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 赵曼PPT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代理人的行为是否符 合委托人的利益,代 理人自己最清楚。因 此代理人可以隐藏自 己的行为,诱发道德 风险才成为可能
•主观上,委托人和 代理人利益不一致
•道德风险的产生是 因为代理人为了追 求自身利益而损害 了委托人的利益
• 存在外生的随机变 量
• 外生随机变量使得 委托人不能根据代 理人的绩效推断代 理人的行为。
救保



障灾贫助助
公用选民
人择
共单


福位

福福
利利利利
公用选民
人择
共单


福位

福福
利利利利
18
(二)以载体为核心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结构
❖ 以载体理论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包括四大 部分:
(1)大企业、小企业联合; (2)行业协会、社区和劳务派遣公司; (3)非营利组织及社团组织; (4)城镇和农村社区。 ❖ 其中以企业为核心。
2、其他领域的逆向选择 例如:劳动力市场 保险市场
31
(二)逆向选择的成因与规避路径 1、逆向选择产生的条件
信息不对称(关键)
产品质量不均一
交易双方可自由选择 是否进行交易
逆向选择.
32
(二)逆向选择的成因与规避路径
2、逆向选择的规避路径
❖ 逆向选择的实质:“优质品”退出市场 ❖ 逆向选择的规避:
3、产生道德风险的基本条件是 信息不对称
4、道德风险是一种损人利己的 行为
37
(四)社会保障中的道德风险
1
失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
2
工伤保险中的道德风险
3
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
4
社会救助中的道德风险
38
(五)道德风险的成因和规避路径 1、道德风险产生的三个条件
• 客观上,委托人与代 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
19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项目构成
社会
社会
优抚
福利
社会 救助
四种项 目构成
社会 保险
20
(四)两类不同性质保障项目的界定及分类管理
1、社会保险类项目和转移支付类项目的联系与区别
为生存困难的社会 成员提供物质帮助
转移支付 类项目:
•社会福利 •社会救助 •社会优抚
社会保险
联系
类项目:
区别
•社会保险
强制
依附 一揽子 信号
信号
参与
载体
计划
发送
甄别
33
三 道德风险
事先的机会主义行为
逆向选择
事中、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
委托—代理关系
道德风险
34
(一)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代理
广义
狭义
法律上
委托人将其权利 让渡给代理人, 代理人代表委托 人进行决策和选 择。有相关法律 手续。
经济学上
只要一方把自 己的权利让渡 给另一方,就 形成委托—代 理关系
一 就业的意义、现状与难点 二 失业与失业保险 三 失业保险的市场失灵 四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与支付 五 失业保险的管理 六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一、就业的意义、现状与难点
就业的意义
个人
稳 定 的
个人 一切 社会 福利
归 宿
收 都得 感
入 到了
保障
社会
维护社 会的稳 定发展
国家
保障了 国民经 济的持 续发展
22
(五)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主体
社会保障的三方主体及分析
政府
企业及 各种社 会组织
社会成 员个人
第一责任 人的地位
企业及各 种社会组 织的权利 与义务
社会成员 个人的权 利与义务
23
(五)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主体
❖ 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主体间存在各种利益矛盾, 要求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上要保持动力结构与 激励结构、信息结构与决策结构相对称。
1.再分配性质不同 2.再分T配ex形t 式不同
21
(四)两类不同性质保障项目的界定及分类管理
2、社会保险类项目转移支付类项目的分类管理
❖ 社会保险类项目与转移支付类项目在分配依据和标准 上不同,因此二者在资金的管理上具有不同的要求:
保险类项目
转移支付类项目
区别
前者:贡献与收益对称;基金专项管理 后者:无专项基金,财政支出项目之一
1978—1991年 :巩固和完善 原有制度;恢 复被文革破坏 的社会保障制 度
1991—2000 年的探索性改 革阶段,是我 国社会保障制 度框架形成的 重要时期
2000年至今, 试点和建立“ 覆盖城乡居民 的社会保障体 系”的“全覆 盖”阶段。
12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多元化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社会保障 制度的快速和多样化发展阶段
41
五 政府与市场 ❖ 两种资源配置机制:市场与政府 ❖ 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42
(一)市场失灵及其原因 垄断
外部性 公共物品 信息不完全
市场失灵
43
(二)政府干预的理由与手段
公平 •理由一
效率 •理由二
政府 失灵
•争论
政府干预
44
(二)政府干预的理由与手段
管制
价格 补贴
收入转移
8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沿革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 度调整与改 革时期
社会保障 制度的多 元化
发展变化过程
我国社会保 障制度的发 展沿革
前身— 济贫法
现代意义 上的社会 保障制度
9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前身——济贫法 ❖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从英国
的“济贫法”(Poor Law)演进而来。 ❖ 1601年颁布了《济贫法》。 ❖ 1834年,颁布了《〈济贫法〉修正案》。
❖ 多样化的四重含义: 1 世界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急剧增加,制度类型多样化
2 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受益范围进一步扩大
3 社会保障项目构成趋于体系化、网络化
4 社会保障支出的绝对值及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显著增加
13
(五)社会保障制度调整与改革 ❖ 以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界,工业化国家的社会
5
(三)福利经济学与国家干预理论—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资源最优 配置问题
两个 基本命题
收入均等
化问题
1
2
社会的福利将 社会福利由收 随国民总收入 入分配的均等 的增加而增大 化而增大
6
(三)福利经济学与国家干预理论—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生产过剩、失业严重
有效需求不足
2、失业率 失业率由失业水平和失业程度两个方面的因素 所决定。
年失业率=该年度的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平均失业持续期/52周
(二)失业类型
摩擦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三)失业保险及其类型
1、涵义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实行的,对非因本 人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 定期限的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 制度。
政府提供 或生产
45
(三)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关系
❖ 市场失灵后会演化出克服自身失灵的机制。 ❖ 政府干预也会出现失灵。 ❖ 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并不是
充分条件。
46
(四)社会保障领域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社会保障不等同 于政府保证。政 府关注的应是少 做什么,适当的 退出。
边界:交易 成本的比较
❖ 社会保障领域的公平与效率

• 公平应包括享受社会保障的权 利、机会的平等,以及社会保
平 障筹资、待遇等方面的公平。
效 • 以最低的成本将有限的社会保障 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使社
率 会福利最大化;引进激励机制,
实现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52
第三章 就业与失业保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本章目录
39
(五)道德风险的成因和规避路径
2、规避道德风险的路径
•反映的 是政府对 市场的一 种干预。
监管
三种 路径
•让可能诱发道德风险 或对事件结果有主要 影响的一方承担全部 或部分风险
•市场声 誉机制
自律
40
四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区分
事先的机会主义行为 逆向选择
区 别
道德风险 事中、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
(1)定义:主要是指资源配置效率。 (2)衡量指标——帕累托效率,指在既定的资源配
置状态下,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 变好,而又不使得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如此便达到 帕累托最优状态。
50
六 公平与效率 ❖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不同观点:
公平
公平优先论
公平与效 率兼顾论
效率优先论
效率
51
六 公平与效率
35
(二)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
❖ 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 ❖ 由于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由此引发的道德
风险问题也普遍存在。 ❖ 监督往往并不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道德
风险问题。
36
(三)理解道德风险的几个要点
道德风险
1、道德风险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非伦理学概念
2、道德风险涉及委托人和代理 人的利益
不确定性 风险
保险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29
一 从风险到保险
❖保险效果的度量:风险溢价(risk premium)
U(w)
U(w0) U’(w’)
E(u) U(w1)
U(w) B
A
0
w1
w2
E(w)
w0
W
30
二 逆向选择 (一)“旧车市场”与逆向选择
1、阿克洛夫的“旧车市场”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劣车驱逐好车 市场失灵
75200
26476
980
2005
75825
27331
970
2006
70400
28310
1184
2007
76990
29350
1204
资料来源:根据《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相 关数据汇集而成。
二、失业与失业保险
(一)失业与失业率标准 1、失业
失业是指劳动者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 有劳动愿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 得到适宜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共性
国家保 障型
强制性
基金性
保障性
16
三 社会保障的制度结构 (一)社会保障制度结构的总体框架 ❖ 1952年,日内瓦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社会保障
(最低标准)公约(第102号文件),规定社 会保障有九类。
17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
基失基工

本伤
养业医、 生
老保疗育

保保
险险险险
城救扶紧农



民 最
急五
低 生
保障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 关键词:石油危机 经济滞涨 福利国家危机 ❖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各国政府开始进行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14
(五)社会保障制度调整与改革
结构性 改革
根本性 改革
三种改革 方式
调整性 改良
15
(六)当今世界主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福利型
保险型
强制储 蓄型
2.改良主义的经 济政策
英国费边社会 主义
19C 70S 福利国家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市场社会主 义理论
1.私企国有化及利息 社会化
2.非劳动所得实行累 进所得税
3.全国最低生活标准
4
(三)福利经济学与国家干预理论
❖ 20世纪30年代前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 资本主义时期。
❖ 这个时期对社会保障制度演进其重大影响 的两大理论:阿赛·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和 约·梅·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
10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在德国产生。 ❖ 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欧美各国先后在工伤、
疾病、养老、失业保险等诸多方面通过了立法, 它们大部分以德国社会保险计划为典范,同时 又相互参照。
11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沿革
1966-1976 十年文革
1规律
2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3
货币流动性偏好规律
7
(三)福利经济学与国家干预理论—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
❖ 经济危机时期,应对经济危机的最好办法 就是政府干预经济,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提高社会总需求。
❖ 二战前后,凯恩斯经济理论逐步成为主流 理论,成为战后凯恩斯主义者和社会民主 党人宣传的“福利国家”的理论依据。
(二)就业现状与难点
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初次就业 城镇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中 国 现 状
3、中国的对策:积极的就业政策
2003-2007年全国就业和城镇就业人数及其增长 (单位:万人)
年份
全国就业人数
其中城镇就业人数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2003
74432
25000
859
2004
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制度结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

社会保障思想的变迁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沿革

社会保障的制度结构
2
一 社会保障思想的变迁
(一)
中外早期社会 保障思想
中国早期朴 素的社会保 障思想
西方早期的 社会保障思 想
3
(二)福利国家论
德国历史学派
施穆勒 阿道夫 布伦坦诺
1.国家公共职能 扩大
效率52第三章就业与失业保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章目录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失业保险的管理六失业与失业保险二失业保险的市场失灵三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与支付四就业的意义现状与难点一五一就业的意义现状与难点国家个人归宿感社会就业的意义稳定的收入个人一切社会福利都得到了保障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障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二就业现状与难点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初次就业城镇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中国现状3中国的对策
❖ 从动态看,各个制度主体之间的利益不断变动, 直到新的动态均衡。
24
25
第二章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26院

从风险到保险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四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区别

政府与市场

公平与效率
27
导言
信息经济学的两大核心问题: 1.逆向选择 2.道德风险
3
一 从风险到保险
社会保障领域 虽然存在市场 失灵,但不意 味着必然需要 政府干预
政府
市场
47
六 公平与效率 ❖ 公平和效率是两个最基本的社会目标。 ❖ 公平和效率也是一对矛盾体。 ❖ 在社会保障领域,公平和效率目标孰轻孰重,
受意识形态差异的影响较大。
48
六 公平与效率 ❖公平 的不同定义
49
六 公平与效率
❖ 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