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对知音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山流水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这则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人们,人们不是羡慕俞伯牙的高超琴艺,而是羡慕他遇到了一个能听懂他的琴声的人——钟子期. 知音者,知己也!与你心灵共鸣的人.有时候陌生人会成为知己就是因为他不认识你,而又懂得你,而成为真正的知己也是很难得的.因此,请珍惜你身边的朋友或那为数不多的知己!
知音是每个人都梦寐渴求的,但现实中绝大多数都没有自己的知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现在的人很难将真实的自己敞开给别人看,每个人都以自我为出发点关心别人的人越来越少.2现代人的交际圈比较功利,朋友很多但知已很少更不要奢谈知音了.3中国上下五千年只产生了那几个知音的故事因此一个人终其一生没有一个知音是正常的现象.因此请珍惜你身边的朋友和那为数不多的仨俩知己.
就是懂我的人.有时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眼神.就能猜透我的心思.
个人对知音的理解就是:两个不同的人,在对很多事情和问题的看法上,都有着相同的见解,这样的人,可以称之为“知音”!
诚信
中国的古代,朋友之间的相交和相处,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便是前面所说到的“信”。
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夫子,在谈到他的最高社会理想时,只说了三句话:“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论语·公冶长》。
可见在孔子的心目中,“信”字的意义是何等的重要。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谈到治国平天下之道有关“兵”、“食”、“信”这三件事的时候,子贡问: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说:“去兵。
”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回答说:“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他把朋友之间的“信”,看得比吃饭穿衣乃至生命还要重要。
可见诚信是友谊的桥梁
没有诚信便没有友谊
论点2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随着社会生产和物质交换的发展,市场商品经济日益繁荣,人们的道德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传统的“舍己为人”、“推己及人”、“为朋友两肋插刀”等美好信念,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渐淡薄了起来;代之而起的是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和崇拜。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除了少数远离世俗的思想精英,仍然奉行着先贤们美好的道德构想,并以实际行动演绎着朋友之间的至爱深情而外;更多的人则是游移在道德理想和利欲现实之间,或者口头上经常标榜着守信尚义,但在行动上却往往表现为对利欲的屈从;或者要求子女和他人无一例外地都应成为道德的模范,而自己却总是在利欲的大潮中随波逐流。
从此,朋友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了起来。
始终以至诚至信相待的朋友日渐稀少,更多的人则是以经济利益作为联结朋友的基础和纽带。
还有许多人将“朋友”作为追求个人利益的手段
与階梯,甚至有些人还打着“朋友”的幌子,大行欺蒙诈骗的伎俩,以达到钻营谋利之目的。
在大学校园中·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真正的友谊而不是虚伪的人际网
物质固然重要真正的友谊却更加难得
论点3
我们必须要站在全新的角度,来看待朋友和朋友之间的诚信这一命题。
大学生结交朋友,应当讲究认真和理性,切忌轻率和盲目。
我们崇尚诚信,但应避免轻信。
正确的做法是:“信其所当信,而疑其所应疑。
”
总结
诚实就是待人真诚,守信就是对事负责,“人无信不立”。
大学的朋友,也许只是路旁一株普通的小草,无法如鲜花般灿烂迷人:也许只是芸芸众生中一平常之人,无法如伟人般惊天动地举世瞩目……大学的朋友,可以如此普通、平常、默默无闻,但朋友之间绝不可以丢掉诚信这做人之本、立事之根,要让诚信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