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变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蜡烛的变化》导学案
第一课时
导学目的:通过学习《蜡烛的变化》,学生能够了解蜡烛的由来、结构、制作过程、燃烧原理,以及蜡烛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一、课前预习
请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包括蜡烛的历史、成分、制作过程和燃烧原理等内容。
二、课堂导学
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蜡烛,引起学生对蜡烛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了解蜡烛的由来:简要介绍蜡烛的历史渊源,让学生了解蜡烛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光源之一。
3. 探究蜡烛的结构:通过展示蜡烛的截面结构,让学生了解蜡烛由蜡芯和蜡体组成。
4. 学习蜡烛的制作过程:详细介绍蜡烛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制模、灌蜡、成型、润蜡等环节。
5. 探讨蜡烛的燃烧原理: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了解蜡烛燃烧的主要原理是蜡芯燃烧释放热能,使蜡体熔化后液化,并经蜡芯引燃,形成明亮的火焰。
6. 探索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讨论蜡烛在照明、装饰、礼仪等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蜡烛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与作用。
三、课后拓展
1.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制作蜡烛的过程,了解蜡烛制作的技术和流程。
2. 制作展示:组织学生制作各种形式的蜡烛,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创意与心得。
3. 知识延伸: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实地考察,了解蜡烛在不同文化和地区的应用及特色。
4. 分享交流: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或班级展示,分享对蜡烛文化的认识和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对蜡烛有更深入的了解,增进对科学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愿学生们在学习中不断探索、思考,从蜡烛的变化中收获知识的火花,点燃对科学的热情和探索的勇气!
第二课时
一、导入引导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蜡烛的变化》,这是一篇关于蜡烛变化的科普文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使用蜡烛,但你知道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吗?蜡烛的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
化呢?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将了解到蜡烛的成分、燃烧过程和变化规律。
二、整体理解
1. 蜡烛的成分是什么?
蜡烛是由蜡和棉芯组成的。
蜡是最主要的成分,它可以是石蜡、蜂蜡、植物蜡等不同材料制成。
而棉芯则是蜡烛中的燃烧部分。
2. 蜡烛的燃烧过程是怎样的?
当点燃蜡烛时,蜡熔化成液态,被棉芯吸入,然后被引燃产生火焰。
火焰周围的氧气与燃烧的蜡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时释放出热量和光线。
3. 蜡烛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随着蜡烛燃烧,蜡慢慢减少,棉芯也会变短。
当蜡烛完全燃尽时,火焰熄灭,棉芯留在底座上,形成蜡烛的残余部分。
三、重点探究
1.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蜡是如何和氧气反应的?
蜡烛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蜡+ O2 → CO2 + H2O。
这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释放出热量和光线。
2. 为什么蜡烛燃烧后会产生火焰?
火焰是燃烧产生的可见光和热辐射,是燃烧现象的显著特征。
火焰的颜色由燃烧物质的不同所决定,而在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的颜色通常为黄色。
3. 蜡烛燃烧所需的条件有哪些?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燃料和足够的温度。
氧气是燃烧的必备条件,燃料是提供能量的源泉,而足够的温度则是启动燃烧反应的条件。
四、拓展延伸
1. 除了蜡烛,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燃烧?
除了蜡烛,石油、木材、天然气等都可以燃烧。
燃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化学反应,通过燃烧,我们可以获取能量和光线。
2. 火焰的颜色和温度有关吗?
是的,火焰的颜色和温度是有直接关系的。
火焰的颜色越亮,温度也就越高。
例如,蓝色的火焰通常比黄色的火焰温度更高。
3. 为什么蜡烛燃烧后会有烟?
蜡烛燃烧时,如果燃烧不完全会产生烟。
燃烧不完全是由于氧气不足或燃料过多而导致的,而产生的烟则是未完全燃烧的燃料颗粒凝聚在一起形成的。
五、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蜡烛的变化》,我们了解到蜡烛的成分、燃烧过程和变化规律。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蜡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释放出热量和光线。
火焰的颜色与温度有直接关系,火焰越亮温度越高。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次学习,对蜡烛的燃烧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愿大家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科学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