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心不是我的错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心不是我的错测试题
题目
请根据《分心不是我的错》这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答案
01分心者的痛苦
分心的人常给别人留下”聪明“的印象,但往往一事无成。

早期注意力缺失会引发周围人的不满意,进而对注意力缺失者进行批评、打击,使得他常感受到挫折、愤怒,形成恶性循环。

典型的注意力缺失症有三个特征:冲动、分心、多动。

同时,注意力缺失症患者也有着高度的创造力和直觉敏感度。

因此,喜欢分心的孩子长大后也可能取得巨大成就,例如爱因斯坦、丘吉尔等等。

本章从一个案例开始。

主人公32岁的吉姆是一个工作、生活都很混乱的人,尽管很有才华,却总是无法正常发挥,导致多次被辞退。

他从小就很调皮,难以自控,小学时尚可用聪明来应对学业,但上了中学后随着学业难度增大,他的成绩开始下滑,导致父母不满意。

本书作者对吉姆的治疗用了一年,每周一次见面,外加低剂量药物(药物对85%的成年分心者有影响)。

见面主要是鼓励和用各种时间工具帮助吉姆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

八个月后,吉姆开办了自己的电脑公司,能较好地应对顾客,与女朋友关系稳定。

有些分心的孩子,例如书中案例卡洛琳却能在有意无意中扬长避短,顺利成长,考了好大学、结婚生子等。

在另一个案例中,永远都写不完论文的玛丽亚,在借助各种时间工具后,重新组织自己
的生活,完成了很多心愿,且最后明白自己内心所向,放弃了博士论文。

分心常与多动相联系。

事实上,有些分心的表现是不多动,例如爱做白日梦的女生。

上小学五年级的佩妮被父母带来看心理医生。

3岁左右时,佩妮表现出很喜欢听母亲讲故事的样子,但母亲提问时,就发现这孩子有时根本没听进去。

上小学后,佩妮的学习成绩不好,老师的评价是“走神”“不专心”“做白日梦”“经常需要提醒”等等。

作者去学校进行观察,与教师交流后,开始用药物治疗佩妮,并且效果显著。

分心常伴有阅读障碍,例如跳字、跳行、读错等。

有些分心者也有听觉障碍。

例如老师说的是“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

”但分心者偏偏会理解成“美国的现任总统是乔治·华盛顿。

”如果总是无法理解外界,这对分心者的人际交往也会造成困扰。

不理解分心现象的教师和家长则可能对分心者作出“愚蠢”“笨”的评价。

这无疑会让分心者的学习经历变得很痛苦。

02分心会给爱人、全家带来痛苦
分心者的爱人常常会陷入痛苦,因为无法预测分心者下一秒的举动,这对亲密关系有害。

有时分心者的爱人会误认为对方的表现源于自私,而没有意识到注意力缺失所致。

书中第3章案例主人格艾德格经历了几个月的治疗。

在爱人阿曼达运用结构工具并时时提醒下,艾德格的生活终于回到正轨,能正常工作,与爱人关系稳定。

作者给出了一系列实用建议,核心思想是夫妻开诚布公,共同
制定行为计划并严格执行。

第5章由一个调皮、成绩不好的高中生汤米的案例开始。

这个高中生被母亲训斥后离家出走,被警察找到了。

全家人都觉得很痛苦,不明白为什么这位高中生“总是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又忍不住要做”。

在家教的提醒下,家长带汤米去见心理医生,最后确诊汤米有注意力缺失症。

书中给出了一些家庭成员通力合作的方法,核心是协商。

分心的孩子如果要成才,更需要走与众不同的道路。

要么利用分心带来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成为艺术家;要么借助高度结构化工具,成为科学家。

如果家有分心儿,那么家长必须花费更多和心力和精力,甚至财力,但也可能会收获更大的惊喜。

03治疗可以纠正分心
注意力缺失症并不容易通过量表或短期测评确诊,也容易误诊或漏诊。

老师和家长的长期观察、将孩子与同龄人多重比较,甚至配合医学检查,可能更可靠。

通过一些方法,例如实用时间工具、记账本、清单、手账、记事本,或者化繁为简、化大为小等结构化思路,注意力缺失者也许可以克服缺点。

另一个案例是一对3岁后受领养的双胞胎大卫和丹尼。

他们在很长时间里被认为情感创伤引发行为问题,直到9岁左右被诊断为注意力缺失。

针对注意力缺失进行的药物治疗、面谈,外加补习等,使得这对双胞胎在2年里完成了4年的学业,在钢琴、跆拳道、体育等方面取得好成绩。

辅导和治疗,就像给近视眼配上眼镜一样,能有效帮助分心者重回生活的正轨。

同时,也不妨让周围其他人知道分心者有注意力缺失症,取得他们的谅解。

当然,也要让分心者明白,注意力缺失症不是“免死金牌”,不是犯错后逃避惩罚的借口。

作者爱德华•哈洛韦尔及约翰•瑞提对分心者的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给出了许多实操建议。

总结
分心(术语”注意力缺失症“)常与语言、学习、阅读障碍相伴相生。

作为辅导机构的培训教师,这本书的案例常让我想起很多以前的学生。

读这本书之前,我也很懊恼某些学生连上一对一课都能开小差。

读这本书之后,虽然没有医学诊断,但根据种种课堂表现,我猜测也许有些学生的特征与注意力缺失是高度相似的。

同时,我也明白了,以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学生,我可以用这本书提供的一个利器即“结构”来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

作者爱德华•哈洛韦尔及约翰•瑞提也为教师如何管理分心学生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