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十八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临沂十八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第9~12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情况下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是()
A.精确测定地球的自转周期
B.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桨的转动情况
C.研究围绕地球飞行的“神州九号"运行轨迹
D.研究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动作
2.关于落体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B.伽利略认为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重物与轻物将下落得同样快
C.伽利略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D.研究自由落体规律的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的运动时间
3.如图所示,乘客跳伞后飞机上的飞行员和地面上的人观察跳伞乘客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乘客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的说法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B.研究乘客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
C.选择的参考系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D.他们的争论是由于各自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1秒很短,所以1秒表示时刻
B.运动员跑完800 m比赛,800 m指的是路程大小
C.运动员铅球成绩为4。

50 m,4。

50 m指的是位移大小
D.某场篮球比赛打了二个加时赛,共需10 min,10 min指的是时刻
5.如图所示,三个质点A、B、C分别由N点沿左半圆弧、直径、右半圆弧至M点,三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一定不相同
B.三个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率一定不相同
C.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一定相同
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率一定相同
6.下列描述某个的运动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改变
D.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7.在光滑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m/s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如果物体的加速度始终为5m/s2,方向沿斜面向下.那么经过3s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A.25 m/s,沿斜面向上B.5 m/s,沿斜面向下
C.5 m/s,沿斜面向上 D.25 m/s,沿斜面向下
8.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的()
A.初速度是5m/s
B.加速度是1m/s2
C.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D.任意相邻的1 s 内位移差都是1 m
9.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了6s,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下,堵在路中央,所以又立即刹车,匀减速运动经4s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减速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1:2等于1:1
B.加速、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等于2:3
C.加速、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等于3:2
D.加速、减速过程中的位移之比x1:x2等于3:2
10.一个小石块从空中某点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在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秒末与第三秒末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3
B.第二秒末与第三秒末的速度大小之比为3:5
C.第二秒内与第三秒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2:3
D.第二秒内与第三秒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3:5
11.如图所示,甲、乙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同时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在0~12秒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质点做曲线运动,乙质点做直线运动
B.甲质点的路程大于乙质点的路程
C.甲质点的速率总大于乙质点的速率
D.12秒末甲、乙两质点相遇
12.如图所示,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点同时出发,向同一方向行驶,从出发时刻开始计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以前,乙车的加速度总大于甲车的加速度
B.0~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C.0~t1时间内,甲、乙两车在t1时刻相距最远
D.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同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3.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图2,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其中x1=2.0cm、x2=3.0cm、x3=4.0cm、x4=5。

0cm、x5=6.0cm.(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打点计时器打D点时的速度为v D=m/s,A、F间对应的平均速度为m/s.
(2)以打B点时为计时起点,建立vt坐标系如图3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3)根据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m/s2.
14.探究小车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2所示,其中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则
(1)如图2所示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可知纸带的(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2)根据纸带可判定小车做直线运动.
(3)根据纸带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如果当时使用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60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由此引起的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选填“大”或“小”)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据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明确的数值和单位)
15.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某时刻沿平直公路以36km/h的速度做直线运动,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求:
(1)若汽车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则匀加速6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
(2)若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刹车,则匀减速刹车后,6s内的位移为多少?
16.某同学站在一平房边观察从屋檐滴下的水滴,发现屋檐向下滴水是等时的,且第4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第2滴和第3滴水恰好位于窗户的下沿和上沿,他测得窗户上、下沿的高度差为1。

2m,(重力加速度g=10m/s2).由此求:
(1)每隔多长时间滴下一滴水?
(2)屋檐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17.有一辆汽车在平直路面上正以36km/h的速度匀速前行,在前方路口,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在车头前端离停车线85m 处司机看到前方绿灯刚好显示“6”.交通规则规定:绿灯结束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
(1)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s,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想在剩余时间内使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通过停车线,则汽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
(2)若该路段限速为75km/h,司机立即使汽车先以2.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到72km/h,为了防止超速,司机在加速结束时立即踩刹车使汽车做匀减速直行,结果红灯亮起以后车头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时刚好停下,求刹车后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多少?
18.甲、乙两车相距x0,同时沿平直公路做同向直线运动,甲车在前,以初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后,由静止开始先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2v0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乙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追上甲车.求:
(1)经多长时间甲、乙两车相距最远?相遇前甲、乙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经多长时间乙车追上甲车?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临沂十八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第9~12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情况下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是()
A.精确测定地球的自转周期
B.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桨的转动情况
C.研究围绕地球飞行的“神州九号”运行轨迹
D.研究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动作
【考点】质点的认识.
【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
【解答】解:A、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故A错误;
B、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桨的转动情况,螺旋桨不能看成质点,否则就没有转动了,故B错误;
C、研究神州九号围绕地球的飞行轨迹,其运动的轨迹比神州九号大的多,可以看做质点.故C正确;
D、研究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动作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运动员不可以简化为点,故D错误;
故选:C.
2.关于落体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B.伽利略认为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重物与轻物将下落得同样快
C.伽利略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D.研究自由落体规律的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的运动时间
【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分析】根据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物理学历程,结合伽利略的贡献解答即可.
【解答】解:A、里士多德认为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故A错误;
B、伽利略认为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重物与轻物将下落得同样快,故B正确;
C、伽利略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故C正确
D、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比较大,运动比较快,时间的测量比较困难,所以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规律的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的运动时间,故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A
3.如图所示,乘客跳伞后飞机上的飞行员和地面上的人观察跳伞乘客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乘客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的说法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B.研究乘客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
C.选择的参考系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D.他们的争论是由于各自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的
【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考系,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考系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解答】解:AD、甲、乙两人的说法分别是以飞机和地面作为参考系研究运动的.说法都是正确的.故A错误,D正确.
B、研究物体运动时一定要选择参考系,否则物体的运动性质无法确定,故B错误.
C、参考系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只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故C错误.
故选: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1秒很短,所以1秒表示时刻
B.运动员跑完800 m比赛,800 m指的是路程大小
C.运动员铅球成绩为4.50 m,4。

50 m指的是位移大小
D.某场篮球比赛打了二个加时赛,共需10 min,10 min指的是时刻
【考点】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
【分析】在时间轴上,时间间隔用一段线段表示,而时刻用一个点表示;位移是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效线段,而路程是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
【解答】解:A、虽然1秒很短,但还是时间间隔,故A错误;
B.运动员跑完800 m比赛,轨迹是曲线,故800 m指的是路程大小,故B正确;
C.运动员铅球成绩为4。

50 m,4。

50 m指的是位移的水平分量的大小,不是位移,故C错误;
D.某场篮球比赛打了二个加时赛,共需10 min,10 min指的是一段时间,是时间间隔,故D 错误;
故选:B
5.如图所示,三个质点A、B、C分别由N点沿左半圆弧、直径、右半圆弧至M点,三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一定不相同
B.三个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率一定不相同
C.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一定相同
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率一定相同
【考点】平均速度.
【分析】位移等于物体首末位置的距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解答】解:A、由于不知道三个质点的具体运动情况,则不好判断三个质点的瞬时速度是不是一定不相同,也不能判断速率是否相等,故AB错误.
C、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首末位置距离相等,知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相同,故C正确;
D、三个质点运动过程的路程不等,时间相等,则平均速率一定不等.故D错误.
故选:C
6.下列描述某个的运动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改变
D.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考点】加速度;速度.
【分析】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解答】解:A、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故A正确.
B、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正,故B错误.
C、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可能改变,比如竖直上抛运动,故C正确.
D、根据a=知,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可能很小,故D正确.
本题选不可能发生的,故选:B.
7.在光滑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m/s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如果物体的加速度始终为5m/s2,方向沿斜面向下.那么经过3s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A.25 m/s,沿斜面向上B.5 m/s,沿斜面向下
C.5 m/s,沿斜面向上 D.25 m/s,沿斜面向下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3s末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解答】解:物体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相同,整个过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0=10 m/s,a=﹣5 m/s2,
由v=v0+at可得,当t=3 s时,v=﹣5 m/s,“﹣”表示物体在t=3 s时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故B 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的()
A.初速度是5m/s
B.加速度是1m/s2
C.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D.任意相邻的1 s 内位移差都是1 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对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公式x=v0t+,即可求得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任意相邻的相等时间内位移差求解
【解答】解:AB、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公式x=v0t+,可得质点的初速度v0=5m/s,加速度a=2m/s2.故A正确,B错误
C、前2s内的位移为:,前2s的平均速度为:,故C错误;
D、任意任意相邻的1 s 内位移差为:,故D错误;
故选:A
9.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了6s,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下,堵在路中央,所以又立即刹车,匀减速运动经4s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减速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1:2等于1:1
B.加速、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等于2:3
C.加速、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等于3:2
D.加速、减速过程中的位移之比x1:x2等于3:2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之比,从而求出加速和减速阶段的位移之比.
【解答】解: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得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1.故A正确.
BC、设加速阶段的末速度为v,则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则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3.故B正确,C错误.
D、根据x=,知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的位移之比为3:2.故D正确.
故选:ABD
10.一个小石块从空中某点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在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秒末与第三秒末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3
B.第二秒末与第三秒末的速度大小之比为3:5
C.第二秒内与第三秒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2:3
D.第二秒内与第三秒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3:5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分析】自由落体运动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速度时间公式、位移时间公式分析判断.
【解答】解:A、根据v=gt知,小石块在第2s末和第3s末的速度之比为2:3,故A正确,B 错误.
C、根据x=得,小石块在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为1:4:9,则第2s内和第3s
内的位移之比为3:5,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1.如图所示,甲、乙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同时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在0~12秒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质点做曲线运动,乙质点做直线运动
B.甲质点的路程大于乙质点的路程
C.甲质点的速率总大于乙质点的速率
D.12秒末甲、乙两质点相遇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x﹣t是位移时间图象,其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根据数学知识分析速率的大小.位移等于纵坐标的变化,分析路程与位移的关系,判断路程关系.
【解答】解:A、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直线运动,可知两个质点都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B、在0~12秒内,两个质点通过的位移相同,由于甲先沿正向运动,后沿负向运动,而乙一直沿正向运动,所以甲质点的路程大于乙质点的路程,故B正确.
C、根据位移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则知甲质点的速率先大于、再等于、后小于乙质点的速率,故C错误.
D、12秒末甲、乙两质点到达同一位置而相遇,故D正确.
故选:BD
12.如图所示,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点同时出发,向同一方向行驶,从出发时刻开始计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以前,乙车的加速度总大于甲车的加速度
B.0~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C.0~t1时间内,甲、乙两车在t1时刻相距最远
D.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同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比较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根据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结合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分析两车的速度关系,分析相距最远的条件.
【解答】解:A、由图线可知,在t1时刻以前,乙车图象切线的斜率先大于、再等于、后小于甲图象的斜率,所以乙车的加速度先大于、再等于、后小于甲车的加速度.故A错误.B、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0~t1时间内,乙车的位移比甲的大,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知,在0~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大于甲车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0~t1时间内,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乙在甲的前方,则两者间距增大.t1时刻后,乙的速度比甲的小,两者间距减小,所以两车在t1时刻相距最远.故C正确.
D、在t1时刻两车图象相交,表示它们的速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CD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3.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图2,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其中x1=2。

0cm、x2=3。

0cm、x3=4。

0cm、x4=5.0cm、x5=6.0cm.(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打点计时器打D点时的速度为v D=0。

45m/s,A、F间对应的平均速度为0.40m/s.
(2)以打B点时为计时起点,建立vt坐标系如图3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3)根据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1.0m/s2.
【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CE间的平均速度可以用位移除以时间,
根据各点的瞬时速度大小,再结合描点作图即可;
最后根据速度﹣时间图象解出斜率即是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解:(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所以有:
D点的瞬时速度大小:v D===0.45m/s
AF的平均速度大小:v AF==m/s=0。

40 m/s
(2)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v B==m/s=0。

25 m/s
C点的瞬时速度大小:v C===0.35m/s
E点的瞬时速度大小:v E===0。

55m/s
描点作v﹣t图象如下图所示:
(3)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即a=m/s2=1。

0 m/s2
故答案为:(1)0。

45,0.40;(2)如上图所示:(3)1。

0.
14.探究小车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2所示,其中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则
(1)如图2所示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可知纸带的左(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2)根据纸带可判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根据纸带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4。

20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如果当时使用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60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由此引起的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小.(选填“大"或“小")
【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分析】(1)根据纸带上点与点间距,即可判定;
(2)依据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相等,即可判定运动性质;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4)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60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而代入周期仍为不变,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可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大小关系.
【解答】解:(1)纸带做加速运动,相等时间内运动的位移越来越大,由此可判断纸带那端与小车相连,因此纸带的左端与小车相连;
(2)依据纸带数据,即为:x BC﹣x AB=9。

20﹣2。

50﹣2。

50=4。

20cm
x CD﹣x BC=20.10﹣9。

20﹣(9.20﹣2。

50)=4.2cm;则有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相等,因此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a==4。

20m/s2.
(4)因为交流电的频率为60Hz而未被发觉,本来T代入s,解出结果是真实加速度,
但是我们代入了s这个的数值,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小.
故答案为:(1)左; (2)匀加速;(3)4.20 m/s2;(4)小.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据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明确的数值和单位)
15.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某时刻沿平直公路以36km/h的速度做直线运动,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求:
(1)若汽车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则匀加速6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
(2)若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刹车,则匀减速刹车后,6s内的位移为多少?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根据速度位移关系求出6s后速度;
(2)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再求匀减速刹车6s内的位移;
【解答】解:选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1)初速度v0=36km/h=10 m/s
加速度a1=1 m/s2时间t=6 s.
由v=v0+a1t,得
6 s后的速度为:v═10+1×6=16 m/s
(2)初速度v0=36km/h=10 m/s 加速度a2=﹣2m/s2时间t=6 s.
汽车刹车所用时间=5 s<6 s,
所以6 s后汽车已经停止运动
由,得
6 s内的位移为:x==25m
答:(1)若汽车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则匀加速6s后速度能达到16m/s
(2)若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刹车,则匀减速刹车后,6s内的位移为25m
16.某同学站在一平房边观察从屋檐滴下的水滴,发现屋檐向下滴水是等时的,且第4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第2滴和第3滴水恰好位于窗户的下沿和上沿,他测得窗户上、下沿的高度差为1.2m,(重力加速度g=10m/s2).由此求:
(1)每隔多长时间滴下一滴水?
(2)屋檐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