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学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目标定位]1.进一步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2.会利用打出的纸带求平均速度。

3.知道用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代替哪个点的瞬时速度会更加精确。

4.会利用加速的定义式和v-t图象求加速度和处理实验数据。

一、实验原理
1.以纸带上某点为取一小段位移,用这段位移的表示这点的瞬时速度.
2.以速度v为、时间t为建立直角坐标系,用描点法画出小车的v-t图像,图线的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如果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的速度是的.
二、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电源、纸带、一端带有定滑轮的_______________、小车、细绳、槽码、、复写纸、坐标纸.
三、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
伸出桌面,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小车停在(填“靠近”或“远离”)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先,后(填“启动打点计时器”或“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3.换上新纸带,并增减所挂____________(或在小车上放置重物),重新操作两次.
四、数据处理
1.采集数据
舍掉纸带开头一些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作为计时起点.可选择相隔0.1 s(或更短)的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
如图所示,先测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起点的距离:x1、x2、x3、x4、x5…,再计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Δx1=x1,Δx2=x2-x1,Δx3=x3-x2,Δx4=x4-x3,Δx5=x5-x4,…,填入自己设计的表中.
2.求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1)各计数点对应的瞬时速度用_____________来代替,即v 1=Δx 1+Δx 22T ,v 2=Δx 2+Δx 3
2T ,…
T 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若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 ,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中间隔4个点),则T =_________ s. (2)设计表格并记录相关数据
3.(1)定标度:坐标轴的标度选取要合理,应使图象大致________坐标纸. (2)描点:在坐标纸上描出各个点的位置.
(3)连线:用一条__________或直线“拟合”这些点.
(4)分析规律:如果画出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做________________直线运动.根据__________求出上车的加速度. 五、注意事项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 . 2.先 ,等打点稳定后,再 . 3.打点完毕,立即断开电源.
4.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开头点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 等于多少.一般在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 =0.02×5 s = s.
5.在坐标纸上画v -t 图象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象尽量布满坐标纸.
6.利用描出的点作v-t图象时,不要将相邻的点依次相连成折线,而应使在直线(或曲线)上,不在线上的点,个别离线较远的点.
例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试找出其中的错误和遗漏的步骤(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G).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后,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一端,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的钩码
D.取下纸带,再断开电源
E.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F.从所打的纸带中选取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错误和遗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步骤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实验小组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D、E、F、G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利用刻度尺已经测量得到x1=1.20 cm,x2=1.60 cm,x3=1.98 cm,x4=2.38 cm,x5=2.79 cm,x6=3.18 cm.
(1)根据给出的实验数据,判断该实验小组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什么?
(2)计算运动物体在B、C、D、E、F各点的瞬时速度.
(3)试在下图的坐标纸作出v-t图象,并由图象求物体的加速度.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 Hz的低压交流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
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如图所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 坐标系中,如图所示.
(1)请你在xOy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作出能表示v-t关系的图线(在右图中作答),并指出哪个轴相当于v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计时,为了求出0.15 s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2.0 cm,e段纸带的长度为10.0 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 m/s2.
课后巩固.
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电磁打点计时器接________电源(填“低压直流”、“低压交流”或“220 V交流”).
(2)实验时,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________再________.(填“接通电源”或“放开小车”)
(3)若所接电源的频率是50 Hz,则每隔________秒打一个点.
(4)图乙是绘出的小车速度—时间关系图线,根据图线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a=________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一小球在桌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每次曝光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如图甲所示,1位置恰对应小球刚开始运动的瞬间,作为计时起点.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相同,小球从1位置到6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经过各位置的速度分别为v1=0,v2=0.06 m/s,v4=0.18 m/s.
(1)计算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T=_____s.
(2)v3=________ m/s,v4=0.18 m/s,v5=________ m/s.
(3)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小球的速度—时间图象(保留描点痕迹).
(4)小球3-5的平均加速度为a=________ m/s2
学案1 参考答案
一、实验原理
1.中间时刻,平均速度.
2.纵轴、横轴,倾斜程度表,均匀变化. 二、实验器材
交变、长木板、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
2.靠近.启动打点计时器,放开小车. 3.钩码. 四、数据处理
1.过于密集,2.(1)平均速度.0.1 s 。

3.(1)布满.(3)平滑的曲线. (4)匀变速. a =Δv
Δt .
五、注意事项
1.打点计时器.2.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4.0.1 s. 6.大多数点,均匀分布在直线(或曲线)两侧,舍去.
典型例题
例1 答案 ①A 中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 ②D 中应先断开电源,再取下纸带 ③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两次 BECADGF
例2 解:(1)因为给出的测量长度的数据都是以厘米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即精确到了毫米,最后的一位是估读
出来的,所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
(2)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以求得:v B =0.140 m /s ,v C =0.179 m/s ,v D =0.218 m /s ,v E =0.259 m/s ,v F =0.299 m/s.
(3)根据上一问计算出来的速度,在坐标系中可确定5个不同时刻的对应速度,描出这5个点,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作出图象如图所示.
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图上取相距较远的两个点的坐标代入加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可得a =0.396 m/s 2.
答案 (1)毫米 (2)0.140 m /s 0.179 m/s 0.218 m/s 0.259 m /s 0.299 m/s (3)图象见解析 0.396 m/s 2
当堂自测
1.解:(1)以纸带宽度为时间单位0.1 s .x 轴相当于t 轴,y 轴相当于v 轴,每段纸带上端中点的纵坐标相当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把纸带上端中点连起来就得到v -t 图线.
(2)用b 段纸带的长度除以0.1 s 就是完成这段长度的平均速度,也近似等于0.15 s 时刻的瞬时速度,故需测出b 段纸带的长度. (3)0.05 s 时的瞬时速度v 1=
2.0 cm
0.1 s
=20.0 cm /s =0.20 m/s 0.45 s 时瞬时速度v 2=10.0 cm
0.1 s =100 cm /s =1.00 m/s
a =v 2-v 1Δt =1.00-0.200.45-0.05
m /s 2=2.0 m/s 2
答案 (1)v -t 图线见解析图 y 轴相当于v 轴 (2)b 段 (3)2.0
课后巩固
1. 解:(1)电磁打点计时器接低压交流电源.
(2)实验时,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 (3)若所接电源的频率是50 Hz ,则每隔0.02 s 打一个点.
(4)在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即a =Δv
Δt =0.682 m/s 2.
答案 (1)低压交流 (2)接通电源 放开小车 (3)0.02 (4)0.682
2.解:(1)如题图所示,x 1+x 2=0.06 m ,而 v 2=0.062T m /s =0.06 m/s ,故T =0.5 s ,
(2)则v 3=x 2+x 32T =0.12
2×0.5
m /s =0.12 m/s ,
又x 4+x 5=0.24 m ,则v 5=x 4+x 52T =0.24
2×0.5 m /s =0.24 m/s.
(3)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 (4)2.11
.012
.024.0=-=∆∆=t v a m/s 2.
答案 (1)0.5 s (2)0.12 0.24 (3)见解析图 (4)1.2 m/s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