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装裱传统品式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画装裱传统品式探究
内容摘要:书画装裱是构成书画艺术不可或缺的条件。
卷轴装是我国文化典籍和书画装裱最早的一个门类,一直到唐代,挂轴装等其他的形式才相继出现。
挂轴装又有立轴、对联、屏条、横披、镜片等之分。
研究书画装裱的传统品式,对于继承和发展以及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书画装裱品式起源发展
书画装裱是我国独特的一门传统艺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人们最初对书画进行装裱就是要使书画平整结实,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审美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进了书画装裱工艺向纵深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书画装裱已逐渐发展成为与建筑艺术相统一的形式美,从而构成了书画装裱品式完整的一门艺术。
我国传统的书画装裱品式多种多样,下面就常见的传统装裱品式及起源,举要分述如下:
手卷、横披
手卷在我国是最早的装裱形式。
所谓卷,是指裱成横长的式样,置于案头可以边卷边看的。
中国古代的一切图籍,原来都是卷舒的。
有的卷长达数十米,所以又叫长卷。
手卷的装裱形式有撞边卷、转边卷、套边卷三种,虽然装式不同,但规格基本一致。
其整体结构分为画心、引首、天头、拖尾、隔水和副隔水等部分组成。
天头是用以装饰和保护画心的,引首用来题写手卷名称,拖尾是留给鉴赏者题词用的。
为了使天头、引首、拖尾与画心分清眉目,增加美观,需要有一相隔的镶条,这就是副隔水和隔水。
横披始于宋代,也是一种横式装法,它适用于竖短横长的画心。
多由一色或两色等镶料装饰。
横披镶料上宽下窄,叫做边。
左右镶料尺寸相等,叫做耳也叫木楣,用来在建筑物的向阳墙壁上张挂,使建筑物如同增开一个横窗,起着借景装饰的作用。
这种装裱品式称为横披。
它也是书法作品的传统装裱形式之一。
屏、对联
屏,也叫屏风,是古代在厅堂或其他房屋内用来间隔或挡风的活动屏障。
古代的画以卷轴为多,而屏是粘贴在木框屏风上面的狭窄的画。
据《后汉书》中记载,桓帝时有“列女屏风”;《三国志》中也有东吴画家曹不兴为孙权画屏风的记述。
说明屏风在当时已经非常普遍。
现在能够看到的古代屏风的形式,如五代画家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等画面中显示有当时屏风布局的格式。
中国的古代建筑,是由山水、花木、图画、家具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富有诗情画意,布置陈设合乎自然,房间由于屏风的间隔,制造出无限空间,使房间有深远感和层次感。
人们置身其中,移步换景,静中生趣,别有一番韵味。
到了宋代,屏逐渐发展成以书画装裱成的条幅,称屏条。
单幅的称独景屏,内
容可以独立也可相互衔接,如春、夏、秋、冬;梅、兰、竹、菊等。
明清时期,又出现四至十二幅画面,排挂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的连屏,称为通景屏,也叫海幔。
适用于装裱巨幅山峦河川的风景画,一般由偶数幅尺寸相同、内容连贯的字画组成,分别由一种镶料装饰。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
到了五代,人们开始把联语题写在桃木板上代替降鬼神的名字。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对联已很普遍,王安石《元日》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对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至明清,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经过书法家书写成幅后,再装裱成联即可悬挂,取得装饰效果,增添喜庆气氛,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享受。
轴、立轴
晋代以前至唐初五百年的时间里,只有卷轴一个门类,随着社会发展,自盛唐始,又相继出现了轴、册两大门类。
轴或立轴又叫挂轴。
也可以简单分为条幅和中堂两种,通常把画幅较窄而呈修长状的方形直幅称为条幅,悬挂在厅堂正中的较为宽大的字画称中堂。
立轴是目前最普及、款式最多的一种装式。
“轴”原先是由屏障上拆下来的单片改装而成的。
米芾《画史》中说,“知音求者只做横挂三尺轴,惟宝晋斋中悬双幅成对,长不过三尺。
”书中还谈到挂轴的种种方式。
宋代以前轴幅都不是太长,这与古人习惯席地而坐,房屋不是太高有关。
到了明清,人们好高楼大厦,所以挂轴长阔,有长至八尺的。
中国古代的厅堂斋室,光线过暗,所以要悬挂装裱立轴、字画,以增添室内光线及艺术效果,使居住者有明朗清净之感,但这与国外建筑的强亮采光不同,而是含蓄宁静,使室内花影、树影、鸟语、花香,诗情画意,交织成趣。
立轴装裱的规格尺寸都有定式。
在品式上分一色、两色、三色裱,宣和装、诗堂装、集锦装、锦眉装等。
立轴装裱分一色、两色裱的原因,是由建筑物的高低或画心长短的比例而决定的,古时房屋高度一般在七到九尺之间,所以,一张三尺长的画心,加上三尺镶料,只要单色装裱。
如果是二尺长的画心加二尺镶料则显得太短,所以,也应当裱成六尺左右的长度。
就要加四尺长的镶料,如用单色,则镶料长过画心,喧宾夺主。
所以应该用两色或三色装裱。
“宣和装”是北宋宣和年间宫廷内府裱件的格式,又称宋式装,适宜于装裱正方或宽过于长的画心裱件。
镜片
又叫镜心。
因为四边镶绫绢或色纸,不上杆,不转边,所以叫“片”。
镶料是按画心的大小决定的,一般只用一种镶料装饰。
立片要分天地比例,天头与地头的比例为六比四,左右两边要小于地头的三分之一或至少相等;横片的上下两边要小于左右两边,两个立柱一样大,但立柱要比边宽些。
镜片不仅可裱小幅入框,也可裱成大件直接贴墙,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格、形状的画心,是一种简易、方便的装饰。
册页
自唐代起,有人把卷轴割成单幅叶子,然后将单幅叶子装裱成册,便成了最早
的册页。
册页有三种式样:一种是蝴蝶装,又称开版式。
因翻动时两页翘起,形似一只展翅的蝴蝶,由此得名。
左右能翻,向右开版,多适用于竖幅书画及纨扇。
另有一种“五镶式”也属蝴蝶装。
第二种推篷装。
适用于装裱横幅书画及折扇。
第三种是经折装。
最早用于抄写经文,后来宫廷用这种形式作奏折,现多用于装裱经书、法帖,可以将尺寸不同的画心同时装为一册。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观点和当今家庭居室建筑装饰格局,就需要设计出既有新意又能受人们欢迎的新款式,融合新时代的建筑,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
但是学习书画装裱首先要具备对传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掌握传统基本品式的基础上,才能举一反三,加以变化,灵活运用各种艺术手法,使画面内容和装裱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使书画艺术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中国书画装裱工艺学院.中国书画装裱艺术.齐鲁书社,2002.7.
[2]王以坤.书画装潢沿革考.紫禁城出版社,1993.6.
[3]杜子熊.书画装潢学.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