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砌体结构建筑抗震性与安全性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砌体结构建筑抗震性与安全性鉴定
常建兰
【摘要】结合某砌体结构建筑的实际情况,检测了该建筑的内外观质量及结构构件材料强度,并鉴定了其抗震性与安全性,指出该建筑不符合抗震鉴定标准要求,且安全性较低,建议对其进行加固.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16(042)021
【总页数】3页(P53-55)
【关键词】砌体建筑;抗震性;安全性;强度检测
【作者】常建兰
【作者单位】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52
某砌体建筑建于20世纪60年代,采用现浇混凝土楼、屋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形式。
平面布置呈“工”字形,总长31.1 m,总宽为18.8 m。
该楼建筑层数为地上3层,室内外高差0.6 m,层高3.6 m,建筑总高度11.4 m,出屋面楼梯间高2.5 m,建筑局部高度为13.9 m。
该楼外墙厚370 mm,1层内墙厚280 mm,2层、3层内墙厚240 mm。
该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周边墙体每层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圈梁,1层采用50号混合砂浆砌筑,2层、3层采用25号混合砂浆砌筑。
混凝土构件采用150
号混凝土浇筑。
为了解该楼目前的抗震性和安全性,便于下一步对其进行加固改造,为此对其进行抗震性和安全性鉴定。
现场对该楼的内、外观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测,具体情况如下:
1层、2层多数窗下墙、3层部分窗下墙出现斜裂缝和竖向裂缝(见图1),裂缝宽
度介于细微和10 mm之间;1层多数、2层部分、3层少数窗间墙出现斜裂缝(见图2),裂缝宽度介于细微和5.0 mm之间。
1层~3层部分门洞上方和内墙出现多道斜裂缝(见图3),裂缝宽度多数介于细微
和0.8 mm之间,3层个别内墙斜裂缝宽度达25 mm。
顶层局部有漏雨迹象。
对该楼承重墙体砌筑砂浆的强度、砌筑砖的强度和混凝土楼板的强度进行了检测。
1)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检测。
现场对该楼墙体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的检测采用贯入法进行。
检测结果为:1层砌筑砂浆推定值为0.9 MPa,2层砌筑砂浆推定值为1.2 MPa,3层砌筑砂浆推定值为1.6 MPa。
2)砌筑砖强度检测。
现场对该楼墙体砌筑砖强度检测采用回弹法进行。
检测结果为:1层、2层砌筑砖强度小于MU7.5,3层砌筑砖强度为MU7.5。
3)混凝土强度检测。
现场对该楼现浇混凝土板强度检测采用钻芯法进行。
1层、2
层顶板混凝土取样结果介于25.1 MPa~34.1 MPa之间。
抗震鉴定按照两级进行。
第一级鉴定主要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第二级鉴定则要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该楼建于1960年,作为办公楼使用,为丙类建筑;抗震性鉴定按标准设防的A
类建筑进行。
该楼位于8度抗震设防烈度区域,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因此,对该楼抗震构造措施的核查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要求进行。
1)房屋的高度和层数。
该楼建筑层数为3层,每层层高均为3.6 m,建筑总高度为
11.4 m。
房屋的高度和层数均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
2)房屋的结构体系。
该楼1层~3层抗震横墙最大间距为6.8 m,房屋高宽比约0.61,符合房屋刚性体系的要求。
房屋的平立面基本规则均匀,纵横墙布置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对齐,沿竖向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基本均匀。
这些均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
3)结构构件的材料实际强度。
根据现场检测结果,该楼的承重墙体1层~3层的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推定值分别为0.9 MPa,1.2 MPa,1.6 MPa;砌筑砖实际强度等级1层、2层均小于MU7.5,3层为MU7.5。
所检测混凝土板的强度能达到20 MPa。
1层的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低于1 MPa,1层、2层的砌筑砖等级均小于MU7.5,均不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对其的最低要求。
混凝土板的强度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对其的最低要求。
4)现有房屋整体性连接构造。
墙体的布置在平面内不闭合,纵横墙在交接处无构造柱,这些均不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
该楼在墙体砌筑材料强度、墙体布置在平面内不闭合、纵横墙交接处连接措施等方面不符合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规定要求。
另外,房屋多数纵墙裂缝情况严重,极大地降低了墙体的抗震承载能力。
因此,不再对其进行第二级鉴定,综合评定该楼目前的综合抗震承载能力不符合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
在本次现场检查检测的基础上,依据GB 50292—199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的相关内容,对该楼进行安全性评级与鉴定。
按照GB 50292—199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中相关条文规定,对砌体结构构件和混凝土结构构件安全性鉴定评级主要依据其承载能力、构造以及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位移(或变形)和裂缝这4个检查项目进行,分别评定各构件的安全性等级。
该楼各构件的安全性等级评定结果见表1。
1)同类构件的安全性评级。
该楼承重墙体构件的安全性等级综合评级为Cu级,混
凝土构件的安全性综合评级为Bu级。
2)结构的整体性评级。
该楼为3层(局部4层)砌体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楼、屋盖。
该房屋未设置构造柱,圈梁设置数量不足,存在抗震薄弱环节,且在其他构造措施方面存在不完全满足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为此,综合评定该楼结构整体安全性等级为Cu级。
3)综合评定。
根据本文中各分项安全性的评级结果,依据GB 50292—1999民用
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中相关规定,综合评定该楼上部承重结构的安全性等级为Cu 级。
该楼上部结构中1层~3层的内、外纵墙均出现明显的斜裂缝,裂缝形式整体呈“八”字形。
从裂缝的发展形态可判断出这些裂缝主要是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且有的裂缝宽度达到10 mm,故评定目前地基基础安全性等级为Cu级。
依据GB 50292—199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中的相关条文规定,以及本文中关于该楼地基基础和上部承重结构的评定结果,评定该楼安全性等级为Csu级。
该楼砌筑材料强度低,未设置构造柱,圈梁设置数量不足,在纵横墙交接处的构造措施等方面也不符合相关要求。
该楼多数窗下墙和窗间墙出现斜裂缝,部分内墙出现斜裂缝,上述裂缝宽度介于细微和10 mm之间,且内、外纵墙的斜裂缝整体呈“八”字形分布。
因此,综合评定该楼的综合抗震承载力不符合抗震鉴定标准要求,安全性等级为Csu级。
建议对该楼进行加固后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