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8《海豚救人》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3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
课文:8 海豚救人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先举例介绍海豚救人的现象,然后说明了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让学生认识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们应该对它们充满爱心,与动物和谐相处。
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学,独立阅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解决问题。
2.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海豚知识的资料,为自学课文打好基础。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语句表达的情感,继续学习说明方法。
4.设计口语交际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展示、张扬个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
使学生知道海豚怎样救人和为什么能救人,初步了解
课文的表达方式。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指导学生学会本课“豚、韩、鲨、狰、狞、雌”6 个会认字。
理解“海
豚”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人们为什么称海豚是海上救生员和海豚救人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一步步解开海豚救人之谜的。
课前准备:
1.课件:海洋馆内海豚表演的视频。
2.教师准备有关海豚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像是来营救他们的。
抽生读句子,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求生无望”体会当时船员
的危险处境以及绝望的心情;指导读好“求生无望”。
抓住“匆匆赶来”体会海豚救人迅速及时。
指导读好“匆匆赶来”。
齐读句子。
B.(展示课件第五屏):不料,海豚却把身子往下沉……把他们安全地甩到了海岸上。
自由读句子,用“△”画出表示海豚救人动作的词语。
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海豚救人不仅很有办法,还能负责到底,直到人安全为止。
齐读句子。
C.小组互相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海豚救助南非姑娘。
(3 自然段)
这时,一头鲨鱼向她游来……看见鲨鱼狰狞的面目了……呼吸都快停止了。
学生谈感受。
(展示课件第六屏):出示传说中“狰狞”这种动物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
指名读文字资料,了解“狰狞”的字形及意义。
引导学生抓住“狰狞”体会鲨鱼的可怕及情况的危急,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二)研读海豚救人原因部分。
(5—8 自然段)
1.自由读 5—8 自然段,思考: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
2.学生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体会第五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
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悟、品味,落实词句训练。
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大胆实践中,探索新知,获得发展。
引导学生根据字理、抓住形声字的特点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四、拓展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准备的文字资料。
2.口语交际。
(就海豚某一方面的特点作些介绍,也可以以“海豚的自述”为题进行交流。
)
五、作业布置
1.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2.把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办一期有关海豚救人的小报。
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海豚的了解,在介绍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学过的一些表达方法,如列举数字,举例描述等。
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
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板书设计:
9 儿童诗两首
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我想眼睛——装在风筝上
自己——种在土地上
口语交际•习作二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的:
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4.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准备:
1.《童年》歌曲。
2.能勾起对童年生活美好回忆的照片、物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播放歌曲《童年》。
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
2.同桌间就近交流。
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互相说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关回忆。
要求:口齿清楚,条理清晰,让对方听了
以后能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生充分参与交流。
教师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教师可以点拔,引导。
3.全班汇报。
(1)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
组织学生评议。
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展开,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 还要求讲得生动有趣。
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
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和是
否生动有趣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4.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
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5.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