10-3m·K
得λm=错误!=错误!m≈9.4×10-6 m,B正确。

(2)可见光的波长范围4。

0×10-7~7.0×10-7m,λm大于此范围,所以属于红外线,C正确。

也可根据老鼠的体温不高,不能辐射可见光进行判断。

3.(2019·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同学按如图a方式连接电路,利用该装置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A、K两极之间电压U AK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b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乙两光的光照强度相同
B.甲、乙两光的频率相同
C.丙光照射阴极时,极板的逸出功最小
D.乙光的波长小于丙光的波长
解析:根据eU c=E k=hν-W0,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对应的遏止电压U c越大。

甲光、乙光的遏止电压相等,所以甲光、乙光的频率相等,故B正确;甲光、乙光的频率相等,由图可知,甲光饱和光电流大于乙光,因此甲光的光强大于乙光的光强,故A错误;极板的逸出功只与极板金属的材料有关,与入射光无关,选项C错误;丙光的遏止电压大于乙光的遏止电压,所以丙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则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故D错误。

4.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由图可知(AC )
A.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4.3×1014 Hz
B.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5。

5×1014 Hz
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
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 eV
解析:由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知图线与横轴交点为金属的极限频率,即ν0=4。

3×1014Hz,A正确,B错误;该图线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C正确;金属的逸出功W=hν0=6.63×10-34×4。

3×1014/1.6×10-19eV≈1.8 eV,D错误.
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

当用光子能量为2。

75 eV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发生了光电效应,电流表G的示数不为零;移动变阻器的触头c,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1。

7 V 时,电流表示数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
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始终为1.05 eV
B.光电管阴极的逸出功为1。

05 eV
C.当滑动触头向a端滑动时,反向电压增大,电流增大
D.改用能量为2。

5 eV的光子照射,移动变阻器的触头c,电流表G中也可能有电流
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知,同种金属的逸出功相同,所以光电子逸出后的初动能取决于获得的能量,A错误;当电压表示数大于或等于1。

7 V时,电流表无示数,说明遏止电压为1.7 V,由eU=错误!mv2,可求得光电管的逸出功为1.05 eV,B正确;若光的频率不变,反向电压大于遏止电压后电路中就不再有电流,C错误;当入射光频率超过截止频率,且反向电压小于遏止电压,电路中就会有电流,D正确.
二、非选择题
6.(2019·北京市昌平区高二下学期期末)对于同一物理问题,常常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找出其内在联系,从
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其物理本质。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

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了
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我们知道光子的能量E=hν,动量p=h λ,
其中ν为光的频率,h为普朗克常量,λ为光的波长.由于光子具有动量,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对物体表面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对物体表面产生压强,这就是“光压",用I表示。

一台发光功率为P0的激光器发出一束频率为ν0的激光,光束的横截面积为S.当该激光束垂直照射到某物体表面时,假设光全部被吸收(即光子的末动量变为0).求:
(1)该激光器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子数N;
(2)该激光作用在物体表面时产生的光压I。

答案:(1)N=错误!(2)I=错误!
解析:(1)单位时间的能量为:P0=NE,光子能量:E=hν0,得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子数N=错误!。

(2)该激光作用在物体表面产生的压力用F0表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表面对光子的力大小也为F0,时间为Δt,由动量定理可知:F0Δt=ΔtNP,P=错误!,I=错误!,解得I=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