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研究
-----以我国现状为例出发摘要:本文从理论的角度探讨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具体从服务型政府在我国的提出及其背景、如何构建服务型政府、以及服务型政府在我国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阐述。

从对服务型政府这个概念提出的角度出发,首先加强对该概念的认识,进而探讨这个概念在实行的过程中为整个社会带来的利与弊。

加上阅读相关的资料文献,进一步完善本文对服务型政府中存在的问题认识。

最后,以公共管理的专业角度,提出符合大学生观念、角度的简易建议,展现自己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构建问题解决方案
一、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提出: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发展,无论是政府与社会、政府与百姓, 还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具体表现为,权力政府向能力政府转变,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单方面控制的行政体制到合作管理机制转变,这给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前的功能型政府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

为适应社会关系的这种急剧变化,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这是我党提出的一个新的执政理念,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之后,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我国“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出了新的部署, 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是我国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必须加快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使政府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保证。

迟福林院长认为,我国政府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公共服务型政府并没有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抛弃了政府把主要精力用来直接搞投资建设的做法,主张政府主要为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谢庆奎教授指出,服务型政府的提出适应三大需要: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二是社会转型的需要,三是政府改革的需要。

官僚型政府发展的下一步就是服务型政府.因此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该观点的提出,适应了我国现今不断变化的社会,促进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二、如何构建服务型政府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改变过去的官僚主义思想,树立“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的服务理念。

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条件。

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导向政府服务必然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民诉求为导向;以公众的需求决定服务的内涵与方式;以公众的满意度衡量政策执行的成效;以公众的评价决定政策变迁的方向。

各级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政务活动中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做到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智。

(二)为社会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政府作为公共权力代理人,其有效作为的领域是公共领域,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明确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这应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核心职能。

为社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责。

(三) 形成有效制度安排。

要通过制度设计,加快形成政府服务运行机制。

严格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

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政务公开机制、群众监督和参与机制。

(四)坚持依法行政的服务原则服务型政府强调政府由法律产生,受法律控制、依法律办事、对法律负责。

要求政府的服务程序化、规范化,不仅追求行政行为的效率,而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因此应通过建立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公示、听证制度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通过制定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保障公众的知情权;通过职位分析、职位说明书明确工作职责;通过制定规范化服务细则明确工作目标;通过控制自由裁量权防止行政行为的显失公正,以保障公民享受平等的政府服务,市场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

(五)改进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

政府应成为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引者、经济关系的协调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做“精明的导航员”、“公正的裁判员”和“忠实的服务员”。

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三、服务型政府在我国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建设理论准备不足。

建设服务型政府流于形式,缺乏体制创新
(2)没有完善的机制和法律制度支持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例如,政府和公务员的绩效考核制度,我国的立法系统,社会保障制度等的不完善制约。

(3)政府责任机制不健全,没有明确的服务要求和质量标准来规范政府服务。

(4)公务员素质不能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

且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5)公民的政治素质不高,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呈现政府热公民冷的情况。

四、解决方案
(一)树立“以民为本,依法行政”的服务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行政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人民提供具有人文关怀的服务,以人民的受益水平和满意程度作为政府施政的终极标准。

(二)改进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度。

整合现行考核办法,建立社会性评价机制,确立多重性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要尝试建立绩效工资和绩效奖金制度,奖优罚劣,促进政府绩效的提高。

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公
务员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建立科学的行政问责制。

阿克顿勋爵曾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必须使政府权力始终处于公民的监督与控制之下。

建设一个负责的、讲诚信的、有公信力的政府,以公民需求为导向,为民负责,多办实事,才能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三)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责任。

要在科学界定政府职能的基础上, 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事业单位、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解决政府职能上的“缺位”、“错位”、“越位”以及“行政不到位”的问题。

实现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准确定位。

政府“在继续搞好经济协调和市场监管的同时, 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不断受到重视和强化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和收入分配,都离不开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要按照公平公正、覆盖广泛、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

(五)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和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结构,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重点是不断增加社会性公共服务支出。

财政支出要以人为本,普遍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低收人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和公共基础设施方面。

五、结语
作为当代大学生,以公共管理专业角度出发,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将是我国政府长期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适应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才刚刚起步,初有成就但仍需努力不断加强建设,提高政府服务质量,真正实现政府亲民化、利民化。

当然,各级政府公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积极主动地与公众沟通交流、善于听取人民的建议和意见、广泛创造公民参与机制、认真履行职责、廉洁自律、创新机制,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的实现。

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而言,我们也要树立强烈的公民意识,积极投入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行列之中,支持政府的工作,监督政府的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献出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