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时剪一剪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折一折做一做》教学设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折一折做一做》教学设](https://img.taocdn.com/s3/m/26f1813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1.png)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第1课时教学内容:折一折,做一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用具:剪纸艺术作品,彩笔,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
(如图1)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
(如图2)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
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二、认识对称图形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
(出示课本上剪纸图)2、学生动手操作。
(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
对称有什么功能呢?(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
(课本27页的下半页部分)三、巩固练习:练一练第1、2和3题。
四、课堂小结: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1、给对称图形打“√”。
2、优百分本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折一折,做一做对齐、描线、剪课后反思:教师应该——消消气,别发火目标我知道,你为何怒吼声嘶力竭,虚张声势殊不知在众人眼中你已斯文扫地。
这首小诗是否如实地反映了某些教师的行为呢?据我所知,每所学校都有那么几个嗓门大的教师——他们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总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大喊大叫。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bbb2844693daef5ef73d8d.png)
§3 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观察、讨论法。
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
(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
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29e27f770bf78a65295497.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单元四边形第一课时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认识四边形)(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
(印发,每人一份)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四条直的边四边形有四个角(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
(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
(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四课时剪一剪人教版(12张)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四课时剪一剪人教版(12张)](https://img.taocdn.com/s3/m/3e9e7b8ea98271fe900ef97e.png)
画的时候要仔细思考,怎么 样既不剪出半个小人,还能 让剪出的小人手拉手。
探究新知
我是这样 做的。
要注意:对折的地方 不要剪断我,是那这里样是做小 人身体连的接。的地方。
看来折纸的 方法不止一 种,但剪的 时候要注意 什么呢?
基础练习
对折1次
看想来要要剪剪出出8个16手个拉手手拉的 手小的人小,人需,要我对们折对几折次5? 次16就个可手以拉啦手!的小人呢?
结合剪出的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看来要剪出16个手拉手的小人,我们对折5次动就可手以啦试!一试吧!
看来折纸的方法不止一种,但剪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我知道1个小人怎么剪。
看来折纸的方法不止一种,但剪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想要剪出8个手拉手的小人,需要对折几次?16个手拉手的小人呢?
你能试着剪出像这样手拉手的4个小人吗?
你能剪出像下面这样的图形吗?我们还采用对折,再对折的方法,可以吗?那该怎么折呢?动手试一试吧!
我知道1个小人怎么剪。
结合剪出的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你能试着剪出像这样手拉手的4个小人吗?
每个小人都是对称图形。
我试试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
我试试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
拓展练习
仔细观察我们剪出的两组 手拉手的小人,这里面藏 着我们学习过的对称、平 移和旋转吗?
第3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第4课时 剪一剪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 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结合剪出的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的认识。 3.在探索规律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 和逻辑思维能力。
复习导入
你能说画说出这对些称都图 形的是对什称么轴。吗?
图形的运动(一)折一折剪一剪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PPT课件
![图形的运动(一)折一折剪一剪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d97365172ded630b1cb6a8.png)
2 拿正方形的纸,按下面的方式折一折、剪一剪。指出不同剪法 展开后分别得到的图案。
剪法1得到图案(2),剪法2得到图案(1)。
3 下面哪幅图是通过对折的方法剪出来的?在那个图下面的( )里 画“√”。
√
√
4 按照下面的剪法,剪出来的是哪幅图?圈一圈。
5 右边的图案分别是从左边的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7 帮助咕咕回家。
方法一:咕咕先向(右)走( 5) 格,再向(下)走( 4)格。
方法二:咕咕先向(下)走( 4)格, 再向(右)走( 5)格。
1 选择题。
(1)下列英文字母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B) A、S B、H C、P D、Q
(2)下列各种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3)下面各图形中,(D)不能通过图①平移或旋转得到。
完整课件
直接使用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2.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难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
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在得到的花边中,相邻的两个图案是对称 的;相间的两个图案可以通过平移获得。 (2)观察整条花边,左起和右起的三个图案各为一组,这两组图案有 什么关系?
在得到的花边中,这两组图案是对称的。
人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下册
第 4课时 巩固练习
图形的运动(一)
点击输入您的内容文字请点击输入您的内容文字点击输入您的内容文字请点击输入您的内容文字点击输入您的内容点击输入您的内容输入您的 内容文字请点击输入您的内容文字点击输入您的内容点击输入您的内容点击输入您的内容文字请点击输入您的内容文字点击
幼儿园安全使用剪刀教案(精选11篇)
![幼儿园安全使用剪刀教案(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b2a5d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d.png)
幼儿园安全使用剪刀教案幼儿园安全使用剪刀教案(精选11篇)引导语:当幼儿园的孩子们上手工课时,应该如何教他们安全使用剪刀呢,这里有几篇教案,可以供幼儿园的老师们参考,妈妈们也可以看一看哦!幼儿园安全使用剪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剪刀的用途,知道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
2.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尝试用剪刀进行剪纸等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二、授课类型:新授课三、课时分配:两个课时四、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使用剪刀进行进行剪纸、使用剪刀的方式的改正五、教学准备:幼儿剪刀、5张彩纸、剪好的教学卡片、《剪纸花的女孩》音乐磁带和录音机六、教学方法:1.示范法:使用剪刀需要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
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
本次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
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练习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
此时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剪刀的姿势,幼儿拿剪刀的方式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学会主要动作要领就可以。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剪刀的姿势会越来越准确。
第二次操作是实践活动,通过剪纸条进一步练习和巩固剪刀的使用方法。
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尝试使用剪刀进行各种剪纸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游戏法:中班幼儿处于游戏的高峰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
因此,我设计了“增添色彩”“家园布置”等一些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剪纸带来的乐趣。
七、教学:(一)、欣赏评述活动一开始教师就采用谜语引起幼儿对剪刀的兴趣,“小小狗,手里走,走一走,咬一口。
”“尖长嘴,铁刺骨,咬一口,走一步》。
”这个谜语形象的讲述了剪刀的外型特点和用途。
在孩子们兴趣勃勃的猜出谜语后,教师出示剪刀,简单介绍它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幼儿操作剪刀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并落实了第一个目标,同时出示教学卡片,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4课时教案设计课堂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4课时教案设计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dab0c34d28ea81c758f578c9.png)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4课时教案设计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2、会用涂色、折纸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教具学具准备1、猴头、桃子的图片.2、正方形纸、水彩笔、直尺.3、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分桃子师:今天;课堂上来了两位小客人.瞧;他们是谁?生异口同声:猴子(师出示猴头图片贴在黑板上)师:咱们都知道他们最爱吃——生异口同声:桃子.(师出示4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师:如果把4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么分?(学生思考;汇报)生1:一只猴子2个桃子;另一只猴子也2个桃子.生2:一只猴子3个桃子;另一只猴子1个桃子.生3: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师;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平;为什么?生1:我认为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最公平,因为他们分的桃子一样多.生2: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公平;因为是平均分的.师:对;把4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2 个;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如果把2个桃子平均分给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师拿去黑板上的2个桃子图片)生:每只猴子分1个.师:如果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应该怎么分?(师拿去黑板上的1个桃子图片)生:1只猴子一半.(师把预先平均切开的1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2、表示“一半”师: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呢?(学生独立思考)师;把你表示一半的方法和同伴交流一下吧!(小组交流)师:谁愿把你表示“一半”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生1:我把一块橡皮分成2块;每块是一半.师:想一想;怎么分成2块;每块是谁的一半.生2:把一块橡皮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橡皮的一半.生3:我用1/2表示一半.师:你在哪里见过?生:在书上看到的.生1、生2、生3、生4表示一半.师:刚才;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了心中的一半;真不错.下面;咱们听听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大屏幕播放:历史上每一个数学符号从发明到被普遍认可;都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数学符号是1/2.)(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1/2师:刚才我们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一半;也就是分了这个桃子的1/2;请小朋友们说老师是怎么分的?生: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桃子的1/2.师:好;我们一起来说.(师生边做动作边说:“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桃子的1/2.)师: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桃子的1/2;1/2怎么写呢?(师指导写1/2)师:桃子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物体或图形的一半也能用1/2表示吗?听了淘气的话;你们就知道了.(大屏幕播放淘气说:“分别涂出它们的1/2.”以及课本56页涂一涂的内容)(学生动手涂)师:请选择你喜欢的图形说一说它的1/2.生1: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生2:我把一片树叶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树叶的1/2.……师: 小朋友们不仅涂得好,说得也不错.2、认识1/4、2/4、3/4、4/4师:看见小朋友们津津有味地学习;笑笑也来了.听;她约我们干什么?(大屏幕播放笑笑说:“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学生独立折纸)师:谁把你折的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学生拿着作品到前边介绍所折的方法)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种折法一样吗?如果笑笑看见了会高兴吗?为什么?生:三种折法不一样;但都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所以笑笑会很高兴.师:笑笑想约我们做涂色游戏;喜欢吗?“生异口同声:喜欢.(大屏幕显示课本57页折一折:①、②、③、④的内容.)师:这是做涂色游戏的方法和步骤;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读一读、涂一涂、说一说、填一填;小组合作完成好吗?(学生动口说、动手涂、动笔填;教师巡视)师:哪个小组到前面来把你们的作品说给大家听听.生1:我把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1/4.生2:我把其中的2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2/4.生3:我把其中的3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3/4.生4:我把其中的4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4/4.师:把这张纸的4/4涂上颜色;是涂了这张纸的多少呢?生4:就是涂了这张纸的全部.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这张纸的4/4是什么意思?生5:这张纸的4/4也就是这张纸.(一组四名学生介绍作品后贴到黑板上并写上相应的分数.)师:好;还有不同的涂法吗?请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生把不同的作品贴到黑板上)3、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师:像1/2、1/4、2/4……这样的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道的请举手.(一生说“分数”并板书课题)师:你写的“分数”2字真漂亮;请领读一遍.(生领读课题)师:每个分数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3/4;中间的短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字叫分母;表示平均分了几份;分数线上面的数字叫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师板书:34师:谁说说3/4的意思.(生说略)4、联系生活师:你能说说在生活中见到的分数吗?生1:我经常吃一个苹果的1/2.生2:有一次;妈妈把一张油饼平均分成4份;爸爸吃了2/4;我和妈妈分别吃了1/4.生3:我能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32份;用彩笔涂出它的5/32.生4: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占世界的11/100.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4:在报纸上看到的.师:小朋友们从生活中发现了这么多分数;看来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啊!(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师:下面;我们用今天学过的分数知识解决一些问题.1、说一说(学生思考后交流略)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分子分数分母(学生独立作题;然后交流略)3、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对吗?(①、②、③小题略)师:用4/6表示阴影;对吗?生异口同声:不对师:为什么不对?生:应该用8/12表示.生:因为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2份;有8份涂了颜色;所以用8/12表示是对的.师:有不同意见吗?生异口同声:没有.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阴影部分到底能不能用4/6表示?(学生思考)师:把你的想法和同伴说一说.师:谁再来发表意见.生:可以用4/6表示;假设中间的横线没有才能看出来.生:在这个长方形中;竖着的几条线段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6份;这6份中的4份是阴影;所以用4/6表示是对的.师: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来解释一下.生(指着图形):中间竖着的5条线段确实把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4份是阴影;所以用4/6表示可以.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生:这个图形中的阴影;用4/6表示是对的;用8/12表示也可以;难道4/6和8/12相等吗?师:对这个问题;谁有看法?生:既然用4/6和8/12都可以表示阴影部分;那4/6和8/12肯定是相等的.师:谢谢同学们的创新发现和精彩解释;4/6确实和8/12是相等的.(四)、总结延伸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略)师:老师相信;通过你们以后的学习;会有更大的收获.案例2《分一分(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分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教具学具准备:苹果2个;正方形、长方形纸片若干;投影仪;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分吃过苹果吗?淘气和笑笑也经常分吃苹果.他们在分苹果时遇到了新的数学问题;你们想知道吗?1、出示情境图.这是教材为我们提供的两幅淘气和笑笑分苹果的情境图;请大家带着下面的问题读图:(1)这两幅图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2)淘气和笑笑是怎样分苹果的?(3)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板书:平均分——一半)3、用各种方式表示一半或半个.4、引入1/2.同学们;用了这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错;这就是一种发明;一种创造;但各种表示方式标准不统一;让我们请教一下智慧老人吧.(放录音)历史上每一个数学符号从发明到被普遍认可;都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岁月.现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或“半个”的数学符号是1/2.你们知道像1/2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板书:分数)(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1/2(1)涂一涂;感受1/2(见课本56页).a 要分别涂出他们的1/2;你认为首先应该怎样做?b 其中六边形、圆、和正方形有几种不同的分法?c 利用投影进行交流;每一个1/2分别表示什么?(2)折一折;做出1/2.a 独立操作.b 展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2、认识1/4、2/4、3/4、4/4.(1)折一折;用你喜欢的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2)涂一涂.a 将其中的一份涂上你喜欢的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其余部分是这张纸的().b 将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c 将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了这张纸的();还有这张纸的()没涂颜色d如果将所有的4份都涂上颜色;那么就涂了整个正方形纸片的().分法与涂法展示交流.通过以上操作与实践;你能说出1/4、2/4、3/4、4/4表示的具体意义吗?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这几个分数和1相比;你认为有什么关系?3、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分数的读、写.(1) 你发现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2) 你知道各部分分别叫什么吗?一个分数应该怎么读?3……分子板书:…分数线读作四分之三4……分母(3)你认为分数该怎样写?为什么?看到这些分数,你想到了哪个运算符号?(4)由3/4读作四分之三,你认为3/4表示什么意思1/4、2/4、4/4呢?(5)想一想;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4、尝试运用(1)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图见57页下方)a 读出每一个分数.b 写出每一个分数(注意;先居中写出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c 说出每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含义如:1/3表示把一段绳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根绳子的1/3.(2)联系实际;体会分数就在身边.我们已经知道;1/2、1/3、3/4、5/6等这些数都是分数;你能否联系自己的见闻说一个你曾经见过的或听到的分数吗?如:a 用这块地的2/5种大蒜b 有1/2的大棚被大风刮坏了c 今年的人平均收入比去年增长14/100.(三)巩固与应用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图见58页第1题)(1)独立写出各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巡示指导分数的写法.(2)指名读出各分数(3)组内说一说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2、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图见58页第2题)(1)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2)你为什么这样涂?3、判断: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各图的阴影部分对吗?(图见58页第3题)(1)独立判断.(2)交流判断的理由.(3)分数的产生和哪一种分法有关系?4、左图中有58页第4题)(1)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等于它的1/2?(2)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大于它的1/2?(3)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小于它的1/2?a 由这些及以上的各个图形;你想到了我们刚刚学过的哪方面的知识?b 你是如何进行判断的?你的理由或根据是什么?5、判断正误.(1)把一根铁丝分成8份;其中的3段就是这根铁丝的3/8.()(2)把一个苹果分给小红和小冬;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1/2.()(3)一块不规则的地块是无法把它平均分成2份、3份或几份的.()(4)一个苹果的1/2和一个橘子的1/2不相等.()a 组内讨论.b 全班交流.(四)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并学会了有关分数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读分数和写分数的顺序有什么区别?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数?请你说一说.案例3《分一分(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习风格.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准备:剪刀、正方形纸片、投影片、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听说你们动手操作的能力特别强;是这样吗?那来展示一下的动手能力;好不好?请同学们剪下附页2中的图7的正方形纸片;给它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1、生动手操作;剪一剪、涂一涂.2、小组讨论.3、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师:看来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可真棒!不知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接下来让我们来证明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棒的;好不好?(1)说一说:①红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②蓝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③黄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2)鼓励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交流.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动手能力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棒的.如果老师把这道题变一下;你还能不能完成的同样出色呢?(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分一分师:请同学们把你涂好色的9个小正方形用剪刀分开.想一想;每种颜色的正方形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1)生动手分一分.(2)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题:①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②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③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4)全班交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能运用分数来表示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继续加油;努力!2、试一试师: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公园里我们就会遇到用分数来表示的一些事物.(投影出示59页的试一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题.(1)出示问题:①一共有多少只蝴蝶?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2)学生独立做题.(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4)全班汇报交流.师小结: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我们知道了一个整体可以由若干个体组成;分数可以表示它的一部分.3、找分数:你还能从图中找到一些分数吗?①学生独立思考.②全班交流.师小结:5个孩子;花坛里的10朵花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再从中找到分数.你能说一说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时;要注意什么吗?当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把谁看作整体;这个整体也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找到分数.(三)、解释与应用1、尝试练习(投影出示课本60页练一练1、2两题).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最后在全班汇报交流.2、巩固提高(1)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3题:他们拿到的铅笔一样多吗?先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同桌合作;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最后得出结论:他们拿到的铅笔不一样多.(2)我们对分数又有了新的认识;你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略)(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交流略).相信你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有更大的收获.案例4《分一分(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习风格.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准备:剪刀、正方形纸片、投影片、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我看哪颗“智慧星”能用分数表示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鼓励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思考过程).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分数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知识“分一分(二).”板书课题:分一分(二)(二)、游戏体验;主动探索1、涂色游戏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涂色游戏;好吗?我们先把这张正方形纸剪开;分成9个小正方形;再给它们涂上红、黄、蓝三种不同的颜色.(生动手操作;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 .)师:同学们的手真巧;一会儿就做好了.你们有没有信心根据涂好色的正方形完成下面的几道小题呢?2、分一分(1)、学生根据涂好色的小正方形完成下面各题: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3)、全班交流.师小结:我们知道小正方形共9个;红色的有2个;黄色的有3个;蓝色的有4个(红、黄、蓝颜色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不唯一);所以红色、黄色、蓝色分别占所有正方形的2/9、3/9、4/9.3、试一试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能运用分数表示事物间的关系;真了不起!我这里还有一幅图;同学们能不能也把这幅图中的事物用分数给表示出来呢?(1)、投影出示课本59页的试一试.①一共有几只蝴蝶?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细心观察主题图;然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以上各题.1、找分数你在用分数表示事物时是怎么想的?你还能从图中找出一些分数吗?(1)、生独立观察;发现分数.(2)鼓励学生讲是如何发现分数的(3)师小结:在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和解决一些问题时;首先要确定把谁看作一个整体;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发现分数.(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1)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练一练第1题.①让生弄懂题意;独立思考完成.②让学生讲思考过程.(2)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2题.①学生独立做题.②小组交流.③组长汇报.师:同学们解释得非常精彩;下面的题同学们能不能做得同样精彩呢?2、拓展应用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3题:它们拿的铅笔一样多吗?(1)同桌合作;实物演示.(2)交流结论:因为笑笑拿了6枝铅笔的1/2;淘气拿了4枝铅笔的1/2;“1/2”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他们拿到的铅笔不一样多.(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并且学会了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共4课时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共4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d9ba32de87101f69f31950d.png)
(4)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
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课件演示图形沿 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过程】
2、认识对称现象,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 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3、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例说说。 (2)、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3)、欣赏对称的图形。五角星、京剧脸谱、蜻蜓、亭子、雪花、苹 果、民间剪纸…… 4、教师小结。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 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学难点: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P28页的这幅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 些有趣现象? 2、(学生自由回答) 3、(多媒体展示28页的主题图)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 风筝、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 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板书:对称】这 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1)、【出示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的图片】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 都有一个共同的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 (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树叶图:以树叶中间叶脉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 相同的。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长方体(1)》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长方体(1)》](https://img.taocdn.com/s3/m/8bd1bdd4240c844769eaeeb9.png)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学习新知:一、复习准备。
1、观察后回答: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2、出示各个实物或多媒体图片,并指导学生将自己从家中带来的各个长方体和其它物体摆一起,小组仔细观察后回答下面的问题:①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②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都是占有一定的什么?(空间,占有一定空间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③你知道这里面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④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让学生说)二、揭示课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的数学课主要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并板书课题。
三、教学新课。
(一)出示第13页图中的各个实物或多媒体图片,观察它们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
①用手数一数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归纳: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等。
2、认识长方体的棱。
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归纳: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4课时)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4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588fa3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e.png)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4课时)3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观察、讨论法。
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研究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双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类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良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同去欣赏下吧。
(教师出示叶子、XXX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甚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换。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线与角 第4课时 旋转与角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线与角 第4课时 旋转与角](https://img.taocdn.com/s3/m/2265a5ea52d380eb63946d0d.png)
第4课时旋转与角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认识角以及角之间的关系。
(教材第22页)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感知图形的旋转,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明确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平角和周角,明确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难点: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PPT、硬纸条、图钉、钟表模型、剪刀、纸片。
学生准备:硬纸条、图钉、钟表模型、剪刀、纸片。
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角的名称及特征吗?(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并板书:师:你还知道其他的角吗?生活中除了静态的角,还有“活动角”。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研究旋转变化中的角。
(板书课题:旋转与角)二、学习新课1.制作“活动角”。
师:你能做一个“活动角”吗?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制作一个“活动角”。
(1)折出两张硬纸条。
(2)把两张硬纸条的一端用图钉钉在一起。
(3)固定其中一张硬纸条,旋转另一张硬纸条。
师: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旋转过程中,随着开口慢慢变大,出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锐角、直角和钝角。
2.认识平角和周角。
(1)师:当我们继续旋转硬纸条时,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学生可能回答:当我们继续旋转硬纸条时,这两张硬纸条会在一条直线上,再继续旋转,两张硬纸条又可以重合。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中间的平角和周角的示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两张硬纸条在一条直线上,这时形成的角是一个平角;两张硬纸条重合,这时形成的角是一个周角。
(2)师:大家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平角和周角吗?(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课件出示一些平角和周角的图片:①人竖直倒立后身体与立柱形成了平角。
②钟面上6时整时,时针与分针形成了平角。
《剪剪撕撕画画贴贴》教案
![《剪剪撕撕画画贴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45777eb9d528ea80c7790c.png)
《剪剪撕撕画画贴贴》教案《剪剪撕撕画画贴贴》教案1课时:1教学目标: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添画、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
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
培养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欣赏感受剪纸、撕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造型表现的方法,运用想想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
教学难点:作品创作。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撕剪纸作品等图片。
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纸材,并准备好尖刀、胶水、油画棒、彩色笔等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游戏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以变魔术的方式变出撕纸添画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1、教师用很随意的方法撕出纸张的造型,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由一张外形很随意的纸张,想象出不同的东西,如果它距离自己想象中的物品有差距,还可以用彩笔进行添加。
教师请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添加。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教师给予鼓励的语言。
2、欣赏马蒂斯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赏析马蒂斯的作品与学生的有什么不同,观察一下,两种画在做法上有什么不同?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以小组讨论研究的形势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学生的意见后,发表自己对上述思考题中问题的看法,同时表扬鼓励学生。
启思训练教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逐渐引导到训练的创作。
教师:那出一张你喜欢的色纸,闭着眼睛(避免大脑严格受到现时中图形的影响)随意撕出一种图形。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随意撕出的纸片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多连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可以运用以下两种形式进行作品的创作与表达。
撕纸添画形式剪纸形式教师进行巡回辅导的时候对撕纸添画的方式进行创作的学生多给予想象力方面的启发引导,对采用剪纸画的学生多给予造型的建议。
小结:发表质疑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本次活动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型的纸艺作品及生活中纸材的运用图片,印发学生对纸的种类、用途等其他问题引起兴趣并激发问题意识。
五年级数学第4课时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
![五年级数学第4课时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https://img.taocdn.com/s3/m/cf3c9b0b2f60ddccda38a093.png)
第1单元小数乘法第4课时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方法【教学内容】:教材P7及练习二第3、5、6、7、10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 也可以是小数, 学会解答有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认真计算与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难点:正确点出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 积都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 积都比被乘数大.【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0.9×6 7×0.08 1.87×O0.24×2 1.4×0.3 0.12×61.6×5 4×0.25 60×0.5指名学生口算, 然后集体订正.2.思考并回答.(1)做小数乘法时, 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 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 (板书课题)二、情景引入1.教学例5.师:同学们, 你们见过鸵鸟吗?知道鸵鸟是一种跑得比较快的动物吗?有一只鸵鸟正在帮助2个小朋友解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鸵鸟正驮着小朋友向前奔跑, 后面一只凶猛的非洲野狗紧紧追上来了!小朋友说:“哎呀, 它追上来了!”鸵鸟说:“别担心, 它追不上我!”学生观察情境图, 提取信息:所求问题: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所需条件: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 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56千米/时非洲野狗?千米/时鸵鸟是非洲野狗的1.3倍思路分析:(1)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倍数的含义:谁来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是什么意思?(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野狗那么快, 还要快. )(2)追问提高学习新知的兴趣:①非洲野狗能追上他们吗?(非洲野狗追不上鸵鸟. )②“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该怎样列式计算呢?(生回答:56×1.3)③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 所以用乘法. )(3)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小结: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让学生独立计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 并集体订正.(4)指导学生用估算进行验算:请同学们看这个算式及结果, 你认为对吗?你是怎么验证的?(板书验算, 完善课题)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验算的方法:①用原式再计算一遍.②把这个算式的因数交换一下位置, 再算一遍. 就可知道对与否.③观察法:观察小数位数或第二个因数比1大还是比1小.④用计算器进行验算.师小结: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来检验都可以, 根据自己的情况, 喜欢用那一种就用那一种来验算.(5)师:请同学们打开书, 看一看书上的小朋友算得对吗?为什么?生:因为两个因数中, 56是整数, 因数1.3中只有1位小数, 所以积中小数点的位置点错了, 应该点在2与8之间, 即积应为72.8.师:很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 每个小朋友都要养成认真做题、仔细检查的好习惯.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小时, 比起非洲野狗的速度怎么样?非洲野狗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由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 )2.看乘数, 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刚才有同学提到56×1.3式子中第二个因数比l大, 所以积就比被乘数大, 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观察两道算式中的因数和积, 进行判断, 说出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并用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 最后集体订正.2.练习二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 集体订正时, 让学生说明道理, 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四、课堂小结当乘数比1小时, 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 积比被乘数大.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五、作业:练习二第5、6、7题.六、课外作业: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10题.【板书设计】: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方法例5 56×1.3=72.8(千米/时)5 6× 1. 31 6 85 67 2. 8第8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多边形的面积复习【教学内容】:教材P113第2题及练习二十五第7、20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 进一步理解多边形的含义, 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 感受数学知识内在联系, 完善知识结构, 进一步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观察、比较, 发展空间观念, 渗透等积变换的数学思想, 并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灵活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难点:沟通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归纳整理, 演示讲解;复习回顾.【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构建网络, 新知汇总师:同学们, 咱们在第五单元里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及其计算, 而且, 还接触到了组合图形的面积, 大家不仅要会利用面积公式求面积, 还要掌握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学会观察组合图形的组成. 今天, 我们就来复习这部分知识. (板书课题:多边形面积的复习)师:那么我们是如何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推倒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你的头脑记忆库里提取下面的知识, 看看谁的记忆库最充实?讨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师:同位同学可以商量商量.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师:大家在回忆推导公式的过程中, 本着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的原则, 找到了几个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通过这样的梳理, 大家对我们的面积公式是不是更加熟悉了. (边说边出示图. 见板书设计)引导学生观察, 从左往右看,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 从右往左看, 我们在探讨一种新的图形面积时, 都是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二、查漏补缺, 错误汇总师:现在你们的记忆库中还有内存吗?那, 就请大家想一想, 你们在利用公式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容易出错的地方或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1.弄清图形, 选择公式. 2.找对应的底和高. 3.注意单位换算. 4.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别忘了除以 2. 5.解决问题时, 弄清面积与其他数量的关系. 6.看清组合图形是由哪几个简单图形组成的, 找简单的解决方法. 7.已知面积, 求底或高可以用方程解. )师:看来同学们都特别的善于总结和观察, 下面, 我们就利用前面的复习来做几组练习.三、综合练习, 巩固提高(一)按要求解答. (只列式, 不计算)1、平行四边形底是4分米, 高2.7分米, 求它的面积?2、三角形面积是30平方米, 底8分米, 求它的高?3、梯形的面积是84平方米, 高10米, 上底5米, 求下底?师小结:如果给出图形的面积, 让我们去求底或高, 除了可以变化公式以外, 还可以用方程解答,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几道判断题.(二)判断题: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 形状是相同的.()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 它们的面积就相等.()5.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条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它的周长和面积都不变.()看来 , 同学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都很强, 现在, 我们来解决实际问题.(三)解决问题1.教材第113页第2题.出示第2题, 引导学生看题.学生独立解答, 并在小组中互相检查.教师指名板演, 然后集体订正.师:通过计算这些图形面积, 你想提醒大家什么?(计算图形面积时, 底和高要对应)2.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9题.(1)组织学生用剪刀把正方形纸片按题目要求剪一剪.(2)算一算剩下的面积是多少.方法一:4×4-2×2÷2=14(cm2) 方法二:(2+4)×2÷2+2×4=14(cm2) 3.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10题.(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呢?(2)组织学生汇报, 并展示求面积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将方格中的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 分别求出基本图形的面积, 再求和得出所求图形的面积.教师强调分割的方法有多种, 引导学生选择容易获取求面积时所需数据的方法进行分割.②将方格中的图形添补成某个简单的基本图形, 求出基本图形的面积, 再分别减去各添补的图形面积, 得出所求图形面积.③已知小方格的边长为1cm, 则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cm2, 通过数方格来确定图形的面积.(3)全班交流, 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关键在于熟练地运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对于复杂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 在于巧妙地将组合图形分割或添补成若干个基本图形, 进而通过基本图形面积的和或差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对于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计算, 可以将它分割或添补成已学的简单图形, 或是用方格纸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估算.五、作业:教材练习二十五第7、20题.【板书设计】多边形的面积总复习。
剪纸活动教案
![剪纸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01c5c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9.png)
剪纸活动教案剪纸活动教案(精选12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剪纸活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剪纸活动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手拉手剪纸的特点,知道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
2、尝试用连续折剪方法表现相连的人物,并用已学过的各种线条和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
3、体验剪纸活动的乐趣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1、前期准备:已有剪单独纹样、对称纹样小朋友的经验。
2、物质准备:范例剪纸《手拉手的小朋友》2幅、春天背景KT 板3张;《手拉手去郊游》教学ppt;剪刀、彩色长条纸、白纸等人手一份;胶水、抹布每组各一个。
活动过程:1、创设春天情境,自由谈话导入。
师: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和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的景色吧!你看到了什么?春天到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小动物也都醒来了!春天可真美!看!一群小朋友去郊游啦!2、欣赏剪纸《手拉手的小朋友》,引导幼儿有目的观察,发现手拉手剪纸的美。
师:这和我们以前剪纸的小朋友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结手拉手剪纸特点:以一个单独纹样的图案向左右重复排列。
欣赏连续纹样剪纸作品,感受手拉手剪纸的美。
3、演示ppt1,设疑:怎样剪出手拉手的小朋友?师:想一想怎样剪出手拉手的小朋友?用什么折叠方法呢?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1)幼儿相互讨论,引导幼儿尝试折叠。
(运用连续折剪的方法)(2)幼儿自由探索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发现幼儿表现手拉手的方法。
4、演示ppt2,解决疑问。
(1)师:你们成功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品拿上来给大家看一看?师:你成功了吗?为什么没成功?谁知道原因?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好方法?你是怎样做的?(2)演示ppt2,教师以小结方式解决难点。
小结:手拉手剪纸运用的是连续折叠方法,在画的时候,画的图案要到纸的两边边缘,和左右两边拉拉手,这样剪出来的图案才能手拉手连在一起。
冀教版2020年三上数学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第4课时有趣的剪纸
![冀教版2020年三上数学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第4课时有趣的剪纸](https://img.taocdn.com/s3/m/b18d56f165ce05087732133f.png)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4课时有趣的剪纸【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折纸、剪纸的活动,经历学习剪纸活动的全过程。
2、能运用对称的知识剪出些简单的剪纸。
3、在剪纸的动手活动中,欣赏对称图形的美,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巩固对称知识,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
【教材分析】实践活动“有趣的剪纸”。
由我们常见的对称性剪纸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
接着安排折纸剪纸方法通过欣赏了解对称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时,要通过“欣赏”剪纸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激发学生剪纸的欲望,在师生边说边剪的过程中,学习折、剪的方法。
让学生在欣赏和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和创造美,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彩纸、剪刀,剪纸作品、视频投影。
教学过程一、欣赏引趣(教师出示一些剪纸艺术作品)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的这些,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剪纸)1、欣赏:剪纸实物和教材提供的氏间剪纸作品(鼓励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美在哪儿?观察他们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如有学生发现剪纸中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适时让学生指出对称轴的位置。
)二、试一试。
师:在坐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双小巧手,看着眼前这些美丽的剪纸作品,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1、打开课木第42、43页,学生自学剪纸方法,可以小组内交流。
2、学生观察课木上两种折纸的方法,学生看明自后说出并演示,然后自已动手折一折,引导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折的方法。
使学生明确可以一次对折,还可以几次对折,根据你想创作的作品需要选择对折方法。
3、学习剪纸方法让学生观察剪纸的方法4、学生自己观察课本。
然后进行操作交流。
再观察剪纸方法2教师可以先示范,然后引导学生操作。
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你白己的设计思路,去折、去剪,作出你的成果来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剪一剪。
实际操作然后展示学生作品。
三、实践操作、动手剪纸完成折一折剪一剪。
《第4课时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优秀获奖教案
![《第4课时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优秀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e174f80722192e4436f6d3.png)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核心理论,提高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所注重的重要环节之一。
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文件,对教育机构改革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解读。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手段和理论知识水平是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重要能力。
本课作为课本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对核心素养进行了贯彻,将课堂环节设计进行了细致剖析,力求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理想状态。
第4课时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预设目标1、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掌握配方法和推导过程,能使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渗透转化思想,掌握一些转化的技能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形如(x-a)2=b的过程。
教具准备教法学法合作,探究,讨论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感受新知【问题1】填空(1)x2-8x+___=(x-__)2;(2)9x2+12x+___=(3x+__)2;(3)x2+px+ _ __ =(x+__ _)2.【问题2】若4x2-m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的值是。
【问题3】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 m,并且面积为16 m2,场地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设场地的宽为x m,则长为m,根据矩形面积为16 m2,得到方程,整理得到。
二、自主交流探究新知【探究】怎样解方程x2+6x-16=0?对比这个方程与前面讨论过的方程x2+6x+9=2,可以发现方程x2+6x+9=2的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降次解方程;而方程x2+6x-16=0不具有上述形式,直接降次有困难,能设法把这个方程化为具有上述形式的方程吗?【归纳】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形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作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为了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三、自主应用巩固新知【例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⑴x2+10x+9=0 ⑵x2-12x-13=0⑶9x2+6x-3=0【分析】设x秒后△PCQ的面积为Rt△ABC面积的一半,△PCQ也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已知列出等式.四、当堂练习教材P33练习题第1、2题五、自主总结拓展新知左边不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化为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板书设计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2)配方法例1例2 例3学生练习作业教材第41页:习题A组第2题[教学反思]学生对展开图通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平面与立体很好的结合;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寻求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3e5232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03.png)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一、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 P2~P3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 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e350f3dd36a32d7275812a.png)
四有趣的图形第1课时认识图形 (1)第2课时动手做(一) (3)第3课时动手做(二) (5)第4课时动手做(三) (7)第1课时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这四种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法引导法学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图片、水彩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
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称。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新的平面图形朋友。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到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3)引导发现。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交流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
教师归纳方法。
归纳小结: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剪一剪》公开课获奖精品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剪一剪》公开课获奖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776885aef8941ea76e05e8.png)
4.
我们在学习美术
时,也能用到平
移。
要准确判断哪些图形可以互相重合,首先依据平 移的特点,使图形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并且移动前后 物体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
5.下面哪些香蕉可以通过平移与左边的香蕉互相重合? 请在下面的( )里画“√”。
6.下面的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用 线连起来。
四、课堂小结
还可以横着画 或者斜着画。
下面的想图一案想分,别后是从两哪个张 对折后图的形纸的上对剪称下来轴的还? 连一连可,以并怎画样出画它们?的对
称轴。
动脑筋想一想这三个 图形的对称轴有几种 画法。
2条
4条
无数条
四、课堂小结
通过折叠,剪纸,展开得到的图形都是轴对称 图形,图形中间的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 轴。
对折2次
对折3次
对折4次
三、巩固练习
你能剪出像下面这样的图形吗? 我们还采用对折,再对折的方法, 可以吗?那该怎么折呢?动手试 一试吧!
仔细观察我们剪出的两组手拉 手的小人,这里面藏着我们学 习过的对称、平移和旋转吗?
四、课堂小结
在剪纸时,首先观察所剪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 图形,如果是就先对折,然后沿着折痕画出图形的 一半,再剪出来。在操作过程中注意画图的方法和 折纸的方法。
我试剪试出剪的2怎个么手 拉手是的两小个人半。人?
画的时候要仔细思考,怎 么样既不剪出半个小人, 还能让剪出的小人手拉手。
要注意:对折的地方不 要体剪连断接,的那地我里方是是。这小样人做身的。 我是这样做的。
看来折纸的方 法不止一种, 但剪的时候要 注意什么呢?
对折1次
看想来要要剪剪出出 8个16手个拉手手拉的手小 的人小,人需,要我 对们折对几折次?5次1就6 可个以手啦拉!手的小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