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ppt课件 稳态的生理意义及体温调节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当机体处于不同状态时,产热量可能有
较大幅度变化的是D中的________。
(3) 某 人 体 温 在 12 小 时 内 都 处 于 38.5
℃(±0.05 ℃)时,此人的产热量________散
热量。当人的体温由36 ℃上升到42 ℃的过
程中,体内酶的催化效率将________。 (4) 正常情况下,当体内产热量大于体表散 热量时,C的反应是________。
(2)生理意义
①稳态正常 , 使人体细胞代谢活动正常进行 ,
这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②稳态遭到破坏,使细胞代谢发生紊乱,并 导致疾病。因此,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 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__________。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
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有赖于__________。反馈调节 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作用,使输出 正反馈 进一步增强的调节是 _________ ;反馈信息 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作用,使输出减弱的调
机体通过泌尿 (排泄)系统排出尿素等代谢终
产物。
【答案】
(2)内环境
(1)消化
呼吸
泌尿
箭头表示如图
(3)内环境
各个器官、系统
互动探究
(1)组织液在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时必须
经过哪种结构?
(2)血浆中的血细胞主要包括哪几种? 【提示】 (1)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2)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体温调节
1.人体的产热与散热
(1)产热
2.体温调节的结构
温度 温觉感受器 分布于皮肤、黏膜、内 (1) 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 脏器官中
散热中枢 相互抑制, (2)调节中枢——下丘脑 产热中枢
协同调节
3.体温调节过程(生理性调节过程)
特别提醒
不同情况下的体温差别 (1)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但不超过 1 ℃,2~4时体温最低,14~20时最高。 (2) 同一个人不同年龄阶段体温有差别,一 般新生儿>儿童>成年人>老年人。 (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有差别,一般女性> 男性,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约高0.3 ℃,且
2.体液之间的联系
3.稳态
(1)概念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在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的 调 控 下 , 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 渗透压 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 各种化学成分 _________ 、酸碱度及 _________________ 保 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体温的来源及恒定原理
人的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在代谢过程中所释
放出来的热量。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在______
系统 ________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 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神经
3.主要的产热和散热器官 皮肤 _______ 是 人 体 的主要散热器官。肝脏和 骨骼肌 ___________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随月经周期而变化,排卵日体温最低。
(2012· 镇江高二统考 )下图表示人的体 例2
温调节机制。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体温调节通过产热、散热两个机制来实
现。产热调节机制的途径是________,散热 调节机制的途径是 ________,“( 体温 )→A 、 B→E→F→( 体温 )”的途径反映出人体体温 的稳定是通过________系统调节的。
酶的活性下降,故人体此时觉得不适。正常 情况下,当体内产热量大于体表散热量时, 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必须增加散热,所以 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
【答案】
F→( 体温 )”
(1)“( 体 温 )→A 、 B→E→D 、
“( 体温 )→A 、 B→E→C→( 体
温 )”
等于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
先上升后下降
(2)骨骼肌
(3)
(4) 皮肤血管扩张、
汗腺分泌增加
【探规寻律】(1) 人体在寒冷时的体温调节
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方式,通过调节在 寒冷环境中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炎热环境 中减少产热,增加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 对稳定。参与调节的激素:甲状腺激素、肾
上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物质氧化分
解。
(2)在炎热时的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在炎热环境中可以减少产热,但不产热是不
可能的,故炎热环境中以增加散热为主。
变式训练 (2012· 徐州高二统考)设人在20 ℃的环境中的 产热速率为a1,散热速率为b1;进入0 ℃环境
20 分钟后的产热速率为 a2 ,散热速率为 b2 。
以下有关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大小比较,正 确的是(多选)( C.a1<b1,a2<b2 ) B.a2>a1,b2>b1 D.a1>b1,a2=b2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
调节及组成成分,解答本题主要关注以下几
点内容:
①正确认识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 ②掌握细胞外液组成成分的内在联系。 ③了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及调节方式。
【解析】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
境,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 物质交换,图中 a 为消化系统,从外界吸收 各种营养物质、 b为呼吸系统,机体通过呼 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 c 为泌尿 ( 排泄 ) 系统 ,
4.体温调节的机理 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
或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______
脑体温调节 ________________ 中枢,通过中枢调节:
下丘
(1) 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进而减少散
热量,骨骼肌的紧张性增强进而增加产热量, 肾上腺 ___________ 等分泌的激素增多提高了细胞 的代谢水平,也引起机体增加产热量。 (2) 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 汗液 加,________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
时间
人物
内容
在酸碱平衡的研究中,发现了血 液的缓冲作用,从体液平衡的角 美国医 20世 度为内环境的稳定提供了科学依 师亨德 纪初 据。认为生命系统是由相互作用 森 的因子组成的,具有调节自身各 种活动过程的能力 内环境不是处于固定不变的状态, 美国生 192 而是呈现一种动态的稳定。它是 理学家 6年 通过机体的调控所形成的稳定状 坎农 态,称为稳态或自稳态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ຫໍສະໝຸດ (一)稳态的生理意义及体温调节
学习导航
1.稳态的生理意义。(重点) 2.内环境的概念及反馈调节。(难点) 3.体温调节的过程及意义。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体液的构成
①+②+③+④统称为___________。 体液 细胞外液 ①+②+③统称为__________,即 _______。 内环境
(1)淋巴管阻塞型
由于毛细淋巴管受阻,如被寄生虫阻塞,使
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渗入毛细淋巴管 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引起组织水肿。
(2)代谢旺盛型
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
织液浓度升高,致使组织液渗透压高于血浆
渗透压,使血浆中的水分渗透到组织液中, 引起组织水肿。
(3)超敏反应型
在超敏反应中,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
【解析】
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
激素对细胞的代谢起调节作用,可对产热量 有影响。安静时,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但 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是安静时的10~15 倍,故产热量可能有较大幅度变化的是骨骼
肌。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表明产热量与散热
量相等。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是37 ℃,从36 ℃到37 ℃,酶的活性上升,从37 ℃到42 ℃,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所处内环境
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血细胞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浆 淋巴、血浆
3.人类对稳态的认识 时间 人物 内容
动物机体生存于不断变化 法国生 的外环境和比较稳定的内 1857 理学家 环境中,内环境的稳定是 贝尔纳 机体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 要条件
节是___________。负反馈
判一判
(1)细胞外液包括血液、组织液、淋巴(×)
(2) 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膜直接与外界环境
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指 标保持稳定不变(×)
二、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及表示
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通常用
直肠 __________温度、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来表 示体温。
它们不属于内环境,而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特
殊的外界溶液。
2.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1)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
量转换的媒介。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 之间的物质交换可用下图表示:
(2) 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动物与外界环境物 质交换的区别
特别提醒
与内环境各组分有关的细胞的具体内环境
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例题】 人体细胞在代谢过程中进行着各
种活动,而这些活动会引起机体pH的变化,
血浆中存在着维持pH稳定的缓冲物质,某 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来验证血浆中含有 酸碱缓冲对。
(1) 实验原理:血液中含有许多酸碱缓冲物
质,如H2CO3和NaHCO3,当碱性物质进入血
液后会与血液中的________发生作用,当酸
A.a1=b1,a2=b2
解析:选AB。人是恒温动物,产热量=散热
量,即a1=b1,a2=b2。0 ℃环境中因环境温
度与皮肤温度相差较大,皮肤通过传导散热
量大于20 ℃环境中传导散热量即b2>b1, 又因 a1=b1,a2=b2故a2>a1。
易错警示
对组织水肿的原因辨析不清
【例题】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 ) 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 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某种原因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阅读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的物质 例1
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a 、 b 、 c 依 次 表 示 ____________ 系 统 、 ________系统、________系统。 (2) 虚 线 方 框 内 的 三 种 液 体 统 称 为 ________________:在图上画箭头表示出这 三种液体的关系。 (3)由图可见,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内细胞 只有通过_________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 交换物质,它们只有依靠________________ 的分工合作,才能使新陈代谢和其他各项生 命活动顺利地进行。
会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组织液 渗透压增大,致使组织液大量吸水造成组织 水肿。
(4)营养不良型
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合成
较少,使血浆浓度下降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
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或细胞内 液渗透压,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实验探究专项突破
5.体温调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当体温过低或过高时,都会影响_______的 酶
活性,代谢速率变慢,甚至生命活动停止。
体温恒定 因此___________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的必要条件。
想一想
为什么人在高温潮湿环境中工作容易中暑?
提示: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机体散热受阻,从
而超出人体体温调节范围,导致机体体温升高 而引起的。
【解析】
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 渗透压降低 ,
影响组织液回渗;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变大, 血浆成分外渗到组织液,组织液增加;血浆 渗透压过高有利于组织液物质进入血浆,相 对来说组织液减少;由于淋巴与组织液间的
物质交换是单向的,物质只能由组织液进入
淋巴而不能倒流。 【答案】 C
【纠错笔记】
“组织水肿”产生的原因
性物质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会与________发 生作用,最终使血浆 pH 维持在相对稳定状 态。
(2)实验步骤:
①取4支试管,分别编号1、2、3、4。
②向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柠檬酸钠
(0.1 g/mL),然后将等量的正常人的新鲜血 液注入1号和3号试管中,再向2号和4号试管 中加入________。
要点突破讲练互动
要点突破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1.有关内环境的分析
(1) 内环境:是相对于人体赖以生活的外界
环境而言的。指体内细胞所处的并赖以生存 的液体环境。
(2)对几个概念的理解
①细胞内液:指动物和人细胞内的液体。 ②细胞外液:体内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 ③外界溶液:可能存在于体外,也可能存在 于体内,如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